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他源自心底的敬佩與感嘆,我亦有幾分觸動。神秀大師在弘忍大師門下的經歷,又何嚐不是他自身的映照?
他年之後,縱然他有神秀大師的心胸品性,又是否能有這般幸運?
「隻可惜,慧能大師不願來京,否則淨覺也能有神會這般機遇,得兩位禪門高僧為師。」他又接著嘆道。
「『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道安法師所說的這個道理,賢首國師明白,神秀大師也明白。可是慧能大師不願奉召來京,隻怕有別的考量。」
他滿麵疑惑地看向我,似乎從未考慮過其中的關涉。
「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兩次滅佛,皆因空門與朝政糾纏不清,又與貴族豪強結盟,寺院幾成田產兼併之徒。我知道賢首國師馭下嚴格、僧紀清明」,我見他要開口反駁,便提高了聲音接著道,「我也知國師不僅得陛下看重,也與東宮往來甚密,為的就是改朝換代之後,能護住佛門。
「可是,既與皇室沾染,有些事便是避無可避。薛懷義敗壞佛門清譽時,國師可有辦法?」
「十三娘,你……」
「陛下的大周王朝以佛為尊,可李唐歷來道先佛後,當年玄奘大師數度祈請先帝高宗以佛為先,先帝都未能答應。」
「可太子殿下是玄奘法師的俗家弟子,號為佛光王。」
「太子此人……」我頓了頓,重新開口道,「可是下一個太子呢?平恩王和義興王,既非良善友愛之輩,也算不得什麽聰明人。」
慧苑的臉色變得凝重,「十三娘,你的意思是……師父該學慧能大師,避世山中?」
「不」,我搖頭道,「慧能大師有他的選擇,賢首國師也有自己的。沒有是非對錯,隻是多年以後才能分辨誰的運氣更好些。」
「那你的這番話,是說給我聽的?」慧苑輕輕挑眉,帶著幾分好奇問道,「你是想讓我學你阿兄,遠離宮廷?」
「我來……」我輕輕一笑,對他堅定地說,「是想托你轉告國師,迴到長安之後,可與相王及相王五子多有往來。」
「相王?」慧苑眼底流轉,卻沒有深究下去,隻是躊躇許久,才問我,「這些你為何為不親自告訴師父?」
我被他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困在原地,連自己也不知為何非要跑到城外的持明院,卻不去近在咫尺的佛授記寺。
「佛授記寺……人多眼雜,我如今畢竟是相王孺人,還是……多有顧忌為好。」我胡亂敷衍著。
慧苑沒有說什麽,隻是輕輕移步,立於我的身旁。
「那句詩……該補全才是。」
洛陽城外的冷風蔓延周身,他的青灰色僧袍微微鼓起,唇邊的笑意含而不露。
長安二年,我跟隨陛下鑾駕往西一路行去。
長安,本該是我的故鄉。但自我記事起,在長安的時光不過四年。
四年,英王府與豫王府的四年,隔著洛陽宮城內外的十七年,連那些鮮活旺盛的記憶,都開始彌散。
陛下的身體大不如前,一連在行宮歇息數日,多半都是二張兄弟在近前服侍,可今日竟喚了我和婉兒過去。
「玉娘還沒迴來麽?」婉兒見我孤身一人,便隨口問道。
我笑著搖搖頭,「裴小娘子知道邵王的死訊,又一味地不哭、不動、不睡,她實在擔心,我就讓她在張宅住下了。」
「雍王和嫡母房氏已由陛下做主,安置在長安興化坊中,我便在延康坊為敬文置了宅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聽她如此雲淡風輕地提起李守禮,又望著她額間精巧的薔薇花鈿,我竟有一絲恍惚。
沒有多言,我隻是隨口說道:「你想得自然周全。」
「團兒」,婉兒將手覆於我的肩上,正要開口,卻見陛下由文慧扶著慢慢走來,我們又急忙上前侍候。
「都不必行禮了,今日將你們三人一同叫來,是有事交代。」
我們三人相互對視,紛紛跪坐在陛下身畔。
「你們三個,從最晚的文慧算起,也跟了我十二年了,其中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裏。如今我已近杖朝之年,他日太子登基、李唐復辟,你們何去何從,我要有個安排。」
「陛下」,我心下感慨,還未開口,急性子的文慧已按捺不住,急忙道,「文慧不願離開陛下。」
陛下微微一笑,「你急什麽?我又不是現在就要趕你們走。」
「文慧」,婉兒輕拉著她的衣袖,「先聽陛下的。」
「團兒」,陛下的視線從文慧身上移開,突然對我說道,「你已嫁為人婦,又是太子妃的親妹,我自然不用再為你籌謀什麽。至於這掖庭令的職權,你若要想一直留著,我就留下詔令。」
我看著陛下日漸蒼老的麵容,隻覺得「掖庭令」三個字分外刺耳,情思翻湧,忍不住說道:「陛下曾將掖庭令的職權賜予團兒,是希望團兒全力保護武家宗親的安全,團兒已深負皇恩。」
陛下輕輕嘆氣道:「我是叫你竭盡所能保護武家的人,可有的事你即便拚盡全力,也毫無辦法。事已至此,就不要再作繭自縛,無論是對你自己,還是對太子。」
「多謝陛下。」
我沒有對陛下說出口,許多事她可以忘卻,是因為她不曾把人命放在心上。
「文慧,你裁製得一手好衣衫,太子妃已然器重你了。太子好擊鞠,你的擊鞠在娘子中又是數一數二的,即便年紀大些也依然技壓群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他年之後,縱然他有神秀大師的心胸品性,又是否能有這般幸運?
