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剩下那麽一兩年的時間麽?早兩年開戰怎麽了?」秦韶瑜顯然不明白雲舒的想法。
「陛下,臣勸過了,不要打仗。這不但會拖垮國內的財政,而且容易讓咱們內部出現禍患。想想當初西北攻打我們的時候,晉王是如何讓西北撤兵的。
這跟北方的方法如出一轍,咱們的國力被早兩年的戰爭給拖垮了。國如一個人,身體不舒服了,就要好好休息。若不好好休息,就會徹底垮掉!」
秦韶瑜聞言,大怒:「放肆!你是在說朕的國要垮麽!顧慎之,你別以為自己是先帝寵愛的臣子,就敢這麽跟朕說話!」
「陛下!」在場一些老臣都很惜才,紛紛站出來為雲舒說話。
自然,秦韶瑜生氣歸生氣,心中卻又不得不承認雲舒是個有能力的臣子。
因此氣了一段時間後也沒有做出任何要責罰顧雲舒的說法,其實他這麽生氣,多少也是想要給顧雲舒一個下馬威。
他如今已經是個皇上了,卻總覺得顧雲舒還是像個老師一樣,一直端著,因此有意想要看看顧雲舒害怕自己的模樣。
他的行為就像一個叛逆的孩子,對待家長的模式。
可惜的是,他並沒有等來顧雲舒害怕的模樣,反而卻讓自己顯得不大理智。
雲舒被吼過之後,第一次覺得這麽委屈,也就沒有再在會議上說過話了。
之後從議政殿內退出來,有幾個相熟的大臣還過來好言安慰。勸慰雲舒說新帝上位還沒有習慣,畢竟新帝沒有責罰他,說明新帝還是敬重他的。
雲舒第一次明白了不被人理解的愁悶。好好說話非不聽,莫非真的要動先帝給他的戒尺麽?
可是皇帝可以下臣民的臉麵,若是雲舒真的抽了秦韶瑜一頓,對方沒有醒悟的話,他反而會成為新帝的眼中釘。
先帝給他這個戒尺,意在希望新帝知道懼怕,不敢做那些過分叛逆的事兒。
可是先帝似乎也沒有料到,他前腳剛走,秦韶瑜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撕毀了之前同他的約定。
雲舒並不想讓自己後悔,仗著身份,之後的幾個月裏,再三上奏,要求新帝能夠撤兵,不要再做這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漸漸地,新帝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個議事的群體,這一群體基本上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的那幾位伴讀,以及之前玩得好些的朋友。
要麽說是風水輪流轉呢,轉眼間蔡博文一類人竟然成為了新帝身邊的寵兒。
而秦韶瑜也很好地隔代遺傳到了他祖父的風氣,在玩樂方麵的天性逐漸釋放了出來。
這日議政殿內,秦韶瑜有些生氣地將雲舒上奏的摺子扔到桌上,說道:「這個顧慎之,一直不死心,他就希望停戰。說了兩個月了,反覆上奏,朕的頭都要被他說大了。」
在場眾人都不敢編排顧雲舒,畢竟他是位尚書,還是太子少師,雖然沒有位列三公,然而年紀輕輕的,又很有政治頭腦。
最重要的一點,他在朝中並沒有多樹立什麽敵人,隻有政見不同。
自從先帝繼承皇位之後,行為作風都十分好,臣子之間互相對立的情況比較少。
所以互相之間,隻要不是世仇,基本上都維持至少表麵的和睦。
此時蔡博文也站在議政殿內,見皇帝犯愁,他便主動站在了周帝這邊,說道:「慎之雖然很有遠見,然而孰能無過呢?政治上的事情,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說得就是正確的。打了這麽久的仗,也沒見他說的那些情況發生。
咱們隻是攻打了北方,黃河以南依舊是一片太平,稅務上麵也沒有太過虧損,仍舊是能夠支撐的。想必他這次真的錯了也未可知。」
秦韶瑜聞言,心情這才好了許多。
是啊,他父親當初讓他不要打仗的時候,已經是病糊塗了。
顧雲舒做事永遠都是小心謹慎滴水不漏,或許這次就是太過謹慎了呢?
或許,也並不像他說的那麽恐怖。
況且秦韶瑜相信自己不是他祖父,一旦危機真的來臨,他停止就是了。
祖父這樣糊塗都能守得住江山,莫非江山落到他手裏,還能完了不成?
