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氏帶著宋昕書來到了張國棟的書房,他正在練字,旁邊有書童搖著扇子在伺候。
他見到兩人進來了,放下了手中的筆走過來,說:“昕書,你幹娘昨天還念叨你呢。”
宋昕書笑著說:“這不是來看您了麽,還給您帶了您最喜歡的桃酥,我新研究了,裏頭加了葡萄幹,您嚐嚐?”
張國棟淨了手之後拿起一塊桃酥,仔細嚐了嚐說:“不錯,比以前的還要香酥可口,丫頭,你說吧,你找我來有什麽事?”
宋昕書驚訝的說:“幹爹,你怎麽知道我有事……”
“我一看你幹娘的表情就知道了,她每次有事相求的時候就是這個表情。”
範氏有些不好意的說:“當著昕書的麵,說話也不知道注意一些。”
張國棟哈哈一笑,對著宋昕書說:“丫頭,有什麽事情你就說吧。”
宋昕書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然後忐忑的看著張國棟,不知道他會怎麽處理這件事情。
張國棟想了一下說:“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偷盜案,而且你二叔還沒有得手就被抓起來了,但是那家當鋪的掌櫃頗有些勢力,他們家要求殺雞儆猴,給城裏的小賊一點警示。”
宋昕書的內心十分的焦灼,她本來不想管這檔子事,既然犯了事情就要按照規矩來,可是想到宋糧民愁容滿麵的樣子,她又十分的不忍心。
她攪動著自己的衣角,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張國棟想了一下說:“當鋪掌櫃其實也就是要一個說法,我會讓人在勞力關照你二叔,總得關個五六天的,意思一下。”
宋昕書知道張國棟已經給了她莫大的麵子,要不是她來開口,恐怕二叔還要在這裏關個一年半載的。
“當鋪掌櫃那邊我也會去看一看,送些東西。”
“昕書,這樣做可有些不妥當。”範氏開口說道。“當鋪掌櫃也不是善人,若是讓他知道偷竊的是你二叔,肯定會在金陵城裏大肆宣揚,到時候恐怕會影響到你的生意啊。”
宋昕書轉念一想,確實是這樣,便說:“幹娘,我剛才隻顧著打點關係,確實沒有想到這一層,多謝二幹娘提醒。”
張國棟看著宋昕書眼中的陰鬱,便安慰道:“昕書,這件事你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件事過後你同你二叔好好說說就好。”
宋昕書點點頭,想著這件事辦完之後一定要為張國棟和範氏準備一份大禮才是。
張國棟接著說:“你要不要去勞力看望一下你二叔?”
宋昕書果斷的擺了擺手說:“不必了,到時候這件事情解決了,自然會相見的,現在見麵也沒有好處。”
張國棟本以為宋昕書會想要見到監牢中的親人,沒想到她這樣淡淡的,便沒有再多說些什麽。
宋昕書從太守府裏出來的時候,心裏還是悶悶的,她並不喜歡這樣求人辦事的感覺,況且張國棟夫妻已經幫助她甚多,她還沒有給予他們什麽迴報,就來這樣求人辦事了。
宋昕書乘著馬車迴到了蘇北茶莊,還沒有進門,宋懷書就已經走了過來。
“妹妹,事情怎麽樣了?”父親一下午眉頭都是緊鎖的,一句話都沒有說。
“我已經跟金陵城的太守說過了,說是還得在監牢裏呆個五六天的,到時候自然就會放出來了。”
宋懷書鬆了一口氣說:“那就好,那就好,那樣父親也不用愁悶了,我現在就告訴爹和娘去!”
