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這一次能賺到錢
趕海我無敵:開局從爆桶開始 作者:隨心遇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潮水褪去,海灘上滿是村民忙碌的身影。許惠琳也加入了趕海的隊伍,她手腳靈活,很快抓到了一隻大青蟹,臉上難得露出笑意。楊左權站在不遠處,默默觀察著她的一舉一動,臉上浮現複雜的神情。他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走近了幾步,輕聲說道:“嫂子,真沒想到你這麽厲害,這第一天就抓到這麽多。”
許惠琳迴頭看了他一眼,輕聲答道:“還不是跟著大家學的。”她的語氣雖平淡,但眼中已有一絲柔和,不再是先前那樣的冷漠。她低頭看著手中的青蟹,隨意地說了一句:“這些蟹,也算是對村子的一種饋贈吧。”
楊左權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說什麽,但最終隻是點了點頭,將話咽了迴去。他默默地蹲下,幫她將青蟹裝進網兜。
遠處的周小晨已經忙得滿頭大汗,他不斷在各個小組間穿梭,幫村民們解決各種問題。有的人手法生疏,捉不住青蟹;有的甚至不小心被蟹鉗夾住了手,疼得直叫。周小晨一一指導,細心示範,村民們漸漸熟練起來,效率也大大提高。
“周小晨!快來看這邊!”吳誌華的聲音從海灘另一側傳來。他正蹲在一片礁石旁,興奮地揮著手。周小晨快步跑過去,看到吳誌華手裏拎著一隻特別大的青蟹,那蟹殼散發著青綠色的光澤,蟹腿粗壯,活力十足。
“好家夥,這麽大的青蟹少見啊!”周小晨忍不住讚歎道,拍了拍吳誌華的肩膀,“有你的,看來你是真學到精髓了!”
吳誌華撓了撓頭,笑著說道:“這還是你教得好,不然我哪裏能找到這些肥美的青蟹。”
周小晨看了看天色,見陽光漸漸熾烈起來,便招唿大家收工:“好了,大家抓得也差不多了,趁早把蟹運迴村裏處理,免得天熱壞了這些貨。”
村民們紛紛點頭,帶著豐收的喜悅,將捕獲的青蟹裝車。迴到村裏後,周小晨再次召集大家開會,他站在祠堂前,看著麵前齊聚的鄉親們,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今天是咱們村第一次大規模趕海,效果比我預想的還要好。大家看看,這一整車的青蟹,最少能賣出上千塊。我們可以拿這筆錢買更好的捕撈工具,等下次再趕海的時候,效率肯定會更高。”
“可是小晨,”老村長站了出來,麵露擔憂,“咱們這一次能賺到錢,是因為蟹好、量足,但以後要是鎮上行情不好怎麽辦?我們辛苦了一天一夜,賣不上價,那可怎麽辦?”
周小晨點點頭,早已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沉聲說道:“村長說得對,單靠這一次賺的錢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想向大家提個建議——咱們不僅要趕海,還要搞加工!青蟹如果能做成蟹醬或者罐頭,就不怕行情波動,還能賣得更遠、更貴。”
此言一出,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興奮,也有人擔憂。楊左權站了起來,讚同道:“小晨說得有道理,咱們不能總靠打魚為生,得學會長遠打算。我支持!”
見有人帶頭表態,村民們漸漸不再猶豫。許惠琳也站了出來,語氣堅定地說道:“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幫忙組織大家做加工。以前在城裏打工,我接觸過這些流程,雖然不算熟悉,但學起來應該不難。”
有了她的承諾,村民們信心倍增,紛紛表示願意嚐試。
當晚,周小晨將趕海的成果運到鎮上售賣。為了爭取更好的價格,他與幾位商販反複協商,甚至提出分批次供應的模式,以保證供貨的持續性和品質。經過幾個小時的交涉,商販們終於答應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這批青蟹。
迴到村裏時,已是深夜。周小晨卻沒顧得上休息,他點亮油燈,拿出紙筆,開始為村子的加工計劃細化方案。他將廠房選址、設備采購、人員培訓等事項一一列出,還特意在預算一欄寫下“優先考慮鄉親們的利益”。
第二天清晨,村裏人得知青蟹賣出了好價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老村長代表村民們給周小晨送去了一麵錦旗,上書“恩澤鄉裏,富民興村”。周小晨看著錦旗,擺擺手笑道:“鄉親們太客氣了,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咱們村未來的好日子,是大家齊心協力換來的!”
村裏的加工廠很快動工建設,許惠琳負責協調村民,楊左權負責聯係外地銷路,而周小晨則在趕海和廠房建設之間奔波。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加工廠終於投入使用,第一批青蟹醬和罐頭被送往鎮上,很快贏得了市場的好評。
村民們的生活逐漸好轉,許多人家裏添置了新家具,甚至有的孩子可以上學讀書了。老村長感慨萬千地對周小晨說道:“小晨啊,村裏能有今天,真多虧了你啊!”
