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1章 倚天屠龍記(198)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趙敏心中所思量的,卻是另一迴事。殷離來了又去了,然而周芷若呢?殷離既沒死,謝遜也好端端的平安無恙,倚天劍和屠龍刀中所藏的兵書和武功,連同那把刀,都已交給了張無忌,周芷若所犯的過錯,這時看來都沒什麽大不了的了。當然,宋青書為了她而害死莫聲穀。然而這是宋青書自己的罪孽,周芷若事先的確全不知情,也絕無唆使之意。張無忌曾與她有婚姻之約,他,可不是棄信絕義之人。
周芷若站起身來,說道:“咱們走罷!”趙敏道:“到那裏去?”周芷若道:“我適才在少林寺時,見彭瑩玉和尚匆匆前來尋他,似乎明教中出了什麽要緊事。”張無忌一凜,心道:“我莫要為了兒女之情,誤了教中大事。”忙道:“咱們快去瞧瞧。”當下三人快步而行,不多時便找到了明教教眾宿營之所。
楊逍、範遙、彭瑩玉等正命人到處找尋教主,見他迴來,俱各欣慰,但見周趙二女和他同歸,又均詫異。張無忌見眾人神色沮喪,隱隱知道不妙,問道:“彭大師,你有事尋我麽?”彭瑩玉尚未迴答,周芷若挽了趙敏的手,道:“咱們到那邊坐坐。”趙敏知她避嫌,不願與聞明教教內的秘密,於是與她並肩齊出。
楊逍、範遙等更加奇怪,均想:“那日濠州教主成婚之日,這兩位姑娘血濺華堂,鬥得何等厲害,此刻卻親似姊妹。不知教主是如何調處的,果然是能者無所不能,這門‘乾坤大挪移’功夫,當真令人好生佩服。”
彭瑩玉待周趙二女走出,說道:“啟稟教主,龍鳳皇帝應吳國公之請,自滁州遷往應天,到得鎮江對岸的瓜步,座船傾覆,在長江中崩駕!”張無忌叫聲:“啊喲!”甚是痛惜。韓林兒為人忠厚,當年大都“遊皇城”時曾與張無忌、周芷若共遊,頗為交好。張無忌便即派人告知周芷若,在少林寺開喪。
彭瑩玉再向張無忌密陳:韓林兒在瓜步舟覆溺斃,負責護送的是大將廖永忠。吳國公朱元璋得訊後大怒,已下旨將廖永忠處死,作為護送主上不忠不力的懲罰。
張無忌點頭道:“不管怎麽說,韓兄弟是我教東路紅巾軍的大首領,廖永忠該殺!”彭瑩玉低聲道:“啟稟教主:廖兄弟是冤枉的。”張無忌奇道:“怎麽冤枉?”彭瑩玉道:“廖兄弟是常遇春兄弟手下的得力戰將,一向作戰勇敢,身先士卒,他是暗中受了朱元璋的密旨,故意翻船淹死韓兄弟。常兄弟得知此事,已與朱元璋拍台爭吵,軍中不少人都知道了。徐達兄弟從旁相勸,說隻須偷偷將廖永忠放了,胡亂殺個罪犯充數,就此作罷。但朱元璋先派人將廖永忠抓了去,不讓常兄弟他們掉包,定要殺了廖永忠滅口。他們來向我申訴,屬下不敢作主,此事請教主定奪。”
張無忌十分煩惱,深覺此事難以兩全,既不能讓這件大冤案在明教之中發生,但如公然指責朱元璋,他手握重兵,勢力極大,如徹查到底,明教不免因此分裂,於抗元大業異常不利,便道:“快請左右光明使、韋法王、五散人、五旗使來共同計議。”
這是教中大事,張無忌向少林寺借了一處僻靜房舍,派出好手放哨守衛,以防消息外泄。楊逍等人素知彭瑩玉精明幹練、仁義公正,他既這麽說,事先必已調查清楚,決不致誤報實情。
周顛首先大叫:“朱元璋這家夥真不是個東西!先前他還想爭奪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斷弄虛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將韃子都趕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韃子也好不了多少,還不如不趕韃子,大家省點力氣算了。教主,我說咱們總壇該當派人去查個清楚,革了他的封號,再斷他一條手臂,為韓林兒兄弟抵命!”
