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 作者:林小酒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四喜和五福的狗狗眼一耷拉,可憐的哼哼唧唧,寧瀾連教訓都不捨得了。
反正現在園子裏不離人,不用巡邏,寧瀾索性接來三元,帶著一群貓貓狗狗上山挖黃精了。古人說黃精是「芝草之精,一名仙人餘糧」,可想而知它的補益效果。
小毛孩子們許久不來山上,一開始隻敢待在寧瀾身邊,後邊有阿黃和小黑帶著才撒開了歡,一下打破了山中的平靜。寧瀾專心挖著黃精,時不時能聽見幾聲破鑼嗓子似的吼叫。
晌午時貓貓狗狗們抓來兩隻野雞和幾條小魚,寧瀾生火給它們煮了,自己烤了兩個榆錢饃饃吃。山中空氣清新,微風吹著,舒服的很。
仲春時山裏冷的快,黃精挖的差不多了,寧瀾找處溪水洗幹淨手,又摘了些艾草,這時的艾草鮮嫩,苦味不重,拿來做艾葉粑粑、青團、清明粿都是極好的。瞅著簍子滿滿當當的東西,寧瀾招唿一聲,貓貓狗狗便奔過來了隨他一起下山了。
迴到作坊,毛孩子們都累了,尋到窩裏一個挨著一個就睡著了,三元和四喜還打著小唿嚕,跟吹哨子一樣。寧瀾則把黃精清洗好處理掉根須,上鍋隔水蒸透。
炮製黃精要經過九蒸九曬,蒸透的黃精拿出來曬幹,再蒸再曬,如此反覆,直至黃精從裏到外都呈現黑色。
古人炮製藥材對柴火、容器、用水及時辰等都有要求,比如《抱樸子》有言「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就連晾曬時,也不能選在在霧天或者剛下過雨之後,更不能選在清晨霜露未散之時......
經過古法炮製的黃精充分分解了其毒性和雜質,藥性更純正溫和,可壯筋骨、益精髓。苦澀感也盡失,吃起來隻有淡淡的甘甜。
黃精一蒸一曬少則兩天,多則三四天,二十來天後,寧瀾挖的這半簍黃精才算做好,都送去給阿爺阿奶了。
「我的乖孫孫,可叫我們好想哦,」阿爺阿奶見著寧瀾開心的很,抱著親了許久,「這次一定要在這兒住兩天,叫舅舅舅媽給你做好吃的。」
寧瀾依言住下了,羅明遠因想早點考上貢生,這幾年隻在定親時迴來過一次;明芳成親後,一年也才迴來幾迴,這已經算婆家通情達理了。阿爺阿奶年邁,自然想兒孫能時時圍在身旁。
寧瀾樂得哄老人開心,這兩日便一直乖乖守著他們,隻同羅舅舅去他的藥地裏看了一眼。以後做秋梨膏藥材用量會更大,羅舅舅有種植藥材的經驗,便帶上了本家的幾個兄弟見縫插針的灑些生薑和薄荷,另闢了地種金銀花和棗樹。
羅舅舅地種的好,小麥也長綠油油的,正是拔節孕穗的時候,天公作美,下了一場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今年必定又是個豐收年。
寧玉那邊已經帶著女工開始做耐飢丸了,寧瀾看過兩迴,之後便沒再管過了,所以的事情他都在慢慢撒手。果林和兩個作坊,隻要是錢上的事都找方伯,錢之外的都找知達,這倆人每月給他說一下情況就可以。
秦正從婺州府迴來時,隻帶了一石南棗。南棗產量少,同樣要經過老師傅古法泡製,有「日食三粒棗,一生不易老」一說,因此每年都供不應求,這一石還是他和朱明正幾番托人好不容易得來的。
