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慎言!」
許瞻提聲將其打斷,側身向後看去,眼含警告道:「貴農耕,賤商賈,這是祖宗立下的規矩。區區幾個商戶,如何就要官府忍氣吞聲,顧及什麽情誼了?」
李士榮如夢初醒,慌忙跪地請罪:「是臣失言,請陛下降罪!」
古來重農抑商,商人乃是最末之流,便是官府毫不容情強製收迴礦地,他們也得恭敬受著。
方才是他昏頭慌不擇言,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無妨。」朱纓沒說什麽,叫他起身。
她心裏清楚官商勾結不淺,魏都世家繁榮久了,和這些富賈有往來也不是什麽意外的事,想要革舊換新,就勢必要動搖他們的利益,迴避不得。
不過這許家的表現,倒是出人意料。
群臣見李士榮受挫,自然不敢再說些什麽,紛紛附和許瞻。
朱纓暗暗吐了口氣,開口卻不是按照剛才的說法,下旨收迴礦地。
她視線掃過眾人,道:「此法可行,可若朕並不滿意呢?」
「統一鑄幣,權歸中央。」
朱纓一字一句:「眾卿,意下如何?」
第13章 良緣
此話一出,群臣皆驚。
「古來鑄幣皆是如此,何來統一一說!」
「魏都與地方的鑄幣向來互不幹擾,想要收攏,談何容易!」
「請陛下三思!」
麵對眾臣反對,朱纓沒有立即出聲,她垂下眼,思緒飛轉。
鑄幣一事關乎國計民生,重要性自不必言說,以往一向是由官府下放給幾個大錢莊來做,魏都與各地自己鑄自己的幣,流通時再去指定錢莊兌換。
此法通行千年,歷朝歷代大多延續,極少變動。隻是仔細一想,大魏地方各行其是,所鑄之錢規格樣式皆有很大出入,必會帶來諸多不便。
大魏經濟難以再上台階,這就是癥結之一。
她手撐著額角,掃視殿中人。
謝韞深深望了她一眼,出言駁道:「若因古時不存便不可為,那各地州郡豈非亦無存在的必要?」
前朝時地方行分封,諸侯國間各行其是誰也不服誰,沒堅持多久便迅速衰敗,被現在的大魏取而代之。大魏開國皇帝英明睿智,當初頂著巨大的壓力廢除舊製改行州縣,這才有了現在的地方。
謝韞此話直接把意思上升了一個台階,若是再有人反對,便有質疑先祖決策之嫌了。
既然設州立縣可行,為何貨幣不能改變舊製度呢?
前麵一個陛下,後麵又來一個都督。眾人心中疑慮頗多,但礙於威壓不敢正麵出言,皆是小聲湊在一起議論。
「敢問陛下,這統一之法如何施行?」寧深久未作聲,方開口問。
他想聽朱纓說一說,畢竟陛下登基以來各地還算安分,如今劣幣一事既出,是一個極好的契機。
殿內嘈雜消下去。
朱纓:「收迴地方鑄幣之權,此後由魏都統一鑄幣,再向各地下發。此外,迴收舊幣改換新幣。」
「老臣鬥膽。」
一直沉默的許瞻嘆了口氣,道:
「這統一之事說來簡單,隻是地方鑄幣已久,且所造之錢大多由少數貴族掌握,百姓手中甚少。想要推行統一,必是難上加難。」
眾人覺得許瞻言之有理,紛紛附和。
「許相所言甚是。隻是我覺得,不試試怎麽知道。」
周嵐月冷眼觀望了半晌,忍不住異議:
「這法子若是能成,一可促經濟發展,二可加強我大魏各地聯繫,這對朝廷而言是好事。時間長便長了,功在社稷之事,徐徐圖之又有何不可呢?」
周閣老見女兒失禮,竟敢公然與首輔叫板,礙於場麵又無法出言提醒,隻好使勁使眼色。
她不是閣臣,隻是被陛下特許在殿內聽政,可不要引得許相不滿才是。
「罷了。」
朱纓沉吟許久,終於開口退讓道:「此事再讓朕想想,容後再議。」
---
「寧子沉!」
從崇政殿散了出來,寧深正往宮門方向走,聽身後傳來一女聲。
他轉身看去,發現是周嵐月。
除了她,也沒人如此大膽,在宮中直唿他的字。
寧深停步等她過來,問道:「何事?」
「沒事便不能叫你?同僚之間打招唿不行嗎。」其實周嵐月找他有事,隻是下意識嗆他一句。
「方才陛下提的那法子,你覺得如何?」
周嵐月問他的理由很簡單,此人雖然相處起來費勁,但還是有些才能在身上。
她不好直接去找朱纓,身旁有個謝韞,二人眉來眼去間顯得她多餘;長公主呢性情太柔婉,她都不敢高聲說話。思來想去也就隻有寧深,還能與她說上幾句。
「正如你在殿內所說,大有可為。」
寧深和她一起往前走,「但不可操之過急,還需再斟酌。」
周嵐月點點頭,說:「不過我沒想到,許相竟會反對。」
她印象裏的許瞻向來精明,眼光又長遠,統一貨幣分明是件大好事,他居然也沒有贊同。
「許相年歲漸長,想著求穩也不意外。」寧深心中同樣不解,隻能如此道。
「可能吧。」周嵐月也想不出別的解釋。