鐵冠道人張中也道:“教主,聖火令大戒,禁止殘殺本教兄弟。朱元璋這麽搞,如果不加懲處,此後大家你殺我、我殺你,聖火令的大戒小戒還守不守?”
張無忌道:“殘殺本教兄弟,確然不該。咱們第一件事是先救廖兄弟,調他到總壇來,問他個詳細。”說不得道:“教主之言甚是。我即刻去應天府,相救廖兄弟出險。”韋一笑道:“廖兄弟自然是該救的。但廖兄弟一救出,朱元璋立知總壇已在徹查這事。鄧愈、吳良、馮勝、傅友德他們,個個是聽朱元璋號令的,他們每人都帶領數萬兵馬,可得先下手為強,不服總壇號令的,須當一一除去才是。”
張無忌聽了,長歎一聲,說道:“殺了這個,又得再殺那一個。個個都是好兄弟,我可真不忍下手。能不能大會諸將,把事情攤開來談,大夥兒既要講公公道道,又得求和和氣氣?”彭瑩玉搖頭道:“可惜,做不到!”
張無忌茫然失措,問楊逍、範遙道:“楊左使、範右使,你們兩位以為如何?”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幹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隻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
範遙朗聲道:“楊左使之言,正合我意。咱們今後要使明教光明幹淨,熊熊聖火長燃不滅。咱們手持屠龍寶刀,朱元璋這家夥倘若善待百姓,就隨他去。否則咱們屠龍寶刀一揮,砍了他的腦袋!”
張無忌伸掌在案上重重一拍,說道:“正是如此!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韋一笑、五散人、五旗使等一齊大聲唿應:“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
至此議事已定,但張無忌仍不免心中鬱鬱,深覺如此定奪,頗有虧於仁俠的宗旨。廖永忠遭冤枉處死,總壇未能為他洗雪,終究良心難安,但一加幹預,牽連太大,自己確又無力公道處理。
待得步出舍門,已是深夜。次晨趙敏說道:“周姊姊昨晚已然離去,說不跟你辭別了。”張無忌惘然半晌,以和張三豐分別日久,甚是想念,當下帶同趙敏、宋青書,與俞蓮舟等齊上武當山去。
少室山與武當山相距不遠,不數日便到山上。張無忌隨同俞蓮舟、張鬆溪、殷梨亭三人入內拜見張三豐,又見了宋遠橋及俞岱岩。
宋遠橋聽說兒子在外,鐵青著臉,手執長劍,搶將出來。張無忌等均覺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一齊跟到了大殿。張三豐也隨著出來。
宋遠橋喝道:“忤逆不孝的畜生在那裏?”瞥眼見宋青書躺在軟床之中,頭上綁滿了白布,連眼睛也遮沒了,長劍挺出,劍尖指向他身上,但手一軟,竟刺不下去。霎時之間,想起父子之情、同門之義,不由得百感交集,迴過劍來,疾往自己小腹上刺去。
張無忌急忙伸手,奪下了他手中長劍,勸道:“大師伯,萬萬不可。此事如何處理,該請太師父示下。”張三豐歎道:“我武當門下出此不肖子弟,遠橋,那也不是你一人的不幸。這等逆子,有不如無。”
宋青書突然大叫:“太師父,爹爹!”想跳出軟床,向太師父及父親拜倒,一用力間,創傷迸裂,頭骨破碎,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此氣絕。張無忌忙搶上前去,雙手分別按住他後心與丹田,傳送真氣,以求續命。隨即請俞蓮舟、張鬆溪二人接替,自己騰出手來,整治他碎裂了的頭骨。但宋青書氣息已絕,心跳已止。
宋遠橋撫著愛子屍身,又惱又悲,一時轉不過氣來,仰天摔倒。張無忌急忙扶起,給他按胸順氣。宋遠橋跪下哭道:“師父,弟子疏於管教,累得七弟命喪畜生之手。弟子如何對得起你老人家和七弟?”張三豐道:“此事你確有罪愆,本派掌門弟子之位,今日起由蓮舟接任。你專心精研太極拳法,掌門的事務,不必再管了。”宋遠橋拜謝奉命。
俞蓮舟推辭不就,但張三豐堅不許辭,隻得拜領。
眾人見張三豐革宋遠橋、換掌門人,門規嚴峻,心下無不凜然。張三豐問起英雄大會及義軍抗元之事,對張無忌溫勉有加。
趙敏向張三豐跪下磕頭,謝過當日無禮之罪。張三豐哈哈一笑,全不介懷。俞岱岩終身殘廢、張翠山喪命,均與她昔日手下的阿大、阿二等人有關,但其時趙敏尚未出生,終究也怪不到她頭上。張三豐聽得她甘心背叛父兄而跟隨張無忌,說道:“好,好!難得,難得!”