若全配了人參來做,一百二十斤南棗須得十二斤參,上千兩的銀子便沒有了,寧瀾還沒那麽財大氣粗,隻做了五十斤,剩下的當零嘴或燉湯吃了。
做棗參丸需將南棗蒸軟去掉皮核,配上人參用布包好,同米飯一起蒸爛,最後再搗勻揉成丸後收貯。寧瀾現在沒什麽事,便自己在家做了打發時間。
這種悠閑的生活寧瀾還不太習慣,有時候覺得自己和地主似的,想起來就去地裏轉一圈,閑著就遛遛貓狗,叫人看了羨慕的很。結果正覺無事發慌的時候,麻煩事來找他了。
「寧瀾,寧瀾可在?」
這天寧瀾在家午睡時,被一陣急促的拍門聲吵醒,匆匆披上衣服打開門看見幾名兇神惡煞的衙役。幾名衙役見了他二話不說,戴上鐐銬把他帶走了。
小黑和阿黃見此情景想撲上來拽住寧瀾,被喝住後轉身跑向了糖作坊的方向。
這幾個衙役從來沒有見過,一路上寧瀾搭話也不理會,他便想起年前知縣想趁卸任前撈一筆不義之財的事情,於是不再開口。
到了縣衙,知縣已升了堂,寧瀾前邊還有好幾個人排著隊受審。主簿挨個念出罪名,當場認罪的自有衙役去通知家人,不認的便關進牢裏,聽候發落。
輪到寧瀾,主簿念了他兩條罪名,一是私自擴寬河流占用公有土地,雖填上了但破鏡不能重圓,不能改有罪的事實;二是他前幾年私自從山上引水源。
照國律規定「若強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盪及金銀銅場、鐵冶者,杖一百,徒三年」,也就是說一旦他的罪名被定下了,不僅要杖責一百,還要坐三年牢。
第65章
寧瀾隻防著知縣在擴寬河流上說事了, 這第二條罪名倒是他沒想到的。
引水源是上一任知縣任上的事了,當時也得了首肯的,專管山林的虞官來勘探過,因覺這事有利無害, 便允諾了。再者之前沒有過類似的事情, 就沒有寫下文書,如今被這當成了把柄。
寧瀾自然是不認的, 這一看便知是知縣和虞官同流合汙, 他無論如何不想白吃這個虧, 於是被毫不客氣地送進了牢房。
反正現在園子裏不離人,不用巡邏,寧瀾索性接來三元,帶著一群貓貓狗狗上山挖黃精了。古人說黃精是「芝草之精,一名仙人餘糧」,可想而知它的補益效果。
小毛孩子們許久不來山上,一開始隻敢待在寧瀾身邊,後邊有阿黃和小黑帶著才撒開了歡,一下打破了山中的平靜。寧瀾專心挖著黃精,時不時能聽見幾聲破鑼嗓子似的吼叫。
晌午時貓貓狗狗們抓來兩隻野雞和幾條小魚,寧瀾生火給它們煮了,自己烤了兩個榆錢饃饃吃。山中空氣清新,微風吹著,舒服的很。
仲春時山裏冷的快,黃精挖的差不多了,寧瀾找處溪水洗幹淨手,又摘了些艾草,這時的艾草鮮嫩,苦味不重,拿來做艾葉粑粑、青團、清明粿都是極好的。瞅著簍子滿滿當當的東西,寧瀾招唿一聲,貓貓狗狗便奔過來了隨他一起下山了。
迴到作坊,毛孩子們都累了,尋到窩裏一個挨著一個就睡著了,三元和四喜還打著小唿嚕,跟吹哨子一樣。寧瀾則把黃精清洗好處理掉根須,上鍋隔水蒸透。
炮製黃精要經過九蒸九曬,蒸透的黃精拿出來曬幹,再蒸再曬,如此反覆,直至黃精從裏到外都呈現黑色。
古人炮製藥材對柴火、容器、用水及時辰等都有要求,比如《抱樸子》有言「一切仙藥,不得桑煎不服」。就連晾曬時,也不能選在在霧天或者剛下過雨之後,更不能選在清晨霜露未散之時......
