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安祿山謀反的確切時間
安史之亂:我為大唐改命 作者:九孔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隻見裴徽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似笑非笑的表情,緩緩解釋道:“朝廷之中設有左右兩相,他們就好比車子的兩個輪子、鳥兒的一對翅膀,理應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協作才對。”
“可是此前,李林甫位高權重,權傾朝野,其手段陰險狡詐且兇狠毒辣,簡直就是一隻兇猛無比的下山猛虎;而與之相對的陳希烈卻是性格懦弱,毫無主見,簡直就像是一隻溫順乖巧的綿羊羔子。”
“正因如此,李林甫才能這般易如反掌地將相權盡數掌控在手,獨霸朝綱。”
“而如今的楊國忠那野心勃勃的模樣清晰可見,其行徑擺明了就是想要步李林甫之後塵。”
“然而,本帥早已下定決心,勢必要讓朝廷中的相權重新迴到正確的軌道之上。”
“為此,本帥決意全力扶持陳希烈,助他緊握左相大權,從而與楊國忠展開一場令人屏息凝神、扣人心弦的暗中較量。”
顏真卿聽到這番話語後,原本舒展的眉頭瞬間緊緊地皺了起來,那緊鎖的雙眉猶如起伏綿延的山川一般凝重無比,整個人都深深地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道:“此計雖說能夠對楊國忠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
話至中途,顏真卿突然止住了話音,他神色複雜地轉頭看向身旁的裴徽,嘴唇微微顫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終究未能吐露隻言片語。
就好像有無數的言語硬生生地被卡在了喉嚨之間,令他難以啟齒。
最終,顏真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選擇將自己心中所有的顧慮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畢竟,他心裏很清楚,在當下這動蕩不安、搖搖欲墜的朝廷局勢麵前,如果不采用裴徽所提出的這個計策,恐怕他再也想不出還有其他更為妥當有效的應對方法了。
而另一邊的裴徽,則表現得異常淡定從容,他不急不躁,宛如一位經驗老到、沉著冷靜的棋手,正悠然自得地靜候著顏真卿在內心深處那塊無形的棋盤之上,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以及艱難的心理建設。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周圍的空氣似乎也變得凝重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顏真卿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那張原本就嚴肅的麵龐此刻更是如同被寒霜覆蓋一般,肅穆而莊重,整個人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般屹立不倒。
隻見他緩緩開口道:“好!本官定會不辜負裴帥對我的期望,必將糧草以及軍令等諸多繁雜事務處理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必當竭盡全力,以防安祿山那個亂臣賊子趁機起兵造反、禍亂朝綱。”
聽到顏真卿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裴徽一直緊繃著的心弦總算是稍稍放鬆下來。
他隻覺得心頭像是有一塊沉甸甸的巨石,在此刻終於落了地。
至此,由於李林甫突如其來的猝死事件,所引發的朝廷內部權勢交替的劇烈動蕩局勢,總算開始逐漸顯露出一些端倪來。
而緊接著,一場沒有硝煙卻又驚心動魄的權力爭奪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在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背後,裴徽正不動聲色地操縱著一切。
