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深沒說什麽,一抬眼卻與周嵐月對視。二人默契地同時將視線移向別處,隨即一左一右把朱繡隔在中間,一道朝崇政宮去了。
---
帝王書房極是寬闊,同時容納幾十人也不顯擁擠。殿內麒麟金爐中香氣氤氳,燒得正旺的銀炭不時發出劈啪聲響。
眾臣已悉數到達,按官職品級有序肅立,等待皇帝開口議事。
「陛下,周大人並非閣臣,參與內閣議事怕是不成體統。」
見周嵐月在玉階旁安然而立,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內閣輔臣,刑部尚書汪成異議道。
「無妨,朕要說之事她也有參與。」朱纓睨了他一眼,淡道。
這汪成她記得,曾經是許氏的門生,不過她去江北時還沒聽過朝堂有這號人,這幾年無功無過,勉強爬到了刑部尚書的位置。脫離許氏多年,許家的知情識趣半分沒學到,反倒與其他世家黨羽走得頗近。
當初沒讓周嵐月進內閣,一是因為周家她老爹正值盛年還未榮休,仍是內閣大臣,父女二人同在內閣未免失衡,令眾臣不滿;二是因為她需要一位心腹做直屬於自己的耳目,控製了幹儀衛,行事也可方便些。
周嵐月心思敏銳,行事果斷,平日裏有內閣商議之事,朱纓也從不對她避諱。
汪成聽罷也不好再說什麽,退迴先前的位置,不著痕跡向右前方向一瞥。
見時候差不多了,朱纓清聲道:「今日召各位愛卿前來,是為先前的劣幣一事,嚴卿。」
「是。」嚴庚祥恭敬應下,出列道:
「有幹儀衛從旁協助,劣幣清查之事已全部結束,除了先前陛下手中那幾枚外,還在魏都幾十戶百姓處發現,數量不多,如今已全部召迴。」
「臣已將各地送上的消息一一看過,得知劣幣隻在魏都有過蹤跡,且均出於德寧錢莊。此外,所有劣幣皆產自康樂九年至十一年,其中銅含量不足正常錢幣的一半,乃是以鉛代銅所鑄。」
先前那些劣幣朱纓已在朝堂上公之於眾,此時眾人均是瞭然。那些銅錢看似尋常,但仔細辨別便知分量不夠,且質地脆而易碎,原來是減少了銅、增加了鉛的緣故。
「德寧錢莊······」大臣中不乏有人記得這曾是寧氏的產業,議論聲漸起。
「諸位大人不必猜疑,康樂八年先帝下令官家禁商,自此德寧錢莊便被發賣,與寧氏扯不上幹係。」寧氏是外戚,朱纓不便開口,朱繡開口解圍道。
寧深拱手,接話道:「寧氏家業清白,早在先帝禁商時便脫了個幹淨,絕無逾矩之事。」
「寧尚書無須多慮。」
嚴庚祥身為內閣次輔,在朝中影響頗深,見自家學生遭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此次清查若無寧家提供線索,戶部行事絕不會如此順利。」
這位嚴閣老是先帝在位時一力提拔上來的寒門子,一向隻忠於皇帝,是康樂帝為製衡世家培養出的心腹,也為朱纓留下了一位純臣。
「宮外情況如此,宮內朕已命人查過。」
朱纓道:「其餘宮室皆無大礙,僅坤寧宮一處查出一匣子德寧錢,但並非鉛所製,乃是正常的銅錢,諸位愛卿不必掛心。」
這說法是之前她與謝韞商量好的,坤寧宮查出劣幣一事不算小,如今朝堂之上勢力難分,她作為皇帝,盡數坦誠未必是好事,不如暫且隱瞞,先在暗中查。
