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頁
山青卷白雲:女翻譯與王維 作者:青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使得。
我拿起皂角,拂過他的後背。觸到他的剎那,他輕顫了顫,我這才發現,我的手比洛河的水更涼。
他的肌膚被絹帕揉搓,形成細細的紋路,那紋路中,像是藏著他一生所有的不甘和無奈。生於斯世,有誰不是被這麽搓著、揉著、壓著、改變著的?這蒼黃髮皺的肌膚,不也曾經有過少年男子的緊緻與飽滿?
這時他低嘆了句:「阿妍,你用力些。我不怕疼的。」
我腕底加勁,他的背上立刻現出一條條深紅的印痕。他扶住桶沿。
他疼了。我知道的。
我的眼淚落入木桶的熱水中,無聲無息。
「洗好了麽?」
「好了。」他艱難站起,踏出浴桶,依舊背對著我。
我猛然抱住了他。我的衣衫、我的臉、我的唇被他後背的水珠浸濕,與他的身體再無一絲縫隙。這一輩子,我與他有過許多親近的接觸,但似乎唯有這一次的接觸,耗費了我全部的勇毅和堅強。
他擦幹身體,穿上衣裳。我取來梳子,將他灰白的頭髮一縷縷梳順,用木簪簪好。
「王十三啊,你一死何難,可你要我這一世相思向何處寄託?」
王維怔了怔,然後拿起我的手,將它貼在自己的臉上。熱水熏蒸後他的肌膚溫熱,然而更熱的是他不絕流下的淚水。就著淚水,他在我手心裏寫了些字,我看不清,他也沒說。
半晌,他忽開口,帶著異於方才的冷靜,甚或還有幾分堅強:「阿妍,韋家賢弟去了。」
「叛賊攻破洛陽時,擒住了他。安祿山授他黃門侍郎,他違抗不得,便假作順從,暗中離散安祿山的心腹,欲待趁機滅賊雪恥……」
我這才明白,他說的是郇國公韋陟的弟弟韋斌。韋陟、韋斌等一家四兄弟,同為高官,四人家門俱皆甲兵列戟,榮寵之盛,在天寶年間罕有其匹。
「去年六月,我來到菩提寺後,他叫人請我過去,說是要與舊識一聚。他備了酒食,可是周遭盡是叛軍兵士,刀槍劍戟林立,誰又吃得入口?他假稱離席更衣,示意我同出,在廊下對我說:『我恨不能親見唐軍收復失地,戮專車之骨,梟枕鼓之頭,將安賊焚骸四衢,燃臍三日。今日見了王十三兄,有你知我之心,我便可死了。』我大驚之下,意圖寬慰他,可他病勢已十分危篤。後來,我聽外間的兵卒說『有個叫韋斌的病死了』,便知……知是他死了。」
他終於說不下去,低聲飲泣。
韋斌我也曾遠遠見過幾麵,也聽說過他的事跡,其人慷慨爽朗,是個人物。可我聽到他的死訊,心裏木木的,竟不覺得慘。
「我方才在你手上寫的是……『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待亂平賊滅,我就出家修道。」
我點了點頭:「好。」
「你我之間……」他隻說了四個字,旋即沉默不語。
而我,其實也沒那麽想聽。
————
第101章 琥珀酒兮雕胡飯
河北處於帝國的邊疆,軍隊中有來自各族的精兵猛將,唯有安祿山這種極具領袖魅力和謀略手腕,自身也有異族背景的領導者,才能將他們團結起來。安祿山一死,河北軍的將領們不會再像服從他一樣服從任何人,無論是他的心腹史思明,還是他頭腦不清的兒子安慶緒。
數月來,安慶緒忙於弒父之後的後續工作,又要盡快登基,又要給將領們加官進爵,邀買人心,又要應對唐軍。
