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2章 雪山飛狐(49)
金庸作品集(簡體新版) 作者:金庸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文秀出了迷宮,找到了那兩座大石碑。石碑上清清楚楚,刻的都是漢字。文字倒很淺近,大概是為了便於西域之人閱讀,一切煩難深奧的文字都不用,不過還是有很多字她不識得,但混在很多她識的字中間,她終於大致明白了碑文的意思。
碑文中說,這地方在唐朝時是高昌國的所在。
那時高昌是西域大國,物產豐盛,國勢強盛。唐太宗貞觀年間,高昌國的國王叫做鞠文泰,臣服於唐。唐朝派使者到高昌,要他們遵守許多漢人的規矩。鞠文泰對使者說:“鷹飛於天,雉伏於蒿,貓遊於堂,鼠噍於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意思說,雖然你們是猛鷹,在天上飛,但我們是野雞,躲在草叢之中,雖然你們是貓,在廳堂上走來走去,但我們是小鼠,躲在洞裏啾啾的叫,你們也奈何我們不得。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為什麽一定要強迫我們遵守你們漢人的規矩習俗呢?唐太宗聽了這話,很是氣惱,認為他們野蠻,不服王化,派了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去討伐。
鞠文泰得到消息,對百官道:“大唐離我們七千裏,中間二千裏是大沙漠,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怎能派大軍到來?他來打我們,如果兵派得很多,糧運便接濟不上。要是派兵在三萬人以下,便不用怕。咱們以逸待勞,堅守都城,隻須守到二十日,唐兵食盡,便會退走。”他知道唐兵厲害,定下了隻守不戰的計策,於是大集人夫,在極隱秘之處,造下了一座迷宮,萬一都城不守,還可退避到迷宮來。當時高昌國力殷富,國中西域巧匠很多。這座迷宮建造得曲折奇幻,國內的珍奇寶物,盡數藏在宮中。鞠文泰心想,便算唐軍攻進了迷宮,也未必能找到我所在。
侯君集曾跟李靖學習兵法,善能用兵,一路上勢如破竹,渡過了大沙漠。鞠文泰聽得唐朝大軍到來,憂懼不知所為,就此嚇死。他兒子鞠智盛繼立為王。侯君集率領大軍,攻到城下,連打幾仗,高昌軍每戰皆敗。唐軍有一種攻城高車,高十丈,因高得如同鳥巢,所以名為巢車。這巢車推到城邊,軍士居高臨下,投石射箭,高昌軍難以抵禦。鞠智盛來不及逃進迷宮,都城已遭攻破,隻得投降。高昌國自鞠嘉立國,傳九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至唐貞觀十四年而亡。當時國土東西八百裏,南北五百裏,算是西域的大國。
侯君集俘虜了國王鞠智盛及其文武百官、大族豪傑,迴到長安,將迷宮中所有的珍寶也都搜了去。唐太宗說,高昌國不服漢化,不知中華上國文物衣冠的好處,於是賜了大批漢人的書籍、衣服、用具、樂器等給高昌。高昌人私下說:“野雞不能學鷹飛,小鼠不能學貓叫,你們中華漢人的東西再好,我們高昌野人也不喜歡。”將唐太宗所賜的書籍文物、諸般用具,以及佛像、孔子像、道教的老君像等等都放在迷宮之中,誰也不去多瞧上一眼。
千餘年來,沙漠變遷,樹木叢生,這本來就已十分隱秘的古宮,更加隱秘了。若不是有地圖指引,誰也找尋不到。現今當地所居的哈薩克人,和古時的高昌人也已毫不相幹。
李文秀站在兩座石碑之前,呆呆沉思:“這個漢人皇帝也真多事,人家喜歡怎麽過日子,就讓他們自己喜歡,何必一定勉強?難道你以為好的,別人也必須以為好?唉,你心裏真正喜歡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你不喜歡,終究不喜歡。”
蘇魯克等見她怔怔的站在石碑之前,呆呆出神,過了好一會,見她始終不動。蘇魯克叫道:“李英雄,那瓦耳拉齊怎麽了?”李文秀道:“他……他死了!”聲音有些哽咽。蘇普和阿曼手攜著手走到她麵前,說道:“李姑娘,咱們迴去吧!”阿曼伸出手來,拉住了她手。
在通向玉門關的沙漠之中,一個姑娘騎著一匹白馬,向東緩緩而行。
