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盈當然是在做假賬,從漢朝貨物的外貿價到羅馬當地的貨值比價全是假的。海路的損失更是張口就來,尤其是漢人的性命,劉盈一邊算上了家屬的撫恤金,另一邊又算上了一個成熟海員的培養成本,再把海員正常服役四十年所能為艦隊創造的價值一並計入了其中。實際上劉盈付出的主要成本是撫恤金,培養成本相當部分是海員用自己的工資來償付的,至於勞動的全部價值,隻能說按這個算法,和一個普通美國人的性命價值三千五百萬美金的都市傳說也差不離了。
加上虛報的損失比例,劉盈堪堪把賬做平,向匈奴表示,就算你們收三成以上的過路關稅,相比於海上貿易漢朝還是劃算的。至於蹋頓質疑的漢朝外貿價格,劉盈直接堵了迴去,“獨門生意,外貿和內銷一個價,匈奴就是你這樣的蠢材太多了才會連搶劫都虧損的。”
劉盈頭幾批都沒怎麽賣貨,用的全是高級別民品絲綢一類當國禮送的,再往高端還有貢品級,可以分王侯級和皇帝級,往上還有劉盈做了部分技術改進的新特供級別。為的就是優先打探市場,確定一個內部交易價格再賣,免得利潤全被二道販子賺去了。
靠著讓人眼花繚亂的賬目,給蹋頓來了個下馬威,加上繁雜的貨物品種,可憐的隻做過牛羊馬匹糧食生意的匈奴人已經要昏過去了。劉盈這時候再開口就極為有利了,“原則上我支持值百抽五的厘金,不過若是牛羊肉皮和糧食鐵器都是這個價格,反正吃虧的不會是我。”
蹋頓晃了晃腦袋,總算捕捉出了劉盈言語中的問題,“怎麽可能是值百抽五了,至少一頭牛一隻羊腿(1\/4)的稅收吧。”
劉盈笑笑,“我沒意見,就是這樣的稅收,你們需要考慮漢國商人不同於使者,他們隻負責從長安到伊犁的這一段,在當地按價賣出之後,怎麽往西邊賣是你們自己的事,絲綢瓷器不同於糧食,囤積了隻會貶值。”
蹋頓明白了其中的問題,“外貿價的價差,就是漢皇你給自己留的後路,如果你按成本價從海上出貨,大單於就隻能拿絲綢發給壯士們充軍餉了。”
劉盈敲了個響指,說了句使者完全聽不懂的話,“bingo,實際上冒頓在貿易上是沒什麽資格和我談條件的,我這人嘛,當然也不可能是心善,西邊是很富庶的地方呀,你們應該已經見過埃及托勒密王朝打製的金幣。我之所以願意走你們這條線做生意其實恰恰就是為了把你們拉進來,不然冒頓在那打來打去的,就沒人有錢有閑享用東方的商品,軍國主義是壞文明,軍火生意會把商業的盤子越做越小,沒人買我的貨,我不就賠了嘛(強盜邏輯,不賺就是賠)。我知道匈奴的擴張欲望,更不用說我的擴張占得就是你們匈奴曾經的地盤,但是冒頓願意做生意的話,最起碼整體上他也願意平衡掠奪和商貿的收入,不至於讓我的貿易驟起驟降,貿易波動很大的話,商人們還是更願意出海而不是走陸路的。當然,海上貿易的成本我的做法是最低的,商人們去主持,得要有更高的利潤率才能維持。”
劉盈用一層層的障眼法藏起自己的真實目的來獲取話語權,他不願意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根本原因是不利於西部地區的發展,但他用貿易波動掩蓋過去,貿易波動的問題也不隻是不賺錢,而是商品經濟時代外向型經濟的劇烈波動已經可以造成生產過剩的可怕情景,明末就曾經麵臨過,雖然烈度還是比不上真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但是忽悠匈奴人夠用就行,蹋頓結結巴巴把劉盈的的話語勉強吃了下來,“所以漢皇您一直有意願進行貿易。”
劉盈微笑,“當然,自由貿易,禁令隻不過是商人身上的枷鎖罷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所以我可不像我父皇那樣嚴控邊境貿易,最多隻不過賺個專營壟斷的錢。”
蹋頓卻是對眼前這個魔鬼記憶猶新,“如果您的貿易是指按長安十幾倍的價格賣出劣鐵的話。”
劉盈搖搖頭,“唉,怎麽能這麽說呢?大家都知道,當初做生意的明明是逆賊陳豨啊,朕做買賣可是童叟無欺的,就算陳豨,當初也不算坑嘛,鏡鐵山的鐵器那時候算上人力投資的均價多少?出貨量又有多少,給急需的人加價明明是正常生意。”
劉盈心說我也就賺個辛苦錢,要不是改良了高爐生產,賣往匈奴的鐵器可能也就三倍利。劉盈控製著鐵價不要過快下滑和鋼鐵內部消化投入一係列機械也是為了避免過度強化匈奴,已經走入工業革命進程的漢朝鋼鐵產量早突破萬噸級了,生產力的碾壓如果完全溢出的話,羅馬都未必夠打的。大部分資源被劉盈投入了輕重工業的擴大再生產以及火炮等重武器,這才保證了匈奴目前還不能以足夠低廉的價格完成甲具換裝。
麵露難色的蹋頓就坡下驢,“是是是,那貿易的價格……”