張無忌在武當山上與張三豐等聚了數日,偕同趙敏前赴應天。
一路上連得本教捷報,又聽得各地義軍蜂起,張無忌心下甚喜,與趙敏連騎東行,眼見河山指日可複,隻盼自此天下太平,百姓得能安居樂業,也不枉了這幾年來出死入生,多曆憂患。他不願多所驚動,一路均未與明教義軍將領會麵,隻暗中察看,但見義軍軍紀嚴明,不擾百姓,到處多聞頌揚吳國公朱元璋、徐達大將軍之聲。
這一日來到應天府城外,朱元璋得訊,命湯和、鄧愈兩將率兵迎候,接入賓館。湯和稟道:“吳國公與徐大將軍、常將軍正在處理緊急軍情,得知教主到來,不勝之喜。隻以軍務羈身,未克親迎,還請教主恕過不恭之罪。”張無忌笑道:“咱們自己兄弟,管這些迎送虛文作甚?自是軍務要緊。”
當晚賓館中大張筵席。酒過三巡,朱元璋帶同大將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花雲匆匆趕到,在席前拜伏在地。張無忌急忙扶起。朱元璋親自斟酒,恭恭敬敬的向張無忌敬了三杯,張無忌全都一飲而盡。席間說起各路軍情,朱元璋稟報攻城略地的業績,言下頗有得色。張無忌大加稱讚。
過不多日,明教眾首領紛紛自各地到應天府相聚,楊逍、範遙、韋一笑、殷野王、五散人、五旗使等先後到達。這次明教首腦大會應天,便是意圖奉教主張無忌為義軍的正式首領,就此稱為“明王”,打平天下後登位為帝,建立大明王朝。應天府大多數兵將出自明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楊逍、範遙、韋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腦人物,對張無忌向來尊崇信服,一致讚同,隻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願將大好基業奉之於張無忌,然見大勢所趨,也不敢示意反對。隻因當時局麵之下,一表反對,就是“作反”,立時有殺身之禍。
張無忌卻堅不允肯,說道出任教主已大違本意,要任義軍首領稱王,更加萬萬不可,各人若逼得急了,連教主也不肯當了。張無忌自從平反不了韓林兒冤死、救不了廖永忠性命,任由朱元璋胡為,心中常自耿耿,自覺才能不夠,處理不了大事,久思退位。各人議論不決,張無忌拍案發怒。其時殷天正逝世、謝遜出家,教中已無張無忌信從其言的長輩,殷野王雖是舅舅,但向來遵奉教主號令,見他發火,便也不敢多言,反而附和其意,說道:“教主喜歡逍遙自在,不喜權位,我等應尊重他的意願,一切從長計議。”
眾人無可奈何之下,盡皆沮喪。周顛胡說八道,徒亂人意。忽然門外教眾來報:“波斯總教派了一個使節團,前來參見教主。”張無忌忙率領眾人,出門迎接。
出得門來,隻見遠遠一隊人馬,穿得花團錦簇,緩緩而來,連馬匹上也披紅掛彩,喜氣洋洋,前導樂隊吹起胡笳鎖呐、彈著十幾隻琵琶。幾名胡人見張無忌等人出來,便即下馬,奔上前來,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禮。一名為首者說道:“波斯明教聖教主謹派下走前來中華,拜見中華明教張教主。”
趙敏隨在張無忌身旁,朗聲說道:“貴使遠來辛苦,我們歡迎之至,請勿多禮。貴使乃大聖寶樹王乎?”那胡人正是大聖寶樹王,聽趙敏叫出他名字,既驚且佩,說道:“是也,是也!貴女有此神通,竟知敝人小小外號,敝人拜服之至。”