於是秦韶瑜就想到了能夠恢復顧雲舒的話,當天就在奏摺上寫了,今年冬天他準備多線作戰,將北邊兩個小藩鎮拿下。
倘若兩個藩鎮能夠拿下,那麽在打仗的時候前線打仗的人就不用擔心後頭的補給不能快速到達,或者走到一半被人攔截的問題了。
可雲舒在看到周帝給自己的迴覆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必定不會那麽簡單。
因為最大的藩鎮,不會看著兩個小藩鎮就這樣被他們吞併,必定是會出手的。
然而雲舒勸不明白,已經在開始想策略。
若是國內動盪,應當如何鎮壓,各地一直擴軍,其實若是一齊□□,他是無法控製的。
皇權之下,周帝唯一的優勢,就隻有名正言順這一說法。
然而秦韶瑜若生在盛世還好說,若是亂世,這樣的腦子,是很容易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不過雲舒還是願意往好的方向去想,雖然有些沒落了,然而這個朝代還能算是盛世的尾巴。現在一切都還是可以挽迴的時候。
雲舒勸諫無用,知道周帝不待見自己,便稱病在家躺了一個來月。
他也不聽秦韶瑜跟自己說的,什麽今年冬天打下兩個藩鎮,在這一個月內,仍舊是不停上書,讓皇帝停止打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陛下,臣勸過了,不要打仗。這不但會拖垮國內的財政,而且容易讓咱們內部出現禍患。想想當初西北攻打我們的時候,晉王是如何讓西北撤兵的。
這跟北方的方法如出一轍,咱們的國力被早兩年的戰爭給拖垮了。國如一個人,身體不舒服了,就要好好休息。若不好好休息,就會徹底垮掉!」
秦韶瑜聞言,大怒:「放肆!你是在說朕的國要垮麽!顧慎之,你別以為自己是先帝寵愛的臣子,就敢這麽跟朕說話!」
「陛下!」在場一些老臣都很惜才,紛紛站出來為雲舒說話。
自然,秦韶瑜生氣歸生氣,心中卻又不得不承認雲舒是個有能力的臣子。
因此氣了一段時間後也沒有做出任何要責罰顧雲舒的說法,其實他這麽生氣,多少也是想要給顧雲舒一個下馬威。
他如今已經是個皇上了,卻總覺得顧雲舒還是像個老師一樣,一直端著,因此有意想要看看顧雲舒害怕自己的模樣。
他的行為就像一個叛逆的孩子,對待家長的模式。
可惜的是,他並沒有等來顧雲舒害怕的模樣,反而卻讓自己顯得不大理智。
雲舒被吼過之後,第一次覺得這麽委屈,也就沒有再在會議上說過話了。
之後從議政殿內退出來,有幾個相熟的大臣還過來好言安慰。勸慰雲舒說新帝上位還沒有習慣,畢竟新帝沒有責罰他,說明新帝還是敬重他的。
雲舒第一次明白了不被人理解的愁悶。好好說話非不聽,莫非真的要動先帝給他的戒尺麽?
可是皇帝可以下臣民的臉麵,若是雲舒真的抽了秦韶瑜一頓,對方沒有醒悟的話,他反而會成為新帝的眼中釘。
先帝給他這個戒尺,意在希望新帝知道懼怕,不敢做那些過分叛逆的事兒。
可是先帝似乎也沒有料到,他前腳剛走,秦韶瑜就已經迫不及待地撕毀了之前同他的約定。
雲舒並不想讓自己後悔,仗著身份,之後的幾個月裏,再三上奏,要求新帝能夠撤兵,不要再做這些勞民傷財的事情。
漸漸地,新帝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個議事的群體,這一群體基本上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的那幾位伴讀,以及之前玩得好些的朋友。
要麽說是風水輪流轉呢,轉眼間蔡博文一類人竟然成為了新帝身邊的寵兒。
而秦韶瑜也很好地隔代遺傳到了他祖父的風氣,在玩樂方麵的天性逐漸釋放了出來。
這日議政殿內,秦韶瑜有些生氣地將雲舒上奏的摺子扔到桌上,說道:「這個顧慎之,一直不死心,他就希望停戰。說了兩個月了,反覆上奏,朕的頭都要被他說大了。」
在場眾人都不敢編排顧雲舒,畢竟他是位尚書,還是太子少師,雖然沒有位列三公,然而年紀輕輕的,又很有政治頭腦。
最重要的一點,他在朝中並沒有多樹立什麽敵人,隻有政見不同。
自從先帝繼承皇位之後,行為作風都十分好,臣子之間互相對立的情況比較少。
所以互相之間,隻要不是世仇,基本上都維持至少表麵的和睦。
此時蔡博文也站在議政殿內,見皇帝犯愁,他便主動站在了周帝這邊,說道:「慎之雖然很有遠見,然而孰能無過呢?政治上的事情,誰也不能保證自己說得就是正確的。打了這麽久的仗,也沒見他說的那些情況發生。
咱們隻是攻打了北方,黃河以南依舊是一片太平,稅務上麵也沒有太過虧損,仍舊是能夠支撐的。想必他這次真的錯了也未可知。」
秦韶瑜聞言,心情這才好了許多。
是啊,他父親當初讓他不要打仗的時候,已經是病糊塗了。
顧雲舒做事永遠都是小心謹慎滴水不漏,或許這次就是太過謹慎了呢?
或許,也並不像他說的那麽恐怖。
況且秦韶瑜相信自己不是他祖父,一旦危機真的來臨,他停止就是了。
祖父這樣糊塗都能守得住江山,莫非江山落到他手裏,還能完了不成?
於是秦韶瑜就想到了能夠恢復顧雲舒的話,當天就在奏摺上寫了,今年冬天他準備多線作戰,將北邊兩個小藩鎮拿下。
倘若兩個藩鎮能夠拿下,那麽在打仗的時候前線打仗的人就不用擔心後頭的補給不能快速到達,或者走到一半被人攔截的問題了。
可雲舒在看到周帝給自己的迴覆的時候,就知道事情必定不會那麽簡單。
因為最大的藩鎮,不會看著兩個小藩鎮就這樣被他們吞併,必定是會出手的。
然而雲舒勸不明白,已經在開始想策略。
若是國內動盪,應當如何鎮壓,各地一直擴軍,其實若是一齊□□,他是無法控製的。
皇權之下,周帝唯一的優勢,就隻有名正言順這一說法。
然而秦韶瑜若生在盛世還好說,若是亂世,這樣的腦子,是很容易被挾天子以令諸侯的。
不過雲舒還是願意往好的方向去想,雖然有些沒落了,然而這個朝代還能算是盛世的尾巴。現在一切都還是可以挽迴的時候。
雲舒勸諫無用,知道周帝不待見自己,便稱病在家躺了一個來月。
他也不聽秦韶瑜跟自己說的,什麽今年冬天打下兩個藩鎮,在這一個月內,仍舊是不停上書,讓皇帝停止打仗。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