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效益不好,就算想請人也請不起吧?」
「如果隻講經濟理論是這樣沒錯。可是,社會貢獻也好,社會保障也好,不景氣的時候就更要發揮作用。景氣的時候是富人先得利,不景氣的時候反而是低收入的人先吃虧。要怪經濟很簡單,但經濟不景氣,底層的人真的會死,不是開玩笑的。不然何必要社會保障?在那種狀態下沒有作用的社會保障,隻不過是空中大餅。」
這番話盡管說得並不激動,話中卻有著不容反駁的力量。
在旁聽著,利根不禁感到欽佩,原來世上還有這種奇人異士。他聽說保護司是誌工,沒有報酬可領,還必須定期參加研修。櫛穀能夠對這種無償的工作投注熱情,怎麽想他都和自己不是同一種人。
「可是……像我們這種人
,要找正派的工作還是很難啊。我在裏麵的時候,就知道有好幾個人都是出來了又馬上迴去的。」
「社會上有人就是摘不掉有色眼鏡。還有就是,一旦犯過罪,門檻就變低了,對做壞事就沒有那麽排斥了。聽我說這些,你一定很不好受吧。我是舊時代的人,一直相信大多數的苦難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可是最近好像不見得了。」
削完蘿蔔皮,櫛穀接著把洋蔥切末。
「貧困隻會造成不幸。人和社會都一樣。我以前一直認為,要防止貧困,最好的辦法就是人人有工作,都能靠勞動所得生活。可是,近年來的不景氣太沉重,連我們這種老人家的經驗都無用武之地了。身為保護司這樣講好像在發表戰敗宣言,實在不甘心,但無論我們再怎麽盡心盡力,也治不好生病的心。而生病的人連自己病了都不知道,又重蹈覆轍。迴到牢裏遇到的也都是病人,當然治不好。」
櫛穀的話雖毒辣,卻有他的道理。
在裏麵,受刑人談起來最得意揚揚的,是如何犯罪獲利,如何失手被逮。能夠從當事人口中而非書本上聽到這些寶貴的「經驗」,可是無與倫比的「最佳教科書」。這些受刑人認為被捕隻是運氣不好,而非行為本身有誤,來到監獄這所學校上了最好的課,又放到牆外去。要他們在外麵別犯罪,腳踏實地認真工作,根本是癡人說夢。
「我說不定也是那種病人。」
利根隨手切起削好的馬鈴薯。櫛穀用平底鍋炒洋蔥丁。洋蔥的成分在空氣中四處擴散,直擊眼球。他眼中開始泛淚。
「我待的地方也都是病人。身邊都是病人,慢慢就不覺得自己是病人了……櫛穀先生會不會不想聽這些?」
「不會啊。」
「所謂的壞人,腦子裏無時無刻不打著壞主意。尤其我待的監獄全都是有前科的。我一直跟那些人在一起,也許在不知不覺間也……」
「你不是那種人。」
櫛穀打斷利根的話。
「這麽多年來,各種更生人我見多了,我自認有看人的眼光。你是能夠在大千世界落地生根的人。」
這時候,客廳的電話響了。櫛穀匆匆走出廚房。
「哦,板卷先生。不好意思啊,今天讓你特地抽出時間。那,結果如何?咦,你說什麽?」
櫛穀的聲音突然尖銳起來。
「我說啊,板卷先生,哪有現在才反悔的呢。是啊,之前你也說過你那裏不輕鬆,但這件事本來就不是為了圖利……可是啊,能運用他的車床技術的地方就隻有你那裏……是啊,要是害你工廠運作不順就得不償失,可是更生援助是……可是……是嗎?好吧,我知道了。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
稍後迴到廚房的櫛穀消沉得讓利根不敢跟他說話。
「……對不起啊。」
「櫛穀先生不用道歉的。」
翌日,櫛穀便打電話給其他朋友。
他向利根強調也許會是車床以外的工作,但利根認為自己本來就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說一切由櫛穀先生做主。不,說實話,他當時有點心不在焉。
原因是當天的早報。為了看求職欄而打開的《東北新報》。宮城綜合版上刊登了那男人的照片。
一看到那張照片,他沉睡的情緒頓時被喚起了。
一開始還以為是長得像,看了照片底下的名字才確定。
是他。是那傢夥沒錯。
原來自己蹲苦牢的期間,那個男的已經爬到能風光上報的地位了——看著那張得意揚揚的臉,早已封印的憎惡又抬頭了。
第一個人已經成為憎惡的犧牲品,在飢餓與脫水中死去。這傢夥會是第二個。以他的行徑,比三雲忠勝更悲慘的死才配得上他。
驀地,櫛穀問道:
「怎麽了?表情那麽可怕。」
「沒有,那個,因為缺人的職位比想像的少。」
利根以這句話敷衍過去,也不知櫛穀信還是不信。
總之,得找出他的行蹤。自己就是為此才努力當上模範受刑人獲得假釋的。至於重返社會什麽的,不過是其次。
第2章 君子之死
1
「尋找我先生還是沒有進展嗎?」
城之內美佐在電話這頭一催,隻聽接電話的署長以恭敬的語氣答道:
「實在非常抱歉。我們全署同人四處走訪,卻沒有得到任何目擊情報……」
