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哈佛也不大可能真切而具體地傳授給羅斯福一些作為未來政治家的治國韜略及其實用操作技巧,它隻是以其整體氛圍賦予羅斯福一種氣質或稟性,一種對事物通體上的判斷力和理解力。哈佛大學歷史上共出了5位美國總統,亞當斯父子便是其中之二,他們的後裔、同是哈佛畢業生的亨利·亞當斯曾寫道:哈佛是一所具有寬容精神和自由主義色彩的學府,它把青年們培養成高尚體麵的公民,然後輸送到社會上去。但是,它"從未企圖培養出公眾領袖。……它傳授的知識有限,而且連這有限的知識也沒有教好。但它卻使學生們思想開闊,沒有偏見,對事實不甚了了,但溫良大度"。這段話貼切地說明了哈佛對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那種潛移默化而又全方位的影響。盡管羅斯福在哈佛沒有充分顯示出赫伯特·胡佛10年前在史丹福大學所表現出的政治才幹和領袖氣質,但他確實從4年的經歷中得益匪淺並受用終生。他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在教室之外,並且作為一名公認的優等生順利畢業。這些成就往往是在他經歷了一係列類似的不被承認、排擠、冷嘲熱諷等打擊之後取得的。他沒有陷入因受挫和自身缺陷所可能導致的無窮無盡的自卑情結中,而是將其"埋在心底"。對此,曾長期在羅斯福手下工作的雷克斯福德·g·特格韋爾1將之總結為性格的深沉。他在1957年出版的《民主主義者羅斯福》一書中分析道:「早在哈佛的時候就無法猜透富蘭克林的心思,在他當總統後更是如此。他不讓任何人識破他的內心活動。……在他的童年和少年時代,父親、家庭教師、皮博迪和朋友們對他的教育和影響使他養成了深沉的性格。情感不外露,因為它可能流露出內心的激動。他以堅韌不拔的精神承受病痛、困難和失敗的折磨,自幼養成既不得意忘形也不悲觀失望的性格。富蘭克林想把自己天生的缺陷隱藏起來,把明顯的弱點掩蓋起來,把幻想中重大的但還模糊不清的想法埋在心底。他最明顯的一個缺陷是他成長得晚。結果在他的性格中留下一些令人不解的東西,他了解已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一些事情,但他不能準確說出為什麽會發生這些事情。他盡了最大努力來掩蓋這種遲疑心理。當他在哈佛畢業時,他的深沉性格實際上已發展到了頂點。」的確,堅韌不拔的隱忍和深沉的性格支撐其他的自信,即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價值和重要性抱有絕對的平靜和自信,使他在日後麵對來自未知領域的險惡挑戰時,一次次藉此涉險過關,並顯示出驚人的獨創性和靈活性。當然,這種含而不露的深沉和靈活性很容易被人聯想到一點如狐狸般的狡猾。1904年6月,羅斯福正式告別了哈佛大學。他的家世、教養、特殊身份以及教育程度使他產生了一種優越意識。他躊躇滿誌,意氣風發,認為自己"應該在美國社會中成為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薩拉·羅斯福也承認,"他的父親和我總是對富蘭克林寄予極大的期望。……我們認為他應當能取得優勝,一旦他確實成功時,我們很高興,但並不吃驚。總之,他有許多其他孩子所不具備的條件。」
-------------------
1雷克斯福德·g·特格韋爾係羅斯福智囊團成員之一。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1933年成為羅斯福工作班子的成員,參與製定《農業調整法》,歷任農業部副部長(1934—1937)、波多黎各總督(1941)、芝加哥大學學部委員。著述豐富。埃莉諾堂妹
羅斯福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宣布與安娜·埃莉諾·羅斯福訂婚。