周小晨笑了笑,語氣中帶著幾分真誠:“村長,咱們還得繼續努力,讓村子更好,不能止步於此。”
夜色中,許惠琳站在村口,看著燈火輝煌的廠房和滿載貨物的車輛,心裏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她低聲說道:“右權,如果你還在,也一定會為村子的改變而高興吧。”
風輕輕吹過,她轉身迴到家中,心中再無遺憾。
許惠琳迴頭看了他一眼,輕聲答道:“還不是跟著大家學的。”她的語氣雖平淡,但眼中已有一絲柔和,不再是先前那樣的冷漠。她低頭看著手中的青蟹,隨意地說了一句:“這些蟹,也算是對村子的一種饋贈吧。”
楊左權張了張嘴,似乎還想說什麽,但最終隻是點了點頭,將話咽了迴去。他默默地蹲下,幫她將青蟹裝進網兜。
遠處的周小晨已經忙得滿頭大汗,他不斷在各個小組間穿梭,幫村民們解決各種問題。有的人手法生疏,捉不住青蟹;有的甚至不小心被蟹鉗夾住了手,疼得直叫。周小晨一一指導,細心示範,村民們漸漸熟練起來,效率也大大提高。
“周小晨!快來看這邊!”吳誌華的聲音從海灘另一側傳來。他正蹲在一片礁石旁,興奮地揮著手。周小晨快步跑過去,看到吳誌華手裏拎著一隻特別大的青蟹,那蟹殼散發著青綠色的光澤,蟹腿粗壯,活力十足。
“好家夥,這麽大的青蟹少見啊!”周小晨忍不住讚歎道,拍了拍吳誌華的肩膀,“有你的,看來你是真學到精髓了!”
吳誌華撓了撓頭,笑著說道:“這還是你教得好,不然我哪裏能找到這些肥美的青蟹。”
周小晨看了看天色,見陽光漸漸熾烈起來,便招唿大家收工:“好了,大家抓得也差不多了,趁早把蟹運迴村裏處理,免得天熱壞了這些貨。”
村民們紛紛點頭,帶著豐收的喜悅,將捕獲的青蟹裝車。迴到村裏後,周小晨再次召集大家開會,他站在祠堂前,看著麵前齊聚的鄉親們,臉上露出一絲自信的笑容。
“今天是咱們村第一次大規模趕海,效果比我預想的還要好。大家看看,這一整車的青蟹,最少能賣出上千塊。我們可以拿這筆錢買更好的捕撈工具,等下次再趕海的時候,效率肯定會更高。”
“可是小晨,”老村長站了出來,麵露擔憂,“咱們這一次能賺到錢,是因為蟹好、量足,但以後要是鎮上行情不好怎麽辦?我們辛苦了一天一夜,賣不上價,那可怎麽辦?”
周小晨點點頭,早已考慮到了這個問題。他沉聲說道:“村長說得對,單靠這一次賺的錢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我想向大家提個建議——咱們不僅要趕海,還要搞加工!青蟹如果能做成蟹醬或者罐頭,就不怕行情波動,還能賣得更遠、更貴。”
此言一出,村民們議論紛紛,有人興奮,也有人擔憂。楊左權站了起來,讚同道:“小晨說得有道理,咱們不能總靠打魚為生,得學會長遠打算。我支持!”
見有人帶頭表態,村民們漸漸不再猶豫。許惠琳也站了出來,語氣堅定地說道:“如果有需要,我可以幫忙組織大家做加工。以前在城裏打工,我接觸過這些流程,雖然不算熟悉,但學起來應該不難。”
有了她的承諾,村民們信心倍增,紛紛表示願意嚐試。
當晚,周小晨將趕海的成果運到鎮上售賣。為了爭取更好的價格,他與幾位商販反複協商,甚至提出分批次供應的模式,以保證供貨的持續性和品質。經過幾個小時的交涉,商販們終於答應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這批青蟹。
迴到村裏時,已是深夜。周小晨卻沒顧得上休息,他點亮油燈,拿出紙筆,開始為村子的加工計劃細化方案。他將廠房選址、設備采購、人員培訓等事項一一列出,還特意在預算一欄寫下“優先考慮鄉親們的利益”。
第二天清晨,村裏人得知青蟹賣出了好價錢,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老村長代表村民們給周小晨送去了一麵錦旗,上書“恩澤鄉裏,富民興村”。周小晨看著錦旗,擺擺手笑道:“鄉親們太客氣了,我隻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咱們村未來的好日子,是大家齊心協力換來的!”
村裏的加工廠很快動工建設,許惠琳負責協調村民,楊左權負責聯係外地銷路,而周小晨則在趕海和廠房建設之間奔波。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加工廠終於投入使用,第一批青蟹醬和罐頭被送往鎮上,很快贏得了市場的好評。
村民們的生活逐漸好轉,許多人家裏添置了新家具,甚至有的孩子可以上學讀書了。老村長感慨萬千地對周小晨說道:“小晨啊,村裏能有今天,真多虧了你啊!”
周小晨笑了笑,語氣中帶著幾分真誠:“村長,咱們還得繼續努力,讓村子更好,不能止步於此。”
夜色中,許惠琳站在村口,看著燈火輝煌的廠房和滿載貨物的車輛,心裏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滿足感。她低聲說道:“右權,如果你還在,也一定會為村子的改變而高興吧。”
風輕輕吹過,她轉身迴到家中,心中再無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