”浚即令何攀為使,徑至渾營以達其情。


    攀至渾軍,參畢,王渾曰:“何參軍何事而至?”攀曰:“今聞將軍欲以兵攻王益州,事有之乎?”渾曰:“有之。


    王浚不過一刺史之職,聖上命其受吾節度,則是吾麾下一將佐耳!凡事須稟吾令,才是道理。


    昨者舟過三山,吾邀其議事,去而不顧,傲之一也;輒受吳主之降,私撿庫藏,擅之二也;入城安民,傳宣敕命,專之三也;欲齎版籍獨奏捷功,罔之四也;利其寶物,收其兵仗,貪之五也。


    有此五罪,得不問乎?且又大開城門,不嚴兵衛,倘有吳軍竊發,再貽後禍,其罪誰歸?”攀曰:“將軍言者是也。


    但往過之錯,王益州悉知罪矣。


    三山之召,因風便利,急難迴舟,故直前先摧強敵,以待將軍耳!見將軍與國家恩同休戚,義在至親,故托以南征之重。


    王益州奮不顧身,為國先驅,其為國即為將軍也。


    雖獲吳主君臣,皆待之以俟將軍之至,並無遣解蘇釋之尤,必尊將軍轉送洛陽,非有他意。


    今將軍欲攻王益州,是以手擊臂,自相殘害,何益之有?且吳人見吾自相仇殺,乘機中發,竊又為將軍懼也!”渾曰:“然則參軍之意何如?”攀曰:“適王益州欲送孫皓叩營謝過,恐致見罪,故令攀先來拜見將軍,將軍可以恕否?”渾低首思之,乃對攀曰:“既參軍以義教仆,仆敢不聽乎?”於是何攀復來見浚,浚乃使人送吳主君臣至於王渾大營,渾乃受之。


    雖然止兵不攻王浚,隻是心中思非己功,終不悅浚。


    仍復上疏劾奏王浚利孫皓之寶物,背受其降,不遵主帥,先入皇城,擅收庫藏,縱軍擄掠,私匿宮人,贓濫無算,且故逆節製,妄行曉諭,逆君抗旨,大無臣禮等因。


    疏奏未省,緣渾子王齊尚常山公主,勢焰又熾,宗黨強盛,有司阿附,鹹奏帝請以檻車征王浚至京,擬罪發遣。


    武帝知其無罪,不許徵收,但降詔責其不受製節並私盜庫物之由,王浚乃亦上表自辨。


    表曰:  臣益州刺史王浚,蒙特受龍驤之職,得奉欽命,循巴丘,平夏口,順流以攻武昌。


    至西陵復被手詔,益臣以兵,克平吳寇,故長驅直造建業,以十五日至三山。


    其時渾軍遠在北岸,遣使邀臣議事。


    彼時臣舟風迅水急,難以迴泊,及於日中,兵至秣陵,薄暮乃得王渾所下文書,節製臣軍,隻可圍環石頭城,俟大兵俱集,方許攻之,及索諸軍人名冊定見。


    次早,臣欲率兵圍城,適見吳主送書議降,臣恐吳人多詐,緩兵生計,乃罷圍直宣以聖朝威德,吳主因是親詣軍中。


    臣以吳主且降,何得揚兵驚嚇百姓?其兵人定見,非時急務,是以一時愚不及此,致彼謂臣為不受節製也。


    且事君之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


    設若顧嫌避疑,此人臣不忠之私,非明主國家之福。


    今知臣之愚概,乖忤貴臣,禍在不測,但臣之心,可剖之以示天下者。


    曉諭人民一事,時孫皓方圖降首,其官吏將佐議論未甘,左右之人竊聞其因,乃放火燒其宮門,劫之以威。


    知其所為,臣慌親至救滅,禁止安民,非有他意。


    且諸將之中,惟周浚先入皓宮,王渾先登皓舟,及臣浚至,無席可坐,若有貲寶,則浚、渾先以得之矣,臣何預焉?今年平吳,誠為大慶,於臣之身,反受罪累,惟明主哀之。


    武帝覽表,知浚受抑,但以初先敕彼受渾節製,故表俱不下。


    次後王渾監吳君臣入洛,南征諸將悉皆歸朝伏命。


    王浚亦在京中,渾黨有司官劾浚違詔大不道,請付廷尉,武帝不肯。


    王渾又論浚無功,皆出眾等之力,浚亦辯論無已,帝乃敕命司隸劉頌,校其功績長短以呈。


    劉頌希眾之意,論平吳之績,以王渾為上功,當封公;王浚為中功,當封職官。


    武帝親問,以劉頌折法失律,降遷京兆尹。


    渾又上表爭論不屑,帝不得已,乃詔增賈充、王渾封邑各八千戶,進渾爵為郡公。


    以王浚為輔國將軍,與杜預、王戎等同功,各封縣邑公。


    諸將士各皆論功封賞。


    又差官吏冊祭羊祜,加贈追諡,封其妻為萬戚鄉君,食邑五千戶。


    王浚自以功大,為王渾父子黨與所抑,每進見時,於上之前陳說平吳功績,或不勝其憤怒,徑出不辭,帝亦容之。


    益州護軍範通乃浚之姻戚,因謂浚曰:“將軍之功,美則美矣,然而跡所以居美者,未盡善也。


    將軍旋旆之日,若能角巾退於私第,口不言平吳之功,人或稱之,則曰:‘老夫何功之有?’此藺生之所以屈廉頗也。


    ”浚曰:“予始懲鄧艾、鍾會爭功之事,懼禍及身,故不得無言,其終不能遣諸胸中者,是吾之褊也。


    ”乃深謝範通而再不言功,伐時之人鹹以王浚功重而報輕,為之忿悒。


    當有博士秦秀上表訟論王浚之功勞,帝乃左遷浚為鎮國大將軍。


    王渾常請浚飲宴,必嚴設備衛,然後見之,二人甚相避忌。


    後王浚因慮王渾黨族強盛,恐被所害,因致仕告老歸第,亦可謂善處分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續三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酉陽野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酉陽野史並收藏續三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