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是他極其有才,卻不受重用,所以心裏難受。
寫完信件後,雲舒便在研究歷史書籍,還有最近國家的情況。
就像是他之前說的,古代政治能夠穩固,就是靠著一個禮樂不崩壞。
先帝那麽一搞之後,那些以為自己有些能耐的官員,全部都一個個從四麵八方冒了出來。
如今是亂世初現的徵兆,朝廷的威嚴已經削弱,唯一能夠恢復尊嚴的辦法,那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奪迴來。
除了南方各地戰亂四起之外,更大的威脅其實是北方另外兩大蠢蠢欲1動的藩鎮。
北方原本有三大掌握兵權的藩鎮,之前就是其中一個強勢來襲。
當初周帝調兵的時候,曾經向那兩個藩鎮要求過讓他們出兵,然而那兩個地方的領導者卻以自己也需要兵力護衛自己的城市,而沒有辦法出兵,給出了這樣讓人無語的接口。
如此看來,就能夠很清楚,北方三個藩鎮,沒有一個是跟中央朝廷一心的,如今北方另外兩地肯定也有意獲得更多的土地。
隻是他們肯定害怕在自己出兵麵對朝廷的時候,自己的地會被另外兩股勢力侵吞,尤其是土地、人口、軍力、經濟,都最強的那一藩鎮。
據雲舒所知,最近他們另外兩個藩鎮,都在互相加強經濟、農業的來往,說明他們即將要交好。
很可能要立個什麽盟約之類,約定一方有難,另外一方無條件支援。
雲舒猜測,隻要他們能夠完成盟約,必定也要試試看南下的。
轉眼已經秋季,今年的冬天隻怕又要不太平。
然而雲舒對此隻是有些緊張,心態並不如之前北方藩鎮帶兵南下那樣的躺平心態。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現在的京都已經不是往年先帝在時的那個京都了。
至少朝堂內沒有奢靡風氣,他提出建議,皇帝就能夠接受,實施的也很快,加上士兵都被歷練過,他們調兵也十分容易。
這些條件告訴雲舒,別說他覺得北方打不到京都,哪怕就打到了京都,他們打不進城來就會被趕走。
雲舒將這些想法都整理好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在跟周帝和幾位受重用的大臣在議論事情的時候,就把他的考慮都說了出來。
或許是之前被北方攆著走,很多大臣對北方藩鎮都有了心裏陰影。
因此有些大人聽到雲舒說北方還會打過來的時候,表情明顯的十分憤怒,像是想要報仇,將敵人撕裂一般,文官眼裏都帶上了武將的殺氣。
「那就讓他們來!如今咱們調兵快速,直接西北、南方都可以調度,隻要他們敢打過來,就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這次我們可不會再窩囊了!」
而另外也有一些大臣,則像是被打怕了一樣。在南方某些小規模□□的情況下,還能說一些好的建議,然而在北方問題上,卻變得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了。
果然,最後周帝還是對雲舒問出了那句熟悉的話:「慎之,你怎麽看?」
雲舒之前給過很多有用的建議,甚至製服平王的事情,雲舒也給出了很好意見,讓朝廷以最小的損失,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不像早幾年的時候,大臣們說話,他還要沉默寡言。這會兒他已經有足夠的實力,讓他抬頭挺胸地發言了。
周帝一問,雲舒便說道:「皇上,北方的事情必然不能馬虎,而且也沒有什麽能夠用的計謀,真要用計,就是交給前線戰士們來用了。倘若今冬北方另外兩大藩鎮真的要再來侵1犯,那麽咱們唯一能做的,便是跟他們強硬地打一迴,隻有這樣咱們才能夠奪迴之前的威嚴,朝廷說話才能夠繼續管用,隻要北方平定,南方一部分勢力勢必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因為能夠看到,近年謀反的事件特別多,而百姓的騷亂隻有那麽一兩起,而且很快就被平定了。
大多叛亂的都是掌權的官員。按照數據來看,就是北方叛亂之後,□□立馬增加了的。
這就說明,南方那些傢夥都是有樣學樣。
就是因為政府被北方打敗了,不但軍內喪失了信心,還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的野心也被勾了起來。
雖然這些叛亂不至於讓朝廷根基動搖,但是多了也實在讓他們有些招架地疲憊了。
況且地區叛亂,必定要招兵要吃糧食,要給工錢。百姓生活在兵燹之下,是很痛苦的。
這玩意兒久了,隻怕謀逆的不隻是官員,百姓估計都要加入了。
「咳咳。」周帝捂嘴咳嗽了兩聲。
入秋了,周帝每到換季幾乎都要病一場,身子太弱卻還是要堅持理政,實在也難為他了。
「眾愛卿還有什麽說的沒有?」周帝向在場所有人看了看,問道。
在場眾人聞言,紛紛附和雲舒的話。
周帝於是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這場戰役必定不能隻是防守,也不能隻是打勝利,必定要大獲全勝才好!」
