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燕國,便報名來朝見燕王。燕王聞知大喜,因想這和尚,瘋瘋顛顛,有些自恃。如今若厚意待他,恐他一發狂妄,且挫他一挫,看他如何。遂宣他進見,並不加禮。道衍也不放在心上。雖然做了住持,全不料理佛事,隻瘋瘋顛顛到處遊戲。
一日,燕王府一個心腹指揮,姓張名玉,是河南祥符人,在元時曾做過樞密知院,後元帝北遁,他便歸順了太祖。生得虎頭燕頷,智勇兼備,太祖愛之。因燕王分封北平,與胡相近,邊防要緊,故賜與燕王,練兵防守。燕王知其為人,遂待以心腹。
這日,有酒在慶壽寺請客,客散了,張玉問道:“我在這寺裏半日,住持是誰?何不來見我?”管事僧答道:“住持法名道衍,有些瘋顛,每日隻是遊行,寺中應酬之事,全不管帳。因他是皇帝差來的,無人敢說他。”
張玉道:“就是皇帝差來,不過是一個和尚,如何這等大?可叫他來見我。”管事僧道:“如今不知往哪裏去了。”剛說完,隻見道衍偏袒一領破衣,歪戴一頂僧帽,高視闊步,走進寺來。
管事僧看見,忙迎著說道:“燕王府張爺在此,老爺禮當接見。”道衍道:“燕府張爺,想是張玉了。他是個豪傑,我正要見他。”遂走進殿來,對著張玉拱手道:“張老先請了。”
張玉此時聽見叫他名字,又說他是豪傑,心下已有幾分鬆動,因假怒道:“你大則大,不過是一個和尚,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如何這等放肆!”道衍笑道:“你這老先兒,也算是一個人物,怎麽不達世務?我雖是一個和尚,若無隆中抱負、渭水才能,也不到這裏來做住持了。”張玉聽了,忙離席施禮道:“老師大才,慕久矣,此特戲耳。”言罷,二人促膝坐談。
道衍文談孔孟,武說孫吳,講得津津有味。把一個張玉說得心花都開,連連點頭道:“我張玉閱人多矣,從未曾見如老師這等學問。明日當與千歲說知,自有優待。”遂別了道衍。
次日,張玉來見燕王,說道:“殿下日日去求訪天下異人,如今有一個異人在目前,怎不刮目?”燕王道:“誰是異人?”張玉道:“慶壽寺住持道衍。臣會日曾見,談天說地,真異人也!”
燕王道:“此僧寡人向亦知他,故招他到此。但他瘋瘋顛顛,恐他口嘴不穩,惹出事來,故暫時疏他。”張玉道:“此人外雖瘋顛,內有權術,非一味瘋顛者,決不至敗事。殿下不可久疏,恐冷賢者之心。”燕王點頭道:“是!”忙命人召道衍入內殿相見。
道衍入,燕王問道:“張玉說你有文武異材,一時也難考較。寡人聞古之聖賢,皆明易理。你今既然多才多藝,未知能卜乎?”道衍道:“能卜。臣已知殿下要臣卜問,現帶有卜問之具在此。”隨於袖中取出三個太平銅錢,遞於燕王道:“請殿下自家禱祝。”燕王接了銅錢,暗暗禱祝了,又遞與道衍。
道衍就案上連擲了數次,排成一卦,因說道:“此卦大奇:初利建侯,後變飛龍在天。殿下將來要由王位而做皇帝。”燕王聽了,忽然變色,因叱道:“你這瘋和尚,不要胡說。”道衍又戲顛顛答道:“正是胡說。”也不辭王,竟要出去。
燕王道:“且住,寡人再問你,除卜之外,尚有何能?”道衍笑道:“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知,任殿下賜問。”此時天色寒甚,丹墀中積雪成冰。燕王因說道:“你這和尚,專說大話。寡人且不問你那高遠之事,隻出一個對子,看你對得來否?”
道衍又瘋瘋顛顛的道:“對得來,對得來。”燕王就在玉案上親書兩句道:
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
書畢,賜與道衍,包含著“水”字加一點,方成“水”(即“冰”)字。
道衍看見,笑了一笑道:“這是小學生對句,有何難哉?”因索筆即對兩句,呈與燕王道:
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是主?
燕天看見“王”字加一點,是個“主”字,又含著勸進之意,心內甚喜。但要防閑耳目,不敢招攬,假怒道:“這和尚一發胡說,快出去吧。”道衍笑道:“去去去!”遂搖搖擺擺走出去了。
張玉暗暗奏道:“殿下心事,已被這和尚參透。若隻管隱諱,不以實告,豈傾心求賢之道?”燕王道:“事已至此,料也隱瞞不住。”遂於深夜,密帖召道衍入內殿,對他實說道:“寡人隨皇上東征西戰,立了多少功勞。若使懿文太子在世,他是嫡長子,讓他傳位,心也還甘。今不幸薨了。自當於諸子中擇賢繼立,如何卻立允炆一個小子為皇太孫,寡人心實不平。皇上若不諱,寡人決不能株守臣子之位。賢卿前在京,初見時即說以白帽相贈,寡人細思:今已為王,王上加‘白’,是一個‘皇’字;昨又卜做皇帝。未知賢卿,還是戲言,還是實意?”
道衍因正色道:“國家改革,實陰陽升降一大關,必經幾番戰戮,而後大定。惟我朝一驅中原,而即歸命,於理察之,似有一番殺戮在後,方能泄陰陽不盡之敗氣。今觀外患,似無可虞。故皇上不立殿下,而立太孫,正天心留此,以完氣運也。故臣敢屢屢進言。若以臣為戲言,試思取天下何等事,殿下何如主,臣何如人,焉敢戲乎!”
