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忌憋了良久,待靜玄、紀曉芙等出了廳門,正要大哭,豈知一口氣轉不過來,咕咚一聲,摔倒在地。俞蓮舟急忙抱起,知他在悲痛中忍住不哭,是以昏厥,說道:“孩子,你哭罷!”在他胸口推拿了幾下,豈知無忌這口氣竟轉不過來,全身冰冷,鼻孔中氣息微弱,俞蓮舟運力推拿,他始終不醒。眾人見他轉眼也要死去,無不失色。


    張三豐伸手按在他背心“靈台穴”上,一股渾厚的內力隔衣傳送過去。以張三豐此時的內功修為,隻要不是立時斃命氣絕之人,不論受了多重損傷,他內力一到,定當好轉,那知他內力透進無忌體中,隻見他臉色由白轉青、由青轉紫,身子更顫抖不已。張三豐伸手往他額頭摸去,觸手冰冷,宛似摸到一塊寒冰一般,大驚之下,右手又摸到他背心衣服之內,但覺他背心上有一處宛似炭炙火燒,四周卻寒冷徹骨。若非張三豐內力已至化境,這觸摸之下,隻怕也要冷得發抖,便問:“遠橋,抱孩子進來的那個韃子兵呢?找找去!”


    宋遠橋應聲出外,俞蓮舟曾跟那蒙古兵對掌受傷,知道大師兄也非他敵手,忙道:“我也去。”兩人並肩出廳。張三豐押著那蒙古兵進廳時,張翠山已自殺身亡,跟著殷素素自盡殉夫,各人悲痛之際,誰也沒留心那蒙古兵,一轉眼間,此人便走得不知去向。


    張三豐撕開無忌背上衣服,隻見細皮白肉之上,清清楚楚的印著一個碧綠的五指掌印。張三豐再伸手撫摸,隻覺掌印處炙熱異常,周圍卻是冰冷,伸手摸上去時已然極不好受,無忌身受此傷,其難當可想而知。


    過不多時,宋遠橋與俞蓮舟快步迴廳,說道:“山上已沒外人。”兩人見到無忌背上奇異的掌印,都大吃一驚。


    張三豐皺眉道:“我隻道三十年前百損道人一死,這陰毒無比的玄冥神掌已然失傳,豈知世上居然還有人會這門功夫。”宋遠橋驚道:“這娃娃受的竟是玄冥神掌?”


    他年紀最長,曾聽到過“玄冥神掌”的名稱,至於俞蓮舟等,連這路武功的名字也從未聽見過。


    張三豐歎了口氣,並不迴答,臉上老淚縱橫,雙手抱著無忌,望著張翠山的屍身,說道:“翠山,翠山,你拜我為師,臨去時重托於我,可是我連你的獨生愛子也保不住,我活到一百歲有什麽用?武當派名震天下又有什麽用?我還不如死了的好!”


    眾弟子盡皆大驚。各人從師以來,始終見他逍遙自在,從未聽他說過如此消沉哀痛之言。


    殷梨亭道:“師父,這孩子……這孩子當真沒救了麽?”張三豐雙臂橫抱無忌,在廳上東西踱步,說道:“除非……除非我師覺遠大師複生,將全部九陽真經傳授於我。”


    眾弟子的心都沉了下去,師父這句話,便是說無忌的傷勢沒法治愈了。


    眾人沉默半晌。俞蓮舟道:“師父,那日弟子跟他對掌,此人掌力果然陰狠毒辣,世所罕見,弟子當場受傷。可是此刻弟子傷勢已愈,運氣用勁,尚無窒滯。”張三豐道:“那是托了你們‘武當七俠’大名的福。以這玄冥神掌和人對掌,倘若對方內力勝過自己,掌力迴激反衝,發掌者不免自受大禍。以後再遇上此人,可得千萬小心。”


    俞蓮舟應道:“是。”心下凜然:“原來那人過於持重,怕我掌力勝他,是以一上來未曾全力施出玄冥神掌,否則我此刻多半已性命不保。下次若再相遇,他下手便不容情了。”又想:“我身受此掌,已然如此,無忌小小年紀,隻怕……隻怕……”


