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萬大軍立刻拔營起寨,呂師夔派出手下年輕的勇將那欽、宋朝降將張繼宗兩人帶五千騎兵,火速趕往白雲山驛道。呂師夔派人去可不是救人,按照返迴報信騎兵的匯報,阿日斯蘭已經全軍覆沒,救肯定是救不迴來了。


    派勇猛的那欽和沉穩的張繼宗兩將相互配合,主要目的是盡快打通前往廣州的通道,別等著大隊人馬在路上又中埋伏,影響了整個進攻廣州城的計劃。


    呂師夔被委任中南路領軍元帥之後,一路攻城拔寨戰無不勝,深的左丞相伯顏讚賞。在元大都禦前請賞,得到了元世祖忽必烈禦賜的一柄黃金匕首,可以說是一麵世襲的免死金牌,除了榮譽之外還是對未來的一種保障。


    這些大宋的降將,不管是怎麽降元的,其實心裏都有一種忐忑不安,怕的就是一旦戰爭結束,這些降將失去了作用會遭到清算。因為這種心態,經常出現隨著戰事的起伏,會有一些今天降元,後天一看情勢不妙翻臉就歸宋的官員。


    元世祖忽必烈深知不用好這些降將,元兵全麵占領宋朝疆土的時間將被大大延長,而占領之後蒙古族的將領對於管理國家,可是大大的外行,以後還江山社稷還得要這些宋朝舊臣出力。所以采用了用人不疑的,高官厚祿的領導方式,給予降元將領中的聲望最高的呂氏一族非常高的地位,甚至是很多蒙古族將領都享受不到的。


    幾個月前因為北方糧食草料的運輸出了問題,已經拿下廣州城的呂師夔無奈退走,本來可以一蹴而就占領整個廣東南路的計劃也失敗了,伯顏與忽必烈都沒有責備呂師夔,甚至忽必烈還下詔書安慰他。


    這次呂師夔仔細準備妥當,甚至在廣州城內埋伏的暗線全都啟動,勢要一舉拿下廣州城立威,然後一鼓作氣追擊張鎮孫的抗元將領,徹底平定整個廣州地區。然後與東南路過來的張弘範,從海上跟隨追擊張世傑的朱清等配合,將最後也是最強大的這股宋軍主力剿滅,完成元世祖忽必烈統一整個版圖的雄心壯誌。


    這次的戰役關係到整個呂氏家族,在未來元朝的官場之中的地位,他叔叔呂之煥親筆信中再三強調,要他不過一切代價,必須要把中南路的戰功拿到手,在張弘範麵前不能落了下風。


    可是這個阿日斯蘭,本來想送他一個簡單的功勞,以後就該給年輕人讓位置了,誰知怎麽就這麽魯莽,輕易就中了敵人的圈套。損失這三千騎兵事小,影響了南侵大部隊的士氣事大,因為現在的作戰部隊是蒙漢混合,而漢人部隊向來認為蒙古騎兵很難戰勝,一直是高看一眼心生畏懼的。


    雖然大部分宋兵是以前自己親手帶的軍隊,投降元朝已經有一段時日,甚至大部分人手上已經沾染了同族的鮮血。可是人心隔肚皮,誰能保證當自己如果打了敗仗,手下的士兵會不會有割了他的腦袋,在拿到宋軍那邊請功的人。


    白雲山驛道兩邊,各豎著一排一人高的木棍,插在上邊的一顆顆人頭形態各異血肉模糊,清理打掃完戰場之後,趙天佑最後一個離開。


    “那些在汀州城內枉死的父老鄉親在天有靈,我趙天佑今天送上第一次的祭品,雖然不是在汀州的元兇,但是他們也做過在汀州一模一樣的罪行,希望你們在地獄的入口等著他們。請你們相信,我趙天佑做過的承諾,我一定能夠做到,請耐心的等待!”


    趙天佑站在山口,看著讓人膽戰心寒的戰場,對著蒼天大聲說出了自己的心裏話,然後轉身翻上大黑馬,一路絕塵而去。


    與元兵第一次的正麵接觸,趙天佑占盡了天時地利,戰果也很不錯,最重要的是讓手下的宋軍看到了,往日不可一世的元兵,並不是不可戰勝的。


    綁在馬背上的三十多個俘虜,對於守城的宋軍來說,可是頭一迴見著,還有先鋒正將阿日斯蘭,可是活捉元兵最大的將官。十次交手元兵占上風九成,偶爾勢頭不對的時候,元兵撤離戰場的速度很快,有時候幾百人唯獨幾十人的騎兵小隊都會失敗,更別說活捉領軍的正將。


    已經收到斥候帶迴的消息,張鎮孫激動的滿麵通紅,早早的就率領眾位官員,站在北城門的城樓之上,遠眺迎接歸來的趙天佑。三十多對舞獅人,在鑼鼓樂器的伴奏下,在城門口的小廣場賣力的表演著。慢慢聚集起來迎接凱旋隊伍的百姓,已經在城門外擺開了長長的木桌,上邊擺滿了瓜果梨桃,還有呢切好的鹵肉涼菜。


    最引人的是各大家族中的老者,從自家樹下刨出了埋藏多年的老酒壇,還帶著濕乎乎的泥土的酒壇,打開之後醇厚的酒香四溢。一隻隻白色瓷碗,擺在長條桌上,等待著一會即將歸來的將士,把最香甜的美酒送到他們的口中。


    這次張鎮孫攻陷廣州城,對老百姓信心都沒有這麽大的激昂作用,因為這次是宋軍主動出擊,更讓人興奮的因為他們是騎兵。不可戰勝的蒙古鐵騎,早已經成了江南大地上宋朝子民的噩夢,到處屠城殺戮的暴行,讓他們已經化身為在世間行走的惡魔,讓人聞之變色。


    “來了,來了,張大人,趙將軍他們來了。”眼神比較出色的王道夫,第一個發現歸來的馬隊。


    張鎮孫抱拳對著左右的官員一拱手道:“請諸位大人隨同張某,一起出城迎接歸來的將士,為浴血殺敵的將士們接風洗塵。”


    “是,大人!”


    實話實說,張鎮孫在趙天佑出發的時候,並沒有報多大的希望,隻盼著趙天佑雖不能全身而退,也不能全把這些騎兵都拚掉,多少給帶迴點馬匹留個火種。


    在淩振等武將眼裏,趙天佑此舉無疑是以卵擊石,拿著普通將士的生命當兒戲,雖然嘴上在當時沒有奚落鄙視,但心裏都希望趙天佑吃個苦頭,以後再眾將官麵前低著點頭做人。


    “聽我的命令,開始、奏樂!”


    四十多麵打鼓咚咚的敲響,群獅舞動鼓樂齊鳴。在成千上萬軍民的注視中,阿日斯蘭絕望的低下了頭,和身後的三十多名俘虜下馬被捆成一串,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朝著黑壓壓的人群走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崛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大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大尉並收藏大宋崛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