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燒陶
墜機後,我與空姐女神絕處逢生 作者:樂意李呀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來時那樣,蘇敏跟李俊一前一後迴到營地,還順道將竹籬笆門掛上。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大夥兒都早早起床,準備見證燒陶器的奇跡時刻。
陶器這東西對國人來說並不陌生,畢竟我們祖先幾千年前就有了諸多燒製經驗。
在李俊老家泰城有個汶河文化遺址,其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
遺址裏出土了各種黑陶、紅陶、彩陶,個別精美器物甚至被安放在了帝都的華夏博物館進行展覽。
到了現代,由於有各種瓷器、鋁合金、塑料器具,因此生活中我們對陶器的需求就不再那麽大。
都市裏年輕人除了那些兼具興趣和玩票性質的發燒友之外,大部分人根本都不知道如何燒製陶器。
對泥土選擇、比例搭配、窯爐設計、溫度控製等工序根本不在行。
至於說在陶器上雕花、上色那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好在荒島上沒有kpi,大夥有的是時間,也不怕失敗。
總之一句話,幸存者們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李俊跟王利民拿做飯剩下泉水將麥苗細細澆灌了一遍,然後去檢查昨天捏好的泥胚。
經過一下午加晚上晾曬,泥胚基本上已經幹燥定型。
不過很不幸,凱西捏的泥盆不知道是因為太大還是什麽原因,已經出現皸裂。
還有其他幾個泥胚也有類似情況。
那邊徐明和吳澤濤,已經把昨天挑選出來的木柴一層一層摞了起來。
在凱西的指揮下,大家將晾幹的泥胚小心翼翼安放在木柴上,泥胚上麵再放摞木柴。
話說這場景怎麽跟古裝劇裏燒屍體那麽像。
劇裏那樣操作都能將人的屍體燒成骨灰,想來柴堆溫度不會太低,燒陶應該也沒什麽問題。
由於秦華跟山田新是燒陶的絕對大拿,因此點火儀式自然由他倆完成。
除去打水和打獵的人外,營地裏剩餘十幾人齊刷刷站成一條橫線,對前方的柴堆行注目禮。
隻見山田新和秦華一人手拿一根火把,從相對方向順勢點燃了柴堆底下預先放置的引火幹草。
幹柴草被點著後引燃了上層鋪的黑鬆等帶有油性樹枝,而後點燃了整個柴堆。
不出五分鍾,將近兩米高的柴堆就陷入一片熊熊大火之中。
大火炙烤的每個人臉上很是溫暖,一瞬間讓人有種迴到夏天的恍惚感。
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個小時才徹底熄滅。
當然燒火期間大家也沒閑著。
姑娘們去海邊撈些海鮮,男人們則去林子裏撿拾木柴。
一場火消耗掉平日裏差不多兩三天的柴火存量,那可不得趕緊補充迴來嘛。
等火堆快要熄滅時人們忍不住,一個個趕緊圍上來觀看。
焦急的眼神裏滿是熱情,滿是期待。
大家都想見證一下奇跡。
畢竟幸存者們能否鳥槍換炮,過上更像樣的生活全在此一舉了。
還沒等火徹底熄滅呢,一個個猴急的就想進去扒拉看看陶器有沒有成功。
李俊心裏也七上八下的,他總覺得這次燒陶的步驟過於簡單也過於潦草,所以在心裏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果不其然,等到人們在灰燼中扒出那些已經被熏得黢黑的所謂泥胚時,所有泥胚都已經被燒的四分五裂,幾乎看不出原來形狀。
李俊的蓋碗、陳婉婷的餐盤、秦華的泥碗和山田新的陶罐無一例外,全部被燒成了一堆垃圾。
第一次燒製陶器就這麽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是敗的一塌塗地。
雖然早知道會失敗,但是都沒曾想會敗的那麽徹底。
就別說山田新預估的百分之五十成功率了,一個陶器沒燒成,成功率為零,跟目標差了十萬八千裏呢。
多麽冰冷的數據,差一點就澆滅人們的滿心期待和熱情。
“好了兄弟們,咱們這才第一次製作失敗也是正常的,別灰心。大家想想都有哪些環節出了問題,咱們再重新來過就是了。”
出乎人們意料,這次居然是李俊站出來鼓舞大家。
其實李俊心裏也沒底,在這方麵他並沒什麽專長,也沒有過人的想法。
但他堅信一次失敗算不得什麽,畢竟好運也不能總是陪伴在身邊。
失敗了不嚇人,放棄才更可怕!
