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山青卷白雲:女翻譯與王維 作者:青溪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安祿山……麵有反相,異日必兆邊陲之禍。張子壽公也曾說過。」我強打精神。
「反相?」
時人大多比較相信反相、反骨這一套,連皇帝李隆基也喜歡自稱相師,給別人相麵。我點點頭:「是。台主……應當逐斥他。」
李適之沉思道:「我會留意的。」卻沒有再多的承諾。
當然了,他處理政事頗有原則,不會因我一個尋常女子的請求,而貿然處置一個很有才幹的將領。但讓他留意安祿山,已是我能做到的極限了。
內室燭影搖紅,周遭全無秋夜的蕭瑟之意。而我,卻隻想到了王維的那首《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我終於還是不能伴在他身邊嗎?他終於還是會在某個清冷的秋夜,獨坐空堂,望著鏡中人鬢邊的白髮,寫下這樣哀涼的句子嗎?
他已四十歲了。距離他去世,還有二十二年。未來的二十二年中,一定還有無數個這樣寂寥的秋夜,無數根再也變不迴黑色的白髮,讓他不得不忍耐罷?
他該怎麽辦?
連日來麻木的心,驟然感到了一陣痛意,我甚至未曾注意李適之何時穿上了外衣。他在我額頭落下一吻,用被子將我包裹住:「好生睡罷。」隨即走出內室,隻留下我獨自蜷坐在榻上。
我望著紅羅帳角垂下的銀薰球發呆。薰球中散發出沉水香的氣味,幽幽細細。他的內室中,皆是他平日使用的器物,榻上是他的軟枕與錦衾,甚至連我鼻端所吸入的,也是他慣常熏的香氣。我周圍盡是屬於他的一切,就像為他的權勢所包圍的感覺。
厭惡自己。前所未有地厭惡自己。厭惡得想毀滅自己。
我在迷亂中下了床,赤足踏在地麵上,竟也不覺寒冷,慢慢走到外間。那個侍妾坐在胡床上,見我出門,連忙起身,笑著問道:「娘子要什麽?」
我看著她,沒說話。她隱約有些發怵,強笑道:「娘子冷麽?」取了一件袍子披在我身上,又取來鞋給我穿上。
「幽州城裏最高的佛塔在何處?」
侍妾不解其意,迴答道:「妾聽人說,幽州開元寺塔甚高,有七層。」
我點了點頭:「立在塔上,所見的景致定然極美。隻是……不知比涼州大雲寺內花樓院的佛塔何如。」
侍妾愣了愣,賠笑道:「妾並不曾去過涼州。」我又點頭:「那座佛塔有一百八十尺高,號稱五涼奇觀。你若有機緣,不妨去看看。」侍妾慌忙跪下,顫聲道:「娘子……娘子此話,是要使阿郎遣散妾等麽?」
「不要跪……也不要擔心。」我自語似的,小聲道。
注釋:1.如果有人還記得的話,涼州大雲寺花樓院內的佛塔,是王維和小鬱定情之所。(其實我和男票在還不認識的時候,就先後去過涼州大雲寺,都在大雲寺的角樓上發過呆~)
第53章 生死總歸蝴蝶夢
鴻聲斷續,清天杳遠,柳影蕭疏。秋日的清寒,似乎隻要一瞬間就能覆蓋整個世界。
這幽州的開元寺塔雖高,卻隻是一座普通的木塔,不似岐州的開元寺塔,有王維留下的壁畫。那年看了他作畫後,在黃花川的青溪水畔,我麵對著他,在河沙上寫下蘇軾對他「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的評價,做了跨時空的兩位才子交流的媒介。
那些記憶,如今都轉成蕭索。裴公的迴信到了,果如安重璋所料:養父雲他心意已決,且這場婚事經聖人首肯,已無毀約的餘地。除此之外,他又說了許多李適之如何堪為我良配的話。
我懶懶倚在佛塔第七層的柱子上,瞧著秋日照耀下的大地。即使到了這一刻,我還是無法不想到他的句子——「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那時我們在涼州。他作為節度判官,隨著崔希逸去走馬,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看到武將們打獵。他極為興奮,接連寫了《出塞》和《觀獵》兩首詩。
後人隻知他王維是「詩佛」,是很「禪」的,很「淡泊」的,是一個「山水田園詩人」。可誰知道他寫下「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時,眼中閃過的濃烈激情呢?誰見過他吟出「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時,眉間凝聚的英發意氣呢?
王維,從來就不止是一個書生,一個所謂的「詩佛」。錢鍾書老先生說他是「小的大詩人」,何其不公。
即使到了此刻,我仍然在為他生命的廣度和深度而感喟。隻可惜,他的生命再廣,終究容不下我的存在;他的生命再深,終究深不過我與他之間,被現實劃下的巨大鴻溝。
我低首看了看身上的衣裳。這是我當年初見他時,所穿的白色衫子、鵝黃襦裙。雖然我十分愛惜,但畢竟十年已過,襦裙已有些掉色了。我著意將它熨得平整,穿在身上,仿佛又迴到了酒樓初會的下午,又看到了那個仿若剛剛從烏衣巷裏走出來的閑淡身影,又聽到了崔顥向別人介紹他「阿妹」的話語聲。
崔顥會很難過罷?