宋懷書看著大哥向後院跑去,自己心裏也鬆了一口氣,至少父親不必再因為這樣的事情煩心了,也不用再看祖母的臉色了。
宋糧民的一樁心事了了,就打算不在金陵城長住了,安頓了一下就準備迴村子裏,院子裏還有一大堆的活要幹。
雖然宋昕書極力挽留,但是宋糧民堅持要迴去,說是在金陵城裏住不習慣。
宋昕書隻好叫管家打包了一些吃食,然後叫車夫把宋糧民和大哥送迴去。
這幾天宋昕書也沒有顧得上照看蘇北茶莊的生意,現在終於有時間翻翻賬本了。
好在管家在她不在的這段時間,把蘇北茶莊管理的僅僅有條,賬目也和平時差不多,沒有什麽出入。
如果光憑一個蘇北茶莊的話,賺的銀兩肯定是有限,還是要多發展些副業才可以。
這些日子以來她也沒有間斷畫稿紙,積攢了一些小首飾的圖樣,現在就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匠,把這些小首飾全部製作出來。
管家得了宋昕書的吩咐之後,用了兩天時間在金陵城裏找到了幾個工匠,全部都帶迴來給宋昕書過目。
宋昕書挑了幾張圖紙,放在幾人的麵前,說:“這上麵是我畫的圖樣,旁邊也標注了需要的材料,你們看看可不可以做,如果可以的話,之後還有很長的合作。”
幾個工匠都把圖紙仔細拿起來看了看,有些首飾都沒有在金陵城裏見過,既新鮮又好奇,但是又不敢隨意的接下來這單活。
“若是你們不確定的話,可以先拿一張圖紙去試試,到時候再交給我評定。”
幾個工匠紛紛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法。
隻是這個時代一切都是手工製作的,宋昕書也不著急,這些日子就在店裏看顧生意,一邊照顧宋才書恢複。
宋才書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之後,才慢慢的下床活動,林貴芬在旁邊,雙手在他身邊護著,生怕他摔倒在地上。
但是宋才書拄著宋昕書為他專門定做的拐杖,走的穩穩當當,林貴芬看著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宋昕書也站在一旁微笑著看著二哥努力行走的樣子,說:“二哥,不用著急著行走,你和娘在這裏住著我也開心啊。”
“平日裏都是娘做飯,現在就大哥和爹爹在家,也不知道他們平時是怎麽吃飯的。”
“你就不用擔心大哥和爹爹了,我已經派人每隔三五天就去給他們送些吃食,不會餓著的。”
林貴芬驚訝的說:“你這丫頭,也不和我說一聲,你爹也會做一些飯的,不用這麽麻煩的。”
宋昕書親昵的挽住林貴芬的胳膊說:“娘,這可是給我爹和大哥送吃的,有什麽麻煩不麻煩的。”
林貴芬笑著點點宋昕書的額頭,如今這三女兒嫁為人婦,平日裏還這樣慷慨的幫助家裏,村子裏的那些人嘴巴裏說著流言蜚語,心裏指不定有多麽羨慕呢。
這時候有人敲了敲房間的門,宋昕書走過去打開了房門,管家站在門口說:“夫人,有一位工匠帶著做好的首飾來了。”
時間過去了這麽久,宋昕書還以為沒有人能夠做出來那些小首飾,都快要放棄了,沒想到今天竟然有人來了。
宋昕書來到了大堂,一個圍著圍裙的年輕姑娘站在大堂中央,手裏捧著一個木頭盒子,正在望著台上的琉淓唱曲兒。
管家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宋昕書便知道那個年輕姑娘就是做出首飾的工匠了。
她走過去對姑娘說:“姑娘,你就是做出我所要首飾的工匠麽?”
姑娘迴過神來,把目光從台上收迴來,對著宋昕書說:“那圖紙原本是我父親帶迴去的,但是父親研究了幾日都沒有想出製作方式,我就照著圖紙試了試,就是不知道符不符合宋掌櫃的要求。”
宋昕書見她眉毛修長,一雙丹鳳眼,眼角稍稍向上提起,薄薄的嘴唇微微張著,看起來很精幹的樣子。
“那就把你做好的成品拿來看一下吧。”
姑娘把手中的木盒放在桌子上,打開蓋子,把裏麵的小首飾拿出來放在宋昕書的麵前。
宋昕書一開始並沒有選擇什麽金貴的原材料,而是一些很常見的布匹和鐵絲,主要是勝在樣式的新穎。
金陵城裏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要做就要做大家都能買得起的東西。
宋昕書把小首飾拿起來仔細的瞧了瞧,做工的確是很精細,針腳十分的細密,而且大小也正合適,完全就是她想象中的樣子。
“你這個手藝是跟誰學的啊?”
姑娘說:“我娘以前是繡院的繡娘,生前也教了我不少複雜的繡法,當然還有一些我自創的,金陵城裏沒有第二個人會。”
生前?
宋昕書微微的愣了一下,看來這姑娘一直以來都是跟著父親在生活。
不過聽她說她有獨特的繡法,宋昕書就喜歡這樣獨一份的東西,看著小木盒中幾樣精致的首飾,宋昕書的腦子裏冒出了一個想法。
“我看你做這些小首飾都做得很不錯,我這裏還有一些圖紙,到時候你拿迴家去加工,我會給你提供原材料,到時候你在我店裏擺個貨架開售售賣,得來的錢全部歸你,你看這樣行不行?”
姑娘聽了宋昕書的話之後,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垂著頭想了想說:“我不能確保我做的東西一定能夠賣出去,說不定最後連成本的錢都收不迴來。”
宋昕書一揮手說:“你盡管去做就好了,如果最後賣不出去,我就令付給你手工費。”
他見到兩人進來了,放下了手中的筆走過來,說:“昕書,你幹娘昨天還念叨你呢。”
宋昕書笑著說:“這不是來看您了麽,還給您帶了您最喜歡的桃酥,我新研究了,裏頭加了葡萄幹,您嚐嚐?”
