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讓她一直高興,便把燈送給了她,並告訴她這是二哥轉送給我的。她真的很高興,提著燈轉了很久。次日我去寢殿找她時,婢女說她的屍身已經涼透了。我慌忙跑進寢殿,我見到了她。我那時不知死為何物,隻知道她安靜地躺在那裏,床邊就放著那盞燈。我知道她不會笑,也不會唱歌哄我了。」
虛緲的聲音夾著對母親的思念,鄭鬱一手撫著林懷治的發頂,柔聲道:「章順皇後已逝,因果都結了。麗妃隻是化作世間草木清風陪在你身邊,她沒死,她生在這世間每存土地。人生於天地,也歸於天地。麗妃於夜台下,定能感受到你對她的思念。」
「阿娘是一個很溫柔的人,她所有的念想隻有我和二哥。」林懷治忽然一笑,「這些年,我總想若是我沒有送出那盞燈,死的人是不是就是我?」
有水落在鄭鬱的衣衫上浸透進去,他摸著林懷治的長髮,說:「愛子夭折,麗妃也會萬分痛苦。衡君,她一直都陪在你身邊,你瞧今夜的迎春花開得比以往美。」
恰在此刻,風過庭院,吹動了迎春花。林懷治撐手坐起,伸手感受到風的細流在指間穿梭,他含著淚低聲道:「真的沒走,她一直都在。」
--------------------
第125章 黃昏
四月初七是個結良緣的好日子,長安城的各家都有人辦婚事。
徐球的婚期也在今日,他與袁亭宜、嚴子善少說混在一起一年多,見兩人整日也是無所事事,便邀兩人做儐相。駕著花車彩輿,帶上一對聘雁去蘇家接新娘子,可嘆蘇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三舅五哥實在難纏,詩篇作了一首又一首,酒罈是空了不知多少。
還是沒把新娘子接出來,一堆人在蘇府門口抓耳撓腮連門都進不去。
最後徐球實在著急,忙作兩首好漢求饒詩,蘇府這才把他放了進去。就在踏進門一瞬間,嚴子善把徐球往前一推,拉著袁亭宜往後撤幾步。
不過須臾,兩人就見徐球被一群夫人持著棍棒追得滿院躲,袁亭宜撫掌大笑,但還是有些擔心:「器之沒事吧?」
嚴子善也在憋笑,可麵上還是淡定:「一會兒還能作詩就行。」
隨後這群人過五關斬六將,把袁亭宜、嚴子善是喝得東南西北,作詩都不利索的情況下,才終於在黃昏時分接到了新娘子。而袁亭宜在朦朧中,瞧見新娘子身邊有一位女眷娘子頗為眼熟可又一時想不出來。
人還沒醒神想起,新娘家的儀式就已完成,袁亭宜掛著刀騎馬送新人迴徐家。路上他總是瞧著那十分眼熟的娘子,心中一直想一直念。
由於今日乃是大吉日,還沒宵禁時,長安街上已有許多向新婚夫婦要吃食金玉的障車子弟,但嚴子善找來一群禁軍中的兄弟在旁開道障車,就沒讓今日已經飽受毒打的新郎徐球出血了。
一路吹吹打打,馬蹄聲揚塵,新婚隊伍迴了徐家。待新娘子團扇遮麵,傳氈進屋時,袁亭宜終於想起來那名娘子是誰。
那不正是他在灞橋見到的那名胡服女子嗎!
