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是坐不住的。”朱棣接著道,“因為靈璧駐軍太少,一旦讓我軍從東邊的小路衝出齊眉山,靈璧將承受巨大的壓力。”
“這時候盛庸身為南軍主帥,必不能坐視靈璧陷落,因為那等若為我軍打開了通往揚州高郵一線的東南門戶,他擔不起這個責任。”
“他去援救靈璧,想再從齊眉山外繞行已來不及,唯一的辦法就是也從穀中穿過,從南部的山口轉往東邊的小路。”
“這個時候,我們留在穀地北邊的人馬就可以出擊了,同時分去東邊的另一部分人馬也可以調頭殺迴穀內,兩路夾擊,豈非更添勝算?”
朱棣說到這裏,鷹隼般的目光陡然射向藍楓,似乎想看他是怎樣的反應。
藍楓知道,朱棣在一些時候會提出這類似乎比自己“看得更遠”的主張,以樹立他“無所不能”的最高統帥的形象。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基於政治目的的考慮,因為很多人之所以選擇追隨朱棣,正是看中他一時無兩的人格魅力。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藍楓也不會和朱棣據理力爭,說一句“大王英明”,彼此都有麵子。
隻是此刻,藍楓卻眉頭微蹙,硬著頭皮苦笑道:“比起強攻南側山口,大王此計若能成功,的確可以贏得更輕鬆。”
他有意無意地強調“若能”二字,接著又道:“但越是複雜的計策,往往其中的變數就越多,其中任意一點出了岔子,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你是說本王的計劃可行性不高?”朱棣不悅道,“起兵靖難本來就是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的事,一點險都不敢冒,算什麽大英雄?”
“直接攻的話,我雖然仍有信心擊潰盛庸,但此戰肯定比渡河時更慘烈,傷亡損失也更大。”朱棣再不給藍楓爭辯的機會,斷然道,“本王身為一軍主帥,既明知會有較大的傷亡,自然要選擇更加明智的方案。隻有懂得為屬下著想,他們才會擁戴你。”
旁邊的士兵聽到朱棣這番話,立時紛紛稱頌,讚朱棣是難得的英主。
藍楓見朱棣麵有得色,知道此時再勸,在別人看來無異就成了自己“勸士兵送死”,無奈地搖搖頭,轉對淩羽飛道:“再去探一下敵人的兵力布置,迴來再報。”
淩羽飛稱一聲是,快步去遠。
他再迴來時,大軍又前進了十八裏路,距離穀地已經不足五裏。
“怎麽樣,看到盛庸了嗎?”
淩羽飛點頭:“他果然在南部的山口囤積重兵,連同退下去的平安何福部,兵力在二十萬上下。”
藍楓又問:“東邊的小路有什麽動靜?”
“小路上沒有動靜,也沒有伏兵。”淩羽飛謹慎地答道,“隻是出到山外有一片密林,小灰無法看透。”
“這就對了。”朱棣擊掌道,“在山口屯兵二十萬,說明盛庸已把所有底牌帶進了齊眉山,東邊的靈璧隻留下小股兵馬。哼,他生怕打不過我,所以不敢分兵太多,把全部主力調到齊眉山與我決戰。”
他拍了拍淩羽飛的肩膀:“別擔心,南軍一共也就三十萬出頭的兵力,六七萬留在徐州,在婁莊的傷亡有三四萬,還有二十萬在山口等待和我決戰。”
“我再想不出盛庸還有什麽底牌,能阻我東進靈璧。”
於是大軍依計而行,進入穀地之後,位於先頭的張輔和朱高煦轉而向東,穿過東側的小路,準備鑽出齊眉山,奇襲靈璧。
奇襲是虛,隻待盛庸出兵援救,他們便迴頭痛擊,聯合朱棣的另一半兵馬夾擊位於穀中的南軍。
這計劃看起來似乎也沒什麽漏洞,身為先鋒的張輔和朱高煦也是信心滿滿。
然而就在打頭的張輔部剛進入山外密林,朱高煦部正準備跟上的時候,忽聽一聲炮響,無數伏兵從林中湧出。
張輔猝不及防,但旋即想到盛庸的主力都在南側山口,此處就算有伏兵,數量必然也不多,於是下令進攻,和林中伏兵打了起來。
但當越來越多的敵軍不斷出現,粗略算來已超過兩萬之數時,張輔終於有些慌了。
更可怕的是,他逐漸意識到,眼前這些從林中冒出來的敵兵,似乎不屬於盛庸統轄的南軍編製。
“文弼!”朱高煦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情況不對,快退兵!”
