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寧瀾和知禮迴到洞溪村,正月已經快過完了,兩人把知達的喜糖給作坊裏的人分了,原是想叫眾人沾沾喜氣,沒成想引來一些酸話。


    「唉,如今奴才也買的起這麽好的糖成親了!」


    「誰說不是呢,傍了個好主子,你說我們當初咋就沒想到把孩子送來呢!」


    「哪輪著你送啊,再說人家也看不上,要看的上還能去買人嘛!」


    「說的也是,咱們沒這樣的造化。」


    「有時間在這兒說閑話,不如多賺點兒錢是正經,」寧守信聽不下去,厲聲製止。年後作坊都改為了提成製,工錢拿的比之前多,平時上工時間也不長,換別的地方哪有有這麽好的待遇。這些個愛嚼舌根的人要說壞也不是真壞,人雲亦雲慣了,無端端總能說出那麽一兩句話叫人膈應。


    寧瀾一慣不理會這些,如今糖作坊有寧守信、寧大旺和寧守義已用不上操心。秋梨膏這邊的事在方伯和寧玉的安排下也都井井有條的進行著,打初六一開工,年前剩下的一萬斤梨便陸陸續續做成了秋梨膏。


    京裏、州城、婺州府各處也接連來了信,做好的秋梨膏沒有耽擱幾天就運了出去。朱明正這一迴一道買走了幾千斤糖,信裏還約寧瀾去婺州府玩。可惜山高水遠,兩處一來一迴就得一個多月,寧瀾有心也不想在路上受罪。


    第64章


    這最後一批梨做完, 秋梨膏作坊就得九月之後才開工了,中間這幾個月寧玉帶著的幾名女工便沒工可做,寧瀾想起原來要給西北軍中送幹糧的事,便去找了王先生, 老先生一路走過很多地方, 見多識廣,也許從他那裏能得到一些想法。


    老先生一個人住著, 把屋子收拾的幹幹淨淨, 院裏移栽過來幾株野生藥材正開著小花, 搭上破舊的土牆有一番別樣的趣味。


    聽寧瀾問,他停下手中的活, 把他見到過的肉脯和餶飿說給寧瀾聽,這肉脯同肉幹一樣不能長時間保存,餶飿是一種類似餃子但比餃子還複雜的油炸食品,也不合用。


    不過聽王先生講他見聞的時候, 寧瀾突然想起來清朝發明過一種耐飢丸, 這耐飢丸是清廷的官員經常會在豐收之年號召民眾製作的,儲存起來以便災年備用, 可見長時間存儲是沒有問題的。


    耐飢丸做起來不複雜, 一升糯米淘洗淨晾幹後炒黃,研磨成極細的粉末。紅棗三升, 清洗後蒸熟,去皮核, 放入石臼內, 同米粉搗爛, 揉為大丸, 曬幹, 吃的時候滾水沖服就可以。丸狀曬幹需要的時間長,正好用上夏季這幾個月。


    既然要做耐飢丸,寧瀾便去找了劉承和張澤睿,不客氣的從他們倆手中掏出了一些銀錢,當初親口承諾的事也該兌現了。


    正好秦正的鏢局給朱明正送貨迴來時可以捎一些婺州府的特產南棗,南棗隻在婺州管轄的幾個縣有,用來配上人參和米飯,做成丸狀收貯,吃了可以補氣。當然這南棗丸他並不準備多做,隻給家中長輩補身體用。


    作坊這邊的事情都安排好,寧瀾又去找村長和族長了,說了他十裏桃花和修建寺廟的想法,他現在手中不過幾千兩銀子,寺廟短時間內建不起來,桃樹總是可以先種的。


    惠及子孫的事情,大家自然是願意的,三爺爺甚至激動的語無倫次,「好小子,你,三爺爺沒看錯你啊!」


    寧建邦和寧建民都努力壓下心中的激動,冷靜勸道,「寧瀾,這不是小事,你要考慮清楚。」


    「是呀,千萬不要衝動。」


    「兩位叔叔不用替我有顧慮,這件事情我已經想了很久了,」寧瀾笑道,「原來手中沒有錢不敢做,現在麽,我想試試,做成最好,若做不成也不用總想著了。」


    寧建邦這才放下心並由衷感嘆,「咱們族裏有你真是有大造化了!」


    「既然叔叔們都沒有意見,此事就不要拖了,春秋兩季都是種桃樹的時候,建民叔建邦叔你們看該怎麽安排?」


    「我先去找其他幾個族裏說說,這事他們無論如何也得出力,不能光占便宜,」寧建民道。


    「這話有理,這事弄好了全村人都受益,像學堂一樣坐享其成萬萬不行,」三爺爺爺也道,「如果他們現在不願意出力,立好字據,到時咱們族外的人在路上做遊客生意的,統統攆走。」


    其他幾個族裏都不是短視的,不過是找些人出些力氣的事,寧建民略一說就都同意了。寧瀾這邊隻出錢就可以,其他事情都由村裏解決。


    寧建邦和寧建民都不是拖遝的人,很快把村裏到官道這兩邊的路丈量好了,需要用多少桃樹苗給寧瀾報了數,支了銀錢,安排一些人去買樹苗,一些人挖坑翻土施肥。


    他們也不會揮霍寧瀾的錢,像用到的肥料,是強製每家每戶出的,這時候族裏的威攝力就顯示出來了,族裏吩咐的事情,每人敢不從。


    又到了梨花開放的時節,小蜜蜂們正忙著授粉,小九兒把它們當成了蝴蝶逗弄,被蟄了一下,鼻頭腫的老高,喵喵的來找寧瀾撒嬌。


    「乖乖,爹爹看看,」寧瀾心疼壞了,抱著小九兒仔細檢查傷口,小心挑出了殘留的蜂針,又用溫水化了皂角洗了兩遍。


    幸虧沒出現過敏情況,小九兒的傷口很快就消腫了,寧瀾才稍稍放下心來,四喜和五福的爪子又被蟄腫了,搞得寧瀾氣也不是,笑也不是,戳著它們的腦袋挨個教訓,「葫蘆娃救爺爺啊你們,一個接一個的去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林小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林小酒並收藏在古代養貓遛狗的日子[美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