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這封迴信就被送到了張溫麵前,還是陳震親筆所寫,於是東吳的使臣第二天就趕往德陽城(秦宓的墓地所在),在拜祭過這位友人後便返迴東吳,而與此同時,季漢的朝堂之上,孫權妄圖稱帝的消息也被正式公布,並引起一片嘩然。
此時仍在成都的吳懿不用說,第一條出來表示這是孫權小兒倒施逆行,要堅決予以打擊,張裔、杜瓊這樣的老臣也表示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特別是張裔當年被叛軍掠去東吳,在當地裝傻好幾年才最後借著鄧芝訪吳脫身,提起來還一肚子火。
而後丞相便順勢宣布,已經向陛下奏明,若是孫權執意稱帝,季漢就斷絕與東吳的關係。
這種態度立即獲得群臣的支持,不過一個諸葛亮沒想到的人在此刻跳了出來。
“不僅要斷絕與東吳的聯係,若是他們執意稱帝,我們便應該攻打荊州區域,給他們個教訓。”
李嚴就這麽站了出來,表達了他的求戰之心,他的發言讓朝廷中其他臣子都為之一愣,畢竟往常李嚴一副性情孤傲的樣子,如今站出來表態,許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麽接話。
而丞相居然點了點頭:
“正當如此,若是孫仲謀稱帝,我等沒有反應的話,天下人便以為我們默許了他們的做法,心懷漢室之人將會把我們視作邊陲之地的割據政權而非正統,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我欲遣一名上將,前往巴郡統兵,若情況有變,就順流而下,攻打公安、江陵。”
這句話又讓朝堂上響起了議論聲,很顯然許多人都想起了之前先帝在時攻打夷陵失利反而損兵折將的事情。而丞相顯然也注意到了這點,隨即繼續說道:“此戰不同於以往,我們並非要攻占荊州,而是要表露出與之不肯善罷甘休的態度,魏軍在江北囤有重兵,一旦發現我軍與吳軍交戰則必有動靜,我軍在南,魏軍在北,吳軍居中,則呈夾擊之勢,其必不敢久戰,若失利,則孫仲謀必無暇稱帝矣。”
見到朝廷上幾位大佬都達成了一致意見,其他人便不再說話,而是表示讚成,隻有劉琰提問:“丞相,吳人擅長舟楫,我軍水軍勢弱,若是魏軍按兵不動,又當如何?”
由於夷陵的時候季漢的水軍損失慘重,這幾年一直都沒有完全重建(也有不刺激東吳的考慮),隻保留了一小支水軍,可以在水上承擔一些運輸任務,但作戰能力就比較堪憂了,何況水戰不同於陸戰,不是靠著士氣高昂、奮不顧身就能打贏的,誰的船更大,士兵訓練更好,武器更精良,誰就能在水戰中取得優勢。即使是最自信的漢軍也不會認為當前狀況下可以在水戰中打贏東吳。
而諸葛亮則點了點頭:“確實有此可能,所以我已遣人送書信一封與曹休。”
曹休的身體剛剛好利索,所以他的心情不錯。
他心情不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前不久賈逵終於一命嗚唿了,作為大司馬,曹魏在東南戰線的戰區總負責人,曹休也聽到了不少小道消息。比如賈逵的死其實不是個意外。
那簡直是一定的,陛下雖然明麵上調和雙方的關係,不過私下裏還是幫自己出了一口惡氣,果然還是自家人靠得住啊!
曹魏的大司馬如此感慨,他已經從之前的石亭慘敗中重新振作起來。雖然那場戰爭讓他的損失很大,無數的輜重糧草和兵器化為烏有。但是魏軍的逃生能力很強,10萬大軍當時雖然散去大半,不過不少人最後都輾轉迴到了曹魏地界,經過清點,也就損失了1萬來人。考慮到交戰過程中吳軍也有傷亡,這場大敗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後被宣傳成了殺傷相當,那些魏軍的士氣也重新振作起來。
隻要再休養一段日子,曹休有信心重新掌握軍心,並尋求時機再次南下,好一雪前恥。
直到他收到了一封信。
這封信是輾轉送來的,據說最早是被不知名的人用箭射進合肥城,然後被士兵撿到後又送來了壽春,雖然送信的士兵說不知道信上寫的是什麽,不過曹休懷疑合肥的滿寵肯定看過內容。
上麵用非常輕佻的語氣表示,傳聞近期東吳的孫權打算稱帝,依據是他在石亭大敗魏軍,打得曹文烈丟盔棄甲,又有黃龍現身,說明天命在吳,卻不知曹魏大司馬作何感想。
這封信頓時讓曹休急了眼,畢竟曹休長這麽大還沒吃過石亭那樣的虧,這幾個月周圍的人都非常慎重地不提相關的事情,結果卻被人這麽揭了短。
更何況孫權是個什麽東西?豬狗一樣的存在,當初跪著求大魏冊封他,好讓劉備有所顧忌,如今也敢稱帝?也不怕天下人恥笑!
