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民夫一邊把手裏的貨物輕輕放在地上以免碰損,接著道:“我咯天天在幹活,吃得飽才有力氣噻,一天三頓,那白米飯管夠,還有青菜管夠,鹽也是足足的,”
東吳士兵撓了撓頭,臉上還是帶著幾分疑惑迴懟:“你港咯,我在將軍麾下,平常哪有這待遇咯,莫不是哄我開心咯,就怕你是拿了蜀軍好處,幫噠他們吹牛皮。”
旁邊幾個民夫一聽,也都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哎呀,兄弟,我們騙你搞麽子嘛,你看我這胳膊,這段時間幹活都粗了一圈噠,要不是吃得飽,能長肉咯?”
一個高高瘦瘦的民夫擼起袖子,拍了拍胳膊展示給士兵看。又有個年紀稍大些的民夫,慢悠悠地說:“你些伢子啊,就是不信邪,我們咯都是長沙本地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屋裏婆娘伢子還在長沙城嘞,我犯得著為噠這點事扯謊啵?”
他又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包裹,乃是用層層荷葉和麻布包起來的:
“漢軍說嘍,好好幹活給獎勵,我上個月幹活最多,所以給我發了一包鹽。”
為了證明自己說法的可信度,老民夫幹脆打開包裹給對方看,那鹽是雪白的鹽,倒是跟東吳的海鹽差不多。還讓對方嚐一口。
那吳軍士兵便用指甲挑起一絲來放進嘴裏,隨即驚訝無比,這鹽看起來像海鹽,但是沒有海鹽中那一絲苦味(古代曬海鹽無法去除裏麵的氯化鎂,味道有一點苦鹹),盡管他一句不發,不過臉上的神色還是出賣了他。這讓周圍的民夫們都笑出聲來。
不過吳軍士兵還是不太服氣:“我以前也不是沒見過蜀軍什麽樣,以前吃穿還不如我們呢,怎麽突然這麽有錢了?”
這個問題讓民夫們呆了一下,然後笑出聲來,其中一個人站出來迴答:
“這個事兒我們都知道,你們還不知道麽?大漢的先帝顯靈了唄。”
“哪個先帝?”
“就是劉皇叔。娶孫夫人那個。”
吳國民夫顯然缺乏對漢昭烈帝的尊重,不過周圍都是吳軍和民夫,所以也沒人糾正,更是有認識幾個字的民夫開始背誦已經流傳到荊州的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由於他背的不熟,所以沒說幾句就卡了殼,周圍的人看著他,等著他繼續背,於是這個民夫一咬牙,開始胡咧咧: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好在旁邊幾位雖然都是沒文化的大老粗,但是也覺得這兄弟背得不太對,連忙打斷了他,於是雙方有各自開始忙自己的事情,誰都沒把這件事兒當迴事兒。
結果沒過幾天,作唐縣的縣令突然被駐守長沙的潘濬派人責問,說有士兵偷偷從作唐縣潛逃,要他加強守備,捉拿逃兵,一臉懵逼的作唐縣的縣令派人調查後才得知,居然是因為那些沒有被贖迴的吳軍俘虜在幹活的時候宣傳了一下戰俘營的待遇,然後當地的士兵又把這個消息傳到了長沙郡,於是長沙的一些平日裏被欺壓狠的的士兵就開始逃竄。
如果以往發生這種事情,這些士兵沒有合適的逃竄方向,很快就會被抓迴來,但是此時吳軍在漢軍手裏吃了敗仗,所以沒膽子去找公安的漢軍要人,隻好自己加強戒備。
潘濬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很無語——他是沒膽子再去擅開邊釁的,長沙的水師到現在也沒完成重建工作,前不久新的鐵船的消息他也聽說了,如果不想變成第二個孫胤,奮威將軍就得夾著尾巴做人。
但是他也沒本事提高吳軍的待遇,這些都是需要錢的,雖然東吳同樣實行軍屯和民屯,不作戰的時候軍隊同樣需要開墾荒地,產出糧食供軍隊自用或供給其他軍隊,不過這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敞開肚子吃。
最後潘濬隻能寄希望於至尊最近在推廣的新糧,既然蜀漢種了這些糧食後可以一天三頓,那東吳種完了應該也可以吧?