前半句話讓眾臣心一提,待到朱纓話畢才又放迴肚裏。
「嵐月。」朱纓喚了周嵐月一聲,示意她來說。
眾臣皆暗嘆,尚在議事,女帝不稱官職直喚其名,寵信若此,真是給足了臉麵。
康樂年間禦監司勾結前朝勢大,壓製幹儀衛多年,新帝登位後那閹人集團便被一鍋端了,而幹儀衛交由女子掌權,可謂一步登天、風頭十足。
「據寧尚書所說,德寧錢莊後來賣給了一個魏都的富商,之後沒幾年卻閉了店,實是蹊蹺。」
周嵐月目光在寧深處頓了頓,隨後轉向眾臣,「幹儀衛繼續查,發現在康樂十一年錢莊閉店後,那富商卻棄下萬貫家財,帶著妻兒老母匆匆去了蜀地,之後便再也沒有迴來。」
「朕已派人去蜀州查其下落,但願能有些眉目。」
若想查清德寧劣幣一事,這富商乃是十分關鍵的人物。
朱纓垂首又抬起,丹鳳眼眯了眯,話鋒一轉:「經此一事,這錢幣倒是引起了朕的關注。朕想著,若想一勞永逸,避免劣幣再生禍及社稷,總要有個辦法才是。」
不能再這樣受製於人,這權,今日她非收些迴來不可。
殿內嘈雜聲又起,眾人低聲談論著,一時無人接話。
全程靜聽的許瞻上前一步,朝朱纓揖道:「臣啟奏,歷年來鑄幣所需材料均為定量,既如此,何不將礦采權收迴官府,再給各錢莊統一發放所采之物?」
朱纓凝神思量,許瞻這個首輔可不是庸碌之輩,所提意見一向可靠。
她仔細想了想,礦地由私家掌管,皆是地方數一數二的豪富,每年油水不會少撈。
若是由官府收管,再與他們合作經營開採,一舉兩得,確實不失為上策。
「不可!」
李士榮聽罷幾乎掩飾不住驚亂,立即反駁:「礦地一向由當地大賈管轄,勢力不容小覷,官府貿然有所動作,未免有損雙方情誼,弊處頗多,恐引發矛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
帝王書房極是寬闊,同時容納幾十人也不顯擁擠。殿內麒麟金爐中香氣氤氳,燒得正旺的銀炭不時發出劈啪聲響。
眾臣已悉數到達,按官職品級有序肅立,等待皇帝開口議事。
「陛下,周大人並非閣臣,參與內閣議事怕是不成體統。」
見周嵐月在玉階旁安然而立,儼然把自己當成了內閣輔臣,刑部尚書汪成異議道。
「無妨,朕要說之事她也有參與。」朱纓睨了他一眼,淡道。
這汪成她記得,曾經是許氏的門生,不過她去江北時還沒聽過朝堂有這號人,這幾年無功無過,勉強爬到了刑部尚書的位置。脫離許氏多年,許家的知情識趣半分沒學到,反倒與其他世家黨羽走得頗近。
當初沒讓周嵐月進內閣,一是因為周家她老爹正值盛年還未榮休,仍是內閣大臣,父女二人同在內閣未免失衡,令眾臣不滿;二是因為她需要一位心腹做直屬於自己的耳目,控製了幹儀衛,行事也可方便些。
周嵐月心思敏銳,行事果斷,平日裏有內閣商議之事,朱纓也從不對她避諱。
汪成聽罷也不好再說什麽,退迴先前的位置,不著痕跡向右前方向一瞥。
見時候差不多了,朱纓清聲道:「今日召各位愛卿前來,是為先前的劣幣一事,嚴卿。」
「是。」嚴庚祥恭敬應下,出列道:
「有幹儀衛從旁協助,劣幣清查之事已全部結束,除了先前陛下手中那幾枚外,還在魏都幾十戶百姓處發現,數量不多,如今已全部召迴。」