他巧妙地利用著陳希烈這個關鍵人物,並將元載視作一把無往不利、鋒利無比的寶劍,同時還借助李林甫生前遺留下來的心腹官員作為自己手中的有力武器,以此來與楊國忠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然而,這場激烈的權力之爭並不會毫無節製地蔓延開來。
它必然會被嚴格地控製在一個特定的範圍之內,就好似一場經過精心策劃和編排的華麗舞蹈表演。
其中的每一個步驟、每一次動作,都必須小心翼翼地遵循著官場那套既定的規則和潛規則。
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這場爭鬥不會演變成一場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麵。
等到時機完全成熟之時,這場看似波瀾壯闊的權力鬥爭或許將會暫時平息下去,表麵上恢複往日的平靜。
但誰都知道,在這片暗流湧動的朝堂之下,新的風暴隨時都有可能再度掀起。
……
……
從顏真卿府上迴來之後,裴徽拖著略顯疲憊的身軀,緩緩地邁入了不良府那扇厚重的大門。
然而,他前腳剛剛踏進門檻,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來。
緊接著,隻見葵娘如風一般急匆匆地朝著他飛奔而來。
葵娘一路小跑著趕到裴徽麵前,由於跑得太急,她的額頭上已經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微微喘著粗氣。
但她臉上的表情卻異常嚴肅,沒有絲毫因為匆忙而帶來的慌亂之色。
待稍稍平複了一下唿吸,葵娘立刻站直身子,雙手抱拳,對著裴徽畢恭畢敬地行了一個禮,然後壓低聲音說道:“大帥!嚴莊那邊傳來了一封密信。”
裴徽一聽這話,原本有些放鬆的神情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不由自主地眯成了一條細縫,目光中透露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沉穩和凝重。
沉默片刻之後,他才緩緩開口,沉聲說道:“看來,安祿山這老賊終於按捺不住,要興兵作亂了。”
話音未落,他已然伸出右手,迅速地從葵娘手中接過那封密信。
拿到密信後的裴徽,動作猶如餓虎撲食一般迅猛。
隻見他毫不猶豫地撕開信封,展開信紙,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上麵的內容來。
隨著閱讀的深入,裴徽的眉頭越皺越深,臉色也漸漸變得陰沉下來。
過了一會兒,當他看完最後一行字時,忍不住低聲咒罵了一句:“果然如此!”
盡管對於安祿山可能起兵反叛這件事,裴徽心裏早有預料,但真正看到嚴莊送來的確切消息後,他的內心還是禁不住猛地一震。
按照嚴莊在密信中的說法,安祿山已經下定決心在下個月初正式發動叛亂,而且更糟糕的是,與此同時,北方的契丹人和西方的吐蕃人似乎已經和安祿山約定好,如同嗅到血腥味的惡狼一般,準備趁火打劫,同時發兵侵犯大唐邊境。
想到這裏,裴徽的心情愈發沉重。
……
……
“可是此前,李林甫位高權重,權傾朝野,其手段陰險狡詐且兇狠毒辣,簡直就是一隻兇猛無比的下山猛虎;而與之相對的陳希烈卻是性格懦弱,毫無主見,簡直就像是一隻溫順乖巧的綿羊羔子。”
“正因如此,李林甫才能這般易如反掌地將相權盡數掌控在手,獨霸朝綱。”
“而如今的楊國忠那野心勃勃的模樣清晰可見,其行徑擺明了就是想要步李林甫之後塵。”
“然而,本帥早已下定決心,勢必要讓朝廷中的相權重新迴到正確的軌道之上。”
“為此,本帥決意全力扶持陳希烈,助他緊握左相大權,從而與楊國忠展開一場令人屏息凝神、扣人心弦的暗中較量。”
顏真卿聽到這番話語後,原本舒展的眉頭瞬間緊緊地皺了起來,那緊鎖的雙眉猶如起伏綿延的山川一般凝重無比,整個人都深深地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過了好一會兒,他才緩緩開口道:“此計雖說能夠對楊國忠起到一定的牽製作用……”