不過他最後還是沒有被衝昏頭腦,而是命令手下迅速派人去打探消息,看看是否真有孫權打算稱帝的事情,若果真如此,一定要第一時間迴報。
同時曹休又讓在壽春的曹泰,在六縣的張虎、安風的劉劭都整頓軍務,如果孫權真敢用這個理由稱帝,那麽假節鉞的大司馬就要帶領大魏官兵收拾收拾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江東小兒。
這個消息甚至傳到了汝南的楊暨那裏,這位新任的豫州刺史在得到消息後親自趕來了壽春,想要勸說曹休稍安勿躁,不要因為一些流言就隨便調動軍隊,至少應該穩重一些,先向陛下匯報此事,然後再決定是否出兵,就算真的要出兵,至少也要與各地協調,以免重蹈石亭的覆轍。
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做法極大地刺激了曹休,後者當即表示鎮壓大魏的叛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算陛下知道也會讚同他的做法。當前最重要的是一邊調查實情一邊調動軍隊有備無患,至於消息來源,他倒是心裏有數。
“肯定不是什麽署名上的心向大魏的義士,根本就是蜀國不爽吳國稱帝,所以想要借刀殺人。”
曹休拍了拍案幾,“他們國力微弱,又勞師遠征打下涼州,此時定然無法分兵與吳國開戰,便想借助大魏敲打東吳,最好我們兩敗俱傷!”
“大司馬,既然如此——”
“就算是這樣,我們也不能放任孫權稱帝,不然陛下讓我在這裏做什麽!”
曹休有點惱羞成怒,“我意已決,若是消息確鑿,我便帶兵親征,打到東吳自去帝號為止,這一次我不會再上他們當了!你便替我向陛下稟報此事吧!”
楊暨當然不能把這種事情捕風捉影地上報洛陽,最後他還是求著曹休修書一封,把事情闡明後再由自己的親隨送去洛陽交給陳群,讓陳群決定如何匯報給陛下。
此時仍在成都的吳懿不用說,第一條出來表示這是孫權小兒倒施逆行,要堅決予以打擊,張裔、杜瓊這樣的老臣也表示絕對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特別是張裔當年被叛軍掠去東吳,在當地裝傻好幾年才最後借著鄧芝訪吳脫身,提起來還一肚子火。
而後丞相便順勢宣布,已經向陛下奏明,若是孫權執意稱帝,季漢就斷絕與東吳的關係。
這種態度立即獲得群臣的支持,不過一個諸葛亮沒想到的人在此刻跳了出來。
“不僅要斷絕與東吳的聯係,若是他們執意稱帝,我們便應該攻打荊州區域,給他們個教訓。”
李嚴就這麽站了出來,表達了他的求戰之心,他的發言讓朝廷中其他臣子都為之一愣,畢竟往常李嚴一副性情孤傲的樣子,如今站出來表態,許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麽接話。
而丞相居然點了點頭:
“正當如此,若是孫仲謀稱帝,我等沒有反應的話,天下人便以為我們默許了他們的做法,心懷漢室之人將會把我們視作邊陲之地的割據政權而非正統,這是我們不能接受的,我欲遣一名上將,前往巴郡統兵,若情況有變,就順流而下,攻打公安、江陵。”
這句話又讓朝堂上響起了議論聲,很顯然許多人都想起了之前先帝在時攻打夷陵失利反而損兵折將的事情。而丞相顯然也注意到了這點,隨即繼續說道:“此戰不同於以往,我們並非要攻占荊州,而是要表露出與之不肯善罷甘休的態度,魏軍在江北囤有重兵,一旦發現我軍與吳軍交戰則必有動靜,我軍在南,魏軍在北,吳軍居中,則呈夾擊之勢,其必不敢久戰,若失利,則孫仲謀必無暇稱帝矣。”
見到朝廷上幾位大佬都達成了一致意見,其他人便不再說話,而是表示讚成,隻有劉琰提問:“丞相,吳人擅長舟楫,我軍水軍勢弱,若是魏軍按兵不動,又當如何?”
