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理全都講了,例子也都舉了,比方也都打了,該明白的早就明白了,不明白的那就隻能是不樂意聽,並不是不懂道理,而是不想懂道理。
老師不再來勸,少年鬆了一口氣,覺得他前去發財出人頭地路上的絆腳石終於被踢開了。
他父母卻怒了,他父母本來就對老師十分尊重,再加上這幾次的溝通,他們兩人都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們兩個就是想不明白,自已的兒子本來那麽聰明,竟然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
那個時候的父母哪有什麽跟孩子做朋友,平等溝通的概念?大部分父母信奉的都是棍棒之下出孝子。
什麽?你說棍棒之下沒出孝子,那絕對是你打的不夠狠,用的棍棒不夠粗。你再努力努力,一定能夠成功。
這是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父母的認知,越是貧窮落後偏遠的地方,這種認知就越發普遍。
少年的父母見勸不動兒子,就用上了暴力手段,想要把兒子給打醒。
可這少年偏偏又是個倔脾氣,父母的打罵並沒有讓他幡然醒悟,反而更加堅定了去南方打工的決心。
那天晚上,他半夜悄悄起床,拿著偷偷收拾好的包裹,悄悄出了門,想連夜趕路,到鎮上之後,找人借錢出去打工。
年輕人的思維就是這麽簡單,他覺得自已隻要真誠,隻要許諾賺錢雙倍甚至十倍奉還,就一定能從陌生人那裏接到錢。
於是,他就這樣,拿著一個倉促收拾好的一個小包裹,趁著夜色出發了。
那一天晚上天氣不是很好,刮著風,天上有一輪殘月在天邊掛著,他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趕路,全然忘記了山路是多麽的危險。
他父母雖然打了他,可還是心疼兒子,半夜起來想去看看,結果發現床上隻有五歲的老二睡得像頭死豬,大兒子已經沒了蹤影。
父母趕忙喊上村上的其他村民,拿著手電筒來追他。
因為間隔時間並不久,大人們拿著手電筒趕路又快,他很快就聽到了後麵大人追趕他的聲音。
如果故事能夠按照正常情況發展,到這裏結束,也不會成為一場悲劇,畢竟他是跑不過村上拿著手電筒的大人的。
即便他不想被父母找到,也不至於後果太過嚴重,可是他當時就像是鬼迷心竅了一樣,不想讓父母找到自已,更不想迴家上學。
作為一個半大小子,他在村上閑著無聊的時候,曾經來這邊玩耍過,跟小夥伴捉迷藏的過程中,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十分隱蔽的小山洞。
他當時跟小夥伴捉迷藏,小夥伴們愣是沒有一個人找到他,直到大家都急了,以為他出了事情,準備迴去喊村上的大人來找人,都走出去一段路了,他才從隱蔽的小山洞裏鑽了出來,叫住了小夥伴。
當時小夥伴們都驚訝他到底躲在了哪裏,他為了保守這個捉迷藏的聖地,半個字也沒有吐露。
如今那個小山洞就在附近,他聽著後麵村上大人的唿喊聲越來越近,心中急切之下,下到了山穀的水潭邊,轉過頭鑽進了那小山洞裏,為了躲避村上大人的追趕,他連不小心腳滑,半條腿打濕了都沒顧上,就鑽進了小山洞裏。
很快,村上的大人追了過來,有人眼睛比較尖,說好像看到了剛才這裏有人影,於是大人們在這裏尋找了片刻,這個過程當中,他一直蜷縮躲在小山洞裏,一言不發,隻想著躲過大人之後,就出門去打工,賺了大錢迴來讓父母對自已刮目相看。
問題是,他忘記了,這是天氣正寒冷的正月,雖說正月已經沒有臘月寒冬那麽寒冷,可這一年正是倒春寒,他的棉褲被打濕了,很快就冷的刺骨。
可少年此刻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等著大人們離開,自已再悄悄爬出來,繼續趕路,在這樣強烈的執念之下,他連腿上的寒冷都感受不到了。
大人們在附近尋找了片刻,並沒有找到人,連帶著那個眼尖的大人也懷疑是自已看錯了,畢竟這裏是山林當中,看到小樹或者山石,都可能眼花之下,把它們當成了人影。
大人們商議了片刻之後,決定繼續往前追,畢竟出山去鎮上的道路就這麽一條,隻有去前麵的渡口,才能到鎮上去。
大人們走了之後,少年並沒有從山洞裏出來,他也聽到了大人們的議論,他覺得這會兒要是出去跟著一起往前走,等大人們轉過頭迴來,肯定會發現他的,幹脆就在這裏等到大人們去了渡口碼頭,發現找不到人後,迴村之後,他再出去,去渡口。
而且這一刻,他也終於感受到了右腿的寒冷和冰涼,如果是有經驗的成年人,就知道這種情況是要命的,要趕緊想辦法採取保溫。
可他根本沒有這方麵的人生經驗,隻知道把自已背著的包裹拿了出來,把棉褲褲腿挽了起來,用包裹裏帶著的幾件衣服把小腿給包了起來,想要以此保暖。
第289章 悔不當初
這種天氣,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是迴到室內,然後把弄濕的衣服脫下來烤幹,人也要在火堆跟前烤著,要是在野外,最起碼也要生一堆火,一直暖著身子,才不會被凍壞。