話至中途,顏真卿突然止住了話音,他神色複雜地轉頭看向身旁的裴徽,嘴唇微微顫動,似乎想要說些什麽,卻終究未能吐露隻言片語。
就好像有無數的言語硬生生地被卡在了喉嚨之間,令他難以啟齒。
最終,顏真卿長長地歎了一口氣,選擇將自己心中所有的顧慮都深深地埋藏在了心底。
畢竟,他心裏很清楚,在當下這動蕩不安、搖搖欲墜的朝廷局勢麵前,如果不采用裴徽所提出的這個計策,恐怕他再也想不出還有其他更為妥當有效的應對方法了。
而另一邊的裴徽,則表現得異常淡定從容,他不急不躁,宛如一位經驗老到、沉著冷靜的棋手,正悠然自得地靜候著顏真卿在內心深處那塊無形的棋盤之上,進行激烈的思想交鋒以及艱難的心理建設。
隨著時間一點一滴地流逝,周圍的空氣似乎也變得凝重起來。
不知過了多久,顏真卿深深地吸了一口氣,他那張原本就嚴肅的麵龐此刻更是如同被寒霜覆蓋一般,肅穆而莊重,整個人宛如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般屹立不倒。
隻見他緩緩開口道:“好!本官定會不辜負裴帥對我的期望,必將糧草以及軍令等諸多繁雜事務處理得有條不紊、井然有序。”
“必當竭盡全力,以防安祿山那個亂臣賊子趁機起兵造反、禍亂朝綱。”
聽到顏真卿這番擲地有聲的話語,裴徽一直緊繃著的心弦總算是稍稍放鬆下來。
他隻覺得心頭像是有一塊沉甸甸的巨石,在此刻終於落了地。
至此,由於李林甫突如其來的猝死事件,所引發的朝廷內部權勢交替的劇烈動蕩局勢,總算開始逐漸顯露出一些端倪來。
而緊接著,一場沒有硝煙卻又驚心動魄的權力爭奪之戰即將拉開帷幕。
在這盤錯綜複雜的棋局背後,裴徽正不動聲色地操縱著一切。
他巧妙地利用著陳希烈這個關鍵人物,並將元載視作一把無往不利、鋒利無比的寶劍,同時還借助李林甫生前遺留下來的心腹官員作為自己手中的有力武器,以此來與楊國忠展開一場生死較量。
然而,這場激烈的權力之爭並不會毫無節製地蔓延開來。
它必然會被嚴格地控製在一個特定的範圍之內,就好似一場經過精心策劃和編排的華麗舞蹈表演。
其中的每一個步驟、每一次動作,都必須小心翼翼地遵循著官場那套既定的規則和潛規則。
唯有如此,才能確保這場爭鬥不會演變成一場無法收拾的混亂局麵。
等到時機完全成熟之時,這場看似波瀾壯闊的權力鬥爭或許將會暫時平息下去,表麵上恢複往日的平靜。
但誰都知道,在這片暗流湧動的朝堂之下,新的風暴隨時都有可能再度掀起。
……
……
從顏真卿府上迴來之後,裴徽拖著略顯疲憊的身軀,緩緩地邁入了不良府那扇厚重的大門。
然而,他前腳剛剛踏進門檻,就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地傳來。
緊接著,隻見葵娘如風一般急匆匆地朝著他飛奔而來。
葵娘一路小跑著趕到裴徽麵前,由於跑得太急,她的額頭上已經滲出了一層細密的汗珠,微微喘著粗氣。
但她臉上的表情卻異常嚴肅,沒有絲毫因為匆忙而帶來的慌亂之色。
待稍稍平複了一下唿吸,葵娘立刻站直身子,雙手抱拳,對著裴徽畢恭畢敬地行了一個禮,然後壓低聲音說道:“大帥!嚴莊那邊傳來了一封密信。”
裴徽一聽這話,原本有些放鬆的神情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他那雙深邃的眼眸不由自主地眯成了一條細縫,目光中透露出一股難以言喻的沉穩和凝重。
沉默片刻之後,他才緩緩開口,沉聲說道:“看來,安祿山這老賊終於按捺不住,要興兵作亂了。”
話音未落,他已然伸出右手,迅速地從葵娘手中接過那封密信。
拿到密信後的裴徽,動作猶如餓虎撲食一般迅猛。
隻見他毫不猶豫地撕開信封,展開信紙,聚精會神地閱讀起上麵的內容來。
隨著閱讀的深入,裴徽的眉頭越皺越深,臉色也漸漸變得陰沉下來。
過了一會兒,當他看完最後一行字時,忍不住低聲咒罵了一句:“果然如此!”
盡管對於安祿山可能起兵反叛這件事,裴徽心裏早有預料,但真正看到嚴莊送來的確切消息後,他的內心還是禁不住猛地一震。
按照嚴莊在密信中的說法,安祿山已經下定決心在下個月初正式發動叛亂,而且更糟糕的是,與此同時,北方的契丹人和西方的吐蕃人似乎已經和安祿山約定好,如同嗅到血腥味的惡狼一般,準備趁火打劫,同時發兵侵犯大唐邊境。
想到這裏,裴徽的心情愈發沉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