由於夷陵的時候季漢的水軍損失慘重,這幾年一直都沒有完全重建(也有不刺激東吳的考慮),隻保留了一小支水軍,可以在水上承擔一些運輸任務,但作戰能力就比較堪憂了,何況水戰不同於陸戰,不是靠著士氣高昂、奮不顧身就能打贏的,誰的船更大,士兵訓練更好,武器更精良,誰就能在水戰中取得優勢。即使是最自信的漢軍也不會認為當前狀況下可以在水戰中打贏東吳。
而諸葛亮則點了點頭:“確實有此可能,所以我已遣人送書信一封與曹休。”
曹休的身體剛剛好利索,所以他的心情不錯。
他心情不錯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前不久賈逵終於一命嗚唿了,作為大司馬,曹魏在東南戰線的戰區總負責人,曹休也聽到了不少小道消息。比如賈逵的死其實不是個意外。
那簡直是一定的,陛下雖然明麵上調和雙方的關係,不過私下裏還是幫自己出了一口惡氣,果然還是自家人靠得住啊!
曹魏的大司馬如此感慨,他已經從之前的石亭慘敗中重新振作起來。雖然那場戰爭讓他的損失很大,無數的輜重糧草和兵器化為烏有。但是魏軍的逃生能力很強,10萬大軍當時雖然散去大半,不過不少人最後都輾轉迴到了曹魏地界,經過清點,也就損失了1萬來人。考慮到交戰過程中吳軍也有傷亡,這場大敗在經過時間的洗禮後被宣傳成了殺傷相當,那些魏軍的士氣也重新振作起來。
隻要再休養一段日子,曹休有信心重新掌握軍心,並尋求時機再次南下,好一雪前恥。
直到他收到了一封信。
這封信是輾轉送來的,據說最早是被不知名的人用箭射進合肥城,然後被士兵撿到後又送來了壽春,雖然送信的士兵說不知道信上寫的是什麽,不過曹休懷疑合肥的滿寵肯定看過內容。
上麵用非常輕佻的語氣表示,傳聞近期東吳的孫權打算稱帝,依據是他在石亭大敗魏軍,打得曹文烈丟盔棄甲,又有黃龍現身,說明天命在吳,卻不知曹魏大司馬作何感想。
這封信頓時讓曹休急了眼,畢竟曹休長這麽大還沒吃過石亭那樣的虧,這幾個月周圍的人都非常慎重地不提相關的事情,結果卻被人這麽揭了短。
更何況孫權是個什麽東西?豬狗一樣的存在,當初跪著求大魏冊封他,好讓劉備有所顧忌,如今也敢稱帝?也不怕天下人恥笑!
不過他最後還是沒有被衝昏頭腦,而是命令手下迅速派人去打探消息,看看是否真有孫權打算稱帝的事情,若果真如此,一定要第一時間迴報。
同時曹休又讓在壽春的曹泰,在六縣的張虎、安風的劉劭都整頓軍務,如果孫權真敢用這個理由稱帝,那麽假節鉞的大司馬就要帶領大魏官兵收拾收拾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江東小兒。
這個消息甚至傳到了汝南的楊暨那裏,這位新任的豫州刺史在得到消息後親自趕來了壽春,想要勸說曹休稍安勿躁,不要因為一些流言就隨便調動軍隊,至少應該穩重一些,先向陛下匯報此事,然後再決定是否出兵,就算真的要出兵,至少也要與各地協調,以免重蹈石亭的覆轍。
這種哪壺不開提哪壺的做法極大地刺激了曹休,後者當即表示鎮壓大魏的叛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算陛下知道也會讚同他的做法。當前最重要的是一邊調查實情一邊調動軍隊有備無患,至於消息來源,他倒是心裏有數。
“肯定不是什麽署名上的心向大魏的義士,根本就是蜀國不爽吳國稱帝,所以想要借刀殺人。”
曹休拍了拍案幾,“他們國力微弱,又勞師遠征打下涼州,此時定然無法分兵與吳國開戰,便想借助大魏敲打東吳,最好我們兩敗俱傷!”
“大司馬,既然如此——”
“就算是這樣,我們也不能放任孫權稱帝,不然陛下讓我在這裏做什麽!”
曹休有點惱羞成怒,“我意已決,若是消息確鑿,我便帶兵親征,打到東吳自去帝號為止,這一次我不會再上他們當了!你便替我向陛下稟報此事吧!”
楊暨當然不能把這種事情捕風捉影地上報洛陽,最後他還是求著曹休修書一封,把事情闡明後再由自己的親隨送去洛陽交給陳群,讓陳群決定如何匯報給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