趙敏朗聲道:“敝女非有神通,蓋在大海之中,曾見過貴使者也。隨貴使而來者莫非智慧寶樹王乎?莫非常勝寶樹王乎?”智慧、常勝二王正在大聖王之後。智慧王嗬嗬笑道:“貴女大智大慧,過目不忘。今日得見張教主,又見智慧貴女,幸乎哉,幸乎哉!”趙敏微笑道:“智慧王精通我中華言語,常勝王武功高強,曾和我教張教主鬥成平手,佩服哉,佩服哉!”這幾句外交言語說過,雙方情誼融洽,哈哈大笑聲中,張無忌將賓客迎入門中,到大廳分賓主就座。
趙敏坐在張無忌下首,說道:“三位奉貴教聖教主之命,前來中華,萬裏迢迢,有朋自遠方來,樂乎哉,樂乎哉!”大聖王站起身來,躬身說道:“敝教聖教主命吾等三人,恭奉貴重禮物於張教主。”雙手一拍,四名錦衣波斯人抬著一隻閃閃發光的白銀箱子,躬身放到張無忌身前。箱蓋打開,裏麵錦緞為襯,並排放著六根聖火令。
張無忌吃了一驚,站起身來。中華明教本有十二根聖火令,前代教主失卻,上次靈蛇島會鬥,張無忌奪迴了六根,由此而得悉古波斯武功的原委,想不到小昭又送來餘下的六根。如此則十二枚聖火令盡歸原主,他這教主當得名正言順,小昭這份禮物,可說隆重之極。他心中一酸,眼眶不由得紅了。
智慧王從銀箱中取出一封錦緞包裹的書信,雙手呈給張無忌。張無忌接過,說道:“智慧王請坐。”智慧王見張無忌展讀本教教主的書函,便站在一旁恭候,大聖、常勝兩位寶樹王也站起身來。張無忌攤開信箋,見箋上以中華文字寫道:
“張公子尊鑒:自分別以來,沒一個時辰不想念你。你身子安好嗎?反蒙的大業順利嗎?奉上聖火令六枚,這本來是中華聖教的東西。你見到聖火令時,請記得萬裏之外的小丫頭小昭。她的命運連這聖火令也不如,因為她不能見到你,不能天天伴在你身邊。願明尊佑護你!我盼望終有一天能迴到你身邊,再做你的小丫頭,那時我總教的教主也不做了。”
信箋下角畫了一朵小小的紅色火焰,另畫了一雙纖手,雙手之間係有一根細細的鐵鏈,但鐵鏈中間已割斷。
周芷若站起身來,說道:“咱們走罷!”趙敏道:“到那裏去?”周芷若道:“我適才在少林寺時,見彭瑩玉和尚匆匆前來尋他,似乎明教中出了什麽要緊事。”張無忌一凜,心道:“我莫要為了兒女之情,誤了教中大事。”忙道:“咱們快去瞧瞧。”當下三人快步而行,不多時便找到了明教教眾宿營之所。
楊逍、範遙、彭瑩玉等正命人到處找尋教主,見他迴來,俱各欣慰,但見周趙二女和他同歸,又均詫異。張無忌見眾人神色沮喪,隱隱知道不妙,問道:“彭大師,你有事尋我麽?”彭瑩玉尚未迴答,周芷若挽了趙敏的手,道:“咱們到那邊坐坐。”趙敏知她避嫌,不願與聞明教教內的秘密,於是與她並肩齊出。
楊逍、範遙等更加奇怪,均想:“那日濠州教主成婚之日,這兩位姑娘血濺華堂,鬥得何等厲害,此刻卻親似姊妹。不知教主是如何調處的,果然是能者無所不能,這門‘乾坤大挪移’功夫,當真令人好生佩服。”
彭瑩玉待周趙二女走出,說道:“啟稟教主,龍鳳皇帝應吳國公之請,自滁州遷往應天,到得鎮江對岸的瓜步,座船傾覆,在長江中崩駕!”張無忌叫聲:“啊喲!”甚是痛惜。韓林兒為人忠厚,當年大都“遊皇城”時曾與張無忌、周芷若共遊,頗為交好。張無忌便即派人告知周芷若,在少林寺開喪。