張國棟淨了手之後拿起一塊桃酥,仔細嚐了嚐說:“不錯,比以前的還要香酥可口,丫頭,你說吧,你找我來有什麽事?”
宋昕書驚訝的說:“幹爹,你怎麽知道我有事……”
“我一看你幹娘的表情就知道了,她每次有事相求的時候就是這個表情。”
範氏有些不好意的說:“當著昕書的麵,說話也不知道注意一些。”
張國棟哈哈一笑,對著宋昕書說:“丫頭,有什麽事情你就說吧。”
宋昕書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然後忐忑的看著張國棟,不知道他會怎麽處理這件事情。
張國棟想了一下說:“雖然隻是一個簡單的偷盜案,而且你二叔還沒有得手就被抓起來了,但是那家當鋪的掌櫃頗有些勢力,他們家要求殺雞儆猴,給城裏的小賊一點警示。”
宋昕書的內心十分的焦灼,她本來不想管這檔子事,既然犯了事情就要按照規矩來,可是想到宋糧民愁容滿麵的樣子,她又十分的不忍心。
她攪動著自己的衣角,不知道該說些什麽。
張國棟想了一下說:“當鋪掌櫃其實也就是要一個說法,我會讓人在勞力關照你二叔,總得關個五六天的,意思一下。”
宋昕書知道張國棟已經給了她莫大的麵子,要不是她來開口,恐怕二叔還要在這裏關個一年半載的。
“當鋪掌櫃那邊我也會去看一看,送些東西。”
“昕書,這樣做可有些不妥當。”範氏開口說道。“當鋪掌櫃也不是善人,若是讓他知道偷竊的是你二叔,肯定會在金陵城裏大肆宣揚,到時候恐怕會影響到你的生意啊。”
宋昕書轉念一想,確實是這樣,便說:“幹娘,我剛才隻顧著打點關係,確實沒有想到這一層,多謝二幹娘提醒。”
張國棟看著宋昕書眼中的陰鬱,便安慰道:“昕書,這件事你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件事過後你同你二叔好好說說就好。”
宋昕書點點頭,想著這件事辦完之後一定要為張國棟和範氏準備一份大禮才是。
張國棟接著說:“你要不要去勞力看望一下你二叔?”
宋昕書果斷的擺了擺手說:“不必了,到時候這件事情解決了,自然會相見的,現在見麵也沒有好處。”
張國棟本以為宋昕書會想要見到監牢中的親人,沒想到她這樣淡淡的,便沒有再多說些什麽。
宋昕書從太守府裏出來的時候,心裏還是悶悶的,她並不喜歡這樣求人辦事的感覺,況且張國棟夫妻已經幫助她甚多,她還沒有給予他們什麽迴報,就來這樣求人辦事了。
宋昕書乘著馬車迴到了蘇北茶莊,還沒有進門,宋懷書就已經走了過來。
“妹妹,事情怎麽樣了?”父親一下午眉頭都是緊鎖的,一句話都沒有說。
“我已經跟金陵城的太守說過了,說是還得在監牢裏呆個五六天的,到時候自然就會放出來了。”
宋懷書鬆了一口氣說:“那就好,那就好,那樣父親也不用愁悶了,我現在就告訴爹和娘去!”