人們撿拾起那些燒爛的陶片,發現很多陶片上麵出現了一些裂紋。將兩個陶片拿手裏敲一下,也能有那種清脆的聲響。
“我覺得咱們不該用海水和泥,海水裏的鹽分太高,應該是導致陶器裂開的主要原因。”
“咱們是不是可以將紅土篩的再細一點,那樣活出泥來更柔,做出的陶器也更精致。”
“要不就摸索著做個窯爐?那種專業的爐子咱不知道什麽模樣?但是做個最簡單的還是可以的吧,窯爐溫度怎麽也比這樣露天的高啊!”
“再燒點木炭吧,木炭也能夠提高窯爐內的溫度。”
果不其然,經曆了失敗的眾人開始真正用心去思索燒陶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這正是頭腦風暴想要達到的結果。
其實李俊在昨天就想到過這一幕。
他發現很多人可能是覺得燒製陶器好玩,因此在這方麵並不盡心,如此這樣怎會做出合格的器具?
隻有讓大家真正的都投入進去,行動起來集思廣益,才能有所收獲。
這場燒陶失敗總結會一直持續到中午,直到午飯間隙幾人還在熱烈的討論著什麽。
當然這種討論倒也不是毫無意義,至少人們從中找出了十幾個問題。
等下午就按照更新後的想法重新準備。
隨著經驗不斷豐富,相信大夥兒一定能夠成功。
按照新的計劃,吸取了教訓的幸存者們準備先行製作個窯爐,並燒製木炭當作製陶燃料。
據說普通柴火燃燒溫度一般在五六百度,而木炭燃燒很輕鬆就能突破七百度,甚至達到一千度。
於是除去留守的照看火堆燒水做飯人員外,營地裏剩餘力量全部投入了陶器燒製中去。
依著秦華的意思,大家要“畢其功於一役”,爭取最後的勝利。
山田新按照實際工序給大家進行了詳細分工。
李俊跟王利民、趙鋒燒製木炭;山田新、徐明、崔善雄負責製作窯爐;秦華和凱西帶著幾個姑娘篩土並製作泥胚;
在動工前,幾人還商量了各個流程的具體操作細節。
秦華強調紅土一定得篩三遍,並且泥胚製作也盡量先選些杯子、碗等小件物品。
畢竟小件不容易碎,而且製作難度也更低。
相對來說,李俊跟王利民燒木炭環節的難度係數倒小了很多。
一夜無話。
第二天一早大夥兒都早早起床,準備見證燒陶器的奇跡時刻。
陶器這東西對國人來說並不陌生,畢竟我們祖先幾千年前就有了諸多燒製經驗。
在李俊老家泰城有個汶河文化遺址,其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六千多年前。
遺址裏出土了各種黑陶、紅陶、彩陶,個別精美器物甚至被安放在了帝都的華夏博物館進行展覽。
到了現代,由於有各種瓷器、鋁合金、塑料器具,因此生活中我們對陶器的需求就不再那麽大。
都市裏年輕人除了那些兼具興趣和玩票性質的發燒友之外,大部分人根本都不知道如何燒製陶器。
對泥土選擇、比例搭配、窯爐設計、溫度控製等工序根本不在行。
至於說在陶器上雕花、上色那更是連想都不敢想。
好在荒島上沒有kpi,大夥有的是時間,也不怕失敗。
總之一句話,幸存者們是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李俊跟王利民拿做飯剩下泉水將麥苗細細澆灌了一遍,然後去檢查昨天捏好的泥胚。
經過一下午加晚上晾曬,泥胚基本上已經幹燥定型。
不過很不幸,凱西捏的泥盆不知道是因為太大還是什麽原因,已經出現皸裂。
還有其他幾個泥胚也有類似情況。
那邊徐明和吳澤濤,已經把昨天挑選出來的木柴一層一層摞了起來。
在凱西的指揮下,大家將晾幹的泥胚小心翼翼安放在木柴上,泥胚上麵再放摞木柴。
話說這場景怎麽跟古裝劇裏燒屍體那麽像。
劇裏那樣操作都能將人的屍體燒成骨灰,想來柴堆溫度不會太低,燒陶應該也沒什麽問題。
由於秦華跟山田新是燒陶的絕對大拿,因此點火儀式自然由他倆完成。
除去打水和打獵的人外,營地裏剩餘十幾人齊刷刷站成一條橫線,對前方的柴堆行注目禮。
隻見山田新和秦華一人手拿一根火把,從相對方向順勢點燃了柴堆底下預先放置的引火幹草。
幹柴草被點著後引燃了上層鋪的黑鬆等帶有油性樹枝,而後點燃了整個柴堆。
