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你也喝了不少吧?累不累啊?你那小心肝可不知道你背地裏耍這些。」王台鶴仍舊眯著眼,撿起懷裏的空茶碗放在案上。
「你要敢招惹他!明日我就把蘇酬恩綁到陽昭長公主床上去。」男子目光深沉,就差把王台鶴扔出去。
王台鶴翹著腳,打趣道:「綁一個也不夠,再加個程知文吧。那小子男生女相,要不是劉三娘非他不可,你要說個喜歡,老爺子八成會搶來給你的。」
男子罵了句髒話,怒拂袖離去。
翌日清晨,鄭鬱用過早膳後就與林懷治前往順陵。
德元帝的順陵自德元二年動工,規模宏大,宮室神道富麗雄偉,遠朝開國以來歷代帝陵。順陵位於武將山南麓,以山為陵,東與溫宗安陵遙遙相對,西與文宗宣陵隔川相望,北靠群山環繞,南麵則是廣闊的萬千沃野。而順陵往東側去百裏便是惠文太子林懷清的和陵。
今日京中大雪,鄭鬱和林懷治頂著雪一路策馬,近午時才到和陵。
林懷治抵達和陵後,簫寬亮過身份就帶著鄭鬱進去地宮。
鄭鬱和林懷治各持宮燈照明,鄭鬱手裏提有祭祀用的貢品。兩人過得斜坡墓道,墓道頂部開明暗天井,過洞兩側設有龕室。
黑暗的墓道裏鄭鬱憑宮燈照耀,見兩側石壁上繪有南衙北衙的步騎儀衛、樂伎舞者、青龍白虎、生前觀賞花鳥之畫,頂部則是日月星辰,浩瀚夜空。色彩艷麗、儀態精美的皇家儀衛和奴婢陪葬陶俑,更是不計其數的屹立在墓道兩側,無不彰顯著墓主生前的顯赫。
走得片刻終來到穹廬頂組成的前墓室,前墓室盡頭是墨玉石門,石門後則是林懷清和悼賢太子妃合葬的棺室,兩人將燈插在墓室旁的銀架上。
悼賢太子妃曲婉與當今林懷湘的夫人同名,隻是如今的太子妃也有曾名為嫣,但更多時也為婉。
石門前置有供桌,鋪有團墊,方便祭奠。
林懷治將蔬果、清酒一一列上。在團墊前站好,對鄭鬱說:「還不過來?」
鄭鬱一怔,他以為是挨個祭拜,但想著這裏就他兩人,也沒什麽,旋即過去同站好。
兩人點好香深鞠三躬,而後奉於供桌爐上,又祭酒澆地。做完之後,兩人跪好稽首三拜。
拜完後,林懷治手交叉於胸前,沉聲道:「唯望兄嫂有靈,光拂身側,庇佑弟等,耀其身業,福澤萬民。今攜鄭郎,特此祭拜。懇求阿兄,賜卿壽命延長,貯聽嘉命。」
鄭鬱看到那墨玉石門就心生鈍感,幾年來壓抑的痛苦與悲傷瞬間抓緊他的心。他不曾想再迴到長安,已是君埋泉下,相隔陰陽。
林懷清就躺在裏麵,躺在那充滿黑夜的冰冷石棺中。林懷治說的什麽,他根本沒心思聽,隻是怔怔地跪著,任由愁緒爬滿心牆。
林懷治念完後也沒再說話,兩人就這麽跪著。
過了許久,林懷治倏然起身走到神龕處,鄭鬱還沉浸在悲傷裏沒去看。
「給。」林懷治在原地跪下後,將一物遞給鄭鬱。
「它也在這兒?」鄭鬱認出這是林懷清生前最喜歡的篳篥,從林懷治手中接過。
林懷治正襟危坐,說道:「出殯時我放的。」
就著宮燈映出的光,鄭鬱細看著手中的篳篥,往昔畫麵一一閃過,皆是梨樹下林懷清吹奏篳篥曲的場景。
林懷治道:「吹吧,二哥許久沒聽了。」鄭鬱摩挲著篳篥上的「清」字,哽咽道:「我怕不像以前那樣好聽。」
