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綜] 秦始皇在西遊當唐皇 作者:故國有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麽這一次呢?這在自家阿耶身上醒來的秦皇,所想要達到和達成的又是什麽樣的目標?所開闢的又究竟是何等樣的道路?
李治捫心自問,似乎是在那紙麵上看到了卻又好似是未曾看到那真正的答案。隻是無來由且沒有任何道理的,那經由那帝王及李治的手所寫下的八個大字卻又似乎是具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一般,極具吸引及誘惑。
「這一切之種種,那一日的到來,你或許是可以得見的。」
垂下了眼瞼,以指尖在那紙麵之上按過,指腹在那寫下的字跡間停留的嬴政如是言,唇角微微翹起,眸中好似是盛滿了星河,終是呈現出幾分不一樣的、再是光輝與閃耀不過的色彩。
恰如同那夜空裏的皓月與星辰,高懸在那眾生的頭頂,足以引動所有人去追逐。
自信,寬廣,強大且無所畏懼。很顯然,這帝王的思維與想法同樣是強大且超脫在那絕大多數人之上的。又或者說正是因為如此,方才不被掩埋和磨損。並不僅僅是鎮壓一時,橫絕當世。便是在那漫長的時光長河裏,同樣熠熠生輝。
不可磨滅。
我見眾生,眾生見我。古老的國度早便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昔日橫掃六合之大秦鐵騎同樣尚未曾現身到這世間,這帝王之所倚仗的最終底牌,自然不會且不可能是那屬於昔時昔日之身份。
是那沒有了生民、沒有了領土、沒有了宗廟祭祀之種種。
那又是什麽呢?是那層層迷霧掩映之下,是那隻鱗片爪顯露之間,縱使是白手起家一切再重來,不管何等樣的狀況與境遇之下,隻要這個人在這裏,屬於他自身之所擁有的靈魂與學識、見解等種種不曾被拋棄,那麽便不過是將那走過的道路,再走上一遍罷了。
並沒有什麽稀奇。
這帝王在,那古老的帝國便在,便可以再歸來。而那未盡的,被轉換和調整的目標及事宜,同樣將於此大放光彩,將不同人的目光所吸引。於是不管那最終的結果究竟是成與不成,至少於此過程中,自是有人願意被其吸引和為之而效力的。
於是下一瞬間,在這對帝王心術、借力打力等種種似乎天生便有一份敏銳的大唐皇子思緒隨之而跑遠,似是有什麽感觸將要生出的那刻。嬴政開口,自是將話音落到李治耳邊道:
「當然,那最終的結果或許不如人意,又或許......」
話音於此停頓,那帝王輕笑,似是由此而想到了什麽,然而於那最終,卻又歸於舉重若輕,風輕雲淡。仿佛是屬於昔時昔日之種種俱皆是叫嬴政放下。
所以沒有任何避諱的,嬴政將那話語補足,甚至是以過往做出玩笑道:
「折戟沉沙,二世而亡,誰知道呢?」
天地間仿佛是因此而陷入到靜寂,整個大明宮中一時間針落可聞。便連李治的唿吸同樣是下意識的放輕,甚至是瞳孔地震,愕然抬頭,隻覺得一陣不可思議。畢竟單純以這帝王同那帝國之間的牽連,又如何會......
這本當是嬴政身上,再是隱秘同樣再是顯眼不過的,不可觸犯之禁忌。更是應當被避諱的,不可提及話題。現而今,既然是叫這帝王如此輕描淡寫的講述出來,於是迴過神來的李治便再是清醒且無力不過的意識到:
眼前這將自家阿耶身份替代了的秦皇,不管是意誌還是心靈都似乎是強得可怕。如果說此前的、那叫李治從世人記載與史書工筆裏了解到的秦皇無疑是存在著那諸多種種的不足與破綻,是可以被積蓄力量而後戰勝。
那麽眼前這秦皇......
