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頁
[綜] 秦始皇在西遊當唐皇 作者:故國有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帝王不過是將那自身態度給出而已。信與不信,又當如何選擇,全在李治一念之間。當然,那不同的選擇所需要承擔之不同結果,同樣需要李治自身承擔,並不可向外尋求。
在那意料之中同樣是在那情理之中的,李治做出了最適宜同樣是最有利的選擇,仿佛是將嬴政口中的話語相信。隻不過——
「您,究竟是......」
你是誰?
未盡的話語仿佛是於此被吞沒和隱藏,李治望向紙麵字跡間的目光收迴,迴望過那身形在燭火間仿佛是被拉長的帝王。縱使那分明是屬於自家阿耶的麵容之下,很顯然,眼前這人同自家阿耶之間卻又是不同的。
自小便是於原身跟前長大的李治並不會錯認。
有笑意仿佛是從唇角逸出,嬴政開口,仿佛是將一切看透道:
「你不是已經做出了猜測嗎?」
第123章
秦皇畫骨,漢武鑄魂。
不管承認與否,抑或是明麵上,那後來的帝王、野心家與陰謀者們對那帝王又究竟有著何等樣的貶低與不以為然。但不可否認的是秦皇之後,那後來者們俱是所行所走在這帝王走過的道路之上,直至那日月與天地被改換。
做為最初始的、那如同彗星一般短暫且閃耀將天際照破了的、將軌跡與製度之種種定下的帝王,此世之間第一位清掃六合併且以皇帝自稱者。嬴政給這世間生靈、給那後來者所留下之影響從來便未曾被磨滅,更未曾褪去。
所以於某些方麵而言,在這帝王未曾加之以過多遮掩的情況之下,僅僅隻是通過那隻言片語、通過那所接觸之種種,將這帝王真實身份揭露,其實是如此為難卻又不為難。仿佛再是理所當然,及順其自然不過。
「秦皇,唐皇。」
於是莫名且篤定的,李治心中最後疑惑與猜測仿佛於此得到了解答,變得是如此的合乎情理且直白。
「然而於史書工筆裏,背後聲名其實並不怎麽光彩的那一位同我阿耶之間,又有何關聯呢?」
「難道僅僅隻是因為,我阿耶在登上皇位之前,同樣是秦王?」
「這世間又有什麽是那位能做,而我阿耶不能做的呢?」
李治心中疑惑一重接著一重,並不因為那某些問題的被默認與解答而被放下。隻是這思維與想法仿佛是於此而被發散的李治其實並不清楚,就某些方麵而言,自己其實猜測到了真相。
至少是一部分真相。
畢竟原身未成為皇帝之前是秦王,而嬴政未成為皇帝之前同樣是秦王。從祖上繼承得來也好受封為秦王也罷,那秦王與秦王、秦皇與唐皇之間有所交集與牽連,似乎是如此正當且合理,並不值得一提?
隻是規則也好真理也罷,抑或者是那所謂的真相,從來都不是你掌握了,便一定會被實行。在世俗的社會中,在這凡人、特別是政治生物的認知裏,從來隻有你真正的將劍鋒與武力掌握,方才掌握那釋經權,掌握所謂的真相與道理。
因而李治清楚,對這秦皇的說法自己究竟是信也好不信也罷,在沒有屬於自身之力量前,自己其實不得不信。但,眼前這將自家阿耶身軀占據的,當真會是秦皇嗎?
又如何不會是秦皇?那毀譽參半,鑄就了神州大地上最是至高無上不過世俗權力的帝王?即使嬴政給李治的答案似乎同樣是不確定的,模糊的,然而自然而然且再是理所應當不過的,李治心中同樣是因此而有了認知及答案。
於是腦海中思緒萬千的李治以眼瞼垂下,望向那紙麵字跡的目光中,又再是帶了不同,帶了不一樣的想法及牽連、觀感。
「天下一國,神州永安。」
唇角囁嚅,下意識的將那紙麵上的字句念出,李治自然是不懷疑潛藏在這紙麵之上的、屬於這帝王的野心及野望的。甚至於話音落下,這少年的目中同樣有什麽被點燃。恰如同那點點星火,映照在那眸中,顯露崢嶸。
然而這深受原身寵愛的大唐皇子卻又無疑是冷靜且理智的,遠較之以其兩位成年的兄長更加理智且隱忍、老成自不必說。
李治究竟是傻白甜相信了嬴政那似乎全然並不具備有任何說服力的理由也好,選擇蟄伏起來等待一擊必殺也罷。同樣具有屬於自身之野心與野望的、屬於政治生物的李治自是可以敏銳的注意到,潛藏在這短短八個字句之下的,更深一層的野望。
世界上隻有一個大唐,世界上隻有一個大唐。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從始皇帝一統六合開始,及至那更早之前,這片土地上的眾人所需要和追求的,便是普天之下,率土之濱。隻是在那始皇帝之前,大家所想恢復的或許是周的分封。而在那之後......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
李治心中暗付,更是清楚,不管外在表現得究竟是再如何的像一位聖人,可在這神州大地之上,又有幾人能夠拒絕這樣的誘惑呢?
父子?親情?血脈?
在那至高的皇位麵前,又哪容得那麽多的兒女情長,那麽多的深重情誼?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你不上有的是人上,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兄弟們把頭顱拴在褲腰帶上,就指望著你發達了提攜兄弟們呢!怎麽,你說不幹就不幹?哪有這樣的道理!」
當你攜裹一切的同時,你同樣是在被那一切所攜裹。而在這帝王走過的道路上,後來者們前赴後繼,不管內心之中如何作想,卻總歸是以統一為目標和旗號,想要將那至高之權力皇冠同那象徵著正統的傳國玉璽所攫取的。
在那意料之中同樣是在那情理之中的,李治做出了最適宜同樣是最有利的選擇,仿佛是將嬴政口中的話語相信。隻不過——
「您,究竟是......」
你是誰?