但我……顧不得那麽多了。在唐朝折騰了這麽些年,實在有點累,有點沒意思。
一陣大風吹過,吹得我的臉很疼。我撿起一支炭筆,在牆上信手而書:
「霜天欲裂滿城風,誰在山河浩氣中。韓子文章傷苦賤,魏王談吐漫渾雄。三更縹緲君如月,半路蹣跚我似蓬。擬續八哀才力短,唯將清淚送高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反相?」
時人大多比較相信反相、反骨這一套,連皇帝李隆基也喜歡自稱相師,給別人相麵。我點點頭:「是。台主……應當逐斥他。」
李適之沉思道:「我會留意的。」卻沒有再多的承諾。
當然了,他處理政事頗有原則,不會因我一個尋常女子的請求,而貿然處置一個很有才幹的將領。但讓他留意安祿山,已是我能做到的極限了。
內室燭影搖紅,周遭全無秋夜的蕭瑟之意。而我,卻隻想到了王維的那首《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燈下草蟲鳴。白髮終難變,黃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學無生。」
我終於還是不能伴在他身邊嗎?他終於還是會在某個清冷的秋夜,獨坐空堂,望著鏡中人鬢邊的白髮,寫下這樣哀涼的句子嗎?
他已四十歲了。距離他去世,還有二十二年。未來的二十二年中,一定還有無數個這樣寂寥的秋夜,無數根再也變不迴黑色的白髮,讓他不得不忍耐罷?
他該怎麽辦?
連日來麻木的心,驟然感到了一陣痛意,我甚至未曾注意李適之何時穿上了外衣。他在我額頭落下一吻,用被子將我包裹住:「好生睡罷。」隨即走出內室,隻留下我獨自蜷坐在榻上。
我望著紅羅帳角垂下的銀薰球發呆。薰球中散發出沉水香的氣味,幽幽細細。他的內室中,皆是他平日使用的器物,榻上是他的軟枕與錦衾,甚至連我鼻端所吸入的,也是他慣常熏的香氣。我周圍盡是屬於他的一切,就像為他的權勢所包圍的感覺。
厭惡自己。前所未有地厭惡自己。厭惡得想毀滅自己。
我在迷亂中下了床,赤足踏在地麵上,竟也不覺寒冷,慢慢走到外間。那個侍妾坐在胡床上,見我出門,連忙起身,笑著問道:「娘子要什麽?」
我看著她,沒說話。她隱約有些發怵,強笑道:「娘子冷麽?」取了一件袍子披在我身上,又取來鞋給我穿上。
「幽州城裏最高的佛塔在何處?」
侍妾不解其意,迴答道:「妾聽人說,幽州開元寺塔甚高,有七層。」
我點了點頭:「立在塔上,所見的景致定然極美。隻是……不知比涼州大雲寺內花樓院的佛塔何如。」
侍妾愣了愣,賠笑道:「妾並不曾去過涼州。」我又點頭:「那座佛塔有一百八十尺高,號稱五涼奇觀。你若有機緣,不妨去看看。」侍妾慌忙跪下,顫聲道:「娘子……娘子此話,是要使阿郎遣散妾等麽?」
「不要跪……也不要擔心。」我自語似的,小聲道。
注釋:1.如果有人還記得的話,涼州大雲寺花樓院內的佛塔,是王維和小鬱定情之所。(其實我和男票在還不認識的時候,就先後去過涼州大雲寺,都在大雲寺的角樓上發過呆~)
第53章 生死總歸蝴蝶夢
鴻聲斷續,清天杳遠,柳影蕭疏。秋日的清寒,似乎隻要一瞬間就能覆蓋整個世界。
這幽州的開元寺塔雖高,卻隻是一座普通的木塔,不似岐州的開元寺塔,有王維留下的壁畫。那年看了他作畫後,在黃花川的青溪水畔,我麵對著他,在河沙上寫下蘇軾對他「吾觀二子皆神俊,又於維也斂衽無間言」的評價,做了跨時空的兩位才子交流的媒介。
那些記憶,如今都轉成蕭索。裴公的迴信到了,果如安重璋所料:養父雲他心意已決,且這場婚事經聖人首肯,已無毀約的餘地。除此之外,他又說了許多李適之如何堪為我良配的話。
我懶懶倚在佛塔第七層的柱子上,瞧著秋日照耀下的大地。即使到了這一刻,我還是無法不想到他的句子——「暮雲空磧時驅馬,秋日平原好射鵰。」
那時我們在涼州。他作為節度判官,隨著崔希逸去走馬,在一望無際的平原上看到武將們打獵。他極為興奮,接連寫了《出塞》和《觀獵》兩首詩。
後人隻知他王維是「詩佛」,是很「禪」的,很「淡泊」的,是一個「山水田園詩人」。可誰知道他寫下「忽過新豐市,還歸細柳營」時,眼中閃過的濃烈激情呢?誰見過他吟出「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時,眉間凝聚的英發意氣呢?
王維,從來就不止是一個書生,一個所謂的「詩佛」。錢鍾書老先生說他是「小的大詩人」,何其不公。
即使到了此刻,我仍然在為他生命的廣度和深度而感喟。隻可惜,他的生命再廣,終究容不下我的存在;他的生命再深,終究深不過我與他之間,被現實劃下的巨大鴻溝。
我低首看了看身上的衣裳。這是我當年初見他時,所穿的白色衫子、鵝黃襦裙。雖然我十分愛惜,但畢竟十年已過,襦裙已有些掉色了。我著意將它熨得平整,穿在身上,仿佛又迴到了酒樓初會的下午,又看到了那個仿若剛剛從烏衣巷裏走出來的閑淡身影,又聽到了崔顥向別人介紹他「阿妹」的話語聲。
崔顥會很難過罷?
但我……顧不得那麽多了。在唐朝折騰了這麽些年,實在有點累,有點沒意思。
一陣大風吹過,吹得我的臉很疼。我撿起一支炭筆,在牆上信手而書:
「霜天欲裂滿城風,誰在山河浩氣中。韓子文章傷苦賤,魏王談吐漫渾雄。三更縹緲君如月,半路蹣跚我似蓬。擬續八哀才力短,唯將清淚送高鴻。」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