    宋遠橋道:“適才我一瞥之間,見這人五十來歲年紀,高鼻深目,似是西域人。”莫聲穀道:“這人擄了無忌去,又送他上山來幹麽?”張鬆溪道:“這人逼問無忌不得,便用玄冥神掌傷了他,要五弟夫婦親眼見到無忌身受之苦,不得不吐露金毛獅王的下落。”莫聲穀怒道:“這人好大的膽子,竟敢上武當山來撒野!”張鬆溪黯然道:“上武當山來撒野的人,今日難道少了?”俞蓮舟道:“何況這人挾製了無忌,料得咱們投鼠忌器,不敢傷他。”


    六人在大廳上呆了良久。無忌忽然睜開眼來,叫道:“爹爹,爹爹!我好痛啊,痛得很!”緊緊摟住張三豐,將頭貼在他懷裏。


    俞蓮舟凜然道:“無忌,你爹爹已經死了,你要好好活下去,日後練好了武功,為你爹爹報仇雪恨。”無忌叫道:“我不要報仇,我不要報仇!我要爹爹媽媽活轉來。二伯,咱們饒了那許多壞人惡人,大家想法子救活爹爹媽媽。”


    張三豐等聽了這幾句話,忍不住又流下淚來。張三豐說道:“咱們盡力而為,他再能活得幾時,瞧老天爺的慈悲罷。”對著張翠山的屍體揮淚叫道:“翠山,翠山!好苦命的孩子。”抱著無忌,走進自己雲房,手指連伸,點了他身上十八處大穴。


    無忌穴道受點,登時不再顫抖,臉上綠氣卻愈來愈濃。張三豐知道綠色一轉為黑,便此氣絕無救,除去無忌身上衣服,自己也解開道袍,胸膛和他背心相貼。


    這時宋遠橋和殷梨亭在外料理張翠山夫婦的喪事。俞蓮舟、張鬆溪、莫聲穀三人來到師父雲房,知道師父正以“純陽無極功”吸取無忌身上的陰寒毒氣。張三豐並未婚娶,雖到百歲,仍是童男之體,八十餘載的修為,那“純陽無極功”自已練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俞蓮舟等一旁隨侍,過了約莫半個時辰,見張三豐臉上隱隱現出綠氣,手指尖微微顫動。他睜開眼來,說道:“蓮舟,你來接替,一到支持不住便交給鬆溪,千萬不可勉強。”


    俞蓮舟應道:“是。”解開長袍,將無忌抱在懷裏,肌膚相貼之際不禁打了個冷戰,便似懷中抱了一塊寒冰相似,說道:“七弟,你叫人去生幾盆炭火,越旺越好。”不久炭火點起,俞蓮舟卻兀自冷得難以忍耐。


    張三豐坐在一旁,慢慢以真氣通走三關,鼓蕩丹田中的“氤氳紫氣”,將吸入體內的寒毒一絲一絲的化掉。待得他將寒氣化盡,站起身來時,隻見已是莫聲穀將無忌抱在懷裏,俞蓮舟和張鬆溪坐在一旁,垂簾入定,化除體內寒毒。不久莫聲穀便已支持不住,命道僮去請宋遠橋和殷梨亭來接替。


    這般以內力療傷,功力深淺,立時顯示出來,絲毫假借不得。莫聲穀隻不過支持到一盞熱茶時分,宋遠橋卻可支持到兩炷香。殷梨亭將無忌一抱入懷,立時大叫一聲,全身打戰。張三豐驚道:“把孩子給我。你坐在一旁凝神調息,不可心有他念。”原來殷梨亭心傷五哥慘死,一直昏昏沉沉,神不守舍,直到神智寧定,才將無忌抱過。


    如此六人輪流,三日三夜之內,勞瘁不堪,好在無忌體中寒毒漸解,每人支持的時刻逐步延長,到第四日上,六人才得偷出餘暇,稍一合眼入睡。自第八日起,每人分別助他療傷兩個時辰,這才慢慢修補損耗的功力。


