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他見這家主僕衣著簡樸,主君身上的青色官袍洗的發白。酸澀之情滿身,他又見這家主君,膚色略深,麵容上有著歲月的風霜,眉宇間盡是不得意之態。
燒紙錢的郎君從頭到尾沒有與鄭鬱說話,香上完了,那婦人也進來,她用帕拭去眼淚頷首送鄭鬱離開。
離開時婦人痛心得很忍不住多說幾句,鄭鬱才知這家去世的是她與郎君的小兒子。那婦人又說郎君乃是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但卻養不起這個家,以致幼子從同州夏水來長安的途中凍餓死。
鄭鬱沉默半響,說:「錄事參軍八品,俸祿一月一貫八百五十文,還有職事田與祿米,共計一百五十一石。今年戶部沒有發嗎?」
那婦人哭著咬牙問:「大家的朝天觀你看修好了嗎?去問也是拖著,發個一貫就打發出來了,哪裏有糧發給我們?就算發了京兆府尹與長安縣令還不是要一年四季的朝貢。」
豈料這話引的廳內的主君出來,他快步拉著自家婦人離開,他見鄭鬱衣料不凡,離開前對他說:「這廟宇道觀修起來就不會停,更莫說還有缺錢的人在裏麵作混,我們這些官養不起家了。閣下真體恤民情,就應看看這個朝廷到底是什麽樣子?上樑不正下樑歪啊!」
說罷他帶著自己夫人離開,鄭鬱失神著走出道觀,連傘也忘了撐開。冬日的雪驟然下大沒有理由,鄭鬱走在長街上,心神恍惚,喉嚨裏堵著一口氣,突然一個衣衫襤褸幼童撞他一把。
鄭鬱一時沒有站住,連人帶傘摔在雪地裏。他定神看那幼童雙頰被凍得通紅,身上衣服單薄得很,懷中捂著幾個餅。
幼童瞧他無事後又迅速跑入夜裏,遠處尚有歌舞笑聲。而那街盡頭拐進去的道觀裏,也有對為餓死幼子嚎哭的夫婦以及幼童踩雪離開的聲音。
鄭鬱呆愣愣地坐在雪地裏,心不住抽痛,苦澀的淚瞬間湧出,雪花被滾熱的淚融化匯成水流進衣領裏。道觀中的夫婦,消失在夜色中的孩童,都給了他最為現實的反映。
這裏是長安,是大雍最富庶華貴的地方,天子腳下,竟有如此淒涼場麵。鄭鬱抹了把眼淚在想他的選擇到底對不對?長安都如此,其他州縣的官員百姓尚不敢想。
是夜,北陽王府內,鄭厚禮、鄭岸、鄭鬱圍在爐前,三張頗為相似的臉此刻都有些躁意,但鄭鬱臉上多是麻木。
「聖上怎麽就想幹這種事呢?!」鄭岸一副要他老命的樣子,「昨日我去戶部催軍餉都催不下來,結果轉頭就想給我們家指婚?」
鄭鬱悵然道:「杭州也是沒錢,戶部每天倒苦水說自己窮的叮噹響,京中官員的俸祿好像都沒發。可指婚這件事聖上怎麽就想這樣呢?」
他的心緒還停留在永寧坊中見到的一切,他隻覺朝廷好似走入了死巷。
說罷兩個人都同時看向鄭厚禮,鄭厚禮大驚,怒道:「倆兔崽子什麽眼神?你們想我死後再被你娘打死一次嗎?我看聖上給二郎升官這麽快,已是做好決定了。但不管怎樣,既無意為父也不會逼你們。」
氣發完,兩雙幽幽的眼睛才收迴去,鄭厚禮又道:「但我看近日京中頗為詭異,尤其是禁軍,怕是要出事。這幾日阿鬱下了朝就給我迴來,老大你也不許出門。」
「這到了夜晚長安城門一關,玄武門一開。皇子們互砍,砍贏了就做皇帝,砍不贏就死。」鄭岸望著爐火冷冷道,「百姓與百官次日該做什麽就做什麽,可不是我們躲在家裏就能成事的。」