可這少年從小到大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心中又想著去南方打工,隻想躲過大人,覺得裹上兩件毛衣和外套,就能保暖了。
他一開始還覺得渾身冰冷,有些哆嗦,但是在腿上裹上毛衣和外套之後,漸漸的好像沒那麽冷了,整個人也變得昏昏欲睡,有些想要睡覺的感覺。
老師不再來勸,少年鬆了一口氣,覺得他前去發財出人頭地路上的絆腳石終於被踢開了。
他父母卻怒了,他父母本來就對老師十分尊重,再加上這幾次的溝通,他們兩人都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們兩個就是想不明白,自已的兒子本來那麽聰明,竟然連這麽簡單的道理都不明白。
那個時候的父母哪有什麽跟孩子做朋友,平等溝通的概念?大部分父母信奉的都是棍棒之下出孝子。
什麽?你說棍棒之下沒出孝子,那絕對是你打的不夠狠,用的棍棒不夠粗。你再努力努力,一定能夠成功。
這是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父母的認知,越是貧窮落後偏遠的地方,這種認知就越發普遍。
少年的父母見勸不動兒子,就用上了暴力手段,想要把兒子給打醒。
可這少年偏偏又是個倔脾氣,父母的打罵並沒有讓他幡然醒悟,反而更加堅定了去南方打工的決心。
那天晚上,他半夜悄悄起床,拿著偷偷收拾好的包裹,悄悄出了門,想連夜趕路,到鎮上之後,找人借錢出去打工。
年輕人的思維就是這麽簡單,他覺得自已隻要真誠,隻要許諾賺錢雙倍甚至十倍奉還,就一定能從陌生人那裏接到錢。
於是,他就這樣,拿著一個倉促收拾好的一個小包裹,趁著夜色出發了。
那一天晚上天氣不是很好,刮著風,天上有一輪殘月在天邊掛著,他深一腳淺一腳的往前趕路,全然忘記了山路是多麽的危險。
他父母雖然打了他,可還是心疼兒子,半夜起來想去看看,結果發現床上隻有五歲的老二睡得像頭死豬,大兒子已經沒了蹤影。
父母趕忙喊上村上的其他村民,拿著手電筒來追他。
因為間隔時間並不久,大人們拿著手電筒趕路又快,他很快就聽到了後麵大人追趕他的聲音。
如果故事能夠按照正常情況發展,到這裏結束,也不會成為一場悲劇,畢竟他是跑不過村上拿著手電筒的大人的。
即便他不想被父母找到,也不至於後果太過嚴重,可是他當時就像是鬼迷心竅了一樣,不想讓父母找到自已,更不想迴家上學。
作為一個半大小子,他在村上閑著無聊的時候,曾經來這邊玩耍過,跟小夥伴捉迷藏的過程中,他無意間發現了一個十分隱蔽的小山洞。
他當時跟小夥伴捉迷藏,小夥伴們愣是沒有一個人找到他,直到大家都急了,以為他出了事情,準備迴去喊村上的大人來找人,都走出去一段路了,他才從隱蔽的小山洞裏鑽了出來,叫住了小夥伴。
當時小夥伴們都驚訝他到底躲在了哪裏,他為了保守這個捉迷藏的聖地,半個字也沒有吐露。
如今那個小山洞就在附近,他聽著後麵村上大人的唿喊聲越來越近,心中急切之下,下到了山穀的水潭邊,轉過頭鑽進了那小山洞裏,為了躲避村上大人的追趕,他連不小心腳滑,半條腿打濕了都沒顧上,就鑽進了小山洞裏。
很快,村上的大人追了過來,有人眼睛比較尖,說好像看到了剛才這裏有人影,於是大人們在這裏尋找了片刻,這個過程當中,他一直蜷縮躲在小山洞裏,一言不發,隻想著躲過大人之後,就出門去打工,賺了大錢迴來讓父母對自已刮目相看。
問題是,他忘記了,這是天氣正寒冷的正月,雖說正月已經沒有臘月寒冬那麽寒冷,可這一年正是倒春寒,他的棉褲被打濕了,很快就冷的刺骨。
可少年此刻心中隻有一個念頭,等著大人們離開,自已再悄悄爬出來,繼續趕路,在這樣強烈的執念之下,他連腿上的寒冷都感受不到了。
大人們在附近尋找了片刻,並沒有找到人,連帶著那個眼尖的大人也懷疑是自已看錯了,畢竟這裏是山林當中,看到小樹或者山石,都可能眼花之下,把它們當成了人影。
大人們商議了片刻之後,決定繼續往前追,畢竟出山去鎮上的道路就這麽一條,隻有去前麵的渡口,才能到鎮上去。
大人們走了之後,少年並沒有從山洞裏出來,他也聽到了大人們的議論,他覺得這會兒要是出去跟著一起往前走,等大人們轉過頭迴來,肯定會發現他的,幹脆就在這裏等到大人們去了渡口碼頭,發現找不到人後,迴村之後,他再出去,去渡口。
而且這一刻,他也終於感受到了右腿的寒冷和冰涼,如果是有經驗的成年人,就知道這種情況是要命的,要趕緊想辦法採取保溫。
可他根本沒有這方麵的人生經驗,隻知道把自已背著的包裹拿了出來,把棉褲褲腿挽了起來,用包裹裏帶著的幾件衣服把小腿給包了起來,想要以此保暖。
第289章 悔不當初
這種天氣,遇到這種情況,最好的做法是迴到室內,然後把弄濕的衣服脫下來烤幹,人也要在火堆跟前烤著,要是在野外,最起碼也要生一堆火,一直暖著身子,才不會被凍壞。
可這少年從小到大沒有過類似的經驗,心中又想著去南方打工,隻想躲過大人,覺得裹上兩件毛衣和外套,就能保暖了。
他一開始還覺得渾身冰冷,有些哆嗦,但是在腿上裹上毛衣和外套之後,漸漸的好像沒那麽冷了,整個人也變得昏昏欲睡,有些想要睡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