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判場所遷移至公安縣後,東吳使節團終於不用長途往返了,又經過了半個月,在季漢“忍痛”拿出可以畝產超過七百斤的水稻良種後,孫權捏著鼻子答應暫緩稱帝之事,同時把公安、武陵暫借給蜀漢方便對方跟自己做馬匹貿易,順帶抵抗曹魏。
而察覺到蜀吳議和消息的曹休也終止了他的攻勢——隨著春汛到來,魏軍不得不麵臨江水上漲的問題,無論是依靠合肥新練的那幾千水軍,還是使用“油船”當突襲隊,都不是江東水軍的對手,與其隔著江跟吳軍互撩狠話,不如早點迴去休整,畢竟大軍在外損耗糧草嚴重,就算魏國的家底再厚也撐不住。
(油船不是裝油的船,是魏國整出來的一種很小很輕便的船,比走舸還小,與其說是戰船不如說是偷渡運輸的船舶,幾次實戰都被吳軍水軍打出屎來,曆史上的記載也很少。)
在通過探子得知吳國這邊已經把祭天用的台子都拆了之後,曹休相信自己已經給孫權一個沉痛的教訓,就一邊收軍迴師一邊給曹叡寫信,匯報己方的戰果。
順帶還把被攻占的廬江皖縣和潯陽的民眾北遷,城牆拆毀,以防吳軍再度占據。
同樣被拆毀的還有當陽——收到曹休的指令後,文聘一邊讓陳泰遷徙民眾一邊組織人拆掉當陽的部分城牆。陳泰不太明白為什麽放著好好的當陽不占據,而是要拆毀,於是文聘就跟他解釋:
“玄伯,此戰之後,你也可以憑功紀升遷了。原本不用學這些小事兒,不過你既然有心,我便再與你多講幾句。當陽之地靠近江陵而遠離襄樊,此地之民先後跟隨劉景升、劉玄德、孫仲謀,非堅貞之民,想要約束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為了防止吳軍反撲,我們還要在此駐守一批軍隊,而為了維持這隻軍隊又要不斷輸送輜重,若是沿途有吳軍或山賊騷擾,那麽耗損會更加嚴重,派駐的軍隊多了,花銷甚大,派駐的軍隊少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吳軍吃掉。”
頓了頓,文聘又繼續說:
“不如遷走民眾,又拆毀城牆,建造一個人為的隔離區。若是東吳不死心,又遷來民眾和修繕成形,我們便可以再次攻打,慢慢放東吳的血。這可比一城一地的得失要重要多了,昔日劉玄德雖然贏了漢中之戰,但是民眾都被武皇帝遷走,他隻得了一片白地,這麽多年了漢中也隻能作為益州屏障,卻不能有效給蜀國提供稅賦人口就是這個原因。”
陳泰隻覺得目瞪口呆,在老爹身邊十幾年都沒聽過這個道理,結果今日文聘這個大老粗居然講得頭頭是道,當真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既然文聘說這樣對大魏好,那就按照他的套路來吧,總比自己胡思亂想強。
在兩位將領看不到的地方,當陽城中一片忙碌與嘈雜,哭聲、唿喊聲交織在一起。有著豐富遷徙民眾經驗的魏軍士兵有條不紊地組織著,將能帶走的物資裝載上車,對於帶不走的建築材料,則就地拆解。城牆在巨大的撞擊聲和吆喝聲中逐漸崩塌,揚起的塵土彌漫在空氣中,仿佛在為這座即將消失的城池哀悼。
隨著魏軍的撤離,這片土地逐漸恢複了寧靜,隻留下一片殘垣斷壁和被魏軍踐踏過的痕跡。那些被遷走的民眾在魏軍的押送下,向著北方緩緩前行,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生活。
而當孫權收到曹軍的撤退消息的時候,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他隻覺得是魏軍看到吳蜀議和後無利可圖才退群的。此次稱帝的進程甚至沒有正式開始就引來兩國的幹涉,哪怕孫權的修養再好也受不了。
但作為江東之地的至尊,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在默念幾遍“小不忍而亂大謀”之後,他招來張昭開始詢問實驗新種的事情:
“子布,新種推廣之事如何了?可有進展?”