鄭厚禮沉聲道:「我已吩咐府兵守好王府,誰都不能闖進來。我想聖上想將陽昭長公主托於我等,也是顧慮到這一點。來日......來日若有什麽逆言,新帝也會看在長公主的麵上,給我們家留個人。」
鄭厚禮聽德元帝說話時就猜到一些事情了,帝王終有一死,可他也還是個父親。他總想為兒女弟妹打算,鄭家或許是他在諸多皇子將相中挑出來的一個可靠人選。
一時間屋內誰都沒有說話,隻剩嗚咽的雪風吹過庭院。長街外響起更聲,已是深夜,鄭鬱和鄭岸起身告退。
經過廊下時,鄭鬱就想拉著鄭岸說話。鄭岸知他心煩,便讓齊鳴找了幾壇酒來,與他碰了盞,兩人坐在廊下的石梯上。
鄭岸望著天上那輪彎月嘆道:「聖上一天天沒做啥好事,就想著這個,瞎指什麽婚吶!」
「我明日麵聖時,就迴稟說我身患頑疾,不便伺候公主。」提起這個鄭鬱就一個頭兩個大,說,「我非賢能,若是聖上罰我那就罰吧,不外乎貶官。」
鄭岸偏頭看向他,說:「人生匆匆數十載,這天涯海角難得見一迴,真要貶官,我上哪兒見你去?」
「你想著我,我就在你眼前唄。」鄭鬱一手枕在腦後往地上一躺,翹起二郎腿,這是他在家人身邊才有的慵懶姿勢,「我這輩子除了他,誰都不想接受了。長公主人很好,是我配不上。」
「你真決定了?」鄭岸也躺在他身邊,兄弟倆一起望著那十五的滿月。
鄭鬱思索片刻後,問鄭岸:「若是你,你會怎麽辦?」
「長安能關住我嗎?」鄭岸毫不猶豫地說,「飛騎離塵,越過鮮卑山迴到永州。帶著知文和友思遠走塞外,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對於程行禮的身份轉變,許多天過去鄭鬱還是不理解。畢竟程行禮那般學識淵博的人為什麽會喜歡鄭岸這種看到書就頭疼的人,兩人根本完全不可能聊得到一塊去!
燒紙錢的郎君從頭到尾沒有與鄭鬱說話,香上完了,那婦人也進來,她用帕拭去眼淚頷首送鄭鬱離開。
離開時婦人痛心得很忍不住多說幾句,鄭鬱才知這家去世的是她與郎君的小兒子。那婦人又說郎君乃是左金吾衛錄事參軍,但卻養不起這個家,以致幼子從同州夏水來長安的途中凍餓死。
鄭鬱沉默半響,說:「錄事參軍八品,俸祿一月一貫八百五十文,還有職事田與祿米,共計一百五十一石。今年戶部沒有發嗎?」
那婦人哭著咬牙問:「大家的朝天觀你看修好了嗎?去問也是拖著,發個一貫就打發出來了,哪裏有糧發給我們?就算發了京兆府尹與長安縣令還不是要一年四季的朝貢。」
豈料這話引的廳內的主君出來,他快步拉著自家婦人離開,他見鄭鬱衣料不凡,離開前對他說:「這廟宇道觀修起來就不會停,更莫說還有缺錢的人在裏麵作混,我們這些官養不起家了。閣下真體恤民情,就應看看這個朝廷到底是什麽樣子?上樑不正下樑歪啊!」
說罷他帶著自己夫人離開,鄭鬱失神著走出道觀,連傘也忘了撐開。冬日的雪驟然下大沒有理由,鄭鬱走在長街上,心神恍惚,喉嚨裏堵著一口氣,突然一個衣衫襤褸幼童撞他一把。
鄭鬱一時沒有站住,連人帶傘摔在雪地裏。他定神看那幼童雙頰被凍得通紅,身上衣服單薄得很,懷中捂著幾個餅。
幼童瞧他無事後又迅速跑入夜裏,遠處尚有歌舞笑聲。而那街盡頭拐進去的道觀裏,也有對為餓死幼子嚎哭的夫婦以及幼童踩雪離開的聲音。
