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開門!開門!


    城內的唿聲還在繼續。


    阮青枝仿佛又迴到了前些日子剿匪的戰場,聽著將士們齊聲喊殺、聽著馬蹄聲響聽著腳步踏踏、聽著兵刃蹡蹡如疾風驟雨席卷天地。


    是了,那是千軍萬馬如潮而至的聲音!


    阮青枝忙迴頭看向夜寒。果然他已放下了高舉長劍的手,眼睛看著仍然緊閉的城門,冷峻的麵容上現出一絲笑。


    “開始了。”他道。


    這時城樓上戍守的將士們早已沒了先前盛氣淩人的架勢。明明仍是居高臨下占盡了地利,他們卻個個都像被狼群圍住的兔子一樣,除了發抖還是發抖,僅剩的一點兒心思也全都用來盤算逃跑了。


    “反了,反了!”一個士兵喃喃道。


    真的反了。城內的局麵已經控製不住了。


    誰能想到……誰能想到!


    一個士兵忽然當啷一聲扔了刀,狠狠將身上的兵服拽了下來:“娘的,不幹了!”


    “梁子,你瘋了!”旁邊一個同伴嚇得慌忙過來阻攔。


    被稱作梁子的士兵抬手指了指城內:“不是我瘋了,是他們瘋了,全天下的人都瘋了!”


    天下的人瘋沒瘋不知道,反正上京的人都瘋了。城樓上好些士兵同時想道。


    有人帶了頭,旁邊立刻有人效仿,眨眼之間幾十名守衛竟有一小半脫了兵服扔了兵器,灰溜溜跑出去混進人群了。


    當然也有同伴試圖阻攔,但將官已經死了,剩下這些誰的官職也不比誰高,最後當然是誰都攔不住誰。


    亂了這麽一會兒,城下的聲音已經到了門前了。


    下麵的將士們也終於抵不住,被洶湧的人潮撲過來、壓下去,慘兮兮如同被巨浪拍到沙灘上的幾隻螃蟹。


    城門開了。


    那片洶湧的人潮卻並未從洞開的大門中湧出去,而是在一刹間停下、分開、俯伏,平靜如同退潮之後的沙灘。


    “恭迎厲王殿下迴京!”


    “恭迎厲王殿下迴京!”


    “恭迎厲王殿下迴京!”


    同樣的內容、不同的聲音,又如海潮一般從城門口緩緩蕩開,重重疊疊傳出去再重重疊疊蕩迴來,震人心魄。


    整整一條街,足足十多裏長,密密麻麻盡是人。


    男女老少,富貴貧窮,擠擠挨挨跪伏在地,放眼望去看不到盡頭的一片,全是人。


    僅剩的幾個還肯在城牆上堅持的士兵頭皮發麻,呆滯地站了許久之後,終於也不約而同地扯掉了自己身上的兵服,偷偷溜下城牆,逃走了。


    厲王反了。


    厲王反了!


    京中皇帝和太子一直都在防著他反,所以這一路上安排了幾十次刺殺,滿心想著即便殺不了他,也能逼得他把藏在暗處的殺手鐧盡數拿出來。


    沒想到他真的隻帶了這麽三十來個人一路殺迴了京,更沒想到——


    他的殺手鐧不在西北、不在他帶著前去剿匪的隊伍裏,而是早已藏在了上京、光明正大地生活在皇帝和太子的眼皮底下。


    百姓!


    全上京的百姓,不論男女老少、不論貧賤富貴,都是他的同黨、都是他用來顛覆這南齊江山的殺手鐧!


    這,怎麽可能?


    逃走的那些士兵想不明白,剛剛接到消息、氣得砸了一桌子茶碗的淩霜也想不明白。


    百姓有多貪生怕死他是知道的,百姓有多愚蠢多難說服他更是知道的。他在上京苦心經營十多年,這民心若能利用,難道他會想不到嗎?