    初時無忌大有進展,體寒消減,神智日複,漸可稍進飲食,眾人隻道他這條小命救迴來了。豈知到得第三十六日上,俞蓮舟陡然發覺,不論自己如何催動內力,無忌身上的寒毒已一絲也拔不出來。可是他明明身子冰涼,臉上綠氣未褪。俞蓮舟還道自己功力不濟,當即跟師父說了。張三豐一試,竟也無法可施。接連五日五晚之中,六人千方百計,用盡了所知的諸般運氣之法,全沒半點功效。


    無忌道:“太師父,我手腳都暖了,但頭頂、心口、小腹三處地方卻越來越冷。”張三豐暗暗心驚,安慰他道:“你的傷已好了,我們不用成天抱著你啦。你在太師父的床上睡一會兒罷。”抱他到自己床上睡下。


    張三豐和眾徒走到廳上,歎道:“寒毒侵入他頂門、心口和丹田,非外力所能解,看來咱們這三十幾天的辛苦全白耗了。”沉吟良久,心想:“要解他體內寒毒,旁人已無可相助,隻有他自己修習《九陽真經》中所載無上內功,方能陰陽互濟,化其至陰。但當時先師傳授經文,我所學不全,至今雖閉關數次,苦苦鑽研,仍隻能想通得三四成。眼下也隻好教他自練,能保得一日性命,便多活一日。”


    於是將“九陽神功”的練法和口訣傳了無忌,這一門功夫變化繁複,非一言可盡,簡言之,初步功夫是練“大周天搬運”,使一股暖烘烘的真氣,從丹田向鎮鎖任、督、衝三脈的“陰蹺庫”流注,折而走向尾閭關,然後分兩支上行,經腰脊第十四椎兩旁的“轆轤關”,上行經背、肩、頸而至“玉枕關”,此即所謂“逆運真氣通三關”。然後真氣向上越過頭頂的“百會穴”,分五路下行,與全身氣脈大會於“膻中穴”,再分主從兩支,還合於丹田,入竅歸元。如此循環一周,身子便如灌甘露,既非至陽,亦非至陰,而是陰陽互濟,調和混元,丹田裏的真氣似香煙繚繞,悠遊自在,那就是所謂“氤氳紫氣”。這氤氳紫氣練到相當火候,便能化除丹田中的寒毒。各派內功的道理無多分別,練法卻截然不同。張三豐所授的心法,以威力而論,可算得上當世第一。


    無忌依法修練,練了兩年有餘,丹田中的氤氳紫氣已有小成,可是體內寒毒膠固於經絡百脈之中,非但無法化除,臉上的綠氣反而日甚一日,每當寒毒發作,所受的煎熬也一日比一日更加厲害。在這兩年之中,張三豐全力照顧無忌內功進修,宋遠橋等到處為他找尋靈丹妙藥,什麽百年以上的野山人參、成形首烏、雪山茯苓、五色靈芝等珍奇靈物,也不知給他服了多少,但始終有如石投大海。眾人見他日漸憔悴瘦削,雖見到他時總是強顏歡笑,心中卻無不黯然,心想張翠山留下的這惟一骨血,隻怕沒法保住。


    武當派諸人忙於救傷治病,也無餘暇去追尋傷害俞岱岩和無忌的仇人。這兩年中天鷹教教主殷天正數次遣人來探望外孫,贈送不少貴重禮物。武當諸俠心恨俞張二俠都是間接害在天鷹教手中,每次均將天鷹教使者逐下山去,禮物退迴,一件不收。有一次莫聲穀還動手將使者狠狠打了一頓,從此殷天正也不再派人上山了。


    這一日中秋佳節,武當諸俠和師父賀節,還未開席,無忌突然發病,臉上綠氣大盛,寒戰不止,他怕掃了眾人的興致,咬牙強忍,但這情形又有誰看不出來?殷梨亭將無忌拉入房中睡下,蓋上棉被,又生了一爐旺旺的炭火。張三豐忽道:“明日我帶同無忌,上嵩山少林寺走一遭。”眾人明白師父的心意,那是他無可奈何之下,逼得向少林寺低頭,親自去向空聞大師求救,盼望少林高僧能補全“九陽神功”中的不足之處,挽救無忌性命。