彭瑩玉再向張無忌密陳:韓林兒在瓜步舟覆溺斃,負責護送的是大將廖永忠。吳國公朱元璋得訊後大怒,已下旨將廖永忠處死,作為護送主上不忠不力的懲罰。
張無忌點頭道:“不管怎麽說,韓兄弟是我教東路紅巾軍的大首領,廖永忠該殺!”彭瑩玉低聲道:“啟稟教主:廖兄弟是冤枉的。”張無忌奇道:“怎麽冤枉?”彭瑩玉道:“廖兄弟是常遇春兄弟手下的得力戰將,一向作戰勇敢,身先士卒,他是暗中受了朱元璋的密旨,故意翻船淹死韓兄弟。常兄弟得知此事,已與朱元璋拍台爭吵,軍中不少人都知道了。徐達兄弟從旁相勸,說隻須偷偷將廖永忠放了,胡亂殺個罪犯充數,就此作罷。但朱元璋先派人將廖永忠抓了去,不讓常兄弟他們掉包,定要殺了廖永忠滅口。他們來向我申訴,屬下不敢作主,此事請教主定奪。”
張無忌十分煩惱,深覺此事難以兩全,既不能讓這件大冤案在明教之中發生,但如公然指責朱元璋,他手握重兵,勢力極大,如徹查到底,明教不免因此分裂,於抗元大業異常不利,便道:“快請左右光明使、韋法王、五散人、五旗使來共同計議。”
這是教中大事,張無忌向少林寺借了一處僻靜房舍,派出好手放哨守衛,以防消息外泄。楊逍等人素知彭瑩玉精明幹練、仁義公正,他既這麽說,事先必已調查清楚,決不致誤報實情。
周顛首先大叫:“朱元璋這家夥真不是個東西!先前他還想爭奪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斷弄虛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將韃子都趕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韃子也好不了多少,還不如不趕韃子,大家省點力氣算了。教主,我說咱們總壇該當派人去查個清楚,革了他的封號,再斷他一條手臂,為韓林兒兄弟抵命!”
鐵冠道人張中也道:“教主,聖火令大戒,禁止殘殺本教兄弟。朱元璋這麽搞,如果不加懲處,此後大家你殺我、我殺你,聖火令的大戒小戒還守不守?”
張無忌道:“殘殺本教兄弟,確然不該。咱們第一件事是先救廖兄弟,調他到總壇來,問他個詳細。”說不得道:“教主之言甚是。我即刻去應天府,相救廖兄弟出險。”韋一笑道:“廖兄弟自然是該救的。但廖兄弟一救出,朱元璋立知總壇已在徹查這事。鄧愈、吳良、馮勝、傅友德他們,個個是聽朱元璋號令的,他們每人都帶領數萬兵馬,可得先下手為強,不服總壇號令的,須當一一除去才是。”
張無忌聽了,長歎一聲,說道:“殺了這個,又得再殺那一個。個個都是好兄弟,我可真不忍下手。能不能大會諸將,把事情攤開來談,大夥兒既要講公公道道,又得求和和氣氣?”彭瑩玉搖頭道:“可惜,做不到!”
張無忌茫然失措,問楊逍、範遙道:“楊左使、範右使,你們兩位以為如何?”
楊逍道:“不管兵革戰陣,明教光明幹淨!”他簡略解釋:明教義軍在各地起事,殺官造反,鬧得蒙元手足無措,戰陣有成有敗,他們既不向總壇稟報,總壇也管不著他們。應天府這支紅巾軍,素來自行其是,聲勢壯盛,總壇不能殺了他們的首領,也不能以明教教規予以羈縻約束,隻能任其自然。但決不能任由他們來爭教主之位,由他們來指揮明教。
範遙朗聲道:“楊左使之言,正合我意。咱們今後要使明教光明幹淨,熊熊聖火長燃不滅。咱們手持屠龍寶刀,朱元璋這家夥倘若善待百姓,就隨他去。否則咱們屠龍寶刀一揮,砍了他的腦袋!”