一日,燕王府一個心腹指揮,姓張名玉,是河南祥符人,在元時曾做過樞密知院,後元帝北遁,他便歸順了太祖。生得虎頭燕頷,智勇兼備,太祖愛之。因燕王分封北平,與胡相近,邊防要緊,故賜與燕王,練兵防守。燕王知其為人,遂待以心腹。
這日,有酒在慶壽寺請客,客散了,張玉問道:“我在這寺裏半日,住持是誰?何不來見我?”管事僧答道:“住持法名道衍,有些瘋顛,每日隻是遊行,寺中應酬之事,全不管帳。因他是皇帝差來的,無人敢說他。”
張玉道:“就是皇帝差來,不過是一個和尚,如何這等大?可叫他來見我。”管事僧道:“如今不知往哪裏去了。”剛說完,隻見道衍偏袒一領破衣,歪戴一頂僧帽,高視闊步,走進寺來。
管事僧看見,忙迎著說道:“燕王府張爺在此,老爺禮當接見。”道衍道:“燕府張爺,想是張玉了。他是個豪傑,我正要見他。”遂走進殿來,對著張玉拱手道:“張老先請了。”
張玉此時聽見叫他名字,又說他是豪傑,心下已有幾分鬆動,因假怒道:“你大則大,不過是一個和尚,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如何這等放肆!”道衍笑道:“你這老先兒,也算是一個人物,怎麽不達世務?我雖是一個和尚,若無隆中抱負、渭水才能,也不到這裏來做住持了。”張玉聽了,忙離席施禮道:“老師大才,慕久矣,此特戲耳。”言罷,二人促膝坐談。
道衍文談孔孟,武說孫吳,講得津津有味。把一個張玉說得心花都開,連連點頭道:“我張玉閱人多矣,從未曾見如老師這等學問。明日當與千歲說知,自有優待。”遂別了道衍。
次日,張玉來見燕王,說道:“殿下日日去求訪天下異人,如今有一個異人在目前,怎不刮目?”燕王道:“誰是異人?”張玉道:“慶壽寺住持道衍。臣會日曾見,談天說地,真異人也!”
燕王道:“此僧寡人向亦知他,故招他到此。但他瘋瘋顛顛,恐他口嘴不穩,惹出事來,故暫時疏他。”張玉道:“此人外雖瘋顛,內有權術,非一味瘋顛者,決不至敗事。殿下不可久疏,恐冷賢者之心。”燕王點頭道:“是!”忙命人召道衍入內殿相見。
道衍入,燕王問道:“張玉說你有文武異材,一時也難考較。寡人聞古之聖賢,皆明易理。你今既然多才多藝,未知能卜乎?”道衍道:“能卜。臣已知殿下要臣卜問,現帶有卜問之具在此。”隨於袖中取出三個太平銅錢,遞於燕王道:“請殿下自家禱祝。”燕王接了銅錢,暗暗禱祝了,又遞與道衍。
道衍就案上連擲了數次,排成一卦,因說道:“此卦大奇:初利建侯,後變飛龍在天。殿下將來要由王位而做皇帝。”燕王聽了,忽然變色,因叱道:“你這瘋和尚,不要胡說。”道衍又戲顛顛答道:“正是胡說。”也不辭王,竟要出去。
燕王道:“且住,寡人再問你,除卜之外,尚有何能?”道衍笑道:“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無所不知,任殿下賜問。”此時天色寒甚,丹墀中積雪成冰。燕王因說道:“你這和尚,專說大話。寡人且不問你那高遠之事,隻出一個對子,看你對得來否?”
道衍又瘋瘋顛顛的道:“對得來,對得來。”燕王就在玉案上親書兩句道:
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
書畢,賜與道衍,包含著“水”字加一點,方成“水”(即“冰”)字。
道衍看見,笑了一笑道:“這是小學生對句,有何難哉?”因索筆即對兩句,呈與燕王道:
國亂民愁,王不出頭誰是主?
燕天看見“王”字加一點,是個“主”字,又含著勸進之意,心內甚喜。但要防閑耳目,不敢招攬,假怒道:“這和尚一發胡說,快出去吧。”道衍笑道:“去去去!”遂搖搖擺擺走出去了。
張玉暗暗奏道:“殿下心事,已被這和尚參透。若隻管隱諱,不以實告,豈傾心求賢之道?”燕王道:“事已至此,料也隱瞞不住。”遂於深夜,密帖召道衍入內殿,對他實說道:“寡人隨皇上東征西戰,立了多少功勞。若使懿文太子在世,他是嫡長子,讓他傳位,心也還甘。今不幸薨了。自當於諸子中擇賢繼立,如何卻立允炆一個小子為皇太孫,寡人心實不平。皇上若不諱,寡人決不能株守臣子之位。賢卿前在京,初見時即說以白帽相贈,寡人細思:今已為王,王上加‘白’,是一個‘皇’字;昨又卜做皇帝。未知賢卿,還是戲言,還是實意?”
道衍因正色道:“國家改革,實陰陽升降一大關,必經幾番戰戮,而後大定。惟我朝一驅中原,而即歸命,於理察之,似有一番殺戮在後,方能泄陰陽不盡之敗氣。今觀外患,似無可虞。故皇上不立殿下,而立太孫,正天心留此,以完氣運也。故臣敢屢屢進言。若以臣為戲言,試思取天下何等事,殿下何如主,臣何如人,焉敢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