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韶瑜坐在龍椅上說道:「那麽你們也算是認識的了,有些交情,總比沒有交情要好些。」
雲舒有些不解,莫非要讓他這樣的重量級官員,去幫著他監督西北?
正在雲舒疑惑的時候,秦韶瑜又開口道:「你弟弟正在翰林做事兒,不如就派顧愛卿的弟弟去吧。」
雲舒皺眉,說道:「陛下,思憂才入官場沒有幾年,況且平時多沉默,不懂變通,隻怕去了也派不上什麽用場。況且他也不曾跟晉王說上過兩句話,遠去西北,實在......」
誰都有私心,雲舒也不希望弟弟遠離親人去西北。況且雲安還暈船,這一路上不知道要如何顛簸。
而且不說路途如何,按照秦越那樣的人,想對人隱瞞自己的想法跟行動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弟弟即便去了西北,雲舒想著也是徒勞。去了真能有收穫還好說,既然知道此去隻是浪費時間,又有什麽去的必要呢?
不是他小看雲安,西北勢力都在秦越手中,雲安到了西北,還不定是誰監督誰呢。
又不是去縣城裏麵查貪官,總能有百姓透露出那麽些。西北幾乎都是軍籍,有哪個人會去檢舉秦越造反麽?
即便真的檢舉了,一時半會兒周帝能調出兵力去打秦越麽?
可是雲舒勸了又不聽。倘若真的要送,雲舒也寧願讓周帝選別人。他弟弟可是還要跟在他身邊多學習兩年的。
不過雲舒的反對並沒有那麽奏效。
隻聽周帝說道:「實在什麽?實在不合適麽?天子授命,即便不合適,也要去適應才對。顧家兄弟都有大才,朕覺得讓顧愛卿的弟弟去就很不錯。」
「陛下......」
雲舒剛想要再說兩句,就見周帝看向眾人,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在場眾人又怕周帝心血來潮找上他們的麻煩,若是反對,隻怕遭殃的就是自己或者跟自己有關的朋友了,因此紛紛附和,覺得皇上說得對。
即便真的十分不支持的,也都是閉著嘴,緊緊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倘若周帝要讓雲舒去西北,那這會兒是肯定有人為他發言的。
畢竟朝堂少一個顧雲安不會有什麽大損失,少了顧雲舒的話,他們這一黨派的實力會被大大削弱。
即便雲舒不被周帝喜歡又如何?大部分情況下,周帝不還是要聽雲舒的建議?周帝在對雲舒說話的時候,不還是客客氣氣的麽?所以顧雲舒在朝堂中,依舊很重要。
「那麽就這麽定了吧。」秦韶瑜在得到大家的支持之後,微笑著看向雲舒說道。
許是料到了雲舒必定會反駁,秦韶瑜說道:「先去幾年曆練歷練吧。將來總是要調迴來的。」
雲舒對此並不是十分信任,然而知道已經無法更改,值得垂下腦袋,自己在一旁生著悶氣,不再說話。
出了議政殿,熱氣蒸騰,太陽即便快落山了,也是熱得人不大好受。來來往往眾人又過來寬慰雲舒,雲舒隻是勉強應付著。
迴了家,將消息說了一通,雲安也沉默著沒有說話。
林氏聽說雲安即將遠去西北做知州,飯桌上還忍著難受勁兒,一迴屋就抱著楊嬤嬤哭了起來。
「我們顧家這一脈人口凋零。統共那麽幾個人,大女兒跟著女婿南下,幹兒子要去領兵打仗九死一生,如今輪到小兒子了,又是去西北這麽遠的地方赴任。嗚嗚嗚嗚嗚,當初真就不該讓他們都走這條路。為報效朝廷,弄得這樣一副田地。」
雖然沒有外人,但林氏後邊兒的話說得過了些,楊嬤嬤又趕緊勸她:「太太雖然傷心,話也不該說著急了。大丈夫為國效命這都是應該的,況且二爺也說了,不過是去幾年,小少爺將來還迴來呢。」
林氏聞言也不答應一句,仍舊是埋頭在那裏委屈地哭。
這日雲舒睡得也不安寧,心裏難受雲安要離開。到了五更天才逐漸睡下,那會兒天都要亮了,雞鳴不斷。
第二天起來的時候,整個人眼睛都是腫的。
就在這日,周帝旨意下來,封了雲安去西北做知州。
秦韶瑜還順便讓帶了口信給秦越,意思大概是他這個做皇帝的侄子很想念叔叔,希望叔叔能多來信件,等國內內亂平定了,要多多封賞秦越這個叔叔。
因為時間比較緊,隻給了雲安兩天時間做準備。
林氏聽到這個消息,又是在家邊幫忙準備行李邊哭。
到底是親哥哥,顧淼對雲安要遠走這件事兒也十分不舍。
雲安知道家裏人都不高興,一次晚間大家坐在一起喝茶的時候,故意逗著顧淼說:「要不然,你也同我一塊兒走得了。」
顧淼有些認真地迴答:「那感情好,我正好在京都呆膩煩了,幹脆我們一家子都去好了。」
林氏聞言,怒道:「說的什麽話。你當初來京都那會兒可不是這樣兒的。況且西北環境多不好,你個要不是不得已,誰要去那個鳥不拉屎的敵方。」
顧淼雖然二十多了,也不耽誤跟林氏扯臉撒嬌:「任何地方都有待煩了的時候,就不許我換換口味?」
雲舒在一旁說道:「聽說西北當初是百廢待興,如今漸漸好了,不比之前了。」
林氏說道:「那也沒有京都繁華。況且你二哥哥在這兒,咱們的宅子買在這兒,你要去那裏也沒有住的敵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雲舒有些不解,莫非要讓他這樣的重量級官員,去幫著他監督西北?