話雖客氣,但美佐深知實際的搜查並沒有那麽仔細。就算要找的是縣議員,也不可能因為協尋一名失蹤人口而動員整個警署的警力。警方恐怕隻有在丈夫以屍體的形態被發現的時候才會認真對待。
「如果隻講經濟理論是這樣沒錯。可是,社會貢獻也好,社會保障也好,不景氣的時候就更要發揮作用。景氣的時候是富人先得利,不景氣的時候反而是低收入的人先吃虧。要怪經濟很簡單,但經濟不景氣,底層的人真的會死,不是開玩笑的。不然何必要社會保障?在那種狀態下沒有作用的社會保障,隻不過是空中大餅。」
這番話盡管說得並不激動,話中卻有著不容反駁的力量。
在旁聽著,利根不禁感到欽佩,原來世上還有這種奇人異士。他聽說保護司是誌工,沒有報酬可領,還必須定期參加研修。櫛穀能夠對這種無償的工作投注熱情,怎麽想他都和自己不是同一種人。
「可是……像我們這種人
,要找正派的工作還是很難啊。我在裏麵的時候,就知道有好幾個人都是出來了又馬上迴去的。」
「社會上有人就是摘不掉有色眼鏡。還有就是,一旦犯過罪,門檻就變低了,對做壞事就沒有那麽排斥了。聽我說這些,你一定很不好受吧。我是舊時代的人,一直相信大多數的苦難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加以克服,可是最近好像不見得了。」
削完蘿蔔皮,櫛穀接著把洋蔥切末。
「貧困隻會造成不幸。人和社會都一樣。我以前一直認為,要防止貧困,最好的辦法就是人人有工作,都能靠勞動所得生活。可是,近年來的不景氣太沉重,連我們這種老人家的經驗都無用武之地了。身為保護司這樣講好像在發表戰敗宣言,實在不甘心,但無論我們再怎麽盡心盡力,也治不好生病的心。而生病的人連自己病了都不知道,又重蹈覆轍。迴到牢裏遇到的也都是病人,當然治不好。」
櫛穀的話雖毒辣,卻有他的道理。
在裏麵,受刑人談起來最得意揚揚的,是如何犯罪獲利,如何失手被逮。能夠從當事人口中而非書本上聽到這些寶貴的「經驗」,可是無與倫比的「最佳教科書」。這些受刑人認為被捕隻是運氣不好,而非行為本身有誤,來到監獄這所學校上了最好的課,又放到牆外去。要他們在外麵別犯罪,腳踏實地認真工作,根本是癡人說夢。
「我說不定也是那種病人。」
利根隨手切起削好的馬鈴薯。櫛穀用平底鍋炒洋蔥丁。洋蔥的成分在空氣中四處擴散,直擊眼球。他眼中開始泛淚。
「我待的地方也都是病人。身邊都是病人,慢慢就不覺得自己是病人了……櫛穀先生會不會不想聽這些?」
「不會啊。」
「所謂的壞人,腦子裏無時無刻不打著壞主意。尤其我待的監獄全都是有前科的。我一直跟那些人在一起,也許在不知不覺間也……」
「你不是那種人。」
櫛穀打斷利根的話。
「這麽多年來,各種更生人我見多了,我自認有看人的眼光。你是能夠在大千世界落地生根的人。」
這時候,客廳的電話響了。櫛穀匆匆走出廚房。
「哦,板卷先生。不好意思啊,今天讓你特地抽出時間。那,結果如何?咦,你說什麽?」
櫛穀的聲音突然尖銳起來。
「我說啊,板卷先生,哪有現在才反悔的呢。是啊,之前你也說過你那裏不輕鬆,但這件事本來就不是為了圖利……可是啊,能運用他的車床技術的地方就隻有你那裏……是啊,要是害你工廠運作不順就得不償失,可是更生援助是……可是……是嗎?好吧,我知道了。不好意思,給你添麻煩了。」
稍後迴到廚房的櫛穀消沉得讓利根不敢跟他說話。
「……對不起啊。」
「櫛穀先生不用道歉的。」
翌日,櫛穀便打電話給其他朋友。
他向利根強調也許會是車床以外的工作,但利根認為自己本來就沒有選擇的餘地,隻說一切由櫛穀先生做主。不,說實話,他當時有點心不在焉。
原因是當天的早報。為了看求職欄而打開的《東北新報》。宮城綜合版上刊登了那男人的照片。
一看到那張照片,他沉睡的情緒頓時被喚起了。
一開始還以為是長得像,看了照片底下的名字才確定。
是他。是那傢夥沒錯。
原來自己蹲苦牢的期間,那個男的已經爬到能風光上報的地位了——看著那張得意揚揚的臉,早已封印的憎惡又抬頭了。
第一個人已經成為憎惡的犧牲品,在飢餓與脫水中死去。這傢夥會是第二個。以他的行徑,比三雲忠勝更悲慘的死才配得上他。
驀地,櫛穀問道:
「怎麽了?表情那麽可怕。」
「沒有,那個,因為缺人的職位比想像的少。」
利根以這句話敷衍過去,也不知櫛穀信還是不信。
總之,得找出他的行蹤。自己就是為此才努力當上模範受刑人獲得假釋的。至於重返社會什麽的,不過是其次。
第2章 君子之死
1
「尋找我先生還是沒有進展嗎?」
城之內美佐在電話這頭一催,隻聽接電話的署長以恭敬的語氣答道:
「實在非常抱歉。我們全署同人四處走訪,卻沒有得到任何目擊情報……」
話雖客氣,但美佐深知實際的搜查並沒有那麽仔細。就算要找的是縣議員,也不可能因為協尋一名失蹤人口而動員整個警署的警力。警方恐怕隻有在丈夫以屍體的形態被發現的時候才會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