這位以敢於直諫、性格剛直聞名的老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至尊,臣已在選定的部分田地著手新種推廣,所選之地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臣已命人將土地深耕細作,去除雜草和石塊,讓土地鬆軟適宜播種,又選派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播種,雖然目前已是晚春,但不會因此耽擱種植,假若蜀漢沒有吹噓,必然可以高產。”
張昭其實不太相信這個世上存在畝產千斤的糧食,不過自己的兒子跑了一趟蜀國後表示諸葛亮從西域帶迴來不少稀罕貨,那些白糖、胡椒他也看過,確實不是糊弄人的樣子貨,隨之帶迴來的琉璃珠、八音盒同樣是巧奪天工之物,那麽這些種子大概率也是靠譜的,就算真的不靠譜,所種植的田地隻有一小片,絕對不會影響到秋收。
“甚好。”孫權滿意地點點頭,“等秋收後糧食充足,再行決定如何作戰,蜀漢目光短淺,以良種資敵,若是這種種子真能畝產超過七百斤,便可以秋收之糧為種,來年全國推廣種植,不出兩年則我東吳可備齊征戰之糧,事關乎東吳民生與國力,子布務必用心,不可有絲毫懈怠。”
張昭領命:“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至尊所托。待新種收獲,再詳細向至尊稟報產量和質量情況。”
而陸遜則提及了整軍之事——由於戰線的全麵收縮,東吳的防守壓力反而比以前小了,探子已經前往皖縣、當陽等地查看情況,從目前的反饋來講,兩地均已破敗,占據重建成本過高,不如就這麽留著等待將來北伐的時候再度重建。
當然他還是在兩地各留下了少量士兵作為預警和前哨,以防曹魏殺一個迴馬槍。對此孫權也全盤同意,畢竟他剛剛親自帶人打了合肥,並又雙叒叕撲街了,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比如那個叫丁奉的將領昔日被埋沒於行伍之間,不過他已經親眼見識過了對方的勇武,並將其提升為偏將軍,考慮到目前孫權還沒有稱帝,這個偏將軍的名號在東吳還是比較值錢的。
然後諸葛瑾提到了最後一個問題:
荊州方向被俘將士的贖迴工作。
而察覺到蜀吳議和消息的曹休也終止了他的攻勢——隨著春汛到來,魏軍不得不麵臨江水上漲的問題,無論是依靠合肥新練的那幾千水軍,還是使用“油船”當突襲隊,都不是江東水軍的對手,與其隔著江跟吳軍互撩狠話,不如早點迴去休整,畢竟大軍在外損耗糧草嚴重,就算魏國的家底再厚也撐不住。
(油船不是裝油的船,是魏國整出來的一種很小很輕便的船,比走舸還小,與其說是戰船不如說是偷渡運輸的船舶,幾次實戰都被吳軍水軍打出屎來,曆史上的記載也很少。)
在通過探子得知吳國這邊已經把祭天用的台子都拆了之後,曹休相信自己已經給孫權一個沉痛的教訓,就一邊收軍迴師一邊給曹叡寫信,匯報己方的戰果。
順帶還把被攻占的廬江皖縣和潯陽的民眾北遷,城牆拆毀,以防吳軍再度占據。
同樣被拆毀的還有當陽——收到曹休的指令後,文聘一邊讓陳泰遷徙民眾一邊組織人拆掉當陽的部分城牆。陳泰不太明白為什麽放著好好的當陽不占據,而是要拆毀,於是文聘就跟他解釋:
“玄伯,此戰之後,你也可以憑功紀升遷了。原本不用學這些小事兒,不過你既然有心,我便再與你多講幾句。當陽之地靠近江陵而遠離襄樊,此地之民先後跟隨劉景升、劉玄德、孫仲謀,非堅貞之民,想要約束他們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為了防止吳軍反撲,我們還要在此駐守一批軍隊,而為了維持這隻軍隊又要不斷輸送輜重,若是沿途有吳軍或山賊騷擾,那麽耗損會更加嚴重,派駐的軍隊多了,花銷甚大,派駐的軍隊少了,一不小心就會被吳軍吃掉。”
