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無憂踏進正堂,左邊的親貴,右邊的大臣皆微低???首,不自覺往後兩邊退開一步,給她騰出更寬敞的道。
唯有正座上的武陵長公主沒有起身,隻抬眸看向她。
「這是怎麽了?」蕭無憂一邊上前,一邊問向眾人,「方才有人同孤稟告,城中入了流民,城外更是喧囂!」
「天子腳下,簡直荒唐。」
她在距離武陵三個台階處頓下腳步,目光劃過她,又轉身掃過眾人。
殿中仍舊靜默,無人應她。
既無人說話,她亦默聲。
夕陽落下,燭火點燃,光影和刀劍的折射中,能看見一些人額上漸生的汗珠。
「去,添兩樽冰鑒上來。」於是,部分生汗的人,汗珠隨公主的話一起落下。
蕭無憂仰首,看自己端坐的胞姐,「皇姐,到底怎麽了?」
武陵居高臨下看向她,飛揚入鬢的長眉顰蹙,愛憐地搖了搖頭,眸光中透出惋惜之情,低嘆,「孤以為、以為……到底手足凋零,唯孤爾。」
「縱是如傳聞所言,但永安公主一副身體,一腔鮮血,總是我盧家女兒。即是盧家子,便一樣是蕭氏皇家血脈,有何異處?」堂中,盧文鬆終於開了口。
「身體血肉而已,其心又該如何論?」武陵另一側渡塵和尚撚佛珠問。
「罷了,你們這到底所論何事,孤實在不懂。」蕭無憂踏上一步,笑道,「既然孤所問,方才諸人皆不答。這樣吧,渡塵,你乃方外之人,當不染紅塵,想來清靜無為,便有你為孤解惑,說一說這當下是何局麵。」
渡塵撚佛珠的手一頓,餘光望向武陵。
武陵四平八穩地坐著,神色平和,手中同樣撚著一串佛珠,隻是不曾停下。片刻,長眉挑過。
渡塵會意,緩緩道來。
原是七月二十九清晨,蕭無憂昏迷的翌日,城外便聚了無數流民,以清君側為名,道是要誅殺永安公主。
何論「清君側」?
君側如何汙穢之?
理由便是先前的傳聞。
如今的永安公主並不是真正的永安公主,乃是溫孤儀尋來的一個同公主容貌相似的女子,如此入宗室,理朝綱,混亂皇家血脈。道是溫孤儀明麵放權,實乃以退為進。
誠如藍祁當日之言,相比公主重生這樣的說法,原是民間流言更能得人信服。畢竟鬼神之論縹緲,人心之策卻世間常有。
何論這數月來,溫孤儀霸著半枚虎符不肯交出,正好可以和流言合上。於是本來可以就地鎮壓的□□,一時間因朝中部分官員的搖擺,便直接鬧到了蕭無憂府邸。
如今堂中之人,便是昨日晚間聚集在了此處。
隻是到底茲事體大,且還涉及到盧氏輔國公府,盧文鬆堅定地站在蕭無憂這側,故而兩廂僵持,今日晨起又請來武陵長公主主持此事。
論了一天,除了暫時由南衙軍勉強止住□□,其他尚無說法。是故到了眼下,城中又開始吵嚷起來,要求給出說法。
「那要什麽說法呢?」蕭無憂問。
「皇室血統,不容混淆。」渡塵見蕭無憂一瞬不瞬盯著他,隻得硬著頭皮迴話。
「方才輔國公說了,縱是如流民所言,孤這幅身子尚且是盧氏子孫的。」
「對,這處老臣以盧氏闔族擔保。」盧文鬆話語堅定,隻望向台階的人,耳畔迴想的是去歲十月,他子嗣斷絕之時,這女郎與他說,「把女兒的院子留著,女兒會迴來小住的。」
這就他的女兒,不容詆毀。
如此,小僧方才也說了,「身體血肉而已,其心又該如何論?」
「小僧乃禮佛之人,亦信生死輪迴。」渡塵道,「或許不似流言所說那般,但是溫孤施主召魂入體,又該如何證明當下魂魄是永安公主,萬一……萬一這心、魂受命他呢?」
「這處可解。」宰相薛子華道,「鬼神之論且不談,當下該是論跡不論心。永安長公主若與溫孤儀一心,兩日前亦不會孤身入太傅府,斬其臂而調兵將,護我大鄴疆土。」
「這處倒是可以說明殿下之忠心。」禮部尚書何子陵道,「但是恕臣鬥膽,殿下這蕭家血脈尚且不能證明。」
「反言之……」
「報——」府衙外侍衛匆忙來奔來,截下堂內論話,隻喘息道,「迴稟殿下,朱雀街上的南衙軍隻守不攻,實在撐不住了,城外還有更多的流民湧進來,請示您,可要以武功鎮壓?」
殿中諸臣麵麵相覷。
「孤如今身份不明,不好發號施令吧?」蕭無憂望向武陵,「阿姐,你說呢?眼下當如何?」
武陵收迴凝在禮部尚書何子陵身上的目光,她如今雖沒有接觸官員的途徑,也拉攏不到他們,但是對這些蕭鄴舊臣亦算了解。
譬如這個何子陵,便是極重血脈的。
這廂,既已提出質疑蕭無憂的身份,她的目的便已達到。
那些流民便不再有用,自當借勢殺之。
「自然要鎮壓。」武陵端坐身子,聲色朗朗道,「城內者誅殺,給城外者以儆效尤,未入城而自覺退散者,驅逐三百裏,永世不得入京。」
「你坐下吧,才醒來,定是累的。」武陵看了眼蕭無憂,吩咐侍者道,「搬椅子來。」