埃莉諾屬於羅斯福家族的奧伊斯特灣支係,是西奧多·羅斯福的胞弟埃利奧特和安娜·r·霍爾的女兒。若嚴格地論輩份,富蘭克林是她的遠房堂叔。兩人很早就相識,當年在海德公園的兒童室裏,5歲的富蘭克林背著兩歲的埃莉諾兜圈子時就感到十分快活。同富蘭克林相反,埃莉諾的童年充滿了平視、孤苦和酸楚。
她的父親埃利奧特是個英俊的運動員,同時又是個常常夜不歸宿、在外縱酒無度的花花公子。他非常疼愛女兒,可是在女兒6歲時離家出走了。母親是出名的美人,但身體柔弱、性格怪戾、為人刻薄。她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管教女兒,將幼小的埃莉諾提前送到冷清的修道院去上學。一有客人來訪,小埃莉諾就咬著手指躲在暗處,總要等到母親吆喝她的綽號後才敢出來。母親指著女兒對客人解釋:這孩子古怪滑稽,長得又醜又老,我們都叫她老奶奶。小埃莉諾的任何一點小小過失都會招致母親過分的懲處。這些做法深深地傷害了埃莉諾幼小的心靈,她因此變得自卑、羞怯、敏感,並認定自己是個招人討厭的醜姑娘。每當母親苛刻地對待她時,父親的形象就驀然高大親切起來。父親偶爾迴來探望一下小女兒,這時可憐的埃莉諾就顯得無比的快樂和滿足。母親在她8歲時患白喉症去世。埃莉諾和弟弟霍爾·羅斯福就由外婆撫養。憂鬱而容易傷感的埃莉諾整日陷入病態的幻覺中,有時一連幾個小時枯坐在窗前,怔怔地望著門前那條灰白的馬路,渴望父親迴到自己的身邊。其實父親已永遠不能再迴來了,他因酒精中毒病死在療養院,也有人說是醉酒後騎馬摔死的。對父親的熱烈嚮往成了她童年迴憶中僅存的一絲亮點。在此之前,特德叔叔1曾為她的前途四處奔走,他要求法院承認埃莉諾的父親已經失去自製力,以便把財產轉在埃莉諾名下。
-------------------
1雷克斯福德·g·特格韋爾係羅斯福智囊團成員之一。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1933年成為羅斯福工作班子的成員,參與製定《農業調整法》,歷任農業部副部長(1934—1937)、波多黎各總督(1941)、芝加哥大學學部委員。著述豐富。埃莉諾堂妹
羅斯福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不久,就宣布與安娜·埃莉諾·羅斯福訂婚。
埃莉諾屬於羅斯福家族的奧伊斯特灣支係,是西奧多·羅斯福的胞弟埃利奧特和安娜·r·霍爾的女兒。若嚴格地論輩份,富蘭克林是她的遠房堂叔。兩人很早就相識,當年在海德公園的兒童室裏,5歲的富蘭克林背著兩歲的埃莉諾兜圈子時就感到十分快活。同富蘭克林相反,埃莉諾的童年充滿了平視、孤苦和酸楚。
她的父親埃利奧特是個英俊的運動員,同時又是個常常夜不歸宿、在外縱酒無度的花花公子。他非常疼愛女兒,可是在女兒6歲時離家出走了。母親是出名的美人,但身體柔弱、性格怪戾、為人刻薄。她固執地按照自己的意願管教女兒,將幼小的埃莉諾提前送到冷清的修道院去上學。一有客人來訪,小埃莉諾就咬著手指躲在暗處,總要等到母親吆喝她的綽號後才敢出來。母親指著女兒對客人解釋:這孩子古怪滑稽,長得又醜又老,我們都叫她老奶奶。小埃莉諾的任何一點小小過失都會招致母親過分的懲處。這些做法深深地傷害了埃莉諾幼小的心靈,她因此變得自卑、羞怯、敏感,並認定自己是個招人討厭的醜姑娘。每當母親苛刻地對待她時,父親的形象就驀然高大親切起來。父親偶爾迴來探望一下小女兒,這時可憐的埃莉諾就顯得無比的快樂和滿足。母親在她8歲時患白喉症去世。埃莉諾和弟弟霍爾·羅斯福就由外婆撫養。憂鬱而容易傷感的埃莉諾整日陷入病態的幻覺中,有時一連幾個小時枯坐在窗前,怔怔地望著門前那條灰白的馬路,渴望父親迴到自己的身邊。其實父親已永遠不能再迴來了,他因酒精中毒病死在療養院,也有人說是醉酒後騎馬摔死的。對父親的熱烈嚮往成了她童年迴憶中僅存的一絲亮點。在此之前,特德叔叔1曾為她的前途四處奔走,他要求法院承認埃莉諾的父親已經失去自製力,以便把財產轉在埃莉諾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