但這些與我們並無關聯。
被監視居住的日子,一旦習慣了,也就像流水一樣悠悠而過。實際上,很多年以來,王維少有這樣賦閑的時光,除了為母親服喪的那幾年之外。
這當然不是最理想的賦閑狀態。被拘於一座寺廟大小的地界上,行動又每每受限,和真正歸隱山林的清閑適意無法相比。
這是一段沒有銷假時限的長假。
我不知道長假結束後,麵對我們的將是怎樣的未來。但能保得王維不必入職偽朝,已經是意外之喜。這段日子,沒有僕婢幫忙,我的生活迴到了很21世紀的狀態——或許該說20世紀?畢竟那種清苦,在新千年之後就不大有城市裏的年輕人能夠體會了:自己用鍋灶生火、燒水,幫助寺裏的僧人做飯。
楊續承擔了不少打水之類的體力活,但做飯這種事,大約總歸要自己親力親為,才能感到一點腳踏實地的安心。在亂世之中,這種安心尤為重要。若一切事都由他人代辦,難免會生出一種和現實世界的隔閡,一種茫茫的無力感——我不無諷刺地想,貴族男女們所嘆惋的「閑愁」,未必不是來自於這隔閡。
洛陽一帶稻米產量甚豐,但時亂年荒之際,寺裏也隻有粟米飯、麥飯可吃。王維病弱,食不下咽,吃不得粗米。我拿一枚簪子換來幾兩菰米,燜了總有兩個時辰,煮得又軟又糯,就是最簡單的雕胡飯。
「可惜,是去年的陳米。我原想尋一些早熟的菰米,但如今實在太早了,就算強尋來,米也未必夠肥。」我將飯碗推到他麵前,「琥珀酒兮雕胡飯,君不禦兮日將晚。雖然沒有琥珀酒,你也要吃了這碗飯。」
粗瓷碗中的雕胡飯香氣撲鼻,米粒瑩潤潔白,泛著亮汪汪的光澤。
隔著米飯的熱氣,他的表情有些模糊,像是觸動,又像是悲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我拿起皂角,拂過他的後背。觸到他的剎那,他輕顫了顫,我這才發現,我的手比洛河的水更涼。
他的肌膚被絹帕揉搓,形成細細的紋路,那紋路中,像是藏著他一生所有的不甘和無奈。生於斯世,有誰不是被這麽搓著、揉著、壓著、改變著的?這蒼黃髮皺的肌膚,不也曾經有過少年男子的緊緻與飽滿?
這時他低嘆了句:「阿妍,你用力些。我不怕疼的。」
我腕底加勁,他的背上立刻現出一條條深紅的印痕。他扶住桶沿。
他疼了。我知道的。
我的眼淚落入木桶的熱水中,無聲無息。
「洗好了麽?」
「好了。」他艱難站起,踏出浴桶,依舊背對著我。
我猛然抱住了他。我的衣衫、我的臉、我的唇被他後背的水珠浸濕,與他的身體再無一絲縫隙。這一輩子,我與他有過許多親近的接觸,但似乎唯有這一次的接觸,耗費了我全部的勇毅和堅強。
他擦幹身體,穿上衣裳。我取來梳子,將他灰白的頭髮一縷縷梳順,用木簪簪好。
「王十三啊,你一死何難,可你要我這一世相思向何處寄託?」
王維怔了怔,然後拿起我的手,將它貼在自己的臉上。熱水熏蒸後他的肌膚溫熱,然而更熱的是他不絕流下的淚水。就著淚水,他在我手心裏寫了些字,我看不清,他也沒說。
半晌,他忽開口,帶著異於方才的冷靜,甚或還有幾分堅強:「阿妍,韋家賢弟去了。」
「叛賊攻破洛陽時,擒住了他。安祿山授他黃門侍郎,他違抗不得,便假作順從,暗中離散安祿山的心腹,欲待趁機滅賊雪恥……」
我這才明白,他說的是郇國公韋陟的弟弟韋斌。韋陟、韋斌等一家四兄弟,同為高官,四人家門俱皆甲兵列戟,榮寵之盛,在天寶年間罕有其匹。