她心中在想著和哈薩克鐵延部族人分別時他們所說的話:蘇魯克道:“李姑娘,你別走,在我們這裏住下來。我們這裏有很好的小夥子,我們給你挑一個最好的做丈夫。我們要送你很多牛,很多羊,給你搭最好的帳篷。”
李文秀紅著臉,搖了搖頭。
蘇魯克道:“你是漢人,那不要緊,漢人之中也有好人的。漢人可以跟哈薩克人結婚嗎?嗯。”他搔了搔頭,說道:“咱們去問長老哈卜拉姆。”
哈卜拉姆是鐵延部中精通《可蘭經》的阿訇,是最聰明最有學問的老人。
他低頭沉思了一會,道:“我是個卑微的人,什麽也不懂。”蘇魯克道:“如果有學問的哈卜拉姆也說不懂,那麽別人就更加不懂了。”哈卜拉姆道:“可蘭經第四十九章上說:‘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阿拉看來,你們之中最善良的,便是你們之中最尊貴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宗族,都是真神阿拉創造的。他隻說凡是最善良的,便是最尊貴的。可蘭經第四章上說:‘你們當親愛近鄰、遠鄰、伴侶,當款待旅客。’漢人是我們的遠鄰,如果他們不來侵犯我們,我們要對他們親愛,款待他們。”
蘇魯克道:“你說得很對。我們的女兒能嫁給漢人麽?我們的小夥子,能娶漢人的姑娘嗎?”哈卜拉姆道:“真經第二章第二百廿一節說:‘你們不要娶崇拜多神的婦女,直到她們信道。你們不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崇拜多神的男子,直到他們信道。’真經第四章第廿三節中,嚴禁去娶已有丈夫的婦女,不許娶自己的直係親屬,除此之外,都是合法的。便是娶奴婢和俘虜也可以,為什麽不能和漢人婚嫁呢?”
當哈卜拉姆背誦可蘭經的經文之時,眾族人都恭恭敬敬的肅立傾聽。經文為他們解決疑難,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說:“穆聖的指示,那是再也不會錯的。不論是什麽部族的人,不論是漢人還是哈薩克人,隻要是最善良的,便是最尊貴的,大家要對他們恭敬。”有人便稱讚哈卜拉姆聰明有學問:“我們有什麽事情不明白,隻要去問哈卜拉姆,他總能好好的教導我們。”
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他卻不能解答,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經》上也沒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麽法子?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迴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隻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迴到中原的。
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本章後記
《雪山飛狐》的結束是一個懸疑,沒有肯定的結局。到底胡斐這一刀劈下去呢還是不劈,讓讀者自行構想。
這部小說於一九五九年發表,十多年來,曾有好幾位朋友和許多不相識的讀者希望我寫個肯定的結尾。仔細想過之後,覺得還是保留原狀的好,讓讀者們多一些想像的餘地。有餘不盡和適當的含蓄,也是一種趣味。在我自己心中,曾想過七八種不同的結局,有時想想各種不同結局,那也是一項享受。胡斐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種抉擇,而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憑著各人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擇。
