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湘坐在德元帝下首也不敢在此時貿然插話,目光盯著那群吵鬧官員不知在想什麽,手沒事做就開始扣林懷治衣服上的金鹿紋。林懷治的位置就在鄭鬱對麵,他時不時對鄭鬱挑個眉,笑一下。
以致鄭鬱緊張又羞得要死,完全沒聽下麵幾人吵得什麽,於是低頭躲避他的火熱目光。在起草詔書的紙上,畫下記憶裏林懷治狩獵時的樣子。
身姿瀟灑,意氣風發,馬背上與他一同捕獵的猞猁眼神精明,蓄勢待發,箭矢在手,少年銀鞍。
這邊的鄭鬱剛畫完馬鬃的最後一筆,手中紙就被大力抽走,他抬頭看去隻見張守一的背影。
「硯卿,你這下筆有神,惟妙惟肖,畫得是誰啊?」德元帝一手拿著話本一手拿著那幅畫問,適才他想看看他的臣子們在做什麽。
殿內的幾位宰相已到了恨不得上前吃了對方的狀態,而這邊林懷湘坐在原地一臉不耐煩,還在扣自己弟弟衣服上的紋樣,林懷治還是老樣子一副別人欠他錢的臉色;反觀起居郎手都快寫斷了,起居舍人則是聽到趣聞一臉憋笑,中書舍人在起草詔書,而另一位中書舍人在低頭畫畫。
張守一立馬笑嗬嗬道:「老奴看這馬背上的人英姿颯爽,龍鳳之姿,像年輕時候的陛下呢?」
德元帝都誇這幅畫好看了,那他不能說是別人,畢竟德元帝啥心態他了解。
鄭鬱:「......」
他想應該是像了五成吧。
「嗯?」德元帝笑問,眼神中還帶著些許期待,「可是如守一說的那樣?」
耳邊還是洪鍾般的爭吵聲,鄭鬱努力平復幾下心情,似是不好意思地說:「陛下天神之姿,臣筆力不佳,實在畫不出昔年驪山狩獵時的帝王氣魄,拙筆恐汙聖眼,還請陛下恕罪。」
德元帝很是受用這種話,說:「你十來歲入長安,陪於我身邊見狩獵情景的時候也少。更何況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有如此心就夠了。隻是諸相所議之事,硯卿你是如何認為的?」
偌大的殿內立馬分成兩撥,一撥是還在吵的宰相們,另一撥則是看鄭鬱迴聖言的臣子。
鄭鬱緩了緩心神,嚴肅道:「陛下,天下之材取於民更應用於民,朝天觀是陛下玄修之所不假,可年關已近,百官的俸祿與邊關將士的軍餉乃是他們一年的期盼。民安則國安,況且稅收已達,邊關部族時有侵擾,軍餉和百官俸祿不應在削減了,再者如今每年各州與節度使朝貢上來的物種實加重了百姓負擔,陛下還請以民為重。」
他的肅聲迴答讓殿內正在爭吵的宰相們都停了下來,德元帝瞧著這群人視線來迴幾下,隨後停在鳳銜仙草的燭台上,說:「我知道了。」
宰相們與鄭鬱皆是一驚!
知道了?他知道了?!