    這個淩寒,他明明一直在西北!他迴京隻短短幾個月,怎麽會……


    淩霜遍體生寒。


    城門口的歡唿聲還在繼續,內容從“恭迎厲王殿下迴京”變成了“青陽郡主千歲千千歲”。


    這真是大逆不道了,但阮青枝半點兒也沒覺得惶恐。


    她甚至還覺得“千歲”有點少,心中暗道本郡主沒準兒已經活了幾千幾萬歲,這幫傻孩子們可算是把咱叫得年輕了。


    夜寒也沒覺得惶恐。


    他微笑著向阮青枝頷首示意,之後兩匹馬同時邁進城門並轡而行,從跪伏的百姓麵前緩緩走過。


    所到之處歡聲一片。


    等到身後三十多名將士都進了城門之後,夜寒勒住馬頭,在馬背上站了起來,朗聲道:“諸位想必已經知道了:皇五子淩霜挾持陛下、把控朝堂,強迫父皇禪位,欲將我南齊萬千子民愚弄欺淩,視如豬狗!如今南齊已到危亡之際,本王忝居王位責無旁貸,願為南齊除奸邪、正朝綱,匡扶正統!”


    “除奸邪、正朝綱,匡扶正統!”眾百姓齊聲應和,聲音如先前一樣重重疊疊傳了出去。


    滿城震動。就連宮中雕梁畫棟上陳年的灰塵似乎都簌簌地被震了下來。


    皇帝被消息驚到,推落棋枰站了起來:“那個孽子……那個孽子!他果然反了!朕就知道!朕就知道!!”


    “陛下,”新進宮不久的薛婉儀忙跪下相勸,“陛下且息怒,事情也許不是陛下想的那樣呢?厲王不是說‘除奸邪正朝綱匡扶正統’嗎,他也許隻是跟太子殿下有些舊怨,並不是針對陛下……”


    “他跟太子能有什麽舊怨?”皇帝啪啪拍著桌子,“他是跟朕有舊怨!”


    薛婉儀見他動了大怒,頓時不敢言語,怯怯地跪在地上假裝自己不存在。


    皇帝憤怒地在地上走來走去,隔著厚厚的絨毯踩得地上咣咣響:“誰是‘奸邪’?誰是‘正統’?他要‘匡扶正統’,他要‘匡扶’誰?如今他還肯把誰放在眼裏?分明是他自己要來奪朕的江山——他惦記了二十年了!”


    小安子先在旁恭敬地站著,此刻終於忍不住提醒道:“陛下,要不要召太子來?”


    薛婉儀聞言大喜,忙也跟著勸:“是啊陛下,召太子來吧!太子聰慧仁孝,一定會有辦法!”


    “聰慧?仁孝?”皇帝嗤笑一聲,忽然暴怒,連榻上的小桌一起掀了下去:“滾!都給朕滾出去!”


    薛婉儀半點兒也沒有猶豫立刻帶著宮女太監們退了下去。


    小安子卻沒有走,躬身上前低聲勸道:“陛下越是生氣,就越不能放任小人胡作非為。如今厲王還隻是在城門口煽動百姓,朝中暫時還沒有反應,陛下是否要即刻召諸位大人進宮、同時傳令金吾衛護駕?”


    皇帝迴頭看著他。


    小安子沒有察覺,仍然低著頭恭恭敬敬等待示下。


    良久之後,皇帝冷哼一聲,重重坐了下來:“宮中、朝中,有一個能用的沒有?他能一聲不吭煽動了全城的百姓到西城門去跪迎他,你怎知他不能煽動滿朝文武當殿逼朕退位!”


    小安子想了一下,閉了嘴。


    皇帝抓起手邊散落的幾顆棋子摔了出去:“傳朕口諭!即刻關閉宮門!任何宗親朝臣皆不得進宮,否則以謀逆論處!”


    小安子忙答應著領命退出去,退到門口時又聽見皇帝厲聲補充道:“那個孽子若敢迴來,也不許他進!他不是要邀買人心說‘匡扶正統’嗎?告訴他,他若真是迴來匡扶正統、不是迴來逼宮的,就先在宮門外跪滿三天,然後卸下盔甲脫光衣裳披頭散發跪進宮門!他若肯照辦,朕就信他!”