「隻可惜,慧能大師不願來京,否則淨覺也能有神會這般機遇,得兩位禪門高僧為師。」他又接著嘆道。
「『不依國主,則法事難立』,道安法師所說的這個道理,賢首國師明白,神秀大師也明白。可是慧能大師不願奉召來京,隻怕有別的考量。」
他滿麵疑惑地看向我,似乎從未考慮過其中的關涉。
「北魏武帝、北周武帝,兩次滅佛,皆因空門與朝政糾纏不清,又與貴族豪強結盟,寺院幾成田產兼併之徒。我知道賢首國師馭下嚴格、僧紀清明」,我見他要開口反駁,便提高了聲音接著道,「我也知國師不僅得陛下看重,也與東宮往來甚密,為的就是改朝換代之後,能護住佛門。
「可是,既與皇室沾染,有些事便是避無可避。薛懷義敗壞佛門清譽時,國師可有辦法?」
「十三娘,你……」
「陛下的大周王朝以佛為尊,可李唐歷來道先佛後,當年玄奘大師數度祈請先帝高宗以佛為先,先帝都未能答應。」
「可太子殿下是玄奘法師的俗家弟子,號為佛光王。」
「太子此人……」我頓了頓,重新開口道,「可是下一個太子呢?平恩王和義興王,既非良善友愛之輩,也算不得什麽聰明人。」
慧苑的臉色變得凝重,「十三娘,你的意思是……師父該學慧能大師,避世山中?」
「不」,我搖頭道,「慧能大師有他的選擇,賢首國師也有自己的。沒有是非對錯,隻是多年以後才能分辨誰的運氣更好些。」
「那你的這番話,是說給我聽的?」慧苑輕輕挑眉,帶著幾分好奇問道,「你是想讓我學你阿兄,遠離宮廷?」
「我來……」我輕輕一笑,對他堅定地說,「是想托你轉告國師,迴到長安之後,可與相王及相王五子多有往來。」
「相王?」慧苑眼底流轉,卻沒有深究下去,隻是躊躇許久,才問我,「這些你為何為不親自告訴師父?」
我被他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困在原地,連自己也不知為何非要跑到城外的持明院,卻不去近在咫尺的佛授記寺。
「佛授記寺……人多眼雜,我如今畢竟是相王孺人,還是……多有顧忌為好。」我胡亂敷衍著。
慧苑沒有說什麽,隻是輕輕移步,立於我的身旁。
「那句詩……該補全才是。」
洛陽城外的冷風蔓延周身,他的青灰色僧袍微微鼓起,唇邊的笑意含而不露。
長安二年,我跟隨陛下鑾駕往西一路行去。
長安,本該是我的故鄉。但自我記事起,在長安的時光不過四年。
四年,英王府與豫王府的四年,隔著洛陽宮城內外的十七年,連那些鮮活旺盛的記憶,都開始彌散。
陛下的身體大不如前,一連在行宮歇息數日,多半都是二張兄弟在近前服侍,可今日竟喚了我和婉兒過去。
「玉娘還沒迴來麽?」婉兒見我孤身一人,便隨口問道。
我笑著搖搖頭,「裴小娘子知道邵王的死訊,又一味地不哭、不動、不睡,她實在擔心,我就讓她在張宅住下了。」
「雍王和嫡母房氏已由陛下做主,安置在長安興化坊中,我便在延康坊為敬文置了宅院,說遠不遠、說近不近。」
聽她如此雲淡風輕地提起李守禮,又望著她額間精巧的薔薇花鈿,我竟有一絲恍惚。
沒有多言,我隻是隨口說道:「你想得自然周全。」
「團兒」,婉兒將手覆於我的肩上,正要開口,卻見陛下由文慧扶著慢慢走來,我們又急忙上前侍候。
「都不必行禮了,今日將你們三人一同叫來,是有事交代。」
我們三人相互對視,紛紛跪坐在陛下身畔。
「你們三個,從最晚的文慧算起,也跟了我十二年了,其中的辛苦,我都看在眼裏。如今我已近杖朝之年,他日太子登基、李唐復辟,你們何去何從,我要有個安排。」
「陛下」,我心下感慨,還未開口,急性子的文慧已按捺不住,急忙道,「文慧不願離開陛下。」
陛下微微一笑,「你急什麽?我又不是現在就要趕你們走。」
「文慧」,婉兒輕拉著她的衣袖,「先聽陛下的。」
「團兒」,陛下的視線從文慧身上移開,突然對我說道,「你已嫁為人婦,又是太子妃的親妹,我自然不用再為你籌謀什麽。至於這掖庭令的職權,你若要想一直留著,我就留下詔令。」
我看著陛下日漸蒼老的麵容,隻覺得「掖庭令」三個字分外刺耳,情思翻湧,忍不住說道:「陛下曾將掖庭令的職權賜予團兒,是希望團兒全力保護武家宗親的安全,團兒已深負皇恩。」
陛下輕輕嘆氣道:「我是叫你竭盡所能保護武家的人,可有的事你即便拚盡全力,也毫無辦法。事已至此,就不要再作繭自縛,無論是對你自己,還是對太子。」
「多謝陛下。」
我沒有對陛下說出口,許多事她可以忘卻,是因為她不曾把人命放在心上。
「文慧,你裁製得一手好衣衫,太子妃已然器重你了。太子好擊鞠,你的擊鞠在娘子中又是數一數二的,即便年紀大些也依然技壓群芳。」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