有那麽一瞬間,李治於眼前這熟悉且陌生的身影之上所見到的,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不可跨越同樣不可被戰勝的深淵與河流。
恰如同蜉蝣抬首見青天,自知其廣博與自身之渺小,卻無以窺得那全貌。
然而那帝王的話語卻仍還在繼續,落到李治的耳中,在其心湖之間,帶起層層動盪與漣漪。是難得的,這帝王在重要卻又不重要的人麵前將想法顯露,做出指導與提點。
第124章
那因趙高、李斯等人矯詔而死的扶蘇,昔日裏偌大帝國的長公子,自然並不是什麽全然愚孝且沒有任何思想的。又或者說恰恰是因為其有思想,因為想的太多,所以方才有了那父子之間的不諧,有了政見的相左與不一。
有了那以後的、將君父以惡意而揣度的悲劇。
扶蘇仁孝嗎?自然是仁孝的。隻不過嬴政也好當日同在那邊疆大營裏接到偽詔的蒙恬也罷,俱是不曾想到,這剛毅勇猛的帝國長公子之所成全的,最終竟然僅僅隻是自身的仁孝,是對那所謂君父詔書的遵從。
「你扶蘇若當真是如此懦弱,如此孝順君父,怎生平日裏不唯唯諾諾,不做朕之政策的應聲蟲。偏生要在朕死後束手就擒,要去信那分明是叫你去死的詔書呢?」
「朕要你往東,你要往西,朕要殺了那隻會空談而沒有實幹的儒生,你偏生要相救。以法治國,以儒治國,嗬,連法治天下儒之教化的道理都未曾真正看懂。怎麽,朕叫你去死,你便當真是死了?」
「你置那站在你身後的蒙恬、蒙毅兄弟及蒙氏一族於何地?置大秦江山於何地?又置朕......於何地?」
若是有機會,嬴政自然是有話語要對扶蘇去說去做出反問的。當然這一切之種種重要卻又未曾有想像中重要,兒女情長以及個人情感與需求對這帝王而言,從來便非是被放在那第一位。
李治捫心自問,似乎是在那紙麵上看到了卻又好似是未曾看到那真正的答案。隻是無來由且沒有任何道理的,那經由那帝王及李治的手所寫下的八個大字卻又似乎是具有著某種說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一般,極具吸引及誘惑。
「這一切之種種,那一日的到來,你或許是可以得見的。」
垂下了眼瞼,以指尖在那紙麵之上按過,指腹在那寫下的字跡間停留的嬴政如是言,唇角微微翹起,眸中好似是盛滿了星河,終是呈現出幾分不一樣的、再是光輝與閃耀不過的色彩。
恰如同那夜空裏的皓月與星辰,高懸在那眾生的頭頂,足以引動所有人去追逐。
自信,寬廣,強大且無所畏懼。很顯然,這帝王的思維與想法同樣是強大且超脫在那絕大多數人之上的。又或者說正是因為如此,方才不被掩埋和磨損。並不僅僅是鎮壓一時,橫絕當世。便是在那漫長的時光長河裏,同樣熠熠生輝。
不可磨滅。
我見眾生,眾生見我。古老的國度早便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昔日橫掃六合之大秦鐵騎同樣尚未曾現身到這世間,這帝王之所倚仗的最終底牌,自然不會且不可能是那屬於昔時昔日之身份。
是那沒有了生民、沒有了領土、沒有了宗廟祭祀之種種。
那又是什麽呢?是那層層迷霧掩映之下,是那隻鱗片爪顯露之間,縱使是白手起家一切再重來,不管何等樣的狀況與境遇之下,隻要這個人在這裏,屬於他自身之所擁有的靈魂與學識、見解等種種不曾被拋棄,那麽便不過是將那走過的道路,再走上一遍罷了。
並沒有什麽稀奇。