    門外小太監們嚇得瑟瑟發抖,小安子已麵不改色地答應著退了出去。


    宮門一重一重關上,門內一片死寂,門外風起雲湧。


    無數官員聞訊匆匆自家中趕出來奔向宮城。


    那些宗親子弟卻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觀望,家家緊閉大門,隻派了小廝喬裝打扮上街探聽消息。


    上京陷入一片混亂,混亂之中卻又似乎隱隱藏著某種規律,忙亂而有序地進展著。


    夜寒一行人在萬千百姓的簇擁下緩緩而行,用了近兩個時辰才走到宮門口。


    等在宮門外的文武百官就像沙灘上看著潮水漫天卷地而來的遊人,震撼,而惶恐。


    他們不約而同地站了起來,分列兩旁靠牆站定,看著那三十多名渾身浴血的將士,看著他們身後烏泱泱無法估算數目的百姓。


    南齊這天,變得也太快了。


    隻有那個小姑娘的笑容依舊。


    看怕了暗紅烏黑灰撲撲的顏色之後,群臣不約而同地將目光移到了夜寒身邊那個裹著鬥篷滿臉笑容的小姑娘身上。


    這孩子年前說是失蹤了,為了尋她攪得全城雞飛狗跳,年都沒有過好。陽城百姓聽到消息之後更是瘋了似的湧進上京挨家挨戶找,隻差沒有掘地三尺了。


    折騰了有二十多天,外頭又忽然傳來消息,說她是去了北邊,找厲王去了。


    那時晉王已經成了太子,沒過幾天又說皇帝要禪位,於是上京頓時忙亂成一團,人人都隻記得晉王是未來天子、街頭巷尾茶樓酒肆議論的盡是帝座更替的天下大事,誰還肯把心思放在一個淘氣的外姓郡主身上!


    在全城百姓乃至全天下人無意或者有意的忽略中,大家似乎都忘了一件很要緊的事:


    那個青陽郡主自稱天定鳳命,就連光華寺的大師似乎也默認了這種說法。


    而此刻,這個“天定鳳命”的女孩子仍然陪在厲王身邊,看上去似乎並沒有琵琶別抱的打算。


    這,不太對啊。


    在宮門外被料峭春寒凍得瑟瑟發抖的老狐狸們飛快地醒過神來,不約而同地抬腿迎上前:“青陽郡主……”


    阮青枝笑嗬嗬同眾人問好,之後又抬手指了指夜寒:“諸位大人,厲王也在呐!”


    諸位大人雖然老眼昏花但真的並沒有瞎,當然知道厲王也在。


    但是,身為朝廷命官,主動跟反賊打招唿是不是不太好?


    大家都有些猶豫。


    宮門前靜了一瞬,之後欒中丞、裴尚書、靖邊候等十多名重臣忽然齊刷刷站了出來,躬身:“恭迎厲王殿下迴京。”


    這一聲並不響亮,卻有好些官員嚇得齊打了個哆嗦。


    不料這還沒完。隻一瞬之後,後麵那些三品以下官員的隊伍中、甚至金吾衛之中唿啦啦站出了三四十人,聲音比先前那些老臣洪亮了不知多少倍:“恭迎厲王殿下迴京!”


    夜寒在馬上抬了抬手,金吾衛將士便一聲不吭地迴到了隊伍,幾個年輕的官員卻滿麵歡喜地迎了上來:“殿下及時迴朝真是太好了!殿下剿匪可還順利?”


    “十分順利。”夜寒微笑,“此事稍後再談。此刻諸位大人等在宮門口做什麽?這不是上朝的時辰吧?”


    看看天色,太陽已經快碰著山頂了,果然不是上朝的時辰。


    一個官員笑道:“不是等上朝。是我們聽說殿下剿匪凱旋,猜想陛下會擺駕出宮相迎,因此特來宮門口伺候著,沒想到宮城大門緊閉,不知道是什麽緣故。”


    站在前列的一個官員聞言忍不住迴頭看了一眼。


    如今的年輕人,睜眼說瞎話的本事真是越來越厲害了,真是世風日下。


    當然說瞎話最厲害的還是厲王本人。隻見他催馬上前幾步立在宮門前,一臉擔憂地道:“青天白日宮門緊閉,實在是前所未有之事,宮中恐有大變!”