相比頭疼的潘濬,益陽縣的周循和孫紹倒是心態很好,為了重建一支可以跟漢軍作戰的部隊,他們對自己手下僅存的兩千人倒是還算大方。
反正至尊不打算給錢讓他們擴軍,兩個人就幹脆走精兵政策,其中一個舉措就是把戰俘營的一天三頓飯的政策照搬過來。反正周循也想得開,同樣的人一天吃兩頓和吃三頓,力氣肯定不一樣,那既然如此還是吃三頓的好,免得這些兒郎跟著自己從戰俘營出來後日子越過越迴去。
當然他們兩個同樣變不出錢來,所以這兩千人要分出一部分人去附近山上打獵,去河裏抓魚,另外就是找當地的黃、雷、唐、張、胡、文幾戶大姓化緣,以及去找山越玩尋寶遊戲。
孫紹又學著在公安縣那邊看到的鴛鴦陣的模樣,給這些士兵配了一堆竹竿、長槍、盾牌和弓箭,弄出個形似的山寨版鴛鴦陣,然後帶著這些士兵去剿滅長沙郡內的山越,順帶擴充手下的輔兵,補充錢糧,並摩拳擦掌表示隻要有兩三年的功夫,就能練出一支強軍。
——現代時間線——
比起以年為單位訓練的吳軍士兵,趙星無疑是被趕鴨子上架。
在網友們各顯神通給他幫忙後,趙星終於來到了邯鄲市涉縣。
短短一個星期時間,老同學楊易曉幫他找關係報了名,陳軒把前兩年的冠軍請到廠裏給他補了課,惡補了一通比賽規則,還幫他練了練手。
練手的結果非常捉急——趙星的練習時間終究太短,而且練習用的槍其實是普通長槍(不到三米),跟君遷杯用的大槍(約四米)不太一樣,如果雙方用普通長槍的話趙星還能勉強做到有來有往,一旦換成大槍,趙星的動作和反應就會慢上半拍,這種變化在專業人士的對戰中無疑是致命的。
東吳士兵撓了撓頭,臉上還是帶著幾分疑惑迴懟:“你港咯,我在將軍麾下,平常哪有這待遇咯,莫不是哄我開心咯,就怕你是拿了蜀軍好處,幫噠他們吹牛皮。”
旁邊幾個民夫一聽,也都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哎呀,兄弟,我們騙你搞麽子嘛,你看我這胳膊,這段時間幹活都粗了一圈噠,要不是吃得飽,能長肉咯?”
一個高高瘦瘦的民夫擼起袖子,拍了拍胳膊展示給士兵看。又有個年紀稍大些的民夫,慢悠悠地說:“你些伢子啊,就是不信邪,我們咯都是長沙本地人,抬頭不見低頭見,我屋裏婆娘伢子還在長沙城嘞,我犯得著為噠這點事扯謊啵?”
他又從懷裏掏出一個小包裹,乃是用層層荷葉和麻布包起來的:
“漢軍說嘍,好好幹活給獎勵,我上個月幹活最多,所以給我發了一包鹽。”
為了證明自己說法的可信度,老民夫幹脆打開包裹給對方看,那鹽是雪白的鹽,倒是跟東吳的海鹽差不多。還讓對方嚐一口。
那吳軍士兵便用指甲挑起一絲來放進嘴裏,隨即驚訝無比,這鹽看起來像海鹽,但是沒有海鹽中那一絲苦味(古代曬海鹽無法去除裏麵的氯化鎂,味道有一點苦鹹),盡管他一句不發,不過臉上的神色還是出賣了他。這讓周圍的民夫們都笑出聲來。
不過吳軍士兵還是不太服氣:“我以前也不是沒見過蜀軍什麽樣,以前吃穿還不如我們呢,怎麽突然這麽有錢了?”
這個問題讓民夫們呆了一下,然後笑出聲來,其中一個人站出來迴答:
“這個事兒我們都知道,你們還不知道麽?大漢的先帝顯靈了唄。”
“哪個先帝?”
