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坊有三多:青樓多,士子多,書局多。初始為青樓煙花之地,後來士子附庸風雅,飲酒尋歡,紅袖添香,大多聚集在此。士子聚集地,書香滿坊間。逐漸書局亦多了起來,方便士子買書。


    康怡書齋在平康坊內隻是一個二流的書局。掌櫃姓李,單名一個隨,表字適宜。據說祖上曾和李淵是堂兄弟。李隨雖然貴為“皇親國戚”,卻極少攀附權貴。年輕的時候曾參加過科舉,後來連續考了幾次都沒有上榜,心灰意冷之下開了一間書局。


    近年來書局遇到瓶頸,由於平康坊內書局越開越多,每個月賣出的書越來越少,逐漸轉盈為虧。忽然一日有人拿來一篇文章《文人治國》,要求印十張送人。


    李隨看後暗歎如此錦繡文章多年未見,即使在放在近千年的文史瀚海中,這篇文章亦有一席之地。李隨待那人走了之後,沒有立刻銷毀雕版。命人抓緊時間印刷。李隨明白這樣的文章很快就可傳遍整個長安城,於是下了狠心印了一千張,遂雇傭常在市集之中討飯的小廝十人,分別在西市、東市、歸義坊、通善坊、興化坊、長樂坊沿街叫賣。一篇文章賣兩文錢,賣出一百張給小廝十文錢盈利。


    旬日之間全部賣光,一時之間長安紙貴。


    李隨加印一千張很快又賣完,其它書坊看到有利可圖,同樣雕版印刷。短短數日,這篇文章紅遍整個長安。文人均以讀過《文人治國》為榮。


    …..


    “王舉人,最近在讀什麽書呢?”


    “自古聖賢書,《論語》《孟子》,賢兄呢?”


    “王舉人,別裝了,一看就知道你最近沒有讀過書。”


    “你怎麽知道的?”王舉人大吃一驚。


    “文人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讀過沒有?”


    “這是哪位先賢寫的,妙極妙極!為兄的確沒有讀過。”


    “這是本朝一位名士所作,你看,我買了兩張,賣你一張十文錢。”


    “我看看,這樣的文章賣十文,斯文掃地,斯文掃地啊,此文至少值千金。”


    “千金?拿出一兩銀子這篇文章歸你。”


    “你剛才說好的十文,給你。”王舉人搶了文章占了便宜似的跑了。


    王舉人看到無人追來,放緩腳步向前走去,看到一個童子在大街喧囂,“看一看啊,瞅一瞅,又出大賢佳作。五文錢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哎,那個童子,你過來一下我看看什麽文章?”待童子上前給他看時,王舉人氣急,“又多賺我五文。”“老先生,您還買不買了?”“買,幹嘛不買,至少便宜五文。”王舉人拿著兩張印著《文人治國》的紙往前走,又聽見小孩叫喊:“兩文錢能做什麽?兩文錢可以一睹賢者文達者詩,看一看啊,文人為萬世開太平。”王舉人眼前一黑,怎麽又成了兩文錢了?待迴到家中,王舉人手裏拿著七八張紙。看到案頭還有一張一模一樣的,“這是哪裏來的?”“今日買菜從西市買的,一文錢一張。買菜的李胡氏都說文章寫得好,特意給你買來看的,咦,你手裏拿著什麽?”


    王舉人眼前一黑,昏了過去。


    …..


    勤政殿。書桌之上,赫然擺放著一篇《文人治國》。


    李隆基坐在上首龍椅上,下麵站著張說、裴光庭、張九齡,問道:“諸位愛卿,這篇文章可曾看過?”


    “迴稟陛下,近日長安城中很多書局售賣此文。經查是京兆王家女婿求親之作。”


    京兆王家?那是皇後的娘家了。又是過三關。李隆基想起來當年過三關的時候,差點毀在最後一關。王家現在隻有碧瑤沒有出閣,看來此人求親成功,碧瑤即將出閣了。誰能娶走碧瑤呢?李隆基想到這裏,不禁內疚。


    “身為姐夫,怎麽連碧瑤的婚事都不知道。”


    “誰去王家求親了?”李隆基問道。


    “稟陛下,皇後娘娘賜婚,此人是左金吾衛校尉郭禮。”


    “郭禮?就是當日在西市攔住丞相家公子的郭禮?”


    “正是此人。”


    “中書令怎麽看?”


    “此子身為左金吾衛校尉,能夠作出如此錦繡文章,實在是難得的人才。臣調查過此人,父母雙亡,如今孤身一人。前幾日西市風波,皇後賜婚,此子去王家提親之時,寫下此篇文章。若能用之,則大唐幸事。假以時日,不難成為朝廷棟梁之才”。


    張說善妒眾所周知,難得今日如此推薦一個人。李隆基對這位軍中校尉越發好奇了。


    “退下吧,高延福,去立政殿”。


    幾曾何時,好久沒有去立政殿。朕似乎已經遺忘了這位皇後。還記得當年被封為藩王之時,迎娶王家大小姐。上門提親時,過三關,十分不易。隻是這些年,冷落皇後了。


    皇後沒有子嗣,怪誰呢?


    ….


    立政殿。


    “皇後娘娘,皇上來了。”柳翠急忙通報皇後。


    “皇上來了?皇上多久沒有來了,柳翠,看看本宮妝容如何?”


    “娘娘端莊秀麗。”柳翠剛說完,聽見門口有人唱喏。


    “皇上駕到!”


    李隆基走近大殿門口,皇後剛好迎到,“臣妾見過皇上。”起身後看到李隆基發福的身軀,不禁長歎一聲“皇上…”


    “皇後,聽說你最近賜婚於碧瑤?”李隆基牽起皇後的手一同進入殿中。


    “碧瑤這孩子藏不住事情,臣妾看她對那個軍中校尉似乎有意,試探了一下,沒想到她真的屬意校尉。兼之陳丞相的公子上門提親,碧瑤從家中逃婚出走,臣妾亦是幫妹妹一次。”


    “皇後的眼光不錯,你看看這篇文章。”說完,將《文人治國》遞給皇後,沒想到皇後笑道:“皇上說這篇文章啊,臣妾已經看過。尤其是最後四句,堪稱讀書人的楷模。”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四句錚錚鐵骨啊。”李隆基說道。“既是王家女婿,皇後又曾經口頭賜過婚,不妨明旨賜婚,朕覺得此人可用。沒想到啊,朕的連襟居然是個賢達。”


    ….


    桌幾上的一篇文章,赫然是文人治國。


    萬安公主望著窗外花開爭豔,一朵牡丹獨傲群芳,一時之間悵然若失。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朝小卒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伊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伊妹並收藏唐朝小卒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