正在雲舒疑惑的時候,秦韶瑜又開口道:「你弟弟正在翰林做事兒,不如就派顧愛卿的弟弟去吧。」
雲舒皺眉,說道:「陛下,思憂才入官場沒有幾年,況且平時多沉默,不懂變通,隻怕去了也派不上什麽用場。況且他也不曾跟晉王說上過兩句話,遠去西北,實在......」
誰都有私心,雲舒也不希望弟弟遠離親人去西北。況且雲安還暈船,這一路上不知道要如何顛簸。
而且不說路途如何,按照秦越那樣的人,想對人隱瞞自己的想法跟行動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兒。
弟弟即便去了西北,雲舒想著也是徒勞。去了真能有收穫還好說,既然知道此去隻是浪費時間,又有什麽去的必要呢?
不是他小看雲安,西北勢力都在秦越手中,雲安到了西北,還不定是誰監督誰呢。
又不是去縣城裏麵查貪官,總能有百姓透露出那麽些。西北幾乎都是軍籍,有哪個人會去檢舉秦越造反麽?
即便真的檢舉了,一時半會兒周帝能調出兵力去打秦越麽?
可是雲舒勸了又不聽。倘若真的要送,雲舒也寧願讓周帝選別人。他弟弟可是還要跟在他身邊多學習兩年的。
不過雲舒的反對並沒有那麽奏效。
隻聽周帝說道:「實在什麽?實在不合適麽?天子授命,即便不合適,也要去適應才對。顧家兄弟都有大才,朕覺得讓顧愛卿的弟弟去就很不錯。」
「陛下......」
雲舒剛想要再說兩句,就見周帝看向眾人,問道:「諸位覺得如何?」
在場眾人又怕周帝心血來潮找上他們的麻煩,若是反對,隻怕遭殃的就是自己或者跟自己有關的朋友了,因此紛紛附和,覺得皇上說得對。
即便真的十分不支持的,也都是閉著嘴,緊緊皺著眉頭,沒有說話。
倘若周帝要讓雲舒去西北,那這會兒是肯定有人為他發言的。
畢竟朝堂少一個顧雲安不會有什麽大損失,少了顧雲舒的話,他們這一黨派的實力會被大大削弱。
即便雲舒不被周帝喜歡又如何?大部分情況下,周帝不還是要聽雲舒的建議?周帝在對雲舒說話的時候,不還是客客氣氣的麽?所以顧雲舒在朝堂中,依舊很重要。
「那麽就這麽定了吧。」秦韶瑜在得到大家的支持之後,微笑著看向雲舒說道。
許是料到了雲舒必定會反駁,秦韶瑜說道:「先去幾年曆練歷練吧。將來總是要調迴來的。」
雲舒對此並不是十分信任,然而知道已經無法更改,值得垂下腦袋,自己在一旁生著悶氣,不再說話。
出了議政殿,熱氣蒸騰,太陽即便快落山了,也是熱得人不大好受。來來往往眾人又過來寬慰雲舒,雲舒隻是勉強應付著。
迴了家,將消息說了一通,雲安也沉默著沒有說話。
林氏聽說雲安即將遠去西北做知州,飯桌上還忍著難受勁兒,一迴屋就抱著楊嬤嬤哭了起來。
「我們顧家這一脈人口凋零。統共那麽幾個人,大女兒跟著女婿南下,幹兒子要去領兵打仗九死一生,如今輪到小兒子了,又是去西北這麽遠的地方赴任。嗚嗚嗚嗚嗚,當初真就不該讓他們都走這條路。為報效朝廷,弄得這樣一副田地。」
雖然沒有外人,但林氏後邊兒的話說得過了些,楊嬤嬤又趕緊勸她:「太太雖然傷心,話也不該說著急了。大丈夫為國效命這都是應該的,況且二爺也說了,不過是去幾年,小少爺將來還迴來呢。」
林氏聞言也不答應一句,仍舊是埋頭在那裏委屈地哭。
這日雲舒睡得也不安寧,心裏難受雲安要離開。到了五更天才逐漸睡下,那會兒天都要亮了,雞鳴不斷。
第二天起來的時候,整個人眼睛都是腫的。
就在這日,周帝旨意下來,封了雲安去西北做知州。
秦韶瑜還順便讓帶了口信給秦越,意思大概是他這個做皇帝的侄子很想念叔叔,希望叔叔能多來信件,等國內內亂平定了,要多多封賞秦越這個叔叔。
因為時間比較緊,隻給了雲安兩天時間做準備。
林氏聽到這個消息,又是在家邊幫忙準備行李邊哭。
到底是親哥哥,顧淼對雲安要遠走這件事兒也十分不舍。
雲安知道家裏人都不高興,一次晚間大家坐在一起喝茶的時候,故意逗著顧淼說:「要不然,你也同我一塊兒走得了。」
顧淼有些認真地迴答:「那感情好,我正好在京都呆膩煩了,幹脆我們一家子都去好了。」
林氏聞言,怒道:「說的什麽話。你當初來京都那會兒可不是這樣兒的。況且西北環境多不好,你個要不是不得已,誰要去那個鳥不拉屎的敵方。」
顧淼雖然二十多了,也不耽誤跟林氏扯臉撒嬌:「任何地方都有待煩了的時候,就不許我換換口味?」
雲舒在一旁說道:「聽說西北當初是百廢待興,如今漸漸好了,不比之前了。」
林氏說道:「那也沒有京都繁華。況且你二哥哥在這兒,咱們的宅子買在這兒,你要去那裏也沒有住的敵方。」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