李自成兵敗後退出北京,西撤至西安,對清軍接戰不利,大順軍數十萬南下。最後的結局,我國曆史界本來說法甚多,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成立專門研究課題組,並於一九七七年五月在北京舉行“李自成學術研討會”,結果歸納為兩種不同意見:一、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二、李自成到湖南石門夾山歸隱為僧。從章太炎、郭沫若、童書業、李文田等著名史家起,兩說即爭論難決。本來,“通山說”較多人支持,因有官方文書及正式著作為證,但後來史家詳細研究,發覺文書及史料內容含糊其辭,並不肯定,不足為據,而在石門夾山卻發現了大批出土文物,證明與李自成有關。一者模糊、一者肯定,相較之下,當代史家大都傾向於“夾山禪隱說”。曆史所的學者專家中,王戎笙先生一派主張“通山說”,劉重白先生一派主張“夾山說”,兩派相持不下。
作者於二〇〇〇年九月應湖南嶽麓書院之邀,前往作一次演講,曾與石門縣的曆史專家及文物局負責人晤談,又與湖南廣播電視局魏文彬局長長談,魏局長曾在陝西耽過很久(或許他是陝西人,我記不起了),我和他言談投機,成為知友。他說一見到石門的文物,就知是陝西的鄉下東西,決不是湖南東西。鄉間的土物,各地都具特色,混淆不來。我沒親眼見到石門的李自成遺物,但知出土的墓葬、碑銘、銅器、銅錢、馬鈴、木刻殘物等件,經中央及地方文物局的鑒定,證明確為真物,發給證書。
碑文中說,這地方在唐朝時是高昌國的所在。
那時高昌是西域大國,物產豐盛,國勢強盛。唐太宗貞觀年間,高昌國的國王叫做鞠文泰,臣服於唐。唐朝派使者到高昌,要他們遵守許多漢人的規矩。鞠文泰對使者說:“鷹飛於天,雉伏於蒿,貓遊於堂,鼠噍於穴,各得其所,豈不能自生邪?”意思說,雖然你們是猛鷹,在天上飛,但我們是野雞,躲在草叢之中,雖然你們是貓,在廳堂上走來走去,但我們是小鼠,躲在洞裏啾啾的叫,你們也奈何我們不得。大家各過各的日子,為什麽一定要強迫我們遵守你們漢人的規矩習俗呢?唐太宗聽了這話,很是氣惱,認為他們野蠻,不服王化,派了交河行軍大總管、吏部尚書侯君集帶兵去討伐。
鞠文泰得到消息,對百官道:“大唐離我們七千裏,中間二千裏是大沙漠,地無水草,寒風如刀,熱風如燒,怎能派大軍到來?他來打我們,如果兵派得很多,糧運便接濟不上。要是派兵在三萬人以下,便不用怕。咱們以逸待勞,堅守都城,隻須守到二十日,唐兵食盡,便會退走。”他知道唐兵厲害,定下了隻守不戰的計策,於是大集人夫,在極隱秘之處,造下了一座迷宮,萬一都城不守,還可退避到迷宮來。當時高昌國力殷富,國中西域巧匠很多。這座迷宮建造得曲折奇幻,國內的珍奇寶物,盡數藏在宮中。鞠文泰心想,便算唐軍攻進了迷宮,也未必能找到我所在。
侯君集曾跟李靖學習兵法,善能用兵,一路上勢如破竹,渡過了大沙漠。鞠文泰聽得唐朝大軍到來,憂懼不知所為,就此嚇死。他兒子鞠智盛繼立為王。侯君集率領大軍,攻到城下,連打幾仗,高昌軍每戰皆敗。唐軍有一種攻城高車,高十丈,因高得如同鳥巢,所以名為巢車。這巢車推到城邊,軍士居高臨下,投石射箭,高昌軍難以抵禦。鞠智盛來不及逃進迷宮,都城已遭攻破,隻得投降。高昌國自鞠嘉立國,傳九世,共一百三十四年,至唐貞觀十四年而亡。當時國土東西八百裏,南北五百裏,算是西域的大國。
侯君集俘虜了國王鞠智盛及其文武百官、大族豪傑,迴到長安,將迷宮中所有的珍寶也都搜了去。唐太宗說,高昌國不服漢化,不知中華上國文物衣冠的好處,於是賜了大批漢人的書籍、衣服、用具、樂器等給高昌。高昌人私下說:“野雞不能學鷹飛,小鼠不能學貓叫,你們中華漢人的東西再好,我們高昌野人也不喜歡。”將唐太宗所賜的書籍文物、諸般用具,以及佛像、孔子像、道教的老君像等等都放在迷宮之中,誰也不去多瞧上一眼。
千餘年來,沙漠變遷,樹木叢生,這本來就已十分隱秘的古宮,更加隱秘了。若不是有地圖指引,誰也找尋不到。現今當地所居的哈薩克人,和古時的高昌人也已毫不相幹。
李文秀站在兩座石碑之前,呆呆沉思:“這個漢人皇帝也真多事,人家喜歡怎麽過日子,就讓他們自己喜歡,何必一定勉強?難道你以為好的,別人也必須以為好?唉,你心裏真正喜歡的,常常得不到。別人硬要給你的,就算好得不得了,你不喜歡,終究不喜歡。”
蘇魯克等見她怔怔的站在石碑之前,呆呆出神,過了好一會,見她始終不動。蘇魯克叫道:“李英雄,那瓦耳拉齊怎麽了?”李文秀道:“他……他死了!”聲音有些哽咽。蘇普和阿曼手攜著手走到她麵前,說道:“李姑娘,咱們迴去吧!”阿曼伸出手來,拉住了她手。
在通向玉門關的沙漠之中,一個姑娘騎著一匹白馬,向東緩緩而行。
