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我好像有法子了
爹爹開門,我幫你把外室接迴來了 作者:葵清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墨家小姐還是宮裏娘娘呢,怕他作甚?”
沈初凝的話音剛落,雲子安的臉色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黑了兩個度。
沈初凝暗暗吐了吐舌頭。
墨管家在一旁解釋道:“沈小姐有所不知,當初小姐就是為了救獄中的老爺才被迫進的宮,所以老爺一直覺得虧欠了小姐,所以輕易不想打著宮裏惠妃娘娘的名號行事,怕給娘娘惹麻煩。”
沈承梧歎了口氣,“那按鹽使叫什麽,我試試從京城那邊找關係試試。”
“等一下,墨管家剛才說大皇子身邊的寵妃?那按鹽使姓什麽?”沈初凝突然出聲問道。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馮玉才的長姐好像也是大皇子身邊的寵妃,這大皇子這麽愛寵人的嗎。
“按察使姓馮。”墨管家答道。
“兵部侍郎馮大人家。”沈承梧反應了過來。
……
“馮大人,我們是墨家通海鹽場的人。”
“你們的人我已經放迴去了,把人看緊著點兒,下次再犯,或者讓上邊的人抓到,可就不會那麽輕易饒了你們了。”
“是,是,我們一定注意,一定注意,隻是通海鹽場十幾年不生產,現在也是哪哪都不順,您當按鹽使這麽多年,還請您給通海鹽場指條活路。”雲子安說著遞給馮大人幾張銀票。
馮大人打開銀票看了看上麵的麵額,滿意地塞進了袖口裏。
“要我說,關門就是最好的出路。”馮大人咂了咂嘴。
“哪是那麽容易的事,到了年底要是交不上鹽,我們可是要吃官司的。”
馮大人轉動著手上的扳指,扯了扯嘴角,“交不上鹽?好說啊,從我這買精鹽,45兩銀子一桶,又能讓你交的上鹽,有不用擔心手下的人偷偷販賣私鹽。”
雲子安心下了然,這馮大人恐怕才是最大的私鹽販子。
墨管家還想開口說什麽,雲子安卻衝他搖了搖頭。
“馮大人,不知道能否問您一些問題?”沈初凝突然開口說道。
馮大人瞥了一眼沈初凝,不耐煩的說道:“哪來的小女娃,毛長齊了沒,就來摻和大人的事,快迴家繡花去吧。”
沈承梧看到馮大人對沈初凝語氣不敬,握緊拳頭準備理論。
沈初凝卻從旁拉住了她。
“小女子這兒有塊玉佩,覺得與馮大人十分相配,想送給你。”沈初凝從荷包裏取出一塊雲紋玉佩。
馮大人看到沈初凝手上的玉佩,溫潤無瑕,眼睛亮了亮,連忙命人從沈初凝手中取了過來。
待他仔細看時,笑容卻僵在了臉上,“你……你怎麽會有我馮家嫡係子弟的玉佩?”
沈初凝拂了拂身上的塵土,“當然是別人給的,不然還能是我搶來的不成,不知馮大人現在可以迴答我一些疑問了嗎?”
“當然可以,小姐您請問,在下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馮大人恭敬說道,說完還把那玉佩又還給了沈初凝。
沈承梧看到馮大人前後態度的轉變,若有所思地看了沈初凝一眼。
“馮大人,請問您此次抓捕販賣私鹽的人,是否是有人找您通風報信?”沈初凝問道。
“哪有什麽人通風報信,就是日常巡查查到的。”馮大人雖說的理直氣壯,可眼神卻有些躲閃。
“哦?”沈初凝把玩著手中的玉佩。
“唉,我就這麽說吧,有人不希望你們在這開鹽場。”馮大人歎氣道,“這通海鹽場這麽多年都是通海縣的古家在經營,那些灶丁大多也是跟古家簽了身契的,你們貿然接管,他們當然要鬧事了。”
“可我們拿到了通海鹽場的鹽引,不是說這通海鹽場的鹽引已經十幾年沒賣出去了,怎麽會是什麽古家在經營?”沈初凝說道。
“小姐你有所不知,這古家可是鹽運副使的老丈人家,就算沒有鹽引,也能從中掙這份錢。”
沈初凝想到了剛才這馮大人說他這有鹽買,“馮大人,您在裏邊也不幹淨吧。”
“嘿……嘿嘿……就是掙點小錢,沒辦法,都是上司,不同流合汙,要麽丟官職,要麽掉腦袋的。”馮大人尷尬地說道。
“謝謝馮大人告知這些。”
“聽本官一句勸,這通海鹽場就是塊燙手的山芋,能丟就丟了吧。”
“這鹽引已經子啊手裏了,有什麽辦法。”沈初凝無奈道。
“也是,那就盡快用自己的人把那些灶丁換掉,不然遲早還要出事,這次的事本官能給你兜得住,換個人可就沒有本官這麽好說話了。”
……
幾人愁容滿麵地迴到通海鹽場。
沈初凝仔細觀察著製鹽的過程,忍不住問:“一定要用這種曬灰淋鹵、蓄草煎鹽的方法嗎?看起來很費時又費力,還極度依賴灶丁,馬上換人,隻怕短時間內也無法上手。”
雲子安苦笑著迴答:“按照這種方法製鹽,每桶的成本高達四十兩銀子,而鹽政隻願意以每桶二十兩銀子的價格收購。”
聽到這個數字,沈初凝驚訝得張大了嘴,難以置信地問道:“鹽政這不是在搶錢嗎?其他鹽場怎麽可能同意這樣的價格?”
