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瀾給他講了如何挖,張長瑜學到技巧,竟挖出了趣味,待迴過神,旁邊的筐子已經裝滿了,才收了手。


    兩人衣衫上不可避免沾了些泥土,去換了一身衣服,才迴去找王夫人和張九如。


    王夫人敲見兩人衣衫都換了,好奇問道,「你們這是做什麽去了。」


    「我和瀾哥瞧見那邊有人在挖竹筍,跟著挖了一會兒,怪好玩的,」張長瑜興致勃勃道,「瀾哥說要給我做好吃的。」


    「你瀾哥疼你,」王夫人笑著又問寧瀾,「可是又要做什麽新鮮的吃食了?」


    寧瀾道,「說不上新鮮,想醃個酸筍。」


    「趕明兒醃好了,也送一些我嚐嚐,叫我嚐嚐我兩個兒子親自摘的竹筍,」王夫人親昵地拉住二人,「快坐下歇歇。」


    不多會兒張長遠一家也迴來了,四個人手牽著手,很是溫馨。羅氏和女兒頭上還各戴了一個鮮花編的花環,臉上是盪開的柔柔的笑意,人比花嬌。


    小女孩兒手中還拿著一個花環,待走近了湊到王夫人身邊,把手中的花環遞過去,「給祖母的。」


    「哎呦,我的乖孫女可真好,」王夫人低下頭叫小女孩兒幫她把花環帶上,牽著她的手往水池邊走,「走,你跟祖母去照照,叫我瞧瞧好不好看。」


    王夫人帶著小女孩兒從水池邊迴來,對身後的大丫鬟道,「這大半天都餓了,吩咐人上膳吧。」


    「知道你愛琢磨些新鮮東西,廚子都是我從城裏帶來的,今兒個的菜準備了好幾日,一會兒你嚐嚐合不合口味,」這句話是王夫人特意對寧瀾說的。


    「有勞幹娘費心了。」


    那菜式是廚子提前幾日定下的,今兒個也是從天不亮就開始忙活了,早準備齊全,隻等這邊發話,


    是以丫鬟們很快便陸陸續續把菜上齊了。


    先是一道乳釀魚,奶白的高湯中一條煎的金黃的鯉魚,幾樣時令下青翠的蔬菜點綴,各人配一個小料碟蘸著吃。


    乳釀魚中的湯是豬骨和母雞大火燉夠時辰,待乳化後才能得出這麽白的顏色,滋味濃鬱就更不用說了。鯉魚則是去了脊上兩的筋及黑血,少了許多土腥氣。


    一道小天酥,是拿鹿肉和雞肉切碎,醃製調味後,拌了米粉炸的。


    一道光明蝦炙,光明古意是指新鮮,這道菜顧名思義是用活蹦亂跳的大蝦烤製的,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蝦本身的鮮甜。


    一道羊皮花絲,古人把羊肚叫做羊膍,「皮」「膍」想通,這道菜就是用羊肚切成長及尺的細絲,沸水中燙至嫩熟,放到溫熱後,用鹽、醬油和醋調味,頂部灑上蔥薑碎,鍋中放香油花椒,待油燒的熱熱的,澆到蔥薑碎上,激出香氣,再悶約20秒即可。


    另外有一道主食是生進二十四氣餛飩,是由二十四種不同的的餡料、又塑成二十四種不同的花形製作而成的,實在是很考究師傅的手藝。


    最後一道甜點是酥蜜寒具,唐朝流傳下來的,原叫巨勝奴,是用蜜和水調和了浸泡麵粉來製的,製作中加入了羊奶、芝麻和酥酪,入口即碎,脆如淩雪,甜香濃鬱。


    王夫人不是個鋪張浪費的,原本準備的菜量不大,剛好夠四個人吃,現在突然多出兩個大人兩個小孩,便顯的不夠了。


    便又吩咐廚房切了竹筍和豆腐煮熟放到乳釀魚中涮著吃,每人再上一小碗禦黃王母飯。


    這禦黃王母飯倒與煲仔飯差不多,砂鍋中塗抹豬油,加入大黃米、茶水開始煮,米半熟後放上醃製好的瘦肉絲和蛋餅絲和燙熟的蔬菜繼續燜煮一會兒。


    古人愛拿茶水煮飯,一是茶香會讓大米更加香甜可口,二是久食有利健康,《本草拾遺》中就有記載,用茶水煮飯「久食令人瘦」。


    這些菜是京城裏頂尖的廚子費心做出來的,味道自不必說,寧瀾吃到七分飽,便把心思都放在了麵前的餛飩中,他實在好奇這二十四中餡料都有什麽,麵前的禦黃王母飯是一口沒有動。


    張九如瞧見了,便把寧瀾麵前的禦黃王母飯挪到了自己麵前,把自己的餛飩換給了他。


    寧瀾一口一個小餛飩吃的饜足,最主要是這麽小巧的餛飩,還能捏出這麽精緻的花樣。


    他在古書上看到過唐朝有一道菜叫「素蒸音聲部」,是素餡的麵點,捏出一隊彈奏樂器的蓬萊仙人,再上鍋蒸熟。


    寧瀾那時就好奇究竟是什麽樣的的手藝能把包了餡的麵點做的那般精巧,如今倒是在這碗餛飩中窺見了一二。


    吃完飯,眾人又陪著說了幾句話,王夫人便開始攆人了,「叫你們陪了我這大半日也夠了,我已比不得你們年輕人精神,現下有些乏了,不用你們再陪著了。」


    張長瑜坐著王夫人的轎輦先離了園子,張九如和張長遠在後麵也各自迴去了。


    馬車上張九如問寧瀾,「可累了,要不要再去別處轉轉?」


    寧瀾輕輕靠在張九如肩上,打了個哈欠,「不了,咱們也迴家吧。」


    作者有話說:


    宴席中的菜是借用了唐代燒尾宴中的食譜,有兩道查不到古法是怎麽做的,做法是結合了現代的做法


    第86章


    京城繁華, 處處都是花錢的地方,寧瀾不願意再閑著,便琢磨著也在京裏開一個糖水鋪子。


    隻是他現在基本上所有的錢都壓在修建寺廟上,便與張九如相商, 由張九如出錢, 他出技術,所得盈利兩人五五分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小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小酒並收藏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