經過古法炮製的黃精充分分解了其毒性和雜質,藥性更純正溫和,可壯筋骨、益精髓。苦澀感也盡失,吃起來隻有淡淡的甘甜。
黃精一蒸一曬少則兩天,多則三四天,二十來天後,寧瀾挖的這半簍黃精才算做好,都送去給阿爺阿奶了。
「我的乖孫孫,可叫我們好想哦,」阿爺阿奶見著寧瀾開心的很,抱著親了許久,「這次一定要在這兒住兩天,叫舅舅舅媽給你做好吃的。」
寧瀾依言住下了,羅明遠因想早點考上貢生,這幾年隻在定親時迴來過一次;明芳成親後,一年也才迴來幾迴,這已經算婆家通情達理了。阿爺阿奶年邁,自然想兒孫能時時圍在身旁。
寧瀾樂得哄老人開心,這兩日便一直乖乖守著他們,隻同羅舅舅去他的藥地裏看了一眼。以後做秋梨膏藥材用量會更大,羅舅舅有種植藥材的經驗,便帶上了本家的幾個兄弟見縫插針的灑些生薑和薄荷,另闢了地種金銀花和棗樹。
羅舅舅地種的好,小麥也長綠油油的,正是拔節孕穗的時候,天公作美,下了一場雨,俗話說「春雨貴如油」,今年必定又是個豐收年。
寧玉那邊已經帶著女工開始做耐飢丸了,寧瀾看過兩迴,之後便沒再管過了,所以的事情他都在慢慢撒手。果林和兩個作坊,隻要是錢上的事都找方伯,錢之外的都找知達,這倆人每月給他說一下情況就可以。
秦正從婺州府迴來時,隻帶了一石南棗。南棗產量少,同樣要經過老師傅古法泡製,有「日食三粒棗,一生不易老」一說,因此每年都供不應求,這一石還是他和朱明正幾番托人好不容易得來的。
若全配了人參來做,一百二十斤南棗須得十二斤參,上千兩的銀子便沒有了,寧瀾還沒那麽財大氣粗,隻做了五十斤,剩下的當零嘴或燉湯吃了。
做棗參丸需將南棗蒸軟去掉皮核,配上人參用布包好,同米飯一起蒸爛,最後再搗勻揉成丸後收貯。寧瀾現在沒什麽事,便自己在家做了打發時間。
這種悠閑的生活寧瀾還不太習慣,有時候覺得自己和地主似的,想起來就去地裏轉一圈,閑著就遛遛貓狗,叫人看了羨慕的很。結果正覺無事發慌的時候,麻煩事來找他了。
「寧瀾,寧瀾可在?」
這天寧瀾在家午睡時,被一陣急促的拍門聲吵醒,匆匆披上衣服打開門看見幾名兇神惡煞的衙役。幾名衙役見了他二話不說,戴上鐐銬把他帶走了。
小黑和阿黃見此情景想撲上來拽住寧瀾,被喝住後轉身跑向了糖作坊的方向。
這幾個衙役從來沒有見過,一路上寧瀾搭話也不理會,他便想起年前知縣想趁卸任前撈一筆不義之財的事情,於是不再開口。
到了縣衙,知縣已升了堂,寧瀾前邊還有好幾個人排著隊受審。主簿挨個念出罪名,當場認罪的自有衙役去通知家人,不認的便關進牢裏,聽候發落。
輪到寧瀾,主簿念了他兩條罪名,一是私自擴寬河流占用公有土地,雖填上了但破鏡不能重圓,不能改有罪的事實;二是他前幾年私自從山上引水源。
照國律規定「若強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盪及金銀銅場、鐵冶者,杖一百,徒三年」,也就是說一旦他的罪名被定下了,不僅要杖責一百,還要坐三年牢。
第65章
寧瀾隻防著知縣在擴寬河流上說事了, 這第二條罪名倒是他沒想到的。
引水源是上一任知縣任上的事了,當時也得了首肯的,專管山林的虞官來勘探過,因覺這事有利無害, 便允諾了。再者之前沒有過類似的事情, 就沒有寫下文書,如今被這當成了把柄。
寧瀾自然是不認的, 這一看便知是知縣和虞官同流合汙, 他無論如何不想白吃這個虧, 於是被毫不客氣地送進了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