“沒辦法,隻有通海鹽場的製鹽成本這麽高,附近的北淮鹽場一桶成本才不到三兩銀子。”雲子安語氣充滿了無奈和歎息。
沈初凝皺著眉頭問:“那通海通常不能借用北淮鹽場的製鹽方法嗎?”
雲子安歎了口氣,“之前嚐試過了,效仿了他們擴土淋鹵的工藝,但結果並不理想。做出的鹵湯渾濁,鹽的顏色也十分暗淡,無法達到標準。”
沈初凝皺起眉頭,“我記得山東那邊也是產鹽的。”
雲子安無奈地搖搖頭,“你能想到的法子,墨家都試過了,他們效仿山東築起了土池,但由於這裏的土質疏鬆,土池總是會滲漏,無法盛裝鹵水。即使改為修築磚池,仍然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現在隻能暫時延用舊有的製鹽方法。”
沈初凝思考片刻後,安慰道:“不過好在墨家伯父已經前往東瀛學習新的製鹽技術。我從山河誌上看到過,東瀛地區的土質與這裏相似,他們的製鹽方法可能對我們有所幫助。”
雲子安歎息一聲,點點頭表示認同:“希望如此吧。”
“我好像有法子了!”
沈初凝的話音剛落,雲子安的臉色就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黑了兩個度。
沈初凝暗暗吐了吐舌頭。
墨管家在一旁解釋道:“沈小姐有所不知,當初小姐就是為了救獄中的老爺才被迫進的宮,所以老爺一直覺得虧欠了小姐,所以輕易不想打著宮裏惠妃娘娘的名號行事,怕給娘娘惹麻煩。”
沈承梧歎了口氣,“那按鹽使叫什麽,我試試從京城那邊找關係試試。”
“等一下,墨管家剛才說大皇子身邊的寵妃?那按鹽使姓什麽?”沈初凝突然出聲問道。
如果她沒記錯的話,馮玉才的長姐好像也是大皇子身邊的寵妃,這大皇子這麽愛寵人的嗎。
“按察使姓馮。”墨管家答道。
“兵部侍郎馮大人家。”沈承梧反應了過來。
……
“馮大人,我們是墨家通海鹽場的人。”
“你們的人我已經放迴去了,把人看緊著點兒,下次再犯,或者讓上邊的人抓到,可就不會那麽輕易饒了你們了。”
“是,是,我們一定注意,一定注意,隻是通海鹽場十幾年不生產,現在也是哪哪都不順,您當按鹽使這麽多年,還請您給通海鹽場指條活路。”雲子安說著遞給馮大人幾張銀票。
馮大人打開銀票看了看上麵的麵額,滿意地塞進了袖口裏。
“要我說,關門就是最好的出路。”馮大人咂了咂嘴。
“哪是那麽容易的事,到了年底要是交不上鹽,我們可是要吃官司的。”
馮大人轉動著手上的扳指,扯了扯嘴角,“交不上鹽?好說啊,從我這買精鹽,45兩銀子一桶,又能讓你交的上鹽,有不用擔心手下的人偷偷販賣私鹽。”
雲子安心下了然,這馮大人恐怕才是最大的私鹽販子。
墨管家還想開口說什麽,雲子安卻衝他搖了搖頭。
“馮大人,不知道能否問您一些問題?”沈初凝突然開口說道。
馮大人瞥了一眼沈初凝,不耐煩的說道:“哪來的小女娃,毛長齊了沒,就來摻和大人的事,快迴家繡花去吧。”
沈承梧看到馮大人對沈初凝語氣不敬,握緊拳頭準備理論。
沈初凝卻從旁拉住了她。
“小女子這兒有塊玉佩,覺得與馮大人十分相配,想送給你。”沈初凝從荷包裏取出一塊雲紋玉佩。
馮大人看到沈初凝手上的玉佩,溫潤無瑕,眼睛亮了亮,連忙命人從沈初凝手中取了過來。
待他仔細看時,笑容卻僵在了臉上,“你……你怎麽會有我馮家嫡係子弟的玉佩?”