這帝王在,那古老的帝國便在,便可以再歸來。而那未盡的,被轉換和調整的目標及事宜,同樣將於此大放光彩,將不同人的目光所吸引。於是不管那最終的結果究竟是成與不成,至少於此過程中,自是有人願意被其吸引和為之而效力的。
於是下一瞬間,在這對帝王心術、借力打力等種種似乎天生便有一份敏銳的大唐皇子思緒隨之而跑遠,似是有什麽感觸將要生出的那刻。嬴政開口,自是將話音落到李治耳邊道:
「當然,那最終的結果或許不如人意,又或許......」
話音於此停頓,那帝王輕笑,似是由此而想到了什麽,然而於那最終,卻又歸於舉重若輕,風輕雲淡。仿佛是屬於昔時昔日之種種俱皆是叫嬴政放下。
所以沒有任何避諱的,嬴政將那話語補足,甚至是以過往做出玩笑道:
「折戟沉沙,二世而亡,誰知道呢?」
天地間仿佛是因此而陷入到靜寂,整個大明宮中一時間針落可聞。便連李治的唿吸同樣是下意識的放輕,甚至是瞳孔地震,愕然抬頭,隻覺得一陣不可思議。畢竟單純以這帝王同那帝國之間的牽連,又如何會......
這本當是嬴政身上,再是隱秘同樣再是顯眼不過的,不可觸犯之禁忌。更是應當被避諱的,不可提及話題。現而今,既然是叫這帝王如此輕描淡寫的講述出來,於是迴過神來的李治便再是清醒且無力不過的意識到:
眼前這將自家阿耶身份替代了的秦皇,不管是意誌還是心靈都似乎是強得可怕。如果說此前的、那叫李治從世人記載與史書工筆裏了解到的秦皇無疑是存在著那諸多種種的不足與破綻,是可以被積蓄力量而後戰勝。
那麽眼前這秦皇......
有那麽一瞬間,李治於眼前這熟悉且陌生的身影之上所見到的,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是不可跨越同樣不可被戰勝的深淵與河流。
恰如同蜉蝣抬首見青天,自知其廣博與自身之渺小,卻無以窺得那全貌。
然而那帝王的話語卻仍還在繼續,落到李治的耳中,在其心湖之間,帶起層層動盪與漣漪。是難得的,這帝王在重要卻又不重要的人麵前將想法顯露,做出指導與提點。
第124章
那因趙高、李斯等人矯詔而死的扶蘇,昔日裏偌大帝國的長公子,自然並不是什麽全然愚孝且沒有任何思想的。又或者說恰恰是因為其有思想,因為想的太多,所以方才有了那父子之間的不諧,有了政見的相左與不一。
有了那以後的、將君父以惡意而揣度的悲劇。
扶蘇仁孝嗎?自然是仁孝的。隻不過嬴政也好當日同在那邊疆大營裏接到偽詔的蒙恬也罷,俱是不曾想到,這剛毅勇猛的帝國長公子之所成全的,最終竟然僅僅隻是自身的仁孝,是對那所謂君父詔書的遵從。
「你扶蘇若當真是如此懦弱,如此孝順君父,怎生平日裏不唯唯諾諾,不做朕之政策的應聲蟲。偏生要在朕死後束手就擒,要去信那分明是叫你去死的詔書呢?」
「朕要你往東,你要往西,朕要殺了那隻會空談而沒有實幹的儒生,你偏生要相救。以法治國,以儒治國,嗬,連法治天下儒之教化的道理都未曾真正看懂。怎麽,朕叫你去死,你便當真是死了?」
「你置那站在你身後的蒙恬、蒙毅兄弟及蒙氏一族於何地?置大秦江山於何地?又置朕......於何地?」
若是有機會,嬴政自然是有話語要對扶蘇去說去做出反問的。當然這一切之種種重要卻又未曾有想像中重要,兒女情長以及個人情感與需求對這帝王而言,從來便非是被放在那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