鄭鬱呆愣愣地坐在雪地裏,心不住抽痛,苦澀的淚瞬間湧出,雪花被滾熱的淚融化匯成水流進衣領裏。道觀中的夫婦,消失在夜色中的孩童,都給了他最為現實的反映。
這裏是長安,是大雍最富庶華貴的地方,天子腳下,竟有如此淒涼場麵。鄭鬱抹了把眼淚在想他的選擇到底對不對?長安都如此,其他州縣的官員百姓尚不敢想。
是夜,北陽王府內,鄭厚禮、鄭岸、鄭鬱圍在爐前,三張頗為相似的臉此刻都有些躁意,但鄭鬱臉上多是麻木。
「聖上怎麽就想幹這種事呢?!」鄭岸一副要他老命的樣子,「昨日我去戶部催軍餉都催不下來,結果轉頭就想給我們家指婚?」
鄭鬱悵然道:「杭州也是沒錢,戶部每天倒苦水說自己窮的叮噹響,京中官員的俸祿好像都沒發。可指婚這件事聖上怎麽就想這樣呢?」
他的心緒還停留在永寧坊中見到的一切,他隻覺朝廷好似走入了死巷。
說罷兩個人都同時看向鄭厚禮,鄭厚禮大驚,怒道:「倆兔崽子什麽眼神?你們想我死後再被你娘打死一次嗎?我看聖上給二郎升官這麽快,已是做好決定了。但不管怎樣,既無意為父也不會逼你們。」
氣發完,兩雙幽幽的眼睛才收迴去,鄭厚禮又道:「但我看近日京中頗為詭異,尤其是禁軍,怕是要出事。這幾日阿鬱下了朝就給我迴來,老大你也不許出門。」
「這到了夜晚長安城門一關,玄武門一開。皇子們互砍,砍贏了就做皇帝,砍不贏就死。」鄭岸望著爐火冷冷道,「百姓與百官次日該做什麽就做什麽,可不是我們躲在家裏就能成事的。」
鄭厚禮沉聲道:「我已吩咐府兵守好王府,誰都不能闖進來。我想聖上想將陽昭長公主托於我等,也是顧慮到這一點。來日......來日若有什麽逆言,新帝也會看在長公主的麵上,給我們家留個人。」
鄭厚禮聽德元帝說話時就猜到一些事情了,帝王終有一死,可他也還是個父親。他總想為兒女弟妹打算,鄭家或許是他在諸多皇子將相中挑出來的一個可靠人選。
一時間屋內誰都沒有說話,隻剩嗚咽的雪風吹過庭院。長街外響起更聲,已是深夜,鄭鬱和鄭岸起身告退。
經過廊下時,鄭鬱就想拉著鄭岸說話。鄭岸知他心煩,便讓齊鳴找了幾壇酒來,與他碰了盞,兩人坐在廊下的石梯上。
鄭岸望著天上那輪彎月嘆道:「聖上一天天沒做啥好事,就想著這個,瞎指什麽婚吶!」
「我明日麵聖時,就迴稟說我身患頑疾,不便伺候公主。」提起這個鄭鬱就一個頭兩個大,說,「我非賢能,若是聖上罰我那就罰吧,不外乎貶官。」
鄭岸偏頭看向他,說:「人生匆匆數十載,這天涯海角難得見一迴,真要貶官,我上哪兒見你去?」
「你想著我,我就在你眼前唄。」鄭鬱一手枕在腦後往地上一躺,翹起二郎腿,這是他在家人身邊才有的慵懶姿勢,「我這輩子除了他,誰都不想接受了。長公主人很好,是我配不上。」
「你真決定了?」鄭岸也躺在他身邊,兄弟倆一起望著那十五的滿月。
鄭鬱思索片刻後,問鄭岸:「若是你,你會怎麽辦?」
「長安能關住我嗎?」鄭岸毫不猶豫地說,「飛騎離塵,越過鮮卑山迴到永州。帶著知文和友思遠走塞外,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對於程行禮的身份轉變,許多天過去鄭鬱還是不理解。畢竟程行禮那般學識淵博的人為什麽會喜歡鄭岸這種看到書就頭疼的人,兩人根本完全不可能聊得到一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