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郎君!”薑維拱了拱手,“好久不見。”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對於朱小靚而言雙方上次見麵還是幾天前,不過他還是順著對方的話說下去,“我們那邊的年輕人看了你的視頻沒少點讚,可惜沒法讓你親眼看一眼——廢話不多說了,帶我去居民區。”
薑維明白對方肯定是來提供解決方案的,不過他不明白對方打算怎麽做,反倒是楊儀就朝著旁邊指了指:
“朱郎君,便在此處。”
朱小靚看了看前方不遠處的居民區,又四處張望了一下,隨後走到另一邊比較空曠的地方,就這麽打了個響指。
下一秒,無數集裝箱活動房憑空出現,整齊地排列在移民安置點的對麵,並引發了一陣騷動。很顯然這種情景超出了人們的認知,即使是經常看到類似場景的馬謖等人,也忍不住驚歎了一下。
而朱小靚並不把這個場景當迴事,而是開始吩咐:“這種房子已經可以住4個人,當然如果擠一擠的話,住上6個人和8個人也不成問題——前提是他們是一家人,你們別把不認識的人擠在一個屋裏。把人們按照村落和出身安排進房中,房屋可以存放他們的財產,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有安全感。一旦有了折騰風雨的住的地方,人們就會恢複秩序,到時候你們再讓村落的村長或者有威望的老人把本村的人們組織起來,能挖野菜的就挖點野菜,能打獵捕魚的就去打獵捕魚。我這邊還帶來五十萬包榨菜,你們拿去作為獎勵,優先提供給那些服從管理的百姓,等恢複了秩序,你們就能隻留下少量人管理,剩下的人全力備戰了。”
如果是第一次來到三國時候,朱小靚是無法想象自己發號施令的樣子的,不過現在他卻自然而然地給楊儀他們做指示,而楊儀他們也不曾感覺有哪裏不對,隻不過馬謖會有些心虛地摸摸自己的臉。
“倒也無需村長鄉賢。”馬謖插嘴,“魏軍民夫這一年多來在此地勞作得很好,讓沒有參軍的民夫每人認領十戶人家,分別組織,便可管理此地逃民,再調一些識字的小吏來,給每個房間做上記號,便不會迷路。”
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另外兩人的肯定,於是薑維便讓一名軍士去冀縣向梁緒說明情況索要小吏。馬謖見朱小靚看向自己,盡管知道對方不會害自己,還是不自然地動了動胳膊,這才說道:
“此次之事乃是謖一人所為,如有懲處,便請施展。”
“啊?”
朱小靚有點懵逼,雖然早些時候他確實看不上馬謖,不過這條時空線的馬謖表現可比原本時空線的強多了,有時候他想起自己抽馬謖那兩耳光還會有點不好意思,然後他就聽到馬謖繼續說:
“謖以為誘使魏軍來攻涼州,便可借助地利消耗魏軍,不想此舉導致涼州多處百姓流離失所,當真是紙上談兵,實乃我之過也。”
好吧,看來還是抽少了。
不過最終朱小靚還是擺了擺手:“淡定點,這不是你們想辦法彌補了麽?趕快讓人安排這些逃難的人們分房,我們去下一處聚集地,哦對了,告訴這些人,這房子是租的啊,莫要損壞了,不然我們還得賠!”
——冀縣南某居民安置點——
楊條就這麽走進了安置用的集裝箱,雖然以他的身份可以在冀縣找一處房子安身,不過帶著族人從安定逃到天水又被丞相暫時安置在隴縣後,這位昔日的安定豪強就不再追求安逸,而是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跟自己的族人們在一起了。
因為他非常清楚,想做一個富家翁,帶來的浮財和丞相的賞賜就夠了,但是想打迴家鄉,就非要族人們跟自己一條心不可。
“族長。“他身旁的一名楊家人就這麽遞上來水囊,“喝點水吧,為了安頓族人,您忙了一天了。”
楊條接過水囊,喝了一口,又遞迴去,這才開口:“仲秋啊,你看這房子如何?”