不出五分鍾,將近兩米高的柴堆就陷入一片熊熊大火之中。
大火炙烤的每個人臉上很是溫暖,一瞬間讓人有種迴到夏天的恍惚感。
這場大火燒了整整一個小時才徹底熄滅。
當然燒火期間大家也沒閑著。
姑娘們去海邊撈些海鮮,男人們則去林子裏撿拾木柴。
一場火消耗掉平日裏差不多兩三天的柴火存量,那可不得趕緊補充迴來嘛。
等火堆快要熄滅時人們忍不住,一個個趕緊圍上來觀看。
焦急的眼神裏滿是熱情,滿是期待。
大家都想見證一下奇跡。
畢竟幸存者們能否鳥槍換炮,過上更像樣的生活全在此一舉了。
還沒等火徹底熄滅呢,一個個猴急的就想進去扒拉看看陶器有沒有成功。
李俊心裏也七上八下的,他總覺得這次燒陶的步驟過於簡單也過於潦草,所以在心裏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
果不其然,等到人們在灰燼中扒出那些已經被熏得黢黑的所謂泥胚時,所有泥胚都已經被燒的四分五裂,幾乎看不出原來形狀。
李俊的蓋碗、陳婉婷的餐盤、秦華的泥碗和山田新的陶罐無一例外,全部被燒成了一堆垃圾。
第一次燒製陶器就這麽以失敗告終,而且還是敗的一塌塗地。
雖然早知道會失敗,但是都沒曾想會敗的那麽徹底。
就別說山田新預估的百分之五十成功率了,一個陶器沒燒成,成功率為零,跟目標差了十萬八千裏呢。
多麽冰冷的數據,差一點就澆滅人們的滿心期待和熱情。
“好了兄弟們,咱們這才第一次製作失敗也是正常的,別灰心。大家想想都有哪些環節出了問題,咱們再重新來過就是了。”
出乎人們意料,這次居然是李俊站出來鼓舞大家。
其實李俊心裏也沒底,在這方麵他並沒什麽專長,也沒有過人的想法。
但他堅信一次失敗算不得什麽,畢竟好運也不能總是陪伴在身邊。
失敗了不嚇人,放棄才更可怕!
人們撿拾起那些燒爛的陶片,發現很多陶片上麵出現了一些裂紋。將兩個陶片拿手裏敲一下,也能有那種清脆的聲響。
“我覺得咱們不該用海水和泥,海水裏的鹽分太高,應該是導致陶器裂開的主要原因。”
“咱們是不是可以將紅土篩的再細一點,那樣活出泥來更柔,做出的陶器也更精致。”
“要不就摸索著做個窯爐?那種專業的爐子咱不知道什麽模樣?但是做個最簡單的還是可以的吧,窯爐溫度怎麽也比這樣露天的高啊!”
“再燒點木炭吧,木炭也能夠提高窯爐內的溫度。”
果不其然,經曆了失敗的眾人開始真正用心去思索燒陶這個問題。
每個人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而這正是頭腦風暴想要達到的結果。
其實李俊在昨天就想到過這一幕。
他發現很多人可能是覺得燒製陶器好玩,因此在這方麵並不盡心,如此這樣怎會做出合格的器具?
隻有讓大家真正的都投入進去,行動起來集思廣益,才能有所收獲。
這場燒陶失敗總結會一直持續到中午,直到午飯間隙幾人還在熱烈的討論著什麽。
當然這種討論倒也不是毫無意義,至少人們從中找出了十幾個問題。
等下午就按照更新後的想法重新準備。
隨著經驗不斷豐富,相信大夥兒一定能夠成功。
按照新的計劃,吸取了教訓的幸存者們準備先行製作個窯爐,並燒製木炭當作製陶燃料。
據說普通柴火燃燒溫度一般在五六百度,而木炭燃燒很輕鬆就能突破七百度,甚至達到一千度。
於是除去留守的照看火堆燒水做飯人員外,營地裏剩餘力量全部投入了陶器燒製中去。
依著秦華的意思,大家要“畢其功於一役”,爭取最後的勝利。
山田新按照實際工序給大家進行了詳細分工。
李俊跟王利民、趙鋒燒製木炭;山田新、徐明、崔善雄負責製作窯爐;秦華和凱西帶著幾個姑娘篩土並製作泥胚;
在動工前,幾人還商量了各個流程的具體操作細節。
秦華強調紅土一定得篩三遍,並且泥胚製作也盡量先選些杯子、碗等小件物品。
畢竟小件不容易碎,而且製作難度也更低。
相對來說,李俊跟王利民燒木炭環節的難度係數倒小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