這句話德元帝說過千百遍但是他從未改過,一旦他說這句話就代表著他知道但他不會去改。
鄭鬱還欲開口時,林懷治對他緩緩搖頭。說多了,這軍餉的事在劉千甫這樣的人麵前怕是會牽連到鄭厚禮。
這時兵部尚書膝行過來,朝德元帝叩首道:「可陛下,各地朝貢的錢財著實過大,每年裁減兵員的名額雖有,但對軍隊而言實在是九牛一毛。臣也認為應取消各地節度使與州縣朝貢的錢財,否則難得還是百姓啊!陛下!」
這些日子宰相們吵得就是要不要取消節度使與州縣每年按例朝貢中央的歲貢,軍餉與俸祿隻是一個引子罷了。歲貢是金玉、錢財、絲綢、珍奇古玩。歲貢中央是一迴事,給宰相們的又是另一迴事。
歲貢要給三百貫,那節度使便會朝百姓要五百貫。各地官員的嚴苛要求壓下去,受苦的還是百姓。
而德元帝對於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的想法便是,給予一定的兵員裁減比例。若是你有八萬兵馬,那你就要裁減七千人。而朝廷隻會給你七萬三千人的軍餉,可現在連這七萬三千人的軍餉朝廷都拖拉著不想給了,以致各地都是節度使拖著安撫。
更何況今年各地天災頻發,戶部沒錢,官員沒錢,何況百姓?新稅法雖減了不必要的百姓錢,可也經不住德元帝的揮霍。
劉千甫手持玉笏慢步過來,淡定道:「州縣和節度使歲貢乃是百餘年前便有,取消此策,國庫的錢從那裏來?何況國庫空虛難道不是戶部的責任嗎?如今想改祖製而令陛下和百姓難堪,實在荒謬!」
「劉仲山你瞎說什麽呢!」孫正做了兩年多的戶部尚書,沒少跟這群見錢眼開的狐狸精打交道,他走到德元帝的案前說:「國庫空虛怎會是戶部的錯?今日殿中到底是誰的錯?中書令您的心裏沒有半分自知嗎?」
說來說去又吵到國庫空虛的份上。
誰不知道這錢財耗費巨大的朝天觀就是他劉千甫提議修葺的,不是他的錯難不成還是德元帝的錯?就算是德元帝的錯,誰又敢指著皇帝的鼻子說?
劉千甫道:「解君父憂愁,是我們為人臣子應該做的,若是讓陛下惱怒,怎會不是我們的錯?」隨即他撩袍跪下,說:「臣居三公九卿之首,掌中樞誥令,上不能免君父憂,下不能體百姓苦,是臣失職。臣實在愧對陛下,愧對我大雍的數位君王,在此懇請陛下免臣中書令及所有官職,乞骸骨還家。讓諸相公舉能者代之!」
孫正大驚都想開口罵劉千甫的老娘了,劉千甫這狐狸精這種放狗屁的話也能說出來。他也不甘示弱,立馬衝上前跪下抱住德元帝的大腿,聲淚俱下:「陛下!您是臣的君父,就是臣的父親,父親大人!國庫空虛或許是臣的過失,但也是阿耶您的,臣做戶部尚書近三年無不勤勉謹慎,未曾有過一筆錯帳!但阿耶身邊盡是魅主惑上之人,臣怎能放心?阿耶要治我的罪,我認了!可國庫空虛這樣的大事,不是臣一人就能擔的?!」
以致鄭鬱緊張又羞得要死,完全沒聽下麵幾人吵得什麽,於是低頭躲避他的火熱目光。在起草詔書的紙上,畫下記憶裏林懷治狩獵時的樣子。
身姿瀟灑,意氣風發,馬背上與他一同捕獵的猞猁眼神精明,蓄勢待發,箭矢在手,少年銀鞍。
這邊的鄭鬱剛畫完馬鬃的最後一筆,手中紙就被大力抽走,他抬頭看去隻見張守一的背影。
「硯卿,你這下筆有神,惟妙惟肖,畫得是誰啊?」德元帝一手拿著話本一手拿著那幅畫問,適才他想看看他的臣子們在做什麽。
殿內的幾位宰相已到了恨不得上前吃了對方的狀態,而這邊林懷湘坐在原地一臉不耐煩,還在扣自己弟弟衣服上的紋樣,林懷治還是老樣子一副別人欠他錢的臉色;反觀起居郎手都快寫斷了,起居舍人則是聽到趣聞一臉憋笑,中書舍人在起草詔書,而另一位中書舍人在低頭畫畫。
張守一立馬笑嗬嗬道:「老奴看這馬背上的人英姿颯爽,龍鳳之姿,像年輕時候的陛下呢?」
德元帝都誇這幅畫好看了,那他不能說是別人,畢竟德元帝啥心態他了解。
鄭鬱:「......」
他想應該是像了五成吧。
「嗯?」德元帝笑問,眼神中還帶著些許期待,「可是如守一說的那樣?」
耳邊還是洪鍾般的爭吵聲,鄭鬱努力平復幾下心情,似是不好意思地說:「陛下天神之姿,臣筆力不佳,實在畫不出昔年驪山狩獵時的帝王氣魄,拙筆恐汙聖眼,還請陛下恕罪。」
德元帝很是受用這種話,說:「你十來歲入長安,陪於我身邊見狩獵情景的時候也少。更何況這都多少年過去了,有如此心就夠了。隻是諸相所議之事,硯卿你是如何認為的?」
偌大的殿內立馬分成兩撥,一撥是還在吵的宰相們,另一撥則是看鄭鬱迴聖言的臣子。
鄭鬱緩了緩心神,嚴肅道:「陛下,天下之材取於民更應用於民,朝天觀是陛下玄修之所不假,可年關已近,百官的俸祿與邊關將士的軍餉乃是他們一年的期盼。民安則國安,況且稅收已達,邊關部族時有侵擾,軍餉和百官俸祿不應在削減了,再者如今每年各州與節度使朝貢上來的物種實加重了百姓負擔,陛下還請以民為重。」
他的肅聲迴答讓殿內正在爭吵的宰相們都停了下來,德元帝瞧著這群人視線來迴幾下,隨後停在鳳銜仙草的燭台上,說:「我知道了。」
宰相們與鄭鬱皆是一驚!
