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夥伴口中講述的內容,都是他聞所未聞的,在小夥伴的描述裏,南方的城市仿佛如同天堂一般。
所有人都穿著新潮的衣服,有錢人穿西裝戴領帶,年輕人穿牛仔服,還是從國外進口的大牌子,一件衣服都夠村裏的人幹一年也不一定能夠賺到。
除了這些讓人心動的優渥物質條件,還有一些對少年來說屬於禁忌的話題,什麽隻要請製衣廠的女孩子喝看一場錄像,也許就在昏暗的錄像廳裏成了好事。
少年聽得麵紅耳赤,知道這種事情「很不要臉」,可是還是忍不住想聽,想聽細節,甚至會幻想如果是主角是自已,會不會很舒爽。
短短一個寒假,他的心徹底亂了,他覺得小夥伴說的那句話很對:讀書有個球用。那些有錢的大老闆,坐飛機飛來飛去跟外國人談生意,簽訂單,都是初中都沒畢業的大老粗,反倒是大學生在給這些初中生老闆打工,跟孫子一樣。
讀書還有什麽用處?讀書能讓你變成大老闆嗎?那些大老闆有幾個讀書多的?多讀幾年書,也頂多就是到時候給大老闆當跟班的,跟狗一樣被人使喚來使喚去,還不如現在就出去打工,賺了錢自已做生意,說不定沒兩年就能混成大老闆了。
你那麽聰明,讀書一學就會,做生意肯定也是一樣的,幹脆就別讀書了,過完年跟我們一起出去打工去。
類似的話聽多了,這少年也產生了出門打工的念頭,至於讀書,讀出來還不是給人打工,還不如出去賺錢做大老闆。
少年人心性不穩,想事情都太單純,總覺得自已就是世界的中心,考慮事情也是一廂情願,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去想,卻從來不考慮現實中的各種因素和意外情況。
總是在自已的想像和計劃當中,事情輕易就能夠實現,卻從沒想過,如果一切那麽簡單的話,所有人都能夠輕易發財了。
這個道理很多人要等吃了虧,或者一直到中年才能明白,有些甚至會一輩子都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到老也糊裏糊塗的度過。
這少年當時歲數還小,當然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他在聽了小夥伴對南方城市的吹噓之後,就誤把那些別人吹牛逼的內容當成了所有,更是在對方的煽動和鼓吹之下,對自已產生了錯誤的認知,總覺得自已去了南方打工,一定能成就事業,成為大老闆。
而讀書現在就是阻擋他成為人上人的絆腳石,他再也不想讀書,認為繼續在學校讀書,就是在虛度光陰。
於是,他在過年的時候跟父母提出不想再讀書了,準備過了年之後跟著小夥伴去南方城市打工。
父母聽到這個消息,顯得十分錯愕,有些無法接受。在他們的認知當中,有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他的父母當然不同意他輟學去打工,可少年心意已決,還把自已從小夥伴那裏聽來的的那套說辭拿了出來,說大老闆都是沒什麽文化的,反而是整天跑斷腿的秘書和助理,讀書多。
他的父母都是沒什麽見識的人,心裏雖然還是鐵定了認為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可是在言語交鋒辯駁上,卻說不過兒子,更不知道該如何辯駁兒子那關於大老闆都是沒什麽文化的大老粗,讀書多了反而什麽用都沒有的讀書無用論說辭。
無奈之下,他的父母隻能在大過年的時間,帶著山貨去找了少年的老師,把少年想要出門打工的事情說了出來,想要讓老師去家裏做做思想工作。
少年的老師是個很負責也很愛學生的人,那個年頭雖然沒有什麽倖存者偏差的理論廣為流傳,可老師也知道絕大部分沒有文化的工人都隻能依靠出賣廉價的勞動力生存,能成為大老闆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從大部分人來看,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肯定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收入更好,生活環境也更好。
作為老師,他當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已的學生誤入歧途,放棄大好學業,於是就登門前來勸說,想要做通少年的思想工作。
第288章 深夜追人
老師想的很好,他覺得自已講道理,少年一定能夠挺明白的。
畢竟這些道理都是明擺著,那麽多出去打工的,有幾個成了大老闆的,而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大學生,最起碼都在機關單位裏麵,得到了人生階層的躍遷,怎麽想都是讀書更容易改變命運才對。
可他忘了,人一旦鑽了牛角尖,你告訴他退迴來選擇另外一條路會更好,他是不會聽的,他隻會覺得再鑽深一點,就可以得到一條新的道路,達到人生巔峰。
老師上門溝通了好幾次,已經鑽進牛角尖的少年哪裏聽得進去,倒是一旁旁聽的父母聽明白了。
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麽文化,可畢竟歲數在那裏管著,有足夠的人生閱歷,聽老師苦口婆心的講,兩個中年人算是明白了,出去打工就是毀了前途,讀書如果成了,最起碼也不用再辛苦的出賣勞動力。