張無忌伸掌在案上重重一拍,說道:“正是如此!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韋一笑、五散人、五旗使等一齊大聲唿應:“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
至此議事已定,但張無忌仍不免心中鬱鬱,深覺如此定奪,頗有虧於仁俠的宗旨。廖永忠遭冤枉處死,總壇未能為他洗雪,終究良心難安,但一加幹預,牽連太大,自己確又無力公道處理。
待得步出舍門,已是深夜。次晨趙敏說道:“周姊姊昨晚已然離去,說不跟你辭別了。”張無忌惘然半晌,以和張三豐分別日久,甚是想念,當下帶同趙敏、宋青書,與俞蓮舟等齊上武當山去。
少室山與武當山相距不遠,不數日便到山上。張無忌隨同俞蓮舟、張鬆溪、殷梨亭三人入內拜見張三豐,又見了宋遠橋及俞岱岩。
宋遠橋聽說兒子在外,鐵青著臉,手執長劍,搶將出來。張無忌等均覺勸也不是,不勸也不是,一齊跟到了大殿。張三豐也隨著出來。
宋遠橋喝道:“忤逆不孝的畜生在那裏?”瞥眼見宋青書躺在軟床之中,頭上綁滿了白布,連眼睛也遮沒了,長劍挺出,劍尖指向他身上,但手一軟,竟刺不下去。霎時之間,想起父子之情、同門之義,不由得百感交集,迴過劍來,疾往自己小腹上刺去。
張無忌急忙伸手,奪下了他手中長劍,勸道:“大師伯,萬萬不可。此事如何處理,該請太師父示下。”張三豐歎道:“我武當門下出此不肖子弟,遠橋,那也不是你一人的不幸。這等逆子,有不如無。”
宋青書突然大叫:“太師父,爹爹!”想跳出軟床,向太師父及父親拜倒,一用力間,創傷迸裂,頭骨破碎,一口氣接不上來,就此氣絕。張無忌忙搶上前去,雙手分別按住他後心與丹田,傳送真氣,以求續命。隨即請俞蓮舟、張鬆溪二人接替,自己騰出手來,整治他碎裂了的頭骨。但宋青書氣息已絕,心跳已止。
宋遠橋撫著愛子屍身,又惱又悲,一時轉不過氣來,仰天摔倒。張無忌急忙扶起,給他按胸順氣。宋遠橋跪下哭道:“師父,弟子疏於管教,累得七弟命喪畜生之手。弟子如何對得起你老人家和七弟?”張三豐道:“此事你確有罪愆,本派掌門弟子之位,今日起由蓮舟接任。你專心精研太極拳法,掌門的事務,不必再管了。”宋遠橋拜謝奉命。
俞蓮舟推辭不就,但張三豐堅不許辭,隻得拜領。
眾人見張三豐革宋遠橋、換掌門人,門規嚴峻,心下無不凜然。張三豐問起英雄大會及義軍抗元之事,對張無忌溫勉有加。
趙敏向張三豐跪下磕頭,謝過當日無禮之罪。張三豐哈哈一笑,全不介懷。俞岱岩終身殘廢、張翠山喪命,均與她昔日手下的阿大、阿二等人有關,但其時趙敏尚未出生,終究也怪不到她頭上。張三豐聽得她甘心背叛父兄而跟隨張無忌,說道:“好,好!難得,難得!”
張無忌在武當山上與張三豐等聚了數日,偕同趙敏前赴應天。
一路上連得本教捷報,又聽得各地義軍蜂起,張無忌心下甚喜,與趙敏連騎東行,眼見河山指日可複,隻盼自此天下太平,百姓得能安居樂業,也不枉了這幾年來出死入生,多曆憂患。他不願多所驚動,一路均未與明教義軍將領會麵,隻暗中察看,但見義軍軍紀嚴明,不擾百姓,到處多聞頌揚吳國公朱元璋、徐達大將軍之聲。
這一日來到應天府城外,朱元璋得訊,命湯和、鄧愈兩將率兵迎候,接入賓館。湯和稟道:“吳國公與徐大將軍、常將軍正在處理緊急軍情,得知教主到來,不勝之喜。隻以軍務羈身,未克親迎,還請教主恕過不恭之罪。”張無忌笑道:“咱們自己兄弟,管這些迎送虛文作甚?自是軍務要緊。”
當晚賓館中大張筵席。酒過三巡,朱元璋帶同大將徐達、常遇春、湯和、鄧愈、花雲匆匆趕到,在席前拜伏在地。張無忌急忙扶起。朱元璋親自斟酒,恭恭敬敬的向張無忌敬了三杯,張無忌全都一飲而盡。席間說起各路軍情,朱元璋稟報攻城略地的業績,言下頗有得色。張無忌大加稱讚。