於是拉住一旁看熱鬧的嚴子善,小聲問:「新娘子身邊那位頸間戴金玉項鍊,著青雀戲牡丹裙的娘子是誰?」
嚴子善在蘇家被灌得有些醉,定神看了會兒後,也不知道,便叫來一旁還在監督禮儀的蘇賽生問。
此時徐球一首卻扇詩,使新娘花顏示人,帳中又是一陣鬧笑。
蘇賽生是親也是友,被同僚灌了不少酒,臉頰含緋,他定睛看了片刻,此時的新人已在青廬帳中。瞧著那人影綽綽,他想了想,答道:「似是許國老的三孫女。」
國老一詞不多評,多是三品以上高官致仕後,百姓與百官對其敬稱。國老不常見,姓許的國老也是,嚴子善追問:「是前門下侍中許國老嗎?」
蘇賽生點頭,隨後又朝袁亭宜似感慨地說:「則直,我似記得袁相談過你與她的婚事,但那時你並未同意。」
袁亭宜頓時猶如雷劈,目瞪口呆,怔怔道:「她竟然就是許娘子。」
蘇賽生點頭,此時旁邊又有賓客唿人,他趕忙去招待。袁亭宜望向嚴子善,欲哭無淚:「我現在還來得及嗎?」
嚴子善頗懂這些,真誠答道:「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得到好友鼓勵,袁亭宜狠狠點頭鼓起勇氣尋那許娘子而去。
片刻後,他帶著一個巴掌印迴到嚴子善身邊。這時嚴子善正在與人喝酒,看到麵如死灰的袁亭宜一驚,忙把他拉到案後坐下,猶豫著說:「莫不是許娘子打的?」
「我撿到她的金釵,還迴去時被侍女推搡,不甚親她一下,可我馬上便一跪致歉。」袁亭宜黯然地點點頭,給自己猛灌三碗烈酒,悲傷道:「但是她罵我輕薄,知道我是誰後,直言說不喜歡我這樣的,讓我別做夢了。」
嚴子善:「......」
嚴子善好心大哥樣,寬慰道:「可能是你不夠姿容俊俏。」隨後又好奇:「那她喜歡什麽樣的?」
「啊?」袁亭宜悶悶不樂,「她說她喜歡程知文那般溫和儒雅的郎君。」
「進士中舉都看臉,更遑論宰相之女?知文不在長安兩年,但每年的如意郎君榜首都是他。」嚴子善笑道,「你這種煩惱我就不會有。」
袁亭宜心中鬱悶悲傷,一陣心酸,實在不想理嚴子善。宴席上有人來敬他酒,他就悶頭喝下。嚴子善生怕他因為被拒絕喝死,連忙安慰,卻被袁亭宜灌了數杯。
虛緲的聲音夾著對母親的思念,鄭鬱一手撫著林懷治的發頂,柔聲道:「章順皇後已逝,因果都結了。麗妃隻是化作世間草木清風陪在你身邊,她沒死,她生在這世間每存土地。人生於天地,也歸於天地。麗妃於夜台下,定能感受到你對她的思念。」
「阿娘是一個很溫柔的人,她所有的念想隻有我和二哥。」林懷治忽然一笑,「這些年,我總想若是我沒有送出那盞燈,死的人是不是就是我?」
有水落在鄭鬱的衣衫上浸透進去,他摸著林懷治的長髮,說:「愛子夭折,麗妃也會萬分痛苦。衡君,她一直都陪在你身邊,你瞧今夜的迎春花開得比以往美。」
恰在此刻,風過庭院,吹動了迎春花。林懷治撐手坐起,伸手感受到風的細流在指間穿梭,他含著淚低聲道:「真的沒走,她一直都在。」
--------------------
第125章 黃昏
四月初七是個結良緣的好日子,長安城的各家都有人辦婚事。
徐球的婚期也在今日,他與袁亭宜、嚴子善少說混在一起一年多,見兩人整日也是無所事事,便邀兩人做儐相。駕著花車彩輿,帶上一對聘雁去蘇家接新娘子,可嘆蘇家的七大姑八大姨,三舅五哥實在難纏,詩篇作了一首又一首,酒罈是空了不知多少。
還是沒把新娘子接出來,一堆人在蘇府門口抓耳撓腮連門都進不去。