朱高煦的朵顏三衛因緊跟著張輔部,此刻也已入林,還沒等張輔下達後退的軍令,就聽一連串清脆的爆響,最前一排騎手已跌下馬背。
敵兵手中冒著白煙,竟是人手一把火銃!
“這是……”朱高煦終於意識到伏兵來自何處,“這是徐輝祖的應天新軍!”
“快退迴去!”
有的將士收到軍令轉身退迴齊眉山,有的則未收到,仍向前進,前進著和後退者頻頻相撞,又時不時被伏兵襲擊,林中一片混亂。
“退迴山口!”
朱高煦運起真氣,縱聲高唿,這才讓眾將士聽清將令,但還沒等他喊出第二聲,立刻便被一陣長笑打斷。
“逆賊,今日教爾等死無葬身之地!”金盔金甲的徐輝祖從一支伏兵小隊中衝出,飛身而起,直取朱高煦。
朱高煦深知徐輝祖的厲害,用青龍巨劍架了對方一招,差點被打吐血,忙退迴陣中,不住喝令手下將士原路退迴。
然而東側路窄,打頭的將士才剛退迴到山內的穀地,盛庸已率領平安、何福、張仲傑、藍道行等將全軍出擊,瞬間在穀中拉開陣型,阻住他們與朱棣中軍重新會合的美好願望。
徐輝祖的應天新軍在林中殺戮一陣之後,見張輔朱高煦率殘部退迴齊眉山,立刻從後掩殺,使兩位年輕的先鋒官前後受敵,硬是被堵死在穀東狹窄的山路裏。
“煦兒!”陳兵穀地北側的朱棣至此終於知道中計,眼看被盛庸切斷了和張輔朱高煦部的聯係,還失了在穀內開闊地中展開決戰的先機,隻氣得兩眼一陣陣地發黑,拚了命地指揮部下進攻,試圖逼退盛庸的主力,重新打通與張輔朱高煦兩軍的聯係。
他不敢稍有耽擱,因為一旦救援不及,愛子朱高煦和愛將張輔將難逃在首尾夾擊下全軍覆沒的悲慘命運。
一場朱棣靖難以來最兇險的血戰,便在這樣的局麵下展開。
“這時候盛庸身為南軍主帥,必不能坐視靈璧陷落,因為那等若為我軍打開了通往揚州高郵一線的東南門戶,他擔不起這個責任。”
“他去援救靈璧,想再從齊眉山外繞行已來不及,唯一的辦法就是也從穀中穿過,從南部的山口轉往東邊的小路。”
“這個時候,我們留在穀地北邊的人馬就可以出擊了,同時分去東邊的另一部分人馬也可以調頭殺迴穀內,兩路夾擊,豈非更添勝算?”
朱棣說到這裏,鷹隼般的目光陡然射向藍楓,似乎想看他是怎樣的反應。
藍楓知道,朱棣在一些時候會提出這類似乎比自己“看得更遠”的主張,以樹立他“無所不能”的最高統帥的形象。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基於政治目的的考慮,因為很多人之所以選擇追隨朱棣,正是看中他一時無兩的人格魅力。
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藍楓也不會和朱棣據理力爭,說一句“大王英明”,彼此都有麵子。
隻是此刻,藍楓卻眉頭微蹙,硬著頭皮苦笑道:“比起強攻南側山口,大王此計若能成功,的確可以贏得更輕鬆。”
他有意無意地強調“若能”二字,接著又道:“但越是複雜的計策,往往其中的變數就越多,其中任意一點出了岔子,都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你是說本王的計劃可行性不高?”朱棣不悅道,“起兵靖難本來就是把腦袋別到褲腰帶上的事,一點險都不敢冒,算什麽大英雄?”
“直接攻的話,我雖然仍有信心擊潰盛庸,但此戰肯定比渡河時更慘烈,傷亡損失也更大。”朱棣再不給藍楓爭辯的機會,斷然道,“本王身為一軍主帥,既明知會有較大的傷亡,自然要選擇更加明智的方案。隻有懂得為屬下著想,他們才會擁戴你。”
旁邊的士兵聽到朱棣這番話,立時紛紛稱頌,讚朱棣是難得的英主。
藍楓見朱棣麵有得色,知道此時再勸,在別人看來無異就成了自己“勸士兵送死”,無奈地搖搖頭,轉對淩羽飛道:“再去探一下敵人的兵力布置,迴來再報。”
淩羽飛稱一聲是,快步去遠。
他再迴來時,大軍又前進了十八裏路,距離穀地已經不足五裏。
“怎麽樣,看到盛庸了嗎?”