「就是難聽二哥也不會出來打你。」林懷治堅定地看著鄭鬱。
鄭鬱悲傷被林懷治擊碎,剜了林懷治一眼,說:「你怎麽這麽說你哥!」林懷治麵無表情沒說話,鄭鬱又說:「吹哪一首啊?」
林懷治嫌棄道:「你不就隻會一首嗎?」
「不好聽你就把耳朵捂上。」鄭鬱深吸幾口氣,吹起那首林懷清教他的雨霖鈴。
篳篥之聲悲調激昂,雨霖鈴本帶悲意,在這四周深靜的地宮裏,更被無限放大。
篳篥聲宛如天上來,添著塞外黃沙漫漫,又帶有江南雨後無聲嗚咽之感。那一刻石壁上的儀衛、侍女似是重現於世,圍著穹頂輾轉婉遊,悲泣訴說黃泉數尺下的淒涼。
林懷治借著黃光隻看鄭鬱身姿端正,垂眸低首,神情專注卻有悲傷。身著素衣似雪,白皙的肌膚被光影籠上一層神秘感,像極了天宮裏的如玉仙君,纖長的手按出他曾經聽過無數遍的曲子。
林懷治想著他這二十年聽過無數曲子,可隻覺鄭鬱吹的最為動聽。
一曲畢,鄭鬱感到林懷治一直看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問他:「還能入耳嗎?」
「好聽。」林懷治沉默片刻從懷裏拿出絲帕,湊近後細擦去鄭鬱臉上的淚。
鄭鬱抬手摸臉,已是淚水橫流。
林懷治很溫柔的給他揩去淚水,可鄭鬱總覺在那輕柔的動作裏,他好似抓住了什麽。
燈光微亮,鄭鬱失神地看著眼前人,林懷治表情沒有以往的冷漠,仿佛在這個特殊日子裏,他又變迴長於兄長膝下的少年。
鄭鬱腦中憶過許多事,在東宮初見林懷清時的場景、洛橋上少年的笑、古道旁林懷清的笑、母親魏慧臨走時的病容,幕幕如走馬燈般轉過。
林懷治見鄭鬱臉上淚越擦越多,柔聲道:「再哭,明日可不好看。」
「你要敢招惹他!明日我就把蘇酬恩綁到陽昭長公主床上去。」男子目光深沉,就差把王台鶴扔出去。
王台鶴翹著腳,打趣道:「綁一個也不夠,再加個程知文吧。那小子男生女相,要不是劉三娘非他不可,你要說個喜歡,老爺子八成會搶來給你的。」
男子罵了句髒話,怒拂袖離去。
翌日清晨,鄭鬱用過早膳後就與林懷治前往順陵。
德元帝的順陵自德元二年動工,規模宏大,宮室神道富麗雄偉,遠朝開國以來歷代帝陵。順陵位於武將山南麓,以山為陵,東與溫宗安陵遙遙相對,西與文宗宣陵隔川相望,北靠群山環繞,南麵則是廣闊的萬千沃野。而順陵往東側去百裏便是惠文太子林懷清的和陵。
今日京中大雪,鄭鬱和林懷治頂著雪一路策馬,近午時才到和陵。
林懷治抵達和陵後,簫寬亮過身份就帶著鄭鬱進去地宮。
鄭鬱和林懷治各持宮燈照明,鄭鬱手裏提有祭祀用的貢品。兩人過得斜坡墓道,墓道頂部開明暗天井,過洞兩側設有龕室。
黑暗的墓道裏鄭鬱憑宮燈照耀,見兩側石壁上繪有南衙北衙的步騎儀衛、樂伎舞者、青龍白虎、生前觀賞花鳥之畫,頂部則是日月星辰,浩瀚夜空。色彩艷麗、儀態精美的皇家儀衛和奴婢陪葬陶俑,更是不計其數的屹立在墓道兩側,無不彰顯著墓主生前的顯赫。
走得片刻終來到穹廬頂組成的前墓室,前墓室盡頭是墨玉石門,石門後則是林懷清和悼賢太子妃合葬的棺室,兩人將燈插在墓室旁的銀架上。