「臣已將各地送上的消息一一看過,得知劣幣隻在魏都有過蹤跡,且均出於德寧錢莊。此外,所有劣幣皆產自康樂九年至十一年,其中銅含量不足正常錢幣的一半,乃是以鉛代銅所鑄。」
先前那些劣幣朱纓已在朝堂上公之於眾,此時眾人均是瞭然。那些銅錢看似尋常,但仔細辨別便知分量不夠,且質地脆而易碎,原來是減少了銅、增加了鉛的緣故。
「德寧錢莊······」大臣中不乏有人記得這曾是寧氏的產業,議論聲漸起。
「諸位大人不必猜疑,康樂八年先帝下令官家禁商,自此德寧錢莊便被發賣,與寧氏扯不上幹係。」寧氏是外戚,朱纓不便開口,朱繡開口解圍道。
寧深拱手,接話道:「寧氏家業清白,早在先帝禁商時便脫了個幹淨,絕無逾矩之事。」
「寧尚書無須多慮。」
嚴庚祥身為內閣次輔,在朝中影響頗深,見自家學生遭疑,自然不會袖手旁觀:「此次清查若無寧家提供線索,戶部行事絕不會如此順利。」
這位嚴閣老是先帝在位時一力提拔上來的寒門子,一向隻忠於皇帝,是康樂帝為製衡世家培養出的心腹,也為朱纓留下了一位純臣。
「宮外情況如此,宮內朕已命人查過。」
朱纓道:「其餘宮室皆無大礙,僅坤寧宮一處查出一匣子德寧錢,但並非鉛所製,乃是正常的銅錢,諸位愛卿不必掛心。」
這說法是之前她與謝韞商量好的,坤寧宮查出劣幣一事不算小,如今朝堂之上勢力難分,她作為皇帝,盡數坦誠未必是好事,不如暫且隱瞞,先在暗中查。
前半句話讓眾臣心一提,待到朱纓話畢才又放迴肚裏。
「嵐月。」朱纓喚了周嵐月一聲,示意她來說。
眾臣皆暗嘆,尚在議事,女帝不稱官職直喚其名,寵信若此,真是給足了臉麵。
康樂年間禦監司勾結前朝勢大,壓製幹儀衛多年,新帝登位後那閹人集團便被一鍋端了,而幹儀衛交由女子掌權,可謂一步登天、風頭十足。
「據寧尚書所說,德寧錢莊後來賣給了一個魏都的富商,之後沒幾年卻閉了店,實是蹊蹺。」
周嵐月目光在寧深處頓了頓,隨後轉向眾臣,「幹儀衛繼續查,發現在康樂十一年錢莊閉店後,那富商卻棄下萬貫家財,帶著妻兒老母匆匆去了蜀地,之後便再也沒有迴來。」
「朕已派人去蜀州查其下落,但願能有些眉目。」
若想查清德寧劣幣一事,這富商乃是十分關鍵的人物。
朱纓垂首又抬起,丹鳳眼眯了眯,話鋒一轉:「經此一事,這錢幣倒是引起了朕的關注。朕想著,若想一勞永逸,避免劣幣再生禍及社稷,總要有個辦法才是。」
不能再這樣受製於人,這權,今日她非收些迴來不可。
殿內嘈雜聲又起,眾人低聲談論著,一時無人接話。
全程靜聽的許瞻上前一步,朝朱纓揖道:「臣啟奏,歷年來鑄幣所需材料均為定量,既如此,何不將礦采權收迴官府,再給各錢莊統一發放所采之物?」
朱纓凝神思量,許瞻這個首輔可不是庸碌之輩,所提意見一向可靠。
她仔細想了想,礦地由私家掌管,皆是地方數一數二的豪富,每年油水不會少撈。
若是由官府收管,再與他們合作經營開採,一舉兩得,確實不失為上策。
「不可!」
李士榮聽罷幾乎掩飾不住驚亂,立即反駁:「礦地一向由當地大賈管轄,勢力不容小覷,官府貿然有所動作,未免有損雙方情誼,弊處頗多,恐引發矛盾·······」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