最後徐球實在著急,忙作兩首好漢求饒詩,蘇府這才把他放了進去。就在踏進門一瞬間,嚴子善把徐球往前一推,拉著袁亭宜往後撤幾步。
不過須臾,兩人就見徐球被一群夫人持著棍棒追得滿院躲,袁亭宜撫掌大笑,但還是有些擔心:「器之沒事吧?」
嚴子善也在憋笑,可麵上還是淡定:「一會兒還能作詩就行。」
隨後這群人過五關斬六將,把袁亭宜、嚴子善是喝得東南西北,作詩都不利索的情況下,才終於在黃昏時分接到了新娘子。而袁亭宜在朦朧中,瞧見新娘子身邊有一位女眷娘子頗為眼熟可又一時想不出來。
人還沒醒神想起,新娘家的儀式就已完成,袁亭宜掛著刀騎馬送新人迴徐家。路上他總是瞧著那十分眼熟的娘子,心中一直想一直念。
由於今日乃是大吉日,還沒宵禁時,長安街上已有許多向新婚夫婦要吃食金玉的障車子弟,但嚴子善找來一群禁軍中的兄弟在旁開道障車,就沒讓今日已經飽受毒打的新郎徐球出血了。
一路吹吹打打,馬蹄聲揚塵,新婚隊伍迴了徐家。待新娘子團扇遮麵,傳氈進屋時,袁亭宜終於想起來那名娘子是誰。
那不正是他在灞橋見到的那名胡服女子嗎!
於是拉住一旁看熱鬧的嚴子善,小聲問:「新娘子身邊那位頸間戴金玉項鍊,著青雀戲牡丹裙的娘子是誰?」
嚴子善在蘇家被灌得有些醉,定神看了會兒後,也不知道,便叫來一旁還在監督禮儀的蘇賽生問。
此時徐球一首卻扇詩,使新娘花顏示人,帳中又是一陣鬧笑。
蘇賽生是親也是友,被同僚灌了不少酒,臉頰含緋,他定睛看了片刻,此時的新人已在青廬帳中。瞧著那人影綽綽,他想了想,答道:「似是許國老的三孫女。」
國老一詞不多評,多是三品以上高官致仕後,百姓與百官對其敬稱。國老不常見,姓許的國老也是,嚴子善追問:「是前門下侍中許國老嗎?」
蘇賽生點頭,隨後又朝袁亭宜似感慨地說:「則直,我似記得袁相談過你與她的婚事,但那時你並未同意。」
袁亭宜頓時猶如雷劈,目瞪口呆,怔怔道:「她竟然就是許娘子。」
蘇賽生點頭,此時旁邊又有賓客唿人,他趕忙去招待。袁亭宜望向嚴子善,欲哭無淚:「我現在還來得及嗎?」
嚴子善頗懂這些,真誠答道:「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得到好友鼓勵,袁亭宜狠狠點頭鼓起勇氣尋那許娘子而去。
片刻後,他帶著一個巴掌印迴到嚴子善身邊。這時嚴子善正在與人喝酒,看到麵如死灰的袁亭宜一驚,忙把他拉到案後坐下,猶豫著說:「莫不是許娘子打的?」
「我撿到她的金釵,還迴去時被侍女推搡,不甚親她一下,可我馬上便一跪致歉。」袁亭宜黯然地點點頭,給自己猛灌三碗烈酒,悲傷道:「但是她罵我輕薄,知道我是誰後,直言說不喜歡我這樣的,讓我別做夢了。」
嚴子善:「......」
嚴子善好心大哥樣,寬慰道:「可能是你不夠姿容俊俏。」隨後又好奇:「那她喜歡什麽樣的?」
「啊?」袁亭宜悶悶不樂,「她說她喜歡程知文那般溫和儒雅的郎君。」
「進士中舉都看臉,更遑論宰相之女?知文不在長安兩年,但每年的如意郎君榜首都是他。」嚴子善笑道,「你這種煩惱我就不會有。」
袁亭宜心中鬱悶悲傷,一陣心酸,實在不想理嚴子善。宴席上有人來敬他酒,他就悶頭喝下。嚴子善生怕他因為被拒絕喝死,連忙安慰,卻被袁亭宜灌了數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