可是如今朝內除了沒有文方麵的人才之外,武將也實在少得可憐,許多有過歷練的將士都被派到地方去練兵了。
不止北方要重視,南方的安全也要時刻看顧。這會兒很難說會在哪裏再來一場叛亂。
這會兒其實兵好調。因為擴充兵力之後,這兩年朝堂內怎麽說也多了十來萬的兵力。但是將是不好調的。有才能的將領實在太難找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寫完信件後,雲舒便在研究歷史書籍,還有最近國家的情況。
就像是他之前說的,古代政治能夠穩固,就是靠著一個禮樂不崩壞。
先帝那麽一搞之後,那些以為自己有些能耐的官員,全部都一個個從四麵八方冒了出來。
如今是亂世初現的徵兆,朝廷的威嚴已經削弱,唯一能夠恢復尊嚴的辦法,那就是靠自己的雙手奪迴來。
除了南方各地戰亂四起之外,更大的威脅其實是北方另外兩大蠢蠢欲1動的藩鎮。
北方原本有三大掌握兵權的藩鎮,之前就是其中一個強勢來襲。
當初周帝調兵的時候,曾經向那兩個藩鎮要求過讓他們出兵,然而那兩個地方的領導者卻以自己也需要兵力護衛自己的城市,而沒有辦法出兵,給出了這樣讓人無語的接口。
如此看來,就能夠很清楚,北方三個藩鎮,沒有一個是跟中央朝廷一心的,如今北方另外兩地肯定也有意獲得更多的土地。
隻是他們肯定害怕在自己出兵麵對朝廷的時候,自己的地會被另外兩股勢力侵吞,尤其是土地、人口、軍力、經濟,都最強的那一藩鎮。
據雲舒所知,最近他們另外兩個藩鎮,都在互相加強經濟、農業的來往,說明他們即將要交好。
很可能要立個什麽盟約之類,約定一方有難,另外一方無條件支援。
雲舒猜測,隻要他們能夠完成盟約,必定也要試試看南下的。
轉眼已經秋季,今年的冬天隻怕又要不太平。
然而雲舒對此隻是有些緊張,心態並不如之前北方藩鎮帶兵南下那樣的躺平心態。
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現在的京都已經不是往年先帝在時的那個京都了。
至少朝堂內沒有奢靡風氣,他提出建議,皇帝就能夠接受,實施的也很快,加上士兵都被歷練過,他們調兵也十分容易。
這些條件告訴雲舒,別說他覺得北方打不到京都,哪怕就打到了京都,他們打不進城來就會被趕走。
雲舒將這些想法都整理好之後,過了一段時間,在跟周帝和幾位受重用的大臣在議論事情的時候,就把他的考慮都說了出來。
或許是之前被北方攆著走,很多大臣對北方藩鎮都有了心裏陰影。
因此有些大人聽到雲舒說北方還會打過來的時候,表情明顯的十分憤怒,像是想要報仇,將敵人撕裂一般,文官眼裏都帶上了武將的殺氣。
「那就讓他們來!如今咱們調兵快速,直接西北、南方都可以調度,隻要他們敢打過來,就讓他們吃不了兜著走!這次我們可不會再窩囊了!」
而另外也有一些大臣,則像是被打怕了一樣。在南方某些小規模□□的情況下,還能說一些好的建議,然而在北方問題上,卻變得支支吾吾,說不出話來了。
果然,最後周帝還是對雲舒問出了那句熟悉的話:「慎之,你怎麽看?」
雲舒之前給過很多有用的建議,甚至製服平王的事情,雲舒也給出了很好意見,讓朝廷以最小的損失,獲得了最大的成功。
不像早幾年的時候,大臣們說話,他還要沉默寡言。這會兒他已經有足夠的實力,讓他抬頭挺胸地發言了。
周帝一問,雲舒便說道:「皇上,北方的事情必然不能馬虎,而且也沒有什麽能夠用的計謀,真要用計,就是交給前線戰士們來用了。倘若今冬北方另外兩大藩鎮真的要再來侵1犯,那麽咱們唯一能做的,便是跟他們強硬地打一迴,隻有這樣咱們才能夠奪迴之前的威嚴,朝廷說話才能夠繼續管用,隻要北方平定,南方一部分勢力勢必也不敢再輕舉妄動。」
因為能夠看到,近年謀反的事件特別多,而百姓的騷亂隻有那麽一兩起,而且很快就被平定了。
大多叛亂的都是掌權的官員。按照數據來看,就是北方叛亂之後,□□立馬增加了的。
這就說明,南方那些傢夥都是有樣學樣。
就是因為政府被北方打敗了,不但軍內喪失了信心,還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的野心也被勾了起來。
雖然這些叛亂不至於讓朝廷根基動搖,但是多了也實在讓他們有些招架地疲憊了。
況且地區叛亂,必定要招兵要吃糧食,要給工錢。百姓生活在兵燹之下,是很痛苦的。
這玩意兒久了,隻怕謀逆的不隻是官員,百姓估計都要加入了。
「咳咳。」周帝捂嘴咳嗽了兩聲。
入秋了,周帝每到換季幾乎都要病一場,身子太弱卻還是要堅持理政,實在也難為他了。
「眾愛卿還有什麽說的沒有?」周帝向在場所有人看了看,問道。
在場眾人聞言,紛紛附和雲舒的話。
周帝於是點點頭,說道:「既然如此,這場戰役必定不能隻是防守,也不能隻是打勝利,必定要大獲全勝才好!」
可是如今朝內除了沒有文方麵的人才之外,武將也實在少得可憐,許多有過歷練的將士都被派到地方去練兵了。
不止北方要重視,南方的安全也要時刻看顧。這會兒很難說會在哪裏再來一場叛亂。
這會兒其實兵好調。因為擴充兵力之後,這兩年朝堂內怎麽說也多了十來萬的兵力。但是將是不好調的。有才能的將領實在太難找了。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