「不必了。」蕭無憂看著武陵的位置,問,「現下我們要如何,不如都散了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唯有正座上的武陵長公主沒有起身,隻抬眸看向她。
「這是怎麽了?」蕭無憂一邊上前,一邊問向眾人,「方才有人同孤稟告,城中入了流民,城外更是喧囂!」
「天子腳下,簡直荒唐。」
她在距離武陵三個台階處頓下腳步,目光劃過她,又轉身掃過眾人。
殿中仍舊靜默,無人應她。
既無人說話,她亦默聲。
夕陽落下,燭火點燃,光影和刀劍的折射中,能看見一些人額上漸生的汗珠。
「去,添兩樽冰鑒上來。」於是,部分生汗的人,汗珠隨公主的話一起落下。
蕭無憂仰首,看自己端坐的胞姐,「皇姐,到底怎麽了?」
武陵居高臨下看向她,飛揚入鬢的長眉顰蹙,愛憐地搖了搖頭,眸光中透出惋惜之情,低嘆,「孤以為、以為……到底手足凋零,唯孤爾。」
「縱是如傳聞所言,但永安公主一副身體,一腔鮮血,總是我盧家女兒。即是盧家子,便一樣是蕭氏皇家血脈,有何異處?」堂中,盧文鬆終於開了口。
「身體血肉而已,其心又該如何論?」武陵另一側渡塵和尚撚佛珠問。
「罷了,你們這到底所論何事,孤實在不懂。」蕭無憂踏上一步,笑道,「既然孤所問,方才諸人皆不答。這樣吧,渡塵,你乃方外之人,當不染紅塵,想來清靜無為,便有你為孤解惑,說一說這當下是何局麵。」
渡塵撚佛珠的手一頓,餘光望向武陵。
武陵四平八穩地坐著,神色平和,手中同樣撚著一串佛珠,隻是不曾停下。片刻,長眉挑過。
渡塵會意,緩緩道來。
原是七月二十九清晨,蕭無憂昏迷的翌日,城外便聚了無數流民,以清君側為名,道是要誅殺永安公主。
何論「清君側」?
君側如何汙穢之?
理由便是先前的傳聞。
如今的永安公主並不是真正的永安公主,乃是溫孤儀尋來的一個同公主容貌相似的女子,如此入宗室,理朝綱,混亂皇家血脈。道是溫孤儀明麵放權,實乃以退為進。
誠如藍祁當日之言,相比公主重生這樣的說法,原是民間流言更能得人信服。畢竟鬼神之論縹緲,人心之策卻世間常有。
何論這數月來,溫孤儀霸著半枚虎符不肯交出,正好可以和流言合上。於是本來可以就地鎮壓的□□,一時間因朝中部分官員的搖擺,便直接鬧到了蕭無憂府邸。
如今堂中之人,便是昨日晚間聚集在了此處。
隻是到底茲事體大,且還涉及到盧氏輔國公府,盧文鬆堅定地站在蕭無憂這側,故而兩廂僵持,今日晨起又請來武陵長公主主持此事。
論了一天,除了暫時由南衙軍勉強止住□□,其他尚無說法。是故到了眼下,城中又開始吵嚷起來,要求給出說法。
「那要什麽說法呢?」蕭無憂問。
「皇室血統,不容混淆。」渡塵見蕭無憂一瞬不瞬盯著他,隻得硬著頭皮迴話。
「方才輔國公說了,縱是如流民所言,孤這幅身子尚且是盧氏子孫的。」
「對,這處老臣以盧氏闔族擔保。」盧文鬆話語堅定,隻望向台階的人,耳畔迴想的是去歲十月,他子嗣斷絕之時,這女郎與他說,「把女兒的院子留著,女兒會迴來小住的。」
這就他的女兒,不容詆毀。
如此,小僧方才也說了,「身體血肉而已,其心又該如何論?」
「小僧乃禮佛之人,亦信生死輪迴。」渡塵道,「或許不似流言所說那般,但是溫孤施主召魂入體,又該如何證明當下魂魄是永安公主,萬一……萬一這心、魂受命他呢?」
「這處可解。」宰相薛子華道,「鬼神之論且不談,當下該是論跡不論心。永安長公主若與溫孤儀一心,兩日前亦不會孤身入太傅府,斬其臂而調兵將,護我大鄴疆土。」
「這處倒是可以說明殿下之忠心。」禮部尚書何子陵道,「但是恕臣鬥膽,殿下這蕭家血脈尚且不能證明。」
「反言之……」
「報——」府衙外侍衛匆忙來奔來,截下堂內論話,隻喘息道,「迴稟殿下,朱雀街上的南衙軍隻守不攻,實在撐不住了,城外還有更多的流民湧進來,請示您,可要以武功鎮壓?」
殿中諸臣麵麵相覷。
「孤如今身份不明,不好發號施令吧?」蕭無憂望向武陵,「阿姐,你說呢?眼下當如何?」
武陵收迴凝在禮部尚書何子陵身上的目光,她如今雖沒有接觸官員的途徑,也拉攏不到他們,但是對這些蕭鄴舊臣亦算了解。
譬如這個何子陵,便是極重血脈的。
這廂,既已提出質疑蕭無憂的身份,她的目的便已達到。
那些流民便不再有用,自當借勢殺之。
「自然要鎮壓。」武陵端坐身子,聲色朗朗道,「城內者誅殺,給城外者以儆效尤,未入城而自覺退散者,驅逐三百裏,永世不得入京。」
「你坐下吧,才醒來,定是累的。」武陵看了眼蕭無憂,吩咐侍者道,「搬椅子來。」
「不必了。」蕭無憂看著武陵的位置,問,「現下我們要如何,不如都散了吧。」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