悼賢太子妃曲婉與當今林懷湘的夫人同名,隻是如今的太子妃也有曾名為嫣,但更多時也為婉。
石門前置有供桌,鋪有團墊,方便祭奠。
林懷治將蔬果、清酒一一列上。在團墊前站好,對鄭鬱說:「還不過來?」
鄭鬱一怔,他以為是挨個祭拜,但想著這裏就他兩人,也沒什麽,旋即過去同站好。
兩人點好香深鞠三躬,而後奉於供桌爐上,又祭酒澆地。做完之後,兩人跪好稽首三拜。
拜完後,林懷治手交叉於胸前,沉聲道:「唯望兄嫂有靈,光拂身側,庇佑弟等,耀其身業,福澤萬民。今攜鄭郎,特此祭拜。懇求阿兄,賜卿壽命延長,貯聽嘉命。」
鄭鬱看到那墨玉石門就心生鈍感,幾年來壓抑的痛苦與悲傷瞬間抓緊他的心。他不曾想再迴到長安,已是君埋泉下,相隔陰陽。
林懷清就躺在裏麵,躺在那充滿黑夜的冰冷石棺中。林懷治說的什麽,他根本沒心思聽,隻是怔怔地跪著,任由愁緒爬滿心牆。
林懷治念完後也沒再說話,兩人就這麽跪著。
過了許久,林懷治倏然起身走到神龕處,鄭鬱還沉浸在悲傷裏沒去看。
「給。」林懷治在原地跪下後,將一物遞給鄭鬱。
「它也在這兒?」鄭鬱認出這是林懷清生前最喜歡的篳篥,從林懷治手中接過。
林懷治正襟危坐,說道:「出殯時我放的。」
就著宮燈映出的光,鄭鬱細看著手中的篳篥,往昔畫麵一一閃過,皆是梨樹下林懷清吹奏篳篥曲的場景。
林懷治道:「吹吧,二哥許久沒聽了。」鄭鬱摩挲著篳篥上的「清」字,哽咽道:「我怕不像以前那樣好聽。」
「就是難聽二哥也不會出來打你。」林懷治堅定地看著鄭鬱。
鄭鬱悲傷被林懷治擊碎,剜了林懷治一眼,說:「你怎麽這麽說你哥!」林懷治麵無表情沒說話,鄭鬱又說:「吹哪一首啊?」
林懷治嫌棄道:「你不就隻會一首嗎?」
「不好聽你就把耳朵捂上。」鄭鬱深吸幾口氣,吹起那首林懷清教他的雨霖鈴。
篳篥之聲悲調激昂,雨霖鈴本帶悲意,在這四周深靜的地宮裏,更被無限放大。
篳篥聲宛如天上來,添著塞外黃沙漫漫,又帶有江南雨後無聲嗚咽之感。那一刻石壁上的儀衛、侍女似是重現於世,圍著穹頂輾轉婉遊,悲泣訴說黃泉數尺下的淒涼。
林懷治借著黃光隻看鄭鬱身姿端正,垂眸低首,神情專注卻有悲傷。身著素衣似雪,白皙的肌膚被光影籠上一層神秘感,像極了天宮裏的如玉仙君,纖長的手按出他曾經聽過無數遍的曲子。
林懷治想著他這二十年聽過無數曲子,可隻覺鄭鬱吹的最為動聽。
一曲畢,鄭鬱感到林懷治一直看著自己,有些不好意思地問他:「還能入耳嗎?」
「好聽。」林懷治沉默片刻從懷裏拿出絲帕,湊近後細擦去鄭鬱臉上的淚。
鄭鬱抬手摸臉,已是淚水橫流。
林懷治很溫柔的給他揩去淚水,可鄭鬱總覺在那輕柔的動作裏,他好似抓住了什麽。
燈光微亮,鄭鬱失神地看著眼前人,林懷治表情沒有以往的冷漠,仿佛在這個特殊日子裏,他又變迴長於兄長膝下的少年。
鄭鬱腦中憶過許多事,在東宮初見林懷清時的場景、洛橋上少年的笑、古道旁林懷清的笑、母親魏慧臨走時的病容,幕幕如走馬燈般轉過。
林懷治見鄭鬱臉上淚越擦越多,柔聲道:「再哭,明日可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