    兩年前武當山上一會,少林、武當雙方嫌隙已深。張三豐一代宗師,以百餘歲的高齡,竟降尊紆貴的去求教,自是大失身分。眾人念著張翠山的情義,明知張三豐一上嵩山求教,自此武當派見到少林派時再也抬不起頭來,但這些虛名也顧不得了。本來峨嵋派也傳得一份《九陽真經》,但掌門人滅絕師太脾氣孤僻古怪之極,張三豐曾數次致書通候,命殷梨亭送去,滅絕師太連封皮也不拆,便將來信原封不動退迴。眼下除了向少林派低頭,再無別法了。


    若由宋遠橋率領眾師弟上少林寺求教,雖於武當派顏麵上較好,但勢所必然,空聞大師決不肯以《九陽真經》的真訣相授。眾人想起二三十年來威名赫赫的武當派從此要向少林派低頭,都鬱鬱不樂,慶賀團圓佳節的酒宴,也就在幾杯悶酒之後草草散席。


    次日一早,張三豐帶同無忌啟程。五弟子本想隨行,但張三豐道:“咱們若人多勢眾,不免引起少林派疑心,還是由我們一老一小兩人去的好。”


    兩人各騎一匹青驢,一路向北。少林、武當兩大武學宗派其實相距甚近,自鄂北的武當山至豫西嵩山,數日即至。張三豐和無忌自老河口渡過漢水,到了南陽,北行汝州,再折而向西,便是嵩山。


    兩人上了少室山,將青驢係在樹下,舍騎步行,張三豐舊地重遊,憶起八十餘年之前,師父覺遠大師挑了一對鐵水桶,帶同郭襄和自己逃下少林,此時迴首前塵,豈止隔世?他心下感慨,攜著無忌之手,緩緩上山,但見五峰依舊,碑林如昔,可是覺遠、郭襄諸人卻早已不在人間了。


    兩人到了一葦亭,少林寺已然在望,隻見兩名少年僧人談笑著走來。張三豐打個問訊,說道:“相煩通報,便說武當山張三豐求見方丈大師。”


    那兩名僧人聽到張三豐的名字,吃了一驚,凝目向他打量,但見他身形高大,須發如銀,臉上紅潤光滑,笑咪咪的甚是可親,一件青布道袍卻汙穢不堪。要知張三豐任性自在,不修邊幅,壯年之時,江湖上背地裏稱他為“邋遢道人”,也有人稱之為“張邋遢”的,直到後來武功日高,威名日盛,才沒人敢如此稱唿。


    那兩個僧人心想:“張三豐是武當派的大宗師,武當派跟我們少林派向來不和,難道是生事打架來了嗎?”見他攜著一個麵青肌瘦的十一二歲少年,兩個都貌不驚人,不見有絲毫威勢。一名僧人問道:“你便真是武當山的張……張真人麽?”張三豐笑道:“貨真價實,不敢假冒!”另一名僧人聽他說話全無一派宗師的莊嚴氣概,更加不信,問道:“你真不是開玩笑麽?”張三豐笑道:“張三豐有什麽了不起?冒他的牌子有什麽好處?”兩名僧人將信將疑,飛步迴寺通報。


    過了良久,隻見寺門開處,方丈空聞大師率同師弟空智、空性走了出來。三人身後跟著十幾個身穿黃色僧袍的老和尚。張三豐知道是達摩院的長老們,輩份說不定比方丈還高,在寺中精研武學,不問外事,想是聽到武當派掌門人到來,非同小可,這才隨同方丈出迎。


    張三豐搶出亭去,躬身行禮,說道:“有勞方丈和眾位大師出迎,何以克當?”空聞等一齊合什為禮。空聞道:“張真人遠來,大出小僧意外,不知有何見諭?”張三豐道:“便有一事相求。”空聞道:“請坐,請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庸並收藏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