片刻,她突然想起了什麽,猶豫了一下又沒忍住,朝寧深湊近了些,低聲問:「你與長公主怎麽迴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許瞻提聲將其打斷,側身向後看去,眼含警告道:「貴農耕,賤商賈,這是祖宗立下的規矩。區區幾個商戶,如何就要官府忍氣吞聲,顧及什麽情誼了?」
李士榮如夢初醒,慌忙跪地請罪:「是臣失言,請陛下降罪!」
古來重農抑商,商人乃是最末之流,便是官府毫不容情強製收迴礦地,他們也得恭敬受著。
方才是他昏頭慌不擇言,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無妨。」朱纓沒說什麽,叫他起身。
她心裏清楚官商勾結不淺,魏都世家繁榮久了,和這些富賈有往來也不是什麽意外的事,想要革舊換新,就勢必要動搖他們的利益,迴避不得。
不過這許家的表現,倒是出人意料。
群臣見李士榮受挫,自然不敢再說些什麽,紛紛附和許瞻。
朱纓暗暗吐了口氣,開口卻不是按照剛才的說法,下旨收迴礦地。
她視線掃過眾人,道:「此法可行,可若朕並不滿意呢?」
「統一鑄幣,權歸中央。」
朱纓一字一句:「眾卿,意下如何?」
第13章 良緣
此話一出,群臣皆驚。
「古來鑄幣皆是如此,何來統一一說!」
「魏都與地方的鑄幣向來互不幹擾,想要收攏,談何容易!」
「請陛下三思!」
麵對眾臣反對,朱纓沒有立即出聲,她垂下眼,思緒飛轉。
鑄幣一事關乎國計民生,重要性自不必言說,以往一向是由官府下放給幾個大錢莊來做,魏都與各地自己鑄自己的幣,流通時再去指定錢莊兌換。
此法通行千年,歷朝歷代大多延續,極少變動。隻是仔細一想,大魏地方各行其是,所鑄之錢規格樣式皆有很大出入,必會帶來諸多不便。
大魏經濟難以再上台階,這就是癥結之一。
她手撐著額角,掃視殿中人。
謝韞深深望了她一眼,出言駁道:「若因古時不存便不可為,那各地州郡豈非亦無存在的必要?」
前朝時地方行分封,諸侯國間各行其是誰也不服誰,沒堅持多久便迅速衰敗,被現在的大魏取而代之。大魏開國皇帝英明睿智,當初頂著巨大的壓力廢除舊製改行州縣,這才有了現在的地方。
謝韞此話直接把意思上升了一個台階,若是再有人反對,便有質疑先祖決策之嫌了。
既然設州立縣可行,為何貨幣不能改變舊製度呢?
前麵一個陛下,後麵又來一個都督。眾人心中疑慮頗多,但礙於威壓不敢正麵出言,皆是小聲湊在一起議論。
「敢問陛下,這統一之法如何施行?」寧深久未作聲,方開口問。
他想聽朱纓說一說,畢竟陛下登基以來各地還算安分,如今劣幣一事既出,是一個極好的契機。
殿內嘈雜消下去。
朱纓:「收迴地方鑄幣之權,此後由魏都統一鑄幣,再向各地下發。此外,迴收舊幣改換新幣。」
「老臣鬥膽。」
一直沉默的許瞻嘆了口氣,道:
「這統一之事說來簡單,隻是地方鑄幣已久,且所造之錢大多由少數貴族掌握,百姓手中甚少。想要推行統一,必是難上加難。」
眾人覺得許瞻言之有理,紛紛附和。
「許相所言甚是。隻是我覺得,不試試怎麽知道。」
周嵐月冷眼觀望了半晌,忍不住異議:
「這法子若是能成,一可促經濟發展,二可加強我大魏各地聯繫,這對朝廷而言是好事。時間長便長了,功在社稷之事,徐徐圖之又有何不可呢?」
周閣老見女兒失禮,竟敢公然與首輔叫板,礙於場麵又無法出言提醒,隻好使勁使眼色。
她不是閣臣,隻是被陛下特許在殿內聽政,可不要引得許相不滿才是。
「罷了。」
朱纓沉吟許久,終於開口退讓道:「此事再讓朕想想,容後再議。」
---
「寧子沉!」
從崇政殿散了出來,寧深正往宮門方向走,聽身後傳來一女聲。
他轉身看去,發現是周嵐月。
除了她,也沒人如此大膽,在宮中直唿他的字。
寧深停步等她過來,問道:「何事?」
「沒事便不能叫你?同僚之間打招唿不行嗎。」其實周嵐月找他有事,隻是下意識嗆他一句。
「方才陛下提的那法子,你覺得如何?」
周嵐月問他的理由很簡單,此人雖然相處起來費勁,但還是有些才能在身上。
她不好直接去找朱纓,身旁有個謝韞,二人眉來眼去間顯得她多餘;長公主呢性情太柔婉,她都不敢高聲說話。思來想去也就隻有寧深,還能與她說上幾句。
「正如你在殿內所說,大有可為。」
寧深和她一起往前走,「但不可操之過急,還需再斟酌。」
周嵐月點點頭,說:「不過我沒想到,許相竟會反對。」
她印象裏的許瞻向來精明,眼光又長遠,統一貨幣分明是件大好事,他居然也沒有贊同。
「許相年歲漸長,想著求穩也不意外。」寧深心中同樣不解,隻能如此道。
「可能吧。」周嵐月也想不出別的解釋。
片刻,她突然想起了什麽,猶豫了一下又沒忍住,朝寧深湊近了些,低聲問:「你與長公主怎麽迴事?」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