頓了頓,文聘又繼續說:
“不如遷走民眾,又拆毀城牆,建造一個人為的隔離區。若是東吳不死心,又遷來民眾和修繕成形,我們便可以再次攻打,慢慢放東吳的血。這可比一城一地的得失要重要多了,昔日劉玄德雖然贏了漢中之戰,但是民眾都被武皇帝遷走,他隻得了一片白地,這麽多年了漢中也隻能作為益州屏障,卻不能有效給蜀國提供稅賦人口就是這個原因。”
陳泰隻覺得目瞪口呆,在老爹身邊十幾年都沒聽過這個道理,結果今日文聘這個大老粗居然講得頭頭是道,當真有一種“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既然文聘說這樣對大魏好,那就按照他的套路來吧,總比自己胡思亂想強。
在兩位將領看不到的地方,當陽城中一片忙碌與嘈雜,哭聲、唿喊聲交織在一起。有著豐富遷徙民眾經驗的魏軍士兵有條不紊地組織著,將能帶走的物資裝載上車,對於帶不走的建築材料,則就地拆解。城牆在巨大的撞擊聲和吆喝聲中逐漸崩塌,揚起的塵土彌漫在空氣中,仿佛在為這座即將消失的城池哀悼。
隨著魏軍的撤離,這片土地逐漸恢複了寧靜,隻留下一片殘垣斷壁和被魏軍踐踏過的痕跡。那些被遷走的民眾在魏軍的押送下,向著北方緩緩前行,他們的眼神中充滿了迷茫和對未知的恐懼,不知道等待他們的將是怎樣的生活。
而當孫權收到曹軍的撤退消息的時候,並沒有如釋重負的感覺——他隻覺得是魏軍看到吳蜀議和後無利可圖才退群的。此次稱帝的進程甚至沒有正式開始就引來兩國的幹涉,哪怕孫權的修養再好也受不了。
但作為江東之地的至尊,他能忍常人所不能忍,在默念幾遍“小不忍而亂大謀”之後,他招來張昭開始詢問實驗新種的事情:
“子布,新種推廣之事如何了?可有進展?”
這位以敢於直諫、性格剛直聞名的老臣上前一步,恭敬地迴答:“至尊,臣已在選定的部分田地著手新種推廣,所選之地均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灌溉便利,臣已命人將土地深耕細作,去除雜草和石塊,讓土地鬆軟適宜播種,又選派經驗豐富的老農進行播種,雖然目前已是晚春,但不會因此耽擱種植,假若蜀漢沒有吹噓,必然可以高產。”
張昭其實不太相信這個世上存在畝產千斤的糧食,不過自己的兒子跑了一趟蜀國後表示諸葛亮從西域帶迴來不少稀罕貨,那些白糖、胡椒他也看過,確實不是糊弄人的樣子貨,隨之帶迴來的琉璃珠、八音盒同樣是巧奪天工之物,那麽這些種子大概率也是靠譜的,就算真的不靠譜,所種植的田地隻有一小片,絕對不會影響到秋收。
“甚好。”孫權滿意地點點頭,“等秋收後糧食充足,再行決定如何作戰,蜀漢目光短淺,以良種資敵,若是這種種子真能畝產超過七百斤,便可以秋收之糧為種,來年全國推廣種植,不出兩年則我東吳可備齊征戰之糧,事關乎東吳民生與國力,子布務必用心,不可有絲毫懈怠。”
張昭領命:“臣定當全力以赴,不負至尊所托。待新種收獲,再詳細向至尊稟報產量和質量情況。”
而陸遜則提及了整軍之事——由於戰線的全麵收縮,東吳的防守壓力反而比以前小了,探子已經前往皖縣、當陽等地查看情況,從目前的反饋來講,兩地均已破敗,占據重建成本過高,不如就這麽留著等待將來北伐的時候再度重建。
當然他還是在兩地各留下了少量士兵作為預警和前哨,以防曹魏殺一個迴馬槍。對此孫權也全盤同意,畢竟他剛剛親自帶人打了合肥,並又雙叒叕撲街了,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收獲,比如那個叫丁奉的將領昔日被埋沒於行伍之間,不過他已經親眼見識過了對方的勇武,並將其提升為偏將軍,考慮到目前孫權還沒有稱帝,這個偏將軍的名號在東吳還是比較值錢的。
然後諸葛瑾提到了最後一個問題:
荊州方向被俘將士的贖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