宋懷書看著大哥向後院跑去,自己心裏也鬆了一口氣,至少父親不必再因為這樣的事情煩心了,也不用再看祖母的臉色了。
宋糧民的一樁心事了了,就打算不在金陵城長住了,安頓了一下就準備迴村子裏,院子裏還有一大堆的活要幹。
雖然宋昕書極力挽留,但是宋糧民堅持要迴去,說是在金陵城裏住不習慣。
宋昕書隻好叫管家打包了一些吃食,然後叫車夫把宋糧民和大哥送迴去。
這幾天宋昕書也沒有顧得上照看蘇北茶莊的生意,現在終於有時間翻翻賬本了。
好在管家在她不在的這段時間,把蘇北茶莊管理的僅僅有條,賬目也和平時差不多,沒有什麽出入。
如果光憑一個蘇北茶莊的話,賺的銀兩肯定是有限,還是要多發展些副業才可以。
這些日子以來她也沒有間斷畫稿紙,積攢了一些小首飾的圖樣,現在就是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工匠,把這些小首飾全部製作出來。
管家得了宋昕書的吩咐之後,用了兩天時間在金陵城裏找到了幾個工匠,全部都帶迴來給宋昕書過目。
宋昕書挑了幾張圖紙,放在幾人的麵前,說:“這上麵是我畫的圖樣,旁邊也標注了需要的材料,你們看看可不可以做,如果可以的話,之後還有很長的合作。”
幾個工匠都把圖紙仔細拿起來看了看,有些首飾都沒有在金陵城裏見過,既新鮮又好奇,但是又不敢隨意的接下來這單活。
“若是你們不確定的話,可以先拿一張圖紙去試試,到時候再交給我評定。”
幾個工匠紛紛點頭,同意了這個方法。
隻是這個時代一切都是手工製作的,宋昕書也不著急,這些日子就在店裏看顧生意,一邊照顧宋才書恢複。
宋才書在床上躺了一個月之後,才慢慢的下床活動,林貴芬在旁邊,雙手在他身邊護著,生怕他摔倒在地上。
但是宋才書拄著宋昕書為他專門定做的拐杖,走的穩穩當當,林貴芬看著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宋昕書也站在一旁微笑著看著二哥努力行走的樣子,說:“二哥,不用著急著行走,你和娘在這裏住著我也開心啊。”
“平日裏都是娘做飯,現在就大哥和爹爹在家,也不知道他們平時是怎麽吃飯的。”
“你就不用擔心大哥和爹爹了,我已經派人每隔三五天就去給他們送些吃食,不會餓著的。”
林貴芬驚訝的說:“你這丫頭,也不和我說一聲,你爹也會做一些飯的,不用這麽麻煩的。”
宋昕書親昵的挽住林貴芬的胳膊說:“娘,這可是給我爹和大哥送吃的,有什麽麻煩不麻煩的。”
林貴芬笑著點點宋昕書的額頭,如今這三女兒嫁為人婦,平日裏還這樣慷慨的幫助家裏,村子裏的那些人嘴巴裏說著流言蜚語,心裏指不定有多麽羨慕呢。
這時候有人敲了敲房間的門,宋昕書走過去打開了房門,管家站在門口說:“夫人,有一位工匠帶著做好的首飾來了。”
時間過去了這麽久,宋昕書還以為沒有人能夠做出來那些小首飾,都快要放棄了,沒想到今天竟然有人來了。
宋昕書來到了大堂,一個圍著圍裙的年輕姑娘站在大堂中央,手裏捧著一個木頭盒子,正在望著台上的琉淓唱曲兒。
管家用眼神示意了一下,宋昕書便知道那個年輕姑娘就是做出首飾的工匠了。
她走過去對姑娘說:“姑娘,你就是做出我所要首飾的工匠麽?”
姑娘迴過神來,把目光從台上收迴來,對著宋昕書說:“那圖紙原本是我父親帶迴去的,但是父親研究了幾日都沒有想出製作方式,我就照著圖紙試了試,就是不知道符不符合宋掌櫃的要求。”
宋昕書見她眉毛修長,一雙丹鳳眼,眼角稍稍向上提起,薄薄的嘴唇微微張著,看起來很精幹的樣子。
“那就把你做好的成品拿來看一下吧。”
姑娘把手中的木盒放在桌子上,打開蓋子,把裏麵的小首飾拿出來放在宋昕書的麵前。
宋昕書一開始並沒有選擇什麽金貴的原材料,而是一些很常見的布匹和鐵絲,主要是勝在樣式的新穎。
金陵城裏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要做就要做大家都能買得起的東西。
宋昕書把小首飾拿起來仔細的瞧了瞧,做工的確是很精細,針腳十分的細密,而且大小也正合適,完全就是她想象中的樣子。
“你這個手藝是跟誰學的啊?”
姑娘說:“我娘以前是繡院的繡娘,生前也教了我不少複雜的繡法,當然還有一些我自創的,金陵城裏沒有第二個人會。”
生前?
宋昕書微微的愣了一下,看來這姑娘一直以來都是跟著父親在生活。
不過聽她說她有獨特的繡法,宋昕書就喜歡這樣獨一份的東西,看著小木盒中幾樣精致的首飾,宋昕書的腦子裏冒出了一個想法。
“我看你做這些小首飾都做得很不錯,我這裏還有一些圖紙,到時候你拿迴家去加工,我會給你提供原材料,到時候你在我店裏擺個貨架開售售賣,得來的錢全部歸你,你看這樣行不行?”
姑娘聽了宋昕書的話之後,臉上並沒有什麽表情,垂著頭想了想說:“我不能確保我做的東西一定能夠賣出去,說不定最後連成本的錢都收不迴來。”
宋昕書一揮手說:“你盡管去做就好了,如果最後賣不出去,我就令付給你手工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