“就是劉皇叔。娶孫夫人那個。”
吳國民夫顯然缺乏對漢昭烈帝的尊重,不過周圍都是吳軍和民夫,所以也沒人糾正,更是有認識幾個字的民夫開始背誦已經流傳到荊州的出師表: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由於他背的不熟,所以沒說幾句就卡了殼,周圍的人看著他,等著他繼續背,於是這個民夫一咬牙,開始胡咧咧: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
好在旁邊幾位雖然都是沒文化的大老粗,但是也覺得這兄弟背得不太對,連忙打斷了他,於是雙方有各自開始忙自己的事情,誰都沒把這件事兒當迴事兒。
結果沒過幾天,作唐縣的縣令突然被駐守長沙的潘濬派人責問,說有士兵偷偷從作唐縣潛逃,要他加強守備,捉拿逃兵,一臉懵逼的作唐縣的縣令派人調查後才得知,居然是因為那些沒有被贖迴的吳軍俘虜在幹活的時候宣傳了一下戰俘營的待遇,然後當地的士兵又把這個消息傳到了長沙郡,於是長沙的一些平日裏被欺壓狠的的士兵就開始逃竄。
如果以往發生這種事情,這些士兵沒有合適的逃竄方向,很快就會被抓迴來,但是此時吳軍在漢軍手裏吃了敗仗,所以沒膽子去找公安的漢軍要人,隻好自己加強戒備。
潘濬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也很無語——他是沒膽子再去擅開邊釁的,長沙的水師到現在也沒完成重建工作,前不久新的鐵船的消息他也聽說了,如果不想變成第二個孫胤,奮威將軍就得夾著尾巴做人。
但是他也沒本事提高吳軍的待遇,這些都是需要錢的,雖然東吳同樣實行軍屯和民屯,不作戰的時候軍隊同樣需要開墾荒地,產出糧食供軍隊自用或供給其他軍隊,不過這不意味著他們可以敞開肚子吃。
最後潘濬隻能寄希望於至尊最近在推廣的新糧,既然蜀漢種了這些糧食後可以一天三頓,那東吳種完了應該也可以吧?
相比頭疼的潘濬,益陽縣的周循和孫紹倒是心態很好,為了重建一支可以跟漢軍作戰的部隊,他們對自己手下僅存的兩千人倒是還算大方。
反正至尊不打算給錢讓他們擴軍,兩個人就幹脆走精兵政策,其中一個舉措就是把戰俘營的一天三頓飯的政策照搬過來。反正周循也想得開,同樣的人一天吃兩頓和吃三頓,力氣肯定不一樣,那既然如此還是吃三頓的好,免得這些兒郎跟著自己從戰俘營出來後日子越過越迴去。
當然他們兩個同樣變不出錢來,所以這兩千人要分出一部分人去附近山上打獵,去河裏抓魚,另外就是找當地的黃、雷、唐、張、胡、文幾戶大姓化緣,以及去找山越玩尋寶遊戲。
孫紹又學著在公安縣那邊看到的鴛鴦陣的模樣,給這些士兵配了一堆竹竿、長槍、盾牌和弓箭,弄出個形似的山寨版鴛鴦陣,然後帶著這些士兵去剿滅長沙郡內的山越,順帶擴充手下的輔兵,補充錢糧,並摩拳擦掌表示隻要有兩三年的功夫,就能練出一支強軍。
——現代時間線——
比起以年為單位訓練的吳軍士兵,趙星無疑是被趕鴨子上架。
在網友們各顯神通給他幫忙後,趙星終於來到了邯鄲市涉縣。
短短一個星期時間,老同學楊易曉幫他找關係報了名,陳軒把前兩年的冠軍請到廠裏給他補了課,惡補了一通比賽規則,還幫他練了練手。
練手的結果非常捉急——趙星的練習時間終究太短,而且練習用的槍其實是普通長槍(不到三米),跟君遷杯用的大槍(約四米)不太一樣,如果雙方用普通長槍的話趙星還能勉強做到有來有往,一旦換成大槍,趙星的動作和反應就會慢上半拍,這種變化在專業人士的對戰中無疑是致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