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這一副牌,是絕對不至於被打得這樣爛的。
可惜,秦越不是正經的繼承皇位。想要皇位,必定要有流血。天下還是可能對他群起而攻之,到時候要流的還是百姓的血。
人隻能活一世,至少這一世,在雲舒看來。跟這秦韶瑜平天下,還是幫著秦越登上王位,結果都是差不多的。
哪怕他跟著秦越能夠多被理解一些,然而代價卻是百姓的流血犧牲,國家內亂。那麽他情願一輩子得不到秦韶瑜的理解。
至少在一些大事決策方麵,秦韶瑜還肯聽他一聽。至少他這個少師的名聲,還是能鎮得住朝廷許多作亂的官員的。
若是他一走,雲舒不敢說朝堂馬上就亂,但是能鎮住的人少了,就會加快分崩離析的步伐。
所以雲舒不是不想走,而是不敢走。
雲舒雲舒這次是真的婉言拒絕了秦越的邀請,理由是社稷繁忙,百姓疾苦,他沒有心情享樂。
西北風光雖好,還是及不上京都繁華地,並且他在信的最後,告訴秦越皇帝十分想念他,希望他能夠有朝一日用他那光鮮的晉王身份迴京。
這次他寫的內容同之前的十分不同,他相信秦越隻要看了信件,一定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按照之前他看過的那些爽文邏輯,其實他這會兒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去追隨秦越,然後幫著他一路打下江山,最後功成名就,封個王,在一方嬌妻美妾才是。
隻是真正在古代當了幾年官之後,他越發清楚了自己的責任重大。
他的地位已經不需要再靠著打拚去掙來,雲舒的官職已經很高,有些人一輩子突破不了五品,他這個年紀卻已經是二品官員。
所以他現在腦海裏所想的,就是怎樣做好他的臣子,怎樣讓這個國家的百姓少遭受一些災難。
他的目標已經不再是讓家人過得更好,更不是自己如何能夠多多斂財了。
這樣的目標雖然很沉重,並且十分艱難才能稍稍有那麽一絲絲的進步。然而能夠擁有這樣的目標,他每天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他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充實。
因為雲舒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他踮起腳努努力,說不定能實現的目標。
亂天下很容易,治理天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他已經做好準備,用他的餘生來平定天下。
隻要,皇帝還能繼續用他。
就像他當初跟秦韶瑜承諾的,他會為他守住江山的。隻要秦韶瑜用他!
可戰事好容易撐到這年春季,雲舒卻被人匿名告了一狀。
這一狀,說的是他跟造反的朱茂關係甚好。而且朱茂跟他們顧家出來的笙歌還是師兄弟關係。
更要命的是,他們都是師從仇二爺的身份也被扒了出來。
仇二爺的事兒是遠在燕城的時候了,如今燕城就在朱茂手裏。要打聽還是比較困難。
然而朱茂跟雲舒他們關係好,卻是很容易打聽的,隻要在京都拉兩個跟他們關係略好的人問一問,都知道雲舒跟朱茂經常往來。
隻要朱茂在京都,不是留在雲舒家裏過夜,就是拉著雲舒他們去酒樓吃酒。
周帝知道了這一消息後大怒,立即招來顧家能叫來的男人,雲舒、雲安、顧騰霄、顧笙歌,都被叫到了殿內。
「你們有這一層關係!朕居然都不知道!」周帝將上奏的摺子扔在雲舒麵前,雲舒才知道這件事兒的嚴重性。
雲舒慌忙說道:「雖然永安是跟著學武藝,隻是從來也沒有拜師。師徒身份從來沒有,仇二爺是隱姓埋名住在燕城的,臣等也不知情。況且皇上,顧家上下都在為朝廷盡心盡力這麽多年,難道皇上還不相信臣麽?若要毀了大周,臣多少次不能背叛,然而臣在朝十年,哪有一次做過背叛的事兒?
