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各地方言和少數民族語言豐富多樣,是世界上方言和語言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普通話、方言、少數民族語言共同構成了中華民族多樣化的燦爛民俗文化。


    不少普通話詞匯,方言中多有其他的發音或表達。比如普通話“懂事”,地道四川方言會說“醒事”。尤其是孩子從童年到少年、青年的成長階段逐步懂事了,地道四川方言更要說成“醒事”。


    本文的重點,就是“醒”在四川方言中一些特別的含義。


    醒,普通話音xing,四川方言音xin。其本意為酒醒。今普通話義主要釋義如下:


    1.酒醉、麻醉或昏迷後恢複常態。2.睡眠狀態結束。3.覺悟;清醒。4.明顯;明白。


    醒:《唐韻》《集韻》《韻會》桑經切《正韻》先靑切,??音星。《說文》醉解也。


    今四川方言中,“醒”字區別於普通話一些詞義分述如下:


    一、“醒”由明白義,引申為懂事。


    醒的明白義,常見詞匯是醒悟、點醒。醒悟一詞好懂。點醒,釋義為指點使明白,在古代文獻也經常使用。


    《朱子語類》卷二十七《論語九》: “其初見一事隻是一事,百件事是百件事,得夫子一點醒,百件事隻是一件事。”


    《三國演義》第三十迴: “隻這兩句言語,點醒許攸,於是許攸徑投曹操。”


    《醒世恆言》卷二十八: “吳衙內道: ‘莫要應了昨晚的夢便好。’ 這句話卻點醒了賀小姐。”


    醒在四川方言中,由明白引申為懂事,可以單用,也可以組詞為“醒事”來表示“懂事”,醒事即明白事理。視場景使用。


    如:那娃娃長醒了,曉得主動幫家裏做事了。


    長醒,四川方言中可以用於人,也可以用於動物。用於人,指人為成長後懂事。用於動物,指長成熟,如“那隻小雞公還沒長醒,都還沒開叫。”開叫,為開始打鳴。


    再如:娃娃大了,就慢慢醒事了嘛。封麵圖的那娃娃就多醒事,都曉得經佑生病的媽媽了。


    否定形式為“沒長醒”、“不醒事”。


    如:那娃娃還沒長醒,那麽大了都不曉得幫到屋頭做點事情。


    或者:那娃娃不醒事,那麽大了都不曉得幫到屋頭做點事情。


    劉俊民《新的旅程》:“我們家教不嚴,姑娘不醒事,今後請你們多關照。”


    部分其他方言,“醒”或“醒事”也有懂事的意思。


    如中原官話:《河南傳統曲目匯編·三弦書 (第二集) 》:“您大年紀不醒事,媽媽呀,不會當家你強當家!”


    再如晉語(山西忻州):有“五眉不醒”一詞,形容人不懂事。例:那人五眉不醒, 不像個念過書的人。


    其他方言暫時未一一查詢。


    “醒”釋義為懂事的四川方言衍生詞匯:靈醒、醒眼


    靈醒 ,即聰明懂事。不靈醒,即糊塗。也說“醒眼”:眼睛靈光,會揣摩人意,亦即聰明懂事。二者為近義詞,有細微區別,如下麵例句2一般不能替換。


    例句:


    1、那娃兒靈醒(醒眼)得很,看到家裏來客人了,就會主動招唿請坐,端茶倒水。


    2、你這個老頭兒,越活越不靈醒了。


    二、“醒”的明白義衍生的四川方言詞匯:醒豁


    醒豁在四川方言有兩個詞義,分別為“清楚;明白”和“清醒”。形容詞。


    清楚;明白:這下可叫阿嬌看醒豁啦!◇誰個不正派?你說醒豁!◇你以為還是你老漢當保長那個時代麽?你搞~,現在是貧下中農當家。


    清醒:他在那裏怔了好半天,直到幾隻鴉鵲兒在他頭上的柞樹枝裏打起架來,他才醒豁了。(本節例引《四川方言詞典》王文虎等)


    三、“醒”在四川方言的其他特殊詞義


    1醒,釋義為變質。如:雞蛋醒了。


    網上搜索的話,有這個用法的地方比較多,但是醒的字義裏麵又沒查到這個意思。


    2醒,釋義為輕佻tiāo。


    指行動不沉著,不穩重,不可靠;指言語舉動不莊重,不嚴肅。四川話一般不說輕佻,說“醒”。


    例如:老劉那個人醒得很,你有事還是找小李穩當些。


    與此義相關的衍生方言詞匯:


    1、醒垮垮:<形>不嚴肅、不穩重的樣子。


    2、醒二活三:<形>形容隨隨便便,不嚴肅認真的樣子。基本等同醒垮垮。


    3、 醒場合:<名>不嚴肅的場合


    3醒,釋義為懈怠


    小領導講話:昨天我去區上開會,大領導專門理抹了這個事情,還馬起臉說搞不歸一的話,到時候整問責製,大家都捩lia2不脫。我也曉得這個事情確實不好整,拜托各位兄弟夥,手手腳腳打抻了來幹。這一迴,大家再醒不得了哈,再醒是啥子結果,我不說你們也曉得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巴蜀散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巴蜀散人並收藏那些即將消失的四川方言詞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