被叫仲秋的男子名叫楊傅,他左右看了一眼,這才說到:“迴族長,晚輩以前從來沒見過這等房子,摸起來像是精鐵打造,而且外形精美,又有透光的窗戶,整體契合又不透風,關上門又不氣悶,也不知道是怎麽樣的能工巧匠做出來的?”
“怕確實不是凡間的能工巧匠。“楊條也聽說過這些集裝箱房子出現的場景,據說是“有神仙一揮手,便憑空出現”,考慮到季漢先帝顯靈的傳言,楊條覺得這可能也是對方的手筆。
他又摸了摸牆壁,觸手之地冰涼且堅硬,牆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小巧的通風口,正有屋中通氣的原因。
房中還有幾張簡易的床鋪,上麵鋪著厚實的墊子,用手按壓,能感受到其中的柔軟與彈性,雖然不如昔日安定老宅的那張古床奢華,但是卻別有一番舒適,最重要的是白日他帶人安頓其他族人的時候,發現每間房的配置幾乎一樣,這意味著其他人也能享受到這種床。
在房屋的另一角,還有一組簡易的桌椅。盡管這不符合現在人們的習慣,楊條還是一眼看出它的作用,正是用來讓人坐下讀書或者用餐的。在今日之前,他從未想過會有這樣一個奇特的住所,看似不大的空間裏,卻將生活所需的各個要素安排得如此緊湊而合理。最重要的是看起來隻要有足夠大的車,就可以把這小房運著到處走,這已經不是當世人們能做出來的東西了,除了神仙外,不該有人能做出如此方便的東西。
最後他搖了搖頭,暫時不想這個問題,而是問起了另一件事兒:
“你說那位楊司馬,跟咱們楊家是同宗?”
“是的,族長,準確的說,楊烈楊司馬他的族叔是昔日跟隨韓遂、馬超反抗曹賊的楊秋,不過前些年楊秋病死,他在軍中沒了照應,所以一直隻能做個司馬。”
年輕人想了想,又補充了一下:“楊秋家與咱們家祖上都是出自山西,應該是一支。”
“好久不見,好久不見。”對於朱小靚而言雙方上次見麵還是幾天前,不過他還是順著對方的話說下去,“我們那邊的年輕人看了你的視頻沒少點讚,可惜沒法讓你親眼看一眼——廢話不多說了,帶我去居民區。”
薑維明白對方肯定是來提供解決方案的,不過他不明白對方打算怎麽做,反倒是楊儀就朝著旁邊指了指:
“朱郎君,便在此處。”
朱小靚看了看前方不遠處的居民區,又四處張望了一下,隨後走到另一邊比較空曠的地方,就這麽打了個響指。
下一秒,無數集裝箱活動房憑空出現,整齊地排列在移民安置點的對麵,並引發了一陣騷動。很顯然這種情景超出了人們的認知,即使是經常看到類似場景的馬謖等人,也忍不住驚歎了一下。
而朱小靚並不把這個場景當迴事,而是開始吩咐:“這種房子已經可以住4個人,當然如果擠一擠的話,住上6個人和8個人也不成問題——前提是他們是一家人,你們別把不認識的人擠在一個屋裏。把人們按照村落和出身安排進房中,房屋可以存放他們的財產,同時還可以讓他們有安全感。一旦有了折騰風雨的住的地方,人們就會恢複秩序,到時候你們再讓村落的村長或者有威望的老人把本村的人們組織起來,能挖野菜的就挖點野菜,能打獵捕魚的就去打獵捕魚。我這邊還帶來五十萬包榨菜,你們拿去作為獎勵,優先提供給那些服從管理的百姓,等恢複了秩序,你們就能隻留下少量人管理,剩下的人全力備戰了。”
如果是第一次來到三國時候,朱小靚是無法想象自己發號施令的樣子的,不過現在他卻自然而然地給楊儀他們做指示,而楊儀他們也不曾感覺有哪裏不對,隻不過馬謖會有些心虛地摸摸自己的臉。
“倒也無需村長鄉賢。”馬謖插嘴,“魏軍民夫這一年多來在此地勞作得很好,讓沒有參軍的民夫每人認領十戶人家,分別組織,便可管理此地逃民,再調一些識字的小吏來,給每個房間做上記號,便不會迷路。”
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另外兩人的肯定,於是薑維便讓一名軍士去冀縣向梁緒說明情況索要小吏。馬謖見朱小靚看向自己,盡管知道對方不會害自己,還是不自然地動了動胳膊,這才說道:
“此次之事乃是謖一人所為,如有懲處,便請施展。”
“啊?”
