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許多在朝老臣一樣,他見證了兩任皇帝的隕落。
新帝即位,大家所認為的唯一一件好事兒,那就是新帝的身體足夠強健,估計能夠活得比較長。
新帝即為後,皇後也很快被迎娶進來,那是北方擁有重要兵權的一位武將的女兒。
這是皇帝死前定下的婚事。皇後娘家雖然是一流,文官出身,沒有兵權。
然而如今各地都容易動亂,國內幾年換了三個皇帝,民間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騷1動,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武力撐腰,才能夠確保皇權能被新帝牢牢握住。
雖然新帝羽翼未豐,也並不排除會被反噬的可能,然而這已經是秦承業能夠位兒子做的最盡力的一件事兒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顧雲舒在朝堂裏立著。
秦承業能夠在去世前將戒尺留給顧雲舒,可見其對雲舒的信任。
他到最後,還是希望雲舒能夠教導好自己的兒子。
雲舒跟秦承業的關係很好,自然也都明白周帝接下裏對天下的打算。說實話,接下來隻要新帝聽話,他是能夠好好輔佐的。
然而就在秦承業去世沒過多久,北方另外兩個藩鎮在冬天的時候又來試探新帝的底線,多次跨過黃河騷擾,就是不打仗,但就是放出消息要攻打。
新帝連忙準備防守,然而北邊軍隊在挑釁幾次之後,就立馬撤兵迴城。
新帝被多次挑釁之下,終於怒不可遏,揚言要立馬攻打北方。
雲舒多次勸諫未果,並且知道新帝正在氣頭上,此時他即便拿出了戒尺抽打,也喚不迴秦韶瑜想要給北方一些教訓的心。
於是隻好答應攻打,隻是提出建議,在攻打北方,挫敗敵軍一次之後就停戰。
就跟之前一樣,打下人家一兩座城池之後便放棄繼續攻打,然後休兵養民,繼續維持著現有的和平。
等打仗的條件足夠充分的時候,再展開總攻。
新帝表麵答應下來,雲舒出於無奈隻好妥協。
其實雲舒有隱隱感覺到,接下來的局麵他已經不好控製,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122章
冬日戰爭爆發, 好在國力強盛,這兩年來雖然休兵,但隻是不打仗,國內還是在加大徵兵的。
因為周帝的原因, 北方一直沒有敢打過來。
他們自然都知道周國國內的行動, 知道他們在徵兵,知道他們在休戰。但是他們曾經被周帝打過, 知道疼, 所以短時間內不敢跟周帝對抗。
如今新帝上位, 北方便急急忙忙地來挑釁。
雲舒估計是他們三個藩鎮內部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 想要趁著秦承業去世的這段時間, 弄垮周國。
其實周國現在兵力強健, 他們也不敢真的打過來,雲舒能夠猜測到, 他們隻是試探跟挑釁。
目的就是為了拖垮周國, 從而使得他們引發內亂。
在雲舒看來,一旦新帝中計,非要跟他們打。那麽接下來北方戰爭肯定不會為了求勝利,而隻為了拖延, 所以肯定會以守城為主。
雲舒忽然覺得這種打法實在有些熟悉,思考了兩天,才恍然發掘,這跟當初秦越他們跟西北鄭、梁兩國打仗的時候的戰術如出一轍。
看來對方也是有刻意在學習周國的優秀戰術, 而且在雲舒看來,他們學得還不錯。
春季一到, 冰麵融化, 然而卻仍然見不到新帝停戰的意思。
雲舒多次上表被駁迴, 戰爭一直打到了夏季。從一開始的連連勝利,到如今的節節敗退,不過是很短暫的時間。
在雲舒看來,這卻是十分正常的。
這日在議政殿內,雲舒就說道:「冬季來臨,他們知道咱們急著攻打,自然以守為主。如今咱們打仗的時間被拉長,打了幾個月來來迴迴的才攻下那麽兩三座城池,士兵已經出現了倦怠的情緒。
對方發動攻擊,咱們又有糧草方麵的壓力,城池不能丟,被迫專攻為守自然困難。皇上忽然發兵,之前我軍並沒有研究出一個攻打的戰略,況且北方麵積這麽大,隻是一條戰線是難以攻打的,要多線一起作戰方可。」
「顧雲舒,那你為什麽不早說?!」秦韶瑜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雲舒,問道。
「陛下!」雲舒的臉色冷了幾分。主要是因為秦韶瑜又在那裏叫他的名字了。
雖然是君臣,然而雲舒是秦韶瑜的長輩,輔佐了前兩代君王,又是秦韶瑜名正言順的老師。
雲舒不求人家一口一個「愛卿」,至少喊一句「先生」或者「顧大人」,要不然直接叫他的字也好,總比直接喊他名諱要強。
秦韶瑜被雲舒冷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言辭有些不大好,於是咳嗽了兩聲,說道:「咳咳,那顧愛卿為何不早說!」
「陛下當初說的,隻是想要打到北方,並不想拉長戰線。如此說來,原本今春就該撤兵。多條戰線攻打,隻會花費更多的軍費跟人力,臣為何要說?