臣願意以全家人命擔保,雖然同朱茂交好,然而自從朱茂叛變,臣等不曾聯絡過那賊人一次!更不可能同他勾結!即便臣等同仇二爺關係甚好,可也是大周的子民,怎麽可能為他一個外人做那等子叛國的事情呢?」
周帝聞言,表情這才稍微緩和了一些。
雲舒見狀,繼續解釋道:「至於臣侄兒跟弟弟,更是同朱茂少有往來。不過因為早年是同窗,又算是同鄉。臣母親憐惜他一個人在京都,所以經常讓他來住。誰能想到,一副好心,養出了白眼狼呢?」
秦韶瑜也是鮮少見到雲舒這樣低眉順眼的樣子,心情莫名有些舒暢,坐迴了自己的龍椅,對雲舒他們說道:「雖然如此,朕亦不敢完全信了你們。這樣重要的事情,為何不早上報?拖到如今,被人告了才知道解釋?」
雲舒心想的,朝堂上下,沒有一天是不忙的。況且這種事情,仇二爺的身份在燕城的時候就沒有幾個人知道。
連他叔叔顧英磐那個萬事通都隻能打聽到零星,他怎麽能想到,有一天居然會有人因為這個把他們全家都告了?
這種事兒,原本隱瞞都來不及,誰會大張旗鼓地說?
這次算是雲舒政治場內的一次重大失誤,也算是他唯一的一次被重創,若是解釋不過去,革職是小,丟了全家的性命,乃至誅了九族都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正在雲舒絞盡腦汁想要找個辦法的時候,顧笙歌忽然說道:「臣願帶兵去討伐逆賊!」
周帝聞言,冷笑道:「派你去討伐?難道朕是傻子不成?朕這會兒給你撥幾萬的兵力,轉眼你就去投奔了朱茂那個賊子,朕是嫌江山太穩固,龍椅坐著太舒服了是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可惜,秦越不是正經的繼承皇位。想要皇位,必定要有流血。天下還是可能對他群起而攻之,到時候要流的還是百姓的血。
人隻能活一世,至少這一世,在雲舒看來。跟這秦韶瑜平天下,還是幫著秦越登上王位,結果都是差不多的。
哪怕他跟著秦越能夠多被理解一些,然而代價卻是百姓的流血犧牲,國家內亂。那麽他情願一輩子得不到秦韶瑜的理解。
至少在一些大事決策方麵,秦韶瑜還肯聽他一聽。至少他這個少師的名聲,還是能鎮得住朝廷許多作亂的官員的。
若是他一走,雲舒不敢說朝堂馬上就亂,但是能鎮住的人少了,就會加快分崩離析的步伐。
所以雲舒不是不想走,而是不敢走。
雲舒雲舒這次是真的婉言拒絕了秦越的邀請,理由是社稷繁忙,百姓疾苦,他沒有心情享樂。
西北風光雖好,還是及不上京都繁華地,並且他在信的最後,告訴秦越皇帝十分想念他,希望他能夠有朝一日用他那光鮮的晉王身份迴京。
這次他寫的內容同之前的十分不同,他相信秦越隻要看了信件,一定也能明白他的意思。
按照之前他看過的那些爽文邏輯,其實他這會兒最明智的選擇,應該是去追隨秦越,然後幫著他一路打下江山,最後功成名就,封個王,在一方嬌妻美妾才是。
隻是真正在古代當了幾年官之後,他越發清楚了自己的責任重大。
他的地位已經不需要再靠著打拚去掙來,雲舒的官職已經很高,有些人一輩子突破不了五品,他這個年紀卻已經是二品官員。
所以他現在腦海裏所想的,就是怎樣做好他的臣子,怎樣讓這個國家的百姓少遭受一些災難。
他的目標已經不再是讓家人過得更好,更不是自己如何能夠多多斂財了。
這樣的目標雖然很沉重,並且十分艱難才能稍稍有那麽一絲絲的進步。然而能夠擁有這樣的目標,他每天都在為這個目標努力,他會覺得自己每天都很充實。
因為雲舒很清楚地知道,這是他踮起腳努努力,說不定能實現的目標。
亂天下很容易,治理天下卻需要很長的時間,他已經做好準備,用他的餘生來平定天下。
隻要,皇帝還能繼續用他。
就像他當初跟秦韶瑜承諾的,他會為他守住江山的。隻要秦韶瑜用他!