    幾個老臣心道可不是有大變嘛,你厲王殿下都領著全城的百姓造反了!


    這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聽見厲王啪地甩了一下馬鞭子,急道:“咱們不能這樣幹等著!宮門緊閉難通消息,父皇被困在裏麵生死不知——這怎麽行!將士們,隨本王闖進去,救出父皇!”


    “闖進宮去!營救吾皇!”三十多命渾身散發著血腥氣的將士齊聲高唿。


    宮門前群臣慌忙後退,終於有人硬著頭皮站出來,擋在門前:“殿下請留步!宮中並無劇變,陛下的安危也並未受到威脅!眾百姓麵前,請您毋要蠱惑人心!”


    “沒有威脅?”夜寒看看宮門,一臉不解:“既然沒有威脅,緊閉宮門做什麽?”


    沒等那官員迴答,夜寒忽然拔高了聲音:“既然威脅不是來自宮外,那就是宮內出問題了!所以父皇果然是被五弟挾持了對嗎?是五弟挾持了父皇,逼迫父皇傳位是不是?我就知道……”


    他的話未說完,不遠處的百姓早已喧嘩起來。


    幾個忠直的老臣又氣又急恨不得打人,卻又分明知道一百個自己加起來也不夠厲王打,頓時絕望。


    這時終於有兩個小太監從遠處專供奴才進出的窄門鑽出來跑到近前,撐著發抖的雙腿作出盛氣淩人的模樣,高聲唱道:“陛下口諭:厲王要進宮門,請先於門外跪滿三天,然後卸甲解衣赤身跪進……”


    “什麽?!”阮青枝不等他說完便已尖叫起來,“讓厲王殿下在門外跪滿三天?讓厲王殿下卸掉鎧甲脫光衣服跪爬進宮門?是你們瘋了還是我的耳朵壞掉了?厲王殿下剿匪救民有大功於社稷,我不信陛下會這樣羞辱他!”


    前排百姓聞言頓時嘩然。


    老程的嗓門在一片鼓噪之中格外出眾:“父子天性,陛下當然舍不得羞辱咱們大統領!但是別人舍得啊,有的人可巴不得咱們大統領死呢!喂那兩個小太監,你們主子是太子不是?我們這一路迴京遇上了二三十次截殺,可都是太子派來的!你當爺爺這一身血是殺賊留下的嗎?不是!這都是迴京路上被人截殺留下的!”


    百姓再一次被震撼到,群情激憤之下也忘了天威不可冒犯、忘了高高在上的太子殿下不容挑釁,一個個都用盡了全力憤怒地嘶吼起來。


    “太欺負人了!”


    “怎麽能這樣對待厲王殿下!怎麽能這樣對待咱們的英雄!”


    “太子殿下給個說法!”


    “太子殿下是不是真的造反了?!”


    “太子是不是已經挾持了皇上?宮裏如今是誰在做主?”


    “連親爹親哥哥都能下黑手的人怎麽當皇帝?咱們不認!”


    ……


    宮門前群情洶洶,怒吼聲如驚濤駭浪,逼得文武百官連連後退,最後幾乎都完全貼在了宮牆上。


    那兩個傳旨的小太監見勢不妙,忙轉身要逃。


    夜寒揮手命人綁了他們,隨後拔劍出鞘。


    卻沒有砍掉那兩人的腦袋,而是舉劍指天,高聲道:“非是本王不肯奉詔,實在不能奉來路不明之‘詔’!青天白日宮門緊閉,本王如何能知道父皇是否無恙?如何能知道你們是奉何人偽詔而來?此刻父皇或許正在宮中翹首待援,本王如何能在宮門前虛耗時光!——將士們,隨本王,闖宮!”


