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在那時又照進來。裴訓月立刻穿好了衣服,將鄭敬山籠在懷裏:「別怕,我脫衣服鬧著玩的。」鄭敬山把頭埋進裴訓月的大氅裏,微微側眼,卻看見那站在一旁的宋家哥哥不知道為什麽紅了雙眼。


    太陽把他臉上的淚痕照得一清二楚。可惜一眨眼,光線就移轉了。


    ——奪命讖語篇,完。


    第36章 人皮鼓鈸


    (一)披帛


    「鼓震日夜,續接不暇。帝聞而拔劍。」——《起居注》


    離蒙人春貢隻有四天。胡知府近日監督北坊內喜迎盛宴,忙得腳不沾地,今晚終於得了空閑,宿在衙門後頭的廂房裏歇息。


    他妻兒都在老家,孤身居京,索性一心撲在官務上。今夜照舊點盞燈,於睡前批了批公文。一天下來坊內還算平順,唯一的大事是袁記裁縫鋪著了火,所幸無人傷亡。他看著簿子上火防士語義模糊的記錄,覺得古怪。


    這個袁記,繡品庫和後宅占了半條街,居然也能得到火防司批準。利運塔一塌,倒閉的鋪子那麽多,隻有它不衰反盛,到底得了上一任知府朱廣弦多少庇佑......胡知府皺眉。


    他提筆,寫了數語,打算找個機會上報皇帝。既然易燃繡品常年積堆,失火風險極大,應該隔三岔五派人去檢查才是。寫完這封摺子,胡知府便吹滅了燈,聽見窗子撲棱被風颳了一聲。


    自皇帝派他進北坊以來,他沒有一天忘記帝王提攜之恩。上任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舉報金吾衛馬統領失職。聽說那廝和裴家關係太好。護衛皇家的首領,反而成了侯門走狗。 成何體統?皇帝果然領他的情,派人去他老家宗祠表彰,贊得妻兒老母都大有臉麵。


    胡知府躺在床上,一邊漫漫哼曲兒,一邊閉了眼,咂摸著奏摺中的用詞。正自鳴得意之際,忽然,感覺有個極冷的事物橫在他的脖頸。


    他睜開眼,首先看見了匕首的寒光。


    胡知府從秀才一路讀來,肩不能提手不能扛,沒碰過刀劍,第一迴 知道原來利器這樣冰冷。 下一瞬,眼前充斥一張蒙了黑紗的臉。喉頭的驚唿被立刻壓下去,因為刀上的寒光倏忽逼得更近。胡知府甚至感覺有鮮血順著脖子流下去,但一點也不疼,便懷疑那是否自己錯覺。


    「說!鑰匙在哪兒?」蒙了麵的人語氣狠戾,卻問了句叫人摸不著頭腦的話。


    即使蒙住鼻唇,那張臉也太熟悉了。居然沒死......胡知府隻覺心跳漏了兩下,短刀再逼近些,他隻怕就要被嚇斷了氣。 「膽子這樣小。我又不一定殺你。」那人嘆一聲,手裏的刀卻絲毫未鬆,「你隻管告訴我,坊門鑰匙在哪兒。我要出坊。」


    自從利運塔塌了,北坊看守極嚴。坊門鑰匙除了當夜值班的金吾衛輪流保管外,便隻在知府處留一把備用。但就算拿了鑰匙,想出坊,也得經過金吾衛的長刀。因此,胡知府每日把鑰匙揣在身上,並不覺有任何威脅。


    他此刻悔之晚矣,卻也隻能顫巍巍指指腰間。那蒙麵人立刻從他腰帶處卸了鑰匙,然而將短刀依舊堵在喉頭。「別殺我......相識一場,你想出坊,我定然幫你,何苦殺我......」胡知府抖如篩糠,看見蒙麵人欺身至他耳邊,話裏好奇:「你要怎麽幫我?」


    「就,就說有要事向京兆尹報,我們一起坐馬車出坊,出了坊後,你隨意逃跑便是......」胡知府口不擇言,像一條死魚打著挺,扭著腕指了指床邊的書桌。他這一揮手,嚇了蒙麵人一跳,那刀陷得更深。胡知府欲哭無淚:「桌上,桌上有摺子!帶著這封摺子給金吾衛看,就能出坊——」


    蒙麵人連忙取來摺子就著月光狐疑一瞧:「就這點小事,大晚上去找京兆尹?」他咂摸一番,又看了看胡知府汗如雨下的方額,相信其中應該無詐,便一把揪住胡知府的領子,用刀頂著他出了房門。那晚剛好衙役們都在外頭布置迎接蒙人的彩燈,這衙門裏竟然成了空城。蒙麵人便逼著胡知府和他一同上了停在院裏的馬車,揚長而去。


    等僧錄司門前的街道也掛滿彩燈之時,胖嬸剛燒完了最後一盤山椒肉。今天晚飯豐盛,隻因司裏來了個被裴大人接濟的流浪孩子,名叫鄭敬山。那孩子瘦弱可憐,眾人不便多言,卻忍不住背地置喙:難道僧錄司成了難民所?一個阿興之後又住進一個小山,不曉得要來多少流民才算完。


    裴訓月對這些抱怨充耳不聞,隻管把山椒肉撚了許多到鄭敬山的盤中。鄭敬山端了碗怯生生地吃,環顧桌上,卻不見下午那位和裴哥哥一同救了他的宋家哥哥。他拽裴訓月的袖子,小聲地問,裴訓月聽了,恍然驚道:「宋昏呢?」


    「他說要去八鮮行給小山買甜糕,估計又去哪兒閑逛了。」有人接話。


    買塊甜糕怎得一去就是幾個時辰?裴訓月心裏一跳。下午,她正和宋昏在房中相對,林斯致忽然來找,說是有些修塔的事情要講。二人一場敘舊隻能中斷。誰知修塔的磚料等瑣事一講便是一下午。等到了晚飯桌上,她才驚覺,竟然一直未見宋昏身影。


    他是獨自去查案?還是有什麽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裴訓月隻覺耳邊反覆迴響著宋昏下午說過的話——


    「三年前東宮裏被燒成灰的屍骨其實是一位僕婦的兒子,因為來訪偶然,就沒有錄入名簿。而我僥倖逃出來,躲進密林。」


    「確切地知道全幕,應該是半年多。如果說什麽時候開始知道,是三年前。」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僧錄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磐南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磐南枝並收藏僧錄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