知道了?他知道了?!
這句話德元帝說過千百遍但是他從未改過,一旦他說這句話就代表著他知道但他不會去改。
鄭鬱還欲開口時,林懷治對他緩緩搖頭。說多了,這軍餉的事在劉千甫這樣的人麵前怕是會牽連到鄭厚禮。
這時兵部尚書膝行過來,朝德元帝叩首道:「可陛下,各地朝貢的錢財著實過大,每年裁減兵員的名額雖有,但對軍隊而言實在是九牛一毛。臣也認為應取消各地節度使與州縣朝貢的錢財,否則難得還是百姓啊!陛下!」
這些日子宰相們吵得就是要不要取消節度使與州縣每年按例朝貢中央的歲貢,軍餉與俸祿隻是一個引子罷了。歲貢是金玉、錢財、絲綢、珍奇古玩。歲貢中央是一迴事,給宰相們的又是另一迴事。
歲貢要給三百貫,那節度使便會朝百姓要五百貫。各地官員的嚴苛要求壓下去,受苦的還是百姓。
而德元帝對於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的想法便是,給予一定的兵員裁減比例。若是你有八萬兵馬,那你就要裁減七千人。而朝廷隻會給你七萬三千人的軍餉,可現在連這七萬三千人的軍餉朝廷都拖拉著不想給了,以致各地都是節度使拖著安撫。
更何況今年各地天災頻發,戶部沒錢,官員沒錢,何況百姓?新稅法雖減了不必要的百姓錢,可也經不住德元帝的揮霍。
劉千甫手持玉笏慢步過來,淡定道:「州縣和節度使歲貢乃是百餘年前便有,取消此策,國庫的錢從那裏來?何況國庫空虛難道不是戶部的責任嗎?如今想改祖製而令陛下和百姓難堪,實在荒謬!」
「劉仲山你瞎說什麽呢!」孫正做了兩年多的戶部尚書,沒少跟這群見錢眼開的狐狸精打交道,他走到德元帝的案前說:「國庫空虛怎會是戶部的錯?今日殿中到底是誰的錯?中書令您的心裏沒有半分自知嗎?」
說來說去又吵到國庫空虛的份上。
誰不知道這錢財耗費巨大的朝天觀就是他劉千甫提議修葺的,不是他的錯難不成還是德元帝的錯?就算是德元帝的錯,誰又敢指著皇帝的鼻子說?
劉千甫道:「解君父憂愁,是我們為人臣子應該做的,若是讓陛下惱怒,怎會不是我們的錯?」隨即他撩袍跪下,說:「臣居三公九卿之首,掌中樞誥令,上不能免君父憂,下不能體百姓苦,是臣失職。臣實在愧對陛下,愧對我大雍的數位君王,在此懇請陛下免臣中書令及所有官職,乞骸骨還家。讓諸相公舉能者代之!」
孫正大驚都想開口罵劉千甫的老娘了,劉千甫這狐狸精這種放狗屁的話也能說出來。他也不甘示弱,立馬衝上前跪下抱住德元帝的大腿,聲淚俱下:「陛下!您是臣的君父,就是臣的父親,父親大人!國庫空虛或許是臣的過失,但也是阿耶您的,臣做戶部尚書近三年無不勤勉謹慎,未曾有過一筆錯帳!但阿耶身邊盡是魅主惑上之人,臣怎能放心?阿耶要治我的罪,我認了!可國庫空虛這樣的大事,不是臣一人就能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