    “得令!”一聲應和響如驚雷,當然並不僅僅是出自西北軍那三十多名將士,也有出自宮門前值守的金吾衛。


    貼在宮牆上的文武百官已經明白此刻的局勢了,隻是有相當一部分人還在舉棋不定。


    這是真造反了。


    所以他們應該怎麽辦?這個時候還能明哲保身嗎?


    先前站出來說話的一個老臣硬著頭皮又向前跨出兩步,攔在了夜寒麵前:“厲王請留步!太子此刻並不在宮內,如何能挾持陛下!宮中天使傳諭如陛下親臨,您當麵抗命,等同謀逆!請殿下三思而行!”


    夜寒勒住馬頭,看著宮門:“若今日闖宮門便是謀逆,本王不懼擔這‘謀逆’之名!無論如何,本王一定要當麵確認父皇平安無事!待確知剛才那道口諭果真是父皇所傳之後,本王再奉詔也不遲!——開門!”


    將士們並無半點兒遲疑,一齊湧上前去撞門。西北軍中有擅長攻城的甚至三下兩下攀上牆頭躍了進去,而牆內戍守的金吾衛並未阻攔。


    事實上,在西北軍將士殺進去之前,裏麵的金吾衛已經將宮門打開了。


    宮門前的老臣險險避開馬蹄,靠在宮牆上臉色煞白,喃喃:“完了,完了……真的反了!”


    西北軍隊伍眨眼間已衝進了宮門,一路兵不血刃。


    他們身後跟著的萬千百姓並未造次,到宮門前就停了下來,緊張又好奇地看著門內,卻無一人向那道門檻邁出一步。


    宮門前人聲鼎沸,議論的無非是太子的儲君之位來路如何如何不正,以及挾持父皇逼宮奪位的行為如何狼心狗肺。


    經過這一番紛亂,在場的百姓已無人再相信太子無辜,當然更不會有人再相信皇帝是真心要傳位給太子。


    眾人紛紛想起太子多年來文武功業都堪稱平庸,直到最近才查了幾樁舊案算是立了功,但這樣的功勞與厲王多年鎮守邊關的戰功相比就如水滴之於大海,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而且,他查的那些舊案,真相到底如何,誰知道?


    別的不說,單說那安國公柳家,柳公爺十年前那也是戰功赫赫、令敵國聞風喪膽的人物!雖然後來因為腿疾解甲迴京,但上至朝廷下至百姓提起柳公爺來還是要豎大拇指讚一聲“英雄”的,他怎麽好端端就成了通敵賣國之奸賊了?


    隻怕不是柳公爺通敵賣國,而是某人要鏟除異己!


    百姓口口相傳,將先前所有的疑慮、不安以及種種猜測都說出來,爭執著、議論著、互相補充著,咒罵聲和悲憤的唿喝聲鋪天蓋地。


    一部分官員顫著腿貼在牆上,隻覺得宮牆的寒意滲進了骨頭縫裏,如刀割。


    這時欒中丞裴尚書他們卻已各自整了整身上的朝服,甩甩袍袖整整齊齊列成兩隊,跨進了宮門。


    身後不斷有人跟上,沒多久連那些五品六品不入流的小官都跟著進去了。


    先前貼在宮牆上的那幾個卻仍在猶豫,直到身邊隻剩下二十來個人的時候才幡然醒悟,不約而同地提起衣擺飛快地挪動著雙腿奔進了宮門。


    身後是萬千百姓的驚唿怒罵聲,如海潮唿嘯,迫得人不由自主便要加快腳步狂奔逃命。


    但誰也不知道奔進去是不是就能逃出命來。


    此刻宮裏好像什麽都沒有發生。除了路邊行走的宮女太監不見了之外,一切都平靜得像往常一樣。


    但已經沒有人敢去相信那些依舊挺立如鬆的金吾衛了。


    這些老臣一路追到太和殿,沒見到人,隻得又折迴去找到了福安殿,果然看到殿外站著那些老老少少的官員們,以及三十多匹醜得辨不清顏色的馬。


    馬上不見了的那三十多尊殺神,當然已經進殿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世鳳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夢中說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夢中說夢並收藏九世鳳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