況且,陛下可還記得先帝臨走時說過的話?先帝說讓陛下休兵養民,三年休兵,陛下親口答應的。三年時間原本就少了,如今又起兵燹,這不是智舉。請陛下三思!」
雲舒的意思很明白,當初秦韶瑜隻是說了要打過去,給北方藩鎮一些教訓就撤兵的,如今又要繼續打,是皇帝自己不遵守約定,而非他不想告訴秦韶瑜。
況且雲舒的態度很明顯,就是不支持他們繼續再打,所以就算有辦法也不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新帝即位,大家所認為的唯一一件好事兒,那就是新帝的身體足夠強健,估計能夠活得比較長。
新帝即為後,皇後也很快被迎娶進來,那是北方擁有重要兵權的一位武將的女兒。
這是皇帝死前定下的婚事。皇後娘家雖然是一流,文官出身,沒有兵權。
然而如今各地都容易動亂,國內幾年換了三個皇帝,民間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騷1動,所以必須要有足夠的武力撐腰,才能夠確保皇權能被新帝牢牢握住。
雖然新帝羽翼未豐,也並不排除會被反噬的可能,然而這已經是秦承業能夠位兒子做的最盡力的一件事兒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顧雲舒在朝堂裏立著。
秦承業能夠在去世前將戒尺留給顧雲舒,可見其對雲舒的信任。
他到最後,還是希望雲舒能夠教導好自己的兒子。
雲舒跟秦承業的關係很好,自然也都明白周帝接下裏對天下的打算。說實話,接下來隻要新帝聽話,他是能夠好好輔佐的。
然而就在秦承業去世沒過多久,北方另外兩個藩鎮在冬天的時候又來試探新帝的底線,多次跨過黃河騷擾,就是不打仗,但就是放出消息要攻打。
新帝連忙準備防守,然而北邊軍隊在挑釁幾次之後,就立馬撤兵迴城。
新帝被多次挑釁之下,終於怒不可遏,揚言要立馬攻打北方。
雲舒多次勸諫未果,並且知道新帝正在氣頭上,此時他即便拿出了戒尺抽打,也喚不迴秦韶瑜想要給北方一些教訓的心。
於是隻好答應攻打,隻是提出建議,在攻打北方,挫敗敵軍一次之後就停戰。
就跟之前一樣,打下人家一兩座城池之後便放棄繼續攻打,然後休兵養民,繼續維持著現有的和平。
等打仗的條件足夠充分的時候,再展開總攻。
新帝表麵答應下來,雲舒出於無奈隻好妥協。
其實雲舒有隱隱感覺到,接下來的局麵他已經不好控製,隻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122章
冬日戰爭爆發, 好在國力強盛,這兩年來雖然休兵,但隻是不打仗,國內還是在加大徵兵的。
因為周帝的原因, 北方一直沒有敢打過來。
他們自然都知道周國國內的行動, 知道他們在徵兵,知道他們在休戰。但是他們曾經被周帝打過, 知道疼, 所以短時間內不敢跟周帝對抗。
如今新帝上位, 北方便急急忙忙地來挑釁。
雲舒估計是他們三個藩鎮內部已經達成了某種共識, 想要趁著秦承業去世的這段時間, 弄垮周國。
其實周國現在兵力強健, 他們也不敢真的打過來,雲舒能夠猜測到, 他們隻是試探跟挑釁。
目的就是為了拖垮周國, 從而使得他們引發內亂。
在雲舒看來,一旦新帝中計,非要跟他們打。那麽接下來北方戰爭肯定不會為了求勝利,而隻為了拖延, 所以肯定會以守城為主。
雲舒忽然覺得這種打法實在有些熟悉,思考了兩天,才恍然發掘,這跟當初秦越他們跟西北鄭、梁兩國打仗的時候的戰術如出一轍。
看來對方也是有刻意在學習周國的優秀戰術, 而且在雲舒看來,他們學得還不錯。
春季一到, 冰麵融化, 然而卻仍然見不到新帝停戰的意思。
雲舒多次上表被駁迴, 戰爭一直打到了夏季。從一開始的連連勝利,到如今的節節敗退,不過是很短暫的時間。
在雲舒看來,這卻是十分正常的。
這日在議政殿內,雲舒就說道:「冬季來臨,他們知道咱們急著攻打,自然以守為主。如今咱們打仗的時間被拉長,打了幾個月來來迴迴的才攻下那麽兩三座城池,士兵已經出現了倦怠的情緒。
對方發動攻擊,咱們又有糧草方麵的壓力,城池不能丟,被迫專攻為守自然困難。皇上忽然發兵,之前我軍並沒有研究出一個攻打的戰略,況且北方麵積這麽大,隻是一條戰線是難以攻打的,要多線一起作戰方可。」
「顧雲舒,那你為什麽不早說?!」秦韶瑜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雲舒,問道。
「陛下!」雲舒的臉色冷了幾分。主要是因為秦韶瑜又在那裏叫他的名字了。
雖然是君臣,然而雲舒是秦韶瑜的長輩,輔佐了前兩代君王,又是秦韶瑜名正言順的老師。
雲舒不求人家一口一個「愛卿」,至少喊一句「先生」或者「顧大人」,要不然直接叫他的字也好,總比直接喊他名諱要強。
秦韶瑜被雲舒冷臉,這才意識到自己的言辭有些不大好,於是咳嗽了兩聲,說道:「咳咳,那顧愛卿為何不早說!」
「陛下當初說的,隻是想要打到北方,並不想拉長戰線。如此說來,原本今春就該撤兵。多條戰線攻打,隻會花費更多的軍費跟人力,臣為何要說?
況且,陛下可還記得先帝臨走時說過的話?先帝說讓陛下休兵養民,三年休兵,陛下親口答應的。三年時間原本就少了,如今又起兵燹,這不是智舉。請陛下三思!」
雲舒的意思很明白,當初秦韶瑜隻是說了要打過去,給北方藩鎮一些教訓就撤兵的,如今又要繼續打,是皇帝自己不遵守約定,而非他不想告訴秦韶瑜。
況且雲舒的態度很明顯,就是不支持他們繼續再打,所以就算有辦法也不說。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