朱小靚有點懵逼,雖然早些時候他確實看不上馬謖,不過這條時空線的馬謖表現可比原本時空線的強多了,有時候他想起自己抽馬謖那兩耳光還會有點不好意思,然後他就聽到馬謖繼續說:
“謖以為誘使魏軍來攻涼州,便可借助地利消耗魏軍,不想此舉導致涼州多處百姓流離失所,當真是紙上談兵,實乃我之過也。”
好吧,看來還是抽少了。
不過最終朱小靚還是擺了擺手:“淡定點,這不是你們想辦法彌補了麽?趕快讓人安排這些逃難的人們分房,我們去下一處聚集地,哦對了,告訴這些人,這房子是租的啊,莫要損壞了,不然我們還得賠!”
——冀縣南某居民安置點——
楊條就這麽走進了安置用的集裝箱,雖然以他的身份可以在冀縣找一處房子安身,不過帶著族人從安定逃到天水又被丞相暫時安置在隴縣後,這位昔日的安定豪強就不再追求安逸,而是無論發生什麽事情都跟自己的族人們在一起了。
因為他非常清楚,想做一個富家翁,帶來的浮財和丞相的賞賜就夠了,但是想打迴家鄉,就非要族人們跟自己一條心不可。
“族長。“他身旁的一名楊家人就這麽遞上來水囊,“喝點水吧,為了安頓族人,您忙了一天了。”
楊條接過水囊,喝了一口,又遞迴去,這才開口:“仲秋啊,你看這房子如何?”
被叫仲秋的男子名叫楊傅,他左右看了一眼,這才說到:“迴族長,晚輩以前從來沒見過這等房子,摸起來像是精鐵打造,而且外形精美,又有透光的窗戶,整體契合又不透風,關上門又不氣悶,也不知道是怎麽樣的能工巧匠做出來的?”
“怕確實不是凡間的能工巧匠。“楊條也聽說過這些集裝箱房子出現的場景,據說是“有神仙一揮手,便憑空出現”,考慮到季漢先帝顯靈的傳言,楊條覺得這可能也是對方的手筆。
他又摸了摸牆壁,觸手之地冰涼且堅硬,牆上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小巧的通風口,正有屋中通氣的原因。
房中還有幾張簡易的床鋪,上麵鋪著厚實的墊子,用手按壓,能感受到其中的柔軟與彈性,雖然不如昔日安定老宅的那張古床奢華,但是卻別有一番舒適,最重要的是白日他帶人安頓其他族人的時候,發現每間房的配置幾乎一樣,這意味著其他人也能享受到這種床。
在房屋的另一角,還有一組簡易的桌椅。盡管這不符合現在人們的習慣,楊條還是一眼看出它的作用,正是用來讓人坐下讀書或者用餐的。在今日之前,他從未想過會有這樣一個奇特的住所,看似不大的空間裏,卻將生活所需的各個要素安排得如此緊湊而合理。最重要的是看起來隻要有足夠大的車,就可以把這小房運著到處走,這已經不是當世人們能做出來的東西了,除了神仙外,不該有人能做出如此方便的東西。
最後他搖了搖頭,暫時不想這個問題,而是問起了另一件事兒:
“你說那位楊司馬,跟咱們楊家是同宗?”
“是的,族長,準確的說,楊烈楊司馬他的族叔是昔日跟隨韓遂、馬超反抗曹賊的楊秋,不過前些年楊秋病死,他在軍中沒了照應,所以一直隻能做個司馬。”
年輕人想了想,又補充了一下:“楊秋家與咱們家祖上都是出自山西,應該是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