「去年六月,我來到菩提寺後,他叫人請我過去,說是要與舊識一聚。他備了酒食,可是周遭盡是叛軍兵士,刀槍劍戟林立,誰又吃得入口?他假稱離席更衣,示意我同出,在廊下對我說:『我恨不能親見唐軍收復失地,戮專車之骨,梟枕鼓之頭,將安賊焚骸四衢,燃臍三日。今日見了王十三兄,有你知我之心,我便可死了。』我大驚之下,意圖寬慰他,可他病勢已十分危篤。後來,我聽外間的兵卒說『有個叫韋斌的病死了』,便知……知是他死了。」
他終於說不下去,低聲飲泣。
韋斌我也曾遠遠見過幾麵,也聽說過他的事跡,其人慷慨爽朗,是個人物。可我聽到他的死訊,心裏木木的,竟不覺得慘。
「我方才在你手上寫的是……『宿昔朱顏成暮齒,須臾白髮變垂髫。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銷?』——待亂平賊滅,我就出家修道。」
我點了點頭:「好。」
「你我之間……」他隻說了四個字,旋即沉默不語。
而我,其實也沒那麽想聽。
————
第101章 琥珀酒兮雕胡飯
河北處於帝國的邊疆,軍隊中有來自各族的精兵猛將,唯有安祿山這種極具領袖魅力和謀略手腕,自身也有異族背景的領導者,才能將他們團結起來。安祿山一死,河北軍的將領們不會再像服從他一樣服從任何人,無論是他的心腹史思明,還是他頭腦不清的兒子安慶緒。
數月來,安慶緒忙於弒父之後的後續工作,又要盡快登基,又要給將領們加官進爵,邀買人心,又要應對唐軍。
但這些與我們並無關聯。
被監視居住的日子,一旦習慣了,也就像流水一樣悠悠而過。實際上,很多年以來,王維少有這樣賦閑的時光,除了為母親服喪的那幾年之外。
這當然不是最理想的賦閑狀態。被拘於一座寺廟大小的地界上,行動又每每受限,和真正歸隱山林的清閑適意無法相比。
這是一段沒有銷假時限的長假。
我不知道長假結束後,麵對我們的將是怎樣的未來。但能保得王維不必入職偽朝,已經是意外之喜。這段日子,沒有僕婢幫忙,我的生活迴到了很21世紀的狀態——或許該說20世紀?畢竟那種清苦,在新千年之後就不大有城市裏的年輕人能夠體會了:自己用鍋灶生火、燒水,幫助寺裏的僧人做飯。
楊續承擔了不少打水之類的體力活,但做飯這種事,大約總歸要自己親力親為,才能感到一點腳踏實地的安心。在亂世之中,這種安心尤為重要。若一切事都由他人代辦,難免會生出一種和現實世界的隔閡,一種茫茫的無力感——我不無諷刺地想,貴族男女們所嘆惋的「閑愁」,未必不是來自於這隔閡。
洛陽一帶稻米產量甚豐,但時亂年荒之際,寺裏也隻有粟米飯、麥飯可吃。王維病弱,食不下咽,吃不得粗米。我拿一枚簪子換來幾兩菰米,燜了總有兩個時辰,煮得又軟又糯,就是最簡單的雕胡飯。
「可惜,是去年的陳米。我原想尋一些早熟的菰米,但如今實在太早了,就算強尋來,米也未必夠肥。」我將飯碗推到他麵前,「琥珀酒兮雕胡飯,君不禦兮日將晚。雖然沒有琥珀酒,你也要吃了這碗飯。」
粗瓷碗中的雕胡飯香氣撲鼻,米粒瑩潤潔白,泛著亮汪汪的光澤。
隔著米飯的熱氣,他的表情有些模糊,像是觸動,又像是悲傷。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