可戰事好容易撐到這年春季,雲舒卻被人匿名告了一狀。
這一狀,說的是他跟造反的朱茂關係甚好。而且朱茂跟他們顧家出來的笙歌還是師兄弟關係。
更要命的是,他們都是師從仇二爺的身份也被扒了出來。
仇二爺的事兒是遠在燕城的時候了,如今燕城就在朱茂手裏。要打聽還是比較困難。
然而朱茂跟雲舒他們關係好,卻是很容易打聽的,隻要在京都拉兩個跟他們關係略好的人問一問,都知道雲舒跟朱茂經常往來。
隻要朱茂在京都,不是留在雲舒家裏過夜,就是拉著雲舒他們去酒樓吃酒。
周帝知道了這一消息後大怒,立即招來顧家能叫來的男人,雲舒、雲安、顧騰霄、顧笙歌,都被叫到了殿內。
「你們有這一層關係!朕居然都不知道!」周帝將上奏的摺子扔在雲舒麵前,雲舒才知道這件事兒的嚴重性。
雲舒慌忙說道:「雖然永安是跟著學武藝,隻是從來也沒有拜師。師徒身份從來沒有,仇二爺是隱姓埋名住在燕城的,臣等也不知情。況且皇上,顧家上下都在為朝廷盡心盡力這麽多年,難道皇上還不相信臣麽?若要毀了大周,臣多少次不能背叛,然而臣在朝十年,哪有一次做過背叛的事兒?
臣願意以全家人命擔保,雖然同朱茂交好,然而自從朱茂叛變,臣等不曾聯絡過那賊人一次!更不可能同他勾結!即便臣等同仇二爺關係甚好,可也是大周的子民,怎麽可能為他一個外人做那等子叛國的事情呢?」
周帝聞言,表情這才稍微緩和了一些。
雲舒見狀,繼續解釋道:「至於臣侄兒跟弟弟,更是同朱茂少有往來。不過因為早年是同窗,又算是同鄉。臣母親憐惜他一個人在京都,所以經常讓他來住。誰能想到,一副好心,養出了白眼狼呢?」
秦韶瑜也是鮮少見到雲舒這樣低眉順眼的樣子,心情莫名有些舒暢,坐迴了自己的龍椅,對雲舒他們說道:「雖然如此,朕亦不敢完全信了你們。這樣重要的事情,為何不早上報?拖到如今,被人告了才知道解釋?」
雲舒心想的,朝堂上下,沒有一天是不忙的。況且這種事情,仇二爺的身份在燕城的時候就沒有幾個人知道。
連他叔叔顧英磐那個萬事通都隻能打聽到零星,他怎麽能想到,有一天居然會有人因為這個把他們全家都告了?
這種事兒,原本隱瞞都來不及,誰會大張旗鼓地說?
這次算是雲舒政治場內的一次重大失誤,也算是他唯一的一次被重創,若是解釋不過去,革職是小,丟了全家的性命,乃至誅了九族都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正在雲舒絞盡腦汁想要找個辦法的時候,顧笙歌忽然說道:「臣願帶兵去討伐逆賊!」
周帝聞言,冷笑道:「派你去討伐?難道朕是傻子不成?朕這會兒給你撥幾萬的兵力,轉眼你就去投奔了朱茂那個賊子,朕是嫌江山太穩固,龍椅坐著太舒服了是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