未盡的話語仿佛是於此被吞沒和隱藏,李治望向紙麵字跡間的目光收迴,迴望過那身形在燭火間仿佛是被拉長的帝王。縱使那分明是屬於自家阿耶的麵容之下,很顯然,眼前這人同自家阿耶之間卻又是不同的。
自小便是於原身跟前長大的李治並不會錯認。
有笑意仿佛是從唇角逸出,嬴政開口,仿佛是將一切看透道:
「你不是已經做出了猜測嗎?」
第123章
秦皇畫骨,漢武鑄魂。
不管承認與否,抑或是明麵上,那後來的帝王、野心家與陰謀者們對那帝王又究竟有著何等樣的貶低與不以為然。但不可否認的是秦皇之後,那後來者們俱是所行所走在這帝王走過的道路之上,直至那日月與天地被改換。
做為最初始的、那如同彗星一般短暫且閃耀將天際照破了的、將軌跡與製度之種種定下的帝王,此世之間第一位清掃六合併且以皇帝自稱者。嬴政給這世間生靈、給那後來者所留下之影響從來便未曾被磨滅,更未曾褪去。
所以於某些方麵而言,在這帝王未曾加之以過多遮掩的情況之下,僅僅隻是通過那隻言片語、通過那所接觸之種種,將這帝王真實身份揭露,其實是如此為難卻又不為難。仿佛再是理所當然,及順其自然不過。
「秦皇,唐皇。」
於是莫名且篤定的,李治心中最後疑惑與猜測仿佛於此得到了解答,變得是如此的合乎情理且直白。
「然而於史書工筆裏,背後聲名其實並不怎麽光彩的那一位同我阿耶之間,又有何關聯呢?」
「難道僅僅隻是因為,我阿耶在登上皇位之前,同樣是秦王?」
「這世間又有什麽是那位能做,而我阿耶不能做的呢?」
李治心中疑惑一重接著一重,並不因為那某些問題的被默認與解答而被放下。隻是這思維與想法仿佛是於此而被發散的李治其實並不清楚,就某些方麵而言,自己其實猜測到了真相。
至少是一部分真相。
畢竟原身未成為皇帝之前是秦王,而嬴政未成為皇帝之前同樣是秦王。從祖上繼承得來也好受封為秦王也罷,那秦王與秦王、秦皇與唐皇之間有所交集與牽連,似乎是如此正當且合理,並不值得一提?
隻是規則也好真理也罷,抑或者是那所謂的真相,從來都不是你掌握了,便一定會被實行。在世俗的社會中,在這凡人、特別是政治生物的認知裏,從來隻有你真正的將劍鋒與武力掌握,方才掌握那釋經權,掌握所謂的真相與道理。
因而李治清楚,對這秦皇的說法自己究竟是信也好不信也罷,在沒有屬於自身之力量前,自己其實不得不信。但,眼前這將自家阿耶身軀占據的,當真會是秦皇嗎?
又如何不會是秦皇?那毀譽參半,鑄就了神州大地上最是至高無上不過世俗權力的帝王?即使嬴政給李治的答案似乎同樣是不確定的,模糊的,然而自然而然且再是理所應當不過的,李治心中同樣是因此而有了認知及答案。
於是腦海中思緒萬千的李治以眼瞼垂下,望向那紙麵字跡的目光中,又再是帶了不同,帶了不一樣的想法及牽連、觀感。
「天下一國,神州永安。」
唇角囁嚅,下意識的將那紙麵上的字句念出,李治自然是不懷疑潛藏在這紙麵之上的、屬於這帝王的野心及野望的。甚至於話音落下,這少年的目中同樣有什麽被點燃。恰如同那點點星火,映照在那眸中,顯露崢嶸。
然而這深受原身寵愛的大唐皇子卻又無疑是冷靜且理智的,遠較之以其兩位成年的兄長更加理智且隱忍、老成自不必說。
李治究竟是傻白甜相信了嬴政那似乎全然並不具備有任何說服力的理由也好,選擇蟄伏起來等待一擊必殺也罷。同樣具有屬於自身之野心與野望的、屬於政治生物的李治自是可以敏銳的注意到,潛藏在這短短八個字句之下的,更深一層的野望。
世界上隻有一個大唐,世界上隻有一個大唐。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從始皇帝一統六合開始,及至那更早之前,這片土地上的眾人所需要和追求的,便是普天之下,率土之濱。隻是在那始皇帝之前,大家所想恢復的或許是周的分封。而在那之後......
「六合一統,萬世永昌。」
李治心中暗付,更是清楚,不管外在表現得究竟是再如何的像一位聖人,可在這神州大地之上,又有幾人能夠拒絕這樣的誘惑呢?
父子?親情?血脈?
在那至高的皇位麵前,又哪容得那麽多的兒女情長,那麽多的深重情誼?
「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你不上有的是人上,你不幹有的是人幹」、「兄弟們把頭顱拴在褲腰帶上,就指望著你發達了提攜兄弟們呢!怎麽,你說不幹就不幹?哪有這樣的道理!」
當你攜裹一切的同時,你同樣是在被那一切所攜裹。而在這帝王走過的道路上,後來者們前赴後繼,不管內心之中如何作想,卻總歸是以統一為目標和旗號,想要將那至高之權力皇冠同那象徵著正統的傳國玉璽所攫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