劉盈笑了,“看樣子小王爺們還真是給冒頓搞了不小的麻煩啊,連官營壟斷貿易的想法都有了,迴去告訴冒頓,他搞不定就算了,別想借我的勢。貿易標準價的確定必然會帶來一係列扯皮的麻煩,我的立場就是自由貿易。貿易的商人每年的價格必然是跟著漢國內的商品價格成比例浮動的,冒頓要是吃得下,漢國商人一定樂於和說話算話的大佬貿易,吃不下,那這稅,也隻有他自己去收,別想著什麽都不做光抽頭。”
加上虛報的損失比例,劉盈堪堪把賬做平,向匈奴表示,就算你們收三成以上的過路關稅,相比於海上貿易漢朝還是劃算的。至於蹋頓質疑的漢朝外貿價格,劉盈直接堵了迴去,“獨門生意,外貿和內銷一個價,匈奴就是你這樣的蠢材太多了才會連搶劫都虧損的。”
劉盈頭幾批都沒怎麽賣貨,用的全是高級別民品絲綢一類當國禮送的,再往高端還有貢品級,可以分王侯級和皇帝級,往上還有劉盈做了部分技術改進的新特供級別。為的就是優先打探市場,確定一個內部交易價格再賣,免得利潤全被二道販子賺去了。
靠著讓人眼花繚亂的賬目,給蹋頓來了個下馬威,加上繁雜的貨物品種,可憐的隻做過牛羊馬匹糧食生意的匈奴人已經要昏過去了。劉盈這時候再開口就極為有利了,“原則上我支持值百抽五的厘金,不過若是牛羊肉皮和糧食鐵器都是這個價格,反正吃虧的不會是我。”
蹋頓晃了晃腦袋,總算捕捉出了劉盈言語中的問題,“怎麽可能是值百抽五了,至少一頭牛一隻羊腿(1\/4)的稅收吧。”
劉盈笑笑,“我沒意見,就是這樣的稅收,你們需要考慮漢國商人不同於使者,他們隻負責從長安到伊犁的這一段,在當地按價賣出之後,怎麽往西邊賣是你們自己的事,絲綢瓷器不同於糧食,囤積了隻會貶值。”
蹋頓明白了其中的問題,“外貿價的價差,就是漢皇你給自己留的後路,如果你按成本價從海上出貨,大單於就隻能拿絲綢發給壯士們充軍餉了。”
劉盈敲了個響指,說了句使者完全聽不懂的話,“bingo,實際上冒頓在貿易上是沒什麽資格和我談條件的,我這人嘛,當然也不可能是心善,西邊是很富庶的地方呀,你們應該已經見過埃及托勒密王朝打製的金幣。我之所以願意走你們這條線做生意其實恰恰就是為了把你們拉進來,不然冒頓在那打來打去的,就沒人有錢有閑享用東方的商品,軍國主義是壞文明,軍火生意會把商業的盤子越做越小,沒人買我的貨,我不就賠了嘛(強盜邏輯,不賺就是賠)。我知道匈奴的擴張欲望,更不用說我的擴張占得就是你們匈奴曾經的地盤,但是冒頓願意做生意的話,最起碼整體上他也願意平衡掠奪和商貿的收入,不至於讓我的貿易驟起驟降,貿易波動很大的話,商人們還是更願意出海而不是走陸路的。當然,海上貿易的成本我的做法是最低的,商人們去主持,得要有更高的利潤率才能維持。”
劉盈用一層層的障眼法藏起自己的真實目的來獲取話語權,他不願意發展海上絲綢之路的根本原因是不利於西部地區的發展,但他用貿易波動掩蓋過去,貿易波動的問題也不隻是不賺錢,而是商品經濟時代外向型經濟的劇烈波動已經可以造成生產過剩的可怕情景,明末就曾經麵臨過,雖然烈度還是比不上真正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但是忽悠匈奴人夠用就行,蹋頓結結巴巴把劉盈的的話語勉強吃了下來,“所以漢皇您一直有意願進行貿易。”
劉盈微笑,“當然,自由貿易,禁令隻不過是商人身上的枷鎖罷了。如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去冒絞首的危險。所以我可不像我父皇那樣嚴控邊境貿易,最多隻不過賺個專營壟斷的錢。”
蹋頓卻是對眼前這個魔鬼記憶猶新,“如果您的貿易是指按長安十幾倍的價格賣出劣鐵的話。”
劉盈搖搖頭,“唉,怎麽能這麽說呢?大家都知道,當初做生意的明明是逆賊陳豨啊,朕做買賣可是童叟無欺的,就算陳豨,當初也不算坑嘛,鏡鐵山的鐵器那時候算上人力投資的均價多少?出貨量又有多少,給急需的人加價明明是正常生意。”
劉盈心說我也就賺個辛苦錢,要不是改良了高爐生產,賣往匈奴的鐵器可能也就三倍利。劉盈控製著鐵價不要過快下滑和鋼鐵內部消化投入一係列機械也是為了避免過度強化匈奴,已經走入工業革命進程的漢朝鋼鐵產量早突破萬噸級了,生產力的碾壓如果完全溢出的話,羅馬都未必夠打的。大部分資源被劉盈投入了輕重工業的擴大再生產以及火炮等重武器,這才保證了匈奴目前還不能以足夠低廉的價格完成甲具換裝。
麵露難色的蹋頓就坡下驢,“是是是,那貿易的價格……”
劉盈笑了,“看樣子小王爺們還真是給冒頓搞了不小的麻煩啊,連官營壟斷貿易的想法都有了,迴去告訴冒頓,他搞不定就算了,別想借我的勢。貿易標準價的確定必然會帶來一係列扯皮的麻煩,我的立場就是自由貿易。貿易的商人每年的價格必然是跟著漢國內的商品價格成比例浮動的,冒頓要是吃得下,漢國商人一定樂於和說話算話的大佬貿易,吃不下,那這稅,也隻有他自己去收,別想著什麽都不做光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