沈初凝拂了拂身上的塵土,“當然是別人給的,不然還能是我搶來的不成,不知馮大人現在可以迴答我一些疑問了嗎?”
“當然可以,小姐您請問,在下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馮大人恭敬說道,說完還把那玉佩又還給了沈初凝。
沈承梧看到馮大人前後態度的轉變,若有所思地看了沈初凝一眼。
“馮大人,請問您此次抓捕販賣私鹽的人,是否是有人找您通風報信?”沈初凝問道。
“哪有什麽人通風報信,就是日常巡查查到的。”馮大人雖說的理直氣壯,可眼神卻有些躲閃。
“哦?”沈初凝把玩著手中的玉佩。
“唉,我就這麽說吧,有人不希望你們在這開鹽場。”馮大人歎氣道,“這通海鹽場這麽多年都是通海縣的古家在經營,那些灶丁大多也是跟古家簽了身契的,你們貿然接管,他們當然要鬧事了。”
“可我們拿到了通海鹽場的鹽引,不是說這通海鹽場的鹽引已經十幾年沒賣出去了,怎麽會是什麽古家在經營?”沈初凝說道。
“小姐你有所不知,這古家可是鹽運副使的老丈人家,就算沒有鹽引,也能從中掙這份錢。”
沈初凝想到了剛才這馮大人說他這有鹽買,“馮大人,您在裏邊也不幹淨吧。”
“嘿……嘿嘿……就是掙點小錢,沒辦法,都是上司,不同流合汙,要麽丟官職,要麽掉腦袋的。”馮大人尷尬地說道。
“謝謝馮大人告知這些。”
“聽本官一句勸,這通海鹽場就是塊燙手的山芋,能丟就丟了吧。”
“這鹽引已經子啊手裏了,有什麽辦法。”沈初凝無奈道。
“也是,那就盡快用自己的人把那些灶丁換掉,不然遲早還要出事,這次的事本官能給你兜得住,換個人可就沒有本官這麽好說話了。”
……
幾人愁容滿麵地迴到通海鹽場。
沈初凝仔細觀察著製鹽的過程,忍不住問:“一定要用這種曬灰淋鹵、蓄草煎鹽的方法嗎?看起來很費時又費力,還極度依賴灶丁,馬上換人,隻怕短時間內也無法上手。”
雲子安苦笑著迴答:“按照這種方法製鹽,每桶的成本高達四十兩銀子,而鹽政隻願意以每桶二十兩銀子的價格收購。”
聽到這個數字,沈初凝驚訝得張大了嘴,難以置信地問道:“鹽政這不是在搶錢嗎?其他鹽場怎麽可能同意這樣的價格?”
“沒辦法,隻有通海鹽場的製鹽成本這麽高,附近的北淮鹽場一桶成本才不到三兩銀子。”雲子安語氣充滿了無奈和歎息。
沈初凝皺著眉頭問:“那通海通常不能借用北淮鹽場的製鹽方法嗎?”
雲子安歎了口氣,“之前嚐試過了,效仿了他們擴土淋鹵的工藝,但結果並不理想。做出的鹵湯渾濁,鹽的顏色也十分暗淡,無法達到標準。”
沈初凝皺起眉頭,“我記得山東那邊也是產鹽的。”
雲子安無奈地搖搖頭,“你能想到的法子,墨家都試過了,他們效仿山東築起了土池,但由於這裏的土質疏鬆,土池總是會滲漏,無法盛裝鹵水。即使改為修築磚池,仍然存在同樣的問題,所以現在隻能暫時延用舊有的製鹽方法。”
沈初凝思考片刻後,安慰道:“不過好在墨家伯父已經前往東瀛學習新的製鹽技術。我從山河誌上看到過,東瀛地區的土質與這裏相似,他們的製鹽方法可能對我們有所幫助。”
雲子安歎息一聲,點點頭表示認同:“希望如此吧。”
“我好像有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