過不多日,明教眾首領紛紛自各地到應天府相聚,楊逍、範遙、韋一笑、殷野王、五散人、五旗使等先後到達。這次明教首腦大會應天,便是意圖奉教主張無忌為義軍的正式首領,就此稱為“明王”,打平天下後登位為帝,建立大明王朝。應天府大多數兵將出自明教,徐達、常遇春等大將,楊逍、範遙、韋一笑、彭和尚等教中首腦人物,對張無忌向來尊崇信服,一致讚同,隻朱元璋、李文忠、胡廷瑞等不願將大好基業奉之於張無忌,然見大勢所趨,也不敢示意反對。隻因當時局麵之下,一表反對,就是“作反”,立時有殺身之禍。
張無忌卻堅不允肯,說道出任教主已大違本意,要任義軍首領稱王,更加萬萬不可,各人若逼得急了,連教主也不肯當了。張無忌自從平反不了韓林兒冤死、救不了廖永忠性命,任由朱元璋胡為,心中常自耿耿,自覺才能不夠,處理不了大事,久思退位。各人議論不決,張無忌拍案發怒。其時殷天正逝世、謝遜出家,教中已無張無忌信從其言的長輩,殷野王雖是舅舅,但向來遵奉教主號令,見他發火,便也不敢多言,反而附和其意,說道:“教主喜歡逍遙自在,不喜權位,我等應尊重他的意願,一切從長計議。”
眾人無可奈何之下,盡皆沮喪。周顛胡說八道,徒亂人意。忽然門外教眾來報:“波斯總教派了一個使節團,前來參見教主。”張無忌忙率領眾人,出門迎接。
出得門來,隻見遠遠一隊人馬,穿得花團錦簇,緩緩而來,連馬匹上也披紅掛彩,喜氣洋洋,前導樂隊吹起胡笳鎖呐、彈著十幾隻琵琶。幾名胡人見張無忌等人出來,便即下馬,奔上前來,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禮。一名為首者說道:“波斯明教聖教主謹派下走前來中華,拜見中華明教張教主。”
趙敏隨在張無忌身旁,朗聲說道:“貴使遠來辛苦,我們歡迎之至,請勿多禮。貴使乃大聖寶樹王乎?”那胡人正是大聖寶樹王,聽趙敏叫出他名字,既驚且佩,說道:“是也,是也!貴女有此神通,竟知敝人小小外號,敝人拜服之至。”
趙敏朗聲道:“敝女非有神通,蓋在大海之中,曾見過貴使者也。隨貴使而來者莫非智慧寶樹王乎?莫非常勝寶樹王乎?”智慧、常勝二王正在大聖王之後。智慧王嗬嗬笑道:“貴女大智大慧,過目不忘。今日得見張教主,又見智慧貴女,幸乎哉,幸乎哉!”趙敏微笑道:“智慧王精通我中華言語,常勝王武功高強,曾和我教張教主鬥成平手,佩服哉,佩服哉!”這幾句外交言語說過,雙方情誼融洽,哈哈大笑聲中,張無忌將賓客迎入門中,到大廳分賓主就座。
趙敏坐在張無忌下首,說道:“三位奉貴教聖教主之命,前來中華,萬裏迢迢,有朋自遠方來,樂乎哉,樂乎哉!”大聖王站起身來,躬身說道:“敝教聖教主命吾等三人,恭奉貴重禮物於張教主。”雙手一拍,四名錦衣波斯人抬著一隻閃閃發光的白銀箱子,躬身放到張無忌身前。箱蓋打開,裏麵錦緞為襯,並排放著六根聖火令。
張無忌吃了一驚,站起身來。中華明教本有十二根聖火令,前代教主失卻,上次靈蛇島會鬥,張無忌奪迴了六根,由此而得悉古波斯武功的原委,想不到小昭又送來餘下的六根。如此則十二枚聖火令盡歸原主,他這教主當得名正言順,小昭這份禮物,可說隆重之極。他心中一酸,眼眶不由得紅了。
智慧王從銀箱中取出一封錦緞包裹的書信,雙手呈給張無忌。張無忌接過,說道:“智慧王請坐。”智慧王見張無忌展讀本教教主的書函,便站在一旁恭候,大聖、常勝兩位寶樹王也站起身來。張無忌攤開信箋,見箋上以中華文字寫道:
“張公子尊鑒:自分別以來,沒一個時辰不想念你。你身子安好嗎?反蒙的大業順利嗎?奉上聖火令六枚,這本來是中華聖教的東西。你見到聖火令時,請記得萬裏之外的小丫頭小昭。她的命運連這聖火令也不如,因為她不能見到你,不能天天伴在你身邊。願明尊佑護你!我盼望終有一天能迴到你身邊,再做你的小丫頭,那時我總教的教主也不做了。”
信箋下角畫了一朵小小的紅色火焰,另畫了一雙纖手,雙手之間係有一根細細的鐵鏈,但鐵鏈中間已割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