可少年一門心思想的都是幻想著自已如何在南方城市唿風喚雨,成就一番事業,像電影裏那些大佬梟雄一樣風光無限。
他一開始還跟老師辯駁,辯駁不過,就開始逃避,覺得老師肯定是歪理邪說,到了最後,見到了老師過來,竟然直接奪門而出。
老師見到他這樣,知道這是勸不迴來了,隻能無奈嘆息的放棄了。
所有人都穿著新潮的衣服,有錢人穿西裝戴領帶,年輕人穿牛仔服,還是從國外進口的大牌子,一件衣服都夠村裏的人幹一年也不一定能夠賺到。
除了這些讓人心動的優渥物質條件,還有一些對少年來說屬於禁忌的話題,什麽隻要請製衣廠的女孩子喝看一場錄像,也許就在昏暗的錄像廳裏成了好事。
少年聽得麵紅耳赤,知道這種事情「很不要臉」,可是還是忍不住想聽,想聽細節,甚至會幻想如果是主角是自已,會不會很舒爽。
短短一個寒假,他的心徹底亂了,他覺得小夥伴說的那句話很對:讀書有個球用。那些有錢的大老闆,坐飛機飛來飛去跟外國人談生意,簽訂單,都是初中都沒畢業的大老粗,反倒是大學生在給這些初中生老闆打工,跟孫子一樣。
讀書還有什麽用處?讀書能讓你變成大老闆嗎?那些大老闆有幾個讀書多的?多讀幾年書,也頂多就是到時候給大老闆當跟班的,跟狗一樣被人使喚來使喚去,還不如現在就出去打工,賺了錢自已做生意,說不定沒兩年就能混成大老闆了。
你那麽聰明,讀書一學就會,做生意肯定也是一樣的,幹脆就別讀書了,過完年跟我們一起出去打工去。
類似的話聽多了,這少年也產生了出門打工的念頭,至於讀書,讀出來還不是給人打工,還不如出去賺錢做大老闆。
少年人心性不穩,想事情都太單純,總覺得自已就是世界的中心,考慮事情也是一廂情願,把所有的事情都往好的方向去想,卻從來不考慮現實中的各種因素和意外情況。
總是在自已的想像和計劃當中,事情輕易就能夠實現,卻從沒想過,如果一切那麽簡單的話,所有人都能夠輕易發財了。
這個道理很多人要等吃了虧,或者一直到中年才能明白,有些甚至會一輩子都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到老也糊裏糊塗的度過。
這少年當時歲數還小,當然是不懂得這個道理的,他在聽了小夥伴對南方城市的吹噓之後,就誤把那些別人吹牛逼的內容當成了所有,更是在對方的煽動和鼓吹之下,對自已產生了錯誤的認知,總覺得自已去了南方打工,一定能成就事業,成為大老闆。
而讀書現在就是阻擋他成為人上人的絆腳石,他再也不想讀書,認為繼續在學校讀書,就是在虛度光陰。
於是,他在過年的時候跟父母提出不想再讀書了,準備過了年之後跟著小夥伴去南方城市打工。
父母聽到這個消息,顯得十分錯愕,有些無法接受。在他們的認知當中,有個樸素的道理,那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他的父母當然不同意他輟學去打工,可少年心意已決,還把自已從小夥伴那裏聽來的的那套說辭拿了出來,說大老闆都是沒什麽文化的,反而是整天跑斷腿的秘書和助理,讀書多。
他的父母都是沒什麽見識的人,心裏雖然還是鐵定了認為讀書才能改變命運,可是在言語交鋒辯駁上,卻說不過兒子,更不知道該如何辯駁兒子那關於大老闆都是沒什麽文化的大老粗,讀書多了反而什麽用都沒有的讀書無用論說辭。
無奈之下,他的父母隻能在大過年的時間,帶著山貨去找了少年的老師,把少年想要出門打工的事情說了出來,想要讓老師去家裏做做思想工作。
少年的老師是個很負責也很愛學生的人,那個年頭雖然沒有什麽倖存者偏差的理論廣為流傳,可老師也知道絕大部分沒有文化的工人都隻能依靠出賣廉價的勞動力生存,能成為大老闆的人畢竟是極少數,從大部分人來看,文化程度高的人群肯定比文化程度低的人群收入更好,生活環境也更好。
作為老師,他當然不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已的學生誤入歧途,放棄大好學業,於是就登門前來勸說,想要做通少年的思想工作。
第288章 深夜追人
老師想的很好,他覺得自已講道理,少年一定能夠挺明白的。
畢竟這些道理都是明擺著,那麽多出去打工的,有幾個成了大老闆的,而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的大學生,最起碼都在機關單位裏麵,得到了人生階層的躍遷,怎麽想都是讀書更容易改變命運才對。
可他忘了,人一旦鑽了牛角尖,你告訴他退迴來選擇另外一條路會更好,他是不會聽的,他隻會覺得再鑽深一點,就可以得到一條新的道路,達到人生巔峰。
老師上門溝通了好幾次,已經鑽進牛角尖的少年哪裏聽得進去,倒是一旁旁聽的父母聽明白了。
他的父母雖然沒什麽文化,可畢竟歲數在那裏管著,有足夠的人生閱歷,聽老師苦口婆心的講,兩個中年人算是明白了,出去打工就是毀了前途,讀書如果成了,最起碼也不用再辛苦的出賣勞動力。
可少年一門心思想的都是幻想著自已如何在南方城市唿風喚雨,成就一番事業,像電影裏那些大佬梟雄一樣風光無限。
他一開始還跟老師辯駁,辯駁不過,就開始逃避,覺得老師肯定是歪理邪說,到了最後,見到了老師過來,竟然直接奪門而出。
老師見到他這樣,知道這是勸不迴來了,隻能無奈嘆息的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