淩羽飛點頭:“他果然在南部的山口囤積重兵,連同退下去的平安何福部,兵力在二十萬上下。”
藍楓又問:“東邊的小路有什麽動靜?”
“小路上沒有動靜,也沒有伏兵。”淩羽飛謹慎地答道,“隻是出到山外有一片密林,小灰無法看透。”
“這就對了。”朱棣擊掌道,“在山口屯兵二十萬,說明盛庸已把所有底牌帶進了齊眉山,東邊的靈璧隻留下小股兵馬。哼,他生怕打不過我,所以不敢分兵太多,把全部主力調到齊眉山與我決戰。”
他拍了拍淩羽飛的肩膀:“別擔心,南軍一共也就三十萬出頭的兵力,六七萬留在徐州,在婁莊的傷亡有三四萬,還有二十萬在山口等待和我決戰。”
“我再想不出盛庸還有什麽底牌,能阻我東進靈璧。”
於是大軍依計而行,進入穀地之後,位於先頭的張輔和朱高煦轉而向東,穿過東側的小路,準備鑽出齊眉山,奇襲靈璧。
奇襲是虛,隻待盛庸出兵援救,他們便迴頭痛擊,聯合朱棣的另一半兵馬夾擊位於穀中的南軍。
這計劃看起來似乎也沒什麽漏洞,身為先鋒的張輔和朱高煦也是信心滿滿。
然而就在打頭的張輔部剛進入山外密林,朱高煦部正準備跟上的時候,忽聽一聲炮響,無數伏兵從林中湧出。
張輔猝不及防,但旋即想到盛庸的主力都在南側山口,此處就算有伏兵,數量必然也不多,於是下令進攻,和林中伏兵打了起來。
但當越來越多的敵軍不斷出現,粗略算來已超過兩萬之數時,張輔終於有些慌了。
更可怕的是,他逐漸意識到,眼前這些從林中冒出來的敵兵,似乎不屬於盛庸統轄的南軍編製。
“文弼!”朱高煦的聲音從身後傳來,“情況不對,快退兵!”
朱高煦的朵顏三衛因緊跟著張輔部,此刻也已入林,還沒等張輔下達後退的軍令,就聽一連串清脆的爆響,最前一排騎手已跌下馬背。
敵兵手中冒著白煙,竟是人手一把火銃!
“這是……”朱高煦終於意識到伏兵來自何處,“這是徐輝祖的應天新軍!”
“快退迴去!”
有的將士收到軍令轉身退迴齊眉山,有的則未收到,仍向前進,前進著和後退者頻頻相撞,又時不時被伏兵襲擊,林中一片混亂。
“退迴山口!”
朱高煦運起真氣,縱聲高唿,這才讓眾將士聽清將令,但還沒等他喊出第二聲,立刻便被一陣長笑打斷。
“逆賊,今日教爾等死無葬身之地!”金盔金甲的徐輝祖從一支伏兵小隊中衝出,飛身而起,直取朱高煦。
朱高煦深知徐輝祖的厲害,用青龍巨劍架了對方一招,差點被打吐血,忙退迴陣中,不住喝令手下將士原路退迴。
然而東側路窄,打頭的將士才剛退迴到山內的穀地,盛庸已率領平安、何福、張仲傑、藍道行等將全軍出擊,瞬間在穀中拉開陣型,阻住他們與朱棣中軍重新會合的美好願望。
徐輝祖的應天新軍在林中殺戮一陣之後,見張輔朱高煦率殘部退迴齊眉山,立刻從後掩殺,使兩位年輕的先鋒官前後受敵,硬是被堵死在穀東狹窄的山路裏。
“煦兒!”陳兵穀地北側的朱棣至此終於知道中計,眼看被盛庸切斷了和張輔朱高煦部的聯係,還失了在穀內開闊地中展開決戰的先機,隻氣得兩眼一陣陣地發黑,拚了命地指揮部下進攻,試圖逼退盛庸的主力,重新打通與張輔朱高煦兩軍的聯係。
他不敢稍有耽擱,因為一旦救援不及,愛子朱高煦和愛將張輔將難逃在首尾夾擊下全軍覆沒的悲慘命運。
一場朱棣靖難以來最兇險的血戰,便在這樣的局麵下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