她心中在想著和哈薩克鐵延部族人分別時他們所說的話:蘇魯克道:“李姑娘,你別走,在我們這裏住下來。我們這裏有很好的小夥子,我們給你挑一個最好的做丈夫。我們要送你很多牛,很多羊,給你搭最好的帳篷。”
李文秀紅著臉,搖了搖頭。
蘇魯克道:“你是漢人,那不要緊,漢人之中也有好人的。漢人可以跟哈薩克人結婚嗎?嗯。”他搔了搔頭,說道:“咱們去問長老哈卜拉姆。”
哈卜拉姆是鐵延部中精通《可蘭經》的阿訇,是最聰明最有學問的老人。
他低頭沉思了一會,道:“我是個卑微的人,什麽也不懂。”蘇魯克道:“如果有學問的哈卜拉姆也說不懂,那麽別人就更加不懂了。”哈卜拉姆道:“可蘭經第四十九章上說:‘眾人啊,我確已從一男一女創造你們,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在阿拉看來,你們之中最善良的,便是你們之中最尊貴的。’世界上各個民族和宗族,都是真神阿拉創造的。他隻說凡是最善良的,便是最尊貴的。可蘭經第四章上說:‘你們當親愛近鄰、遠鄰、伴侶,當款待旅客。’漢人是我們的遠鄰,如果他們不來侵犯我們,我們要對他們親愛,款待他們。”
蘇魯克道:“你說得很對。我們的女兒能嫁給漢人麽?我們的小夥子,能娶漢人的姑娘嗎?”哈卜拉姆道:“真經第二章第二百廿一節說:‘你們不要娶崇拜多神的婦女,直到她們信道。你們不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崇拜多神的男子,直到他們信道。’真經第四章第廿三節中,嚴禁去娶已有丈夫的婦女,不許娶自己的直係親屬,除此之外,都是合法的。便是娶奴婢和俘虜也可以,為什麽不能和漢人婚嫁呢?”
當哈卜拉姆背誦可蘭經的經文之時,眾族人都恭恭敬敬的肅立傾聽。經文為他們解決疑難,大家心中明白了,都說:“穆聖的指示,那是再也不會錯的。不論是什麽部族的人,不論是漢人還是哈薩克人,隻要是最善良的,便是最尊貴的,大家要對他們恭敬。”有人便稱讚哈卜拉姆聰明有學問:“我們有什麽事情不明白,隻要去問哈卜拉姆,他總能好好的教導我們。”
可是哈卜拉姆再聰明、再有學問,有一件事他卻不能解答,因為包羅萬有的《可蘭經》上也沒答案:如果你深深愛著的人,卻深深的愛上了別人,有什麽法子?
白馬帶著她一步步的迴到中原。白馬已經老了,隻能慢慢的走,但終是能迴到中原的。
江南有楊柳、桃花,有燕子、金魚……漢人中有的是英俊勇武的少年,倜儻瀟灑的少年……但這個美麗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國人那樣固執:“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歡。”
本章後記
《雪山飛狐》的結束是一個懸疑,沒有肯定的結局。到底胡斐這一刀劈下去呢還是不劈,讓讀者自行構想。
這部小說於一九五九年發表,十多年來,曾有好幾位朋友和許多不相識的讀者希望我寫個肯定的結尾。仔細想過之後,覺得還是保留原狀的好,讓讀者們多一些想像的餘地。有餘不盡和適當的含蓄,也是一種趣味。在我自己心中,曾想過七八種不同的結局,有時想想各種不同結局,那也是一項享受。胡斐這一刀劈或是不劈,在胡斐是一種抉擇,而每一位讀者,都可以憑著自己的個性,憑著各人對人性和這個世界的看法,作出不同的抉擇。
李自成兵敗後退出北京,西撤至西安,對清軍接戰不利,大順軍數十萬南下。最後的結局,我國曆史界本來說法甚多,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成立專門研究課題組,並於一九七七年五月在北京舉行“李自成學術研討會”,結果歸納為兩種不同意見:一、李自成死於通山九宮山;二、李自成到湖南石門夾山歸隱為僧。從章太炎、郭沫若、童書業、李文田等著名史家起,兩說即爭論難決。本來,“通山說”較多人支持,因有官方文書及正式著作為證,但後來史家詳細研究,發覺文書及史料內容含糊其辭,並不肯定,不足為據,而在石門夾山卻發現了大批出土文物,證明與李自成有關。一者模糊、一者肯定,相較之下,當代史家大都傾向於“夾山禪隱說”。曆史所的學者專家中,王戎笙先生一派主張“通山說”,劉重白先生一派主張“夾山說”,兩派相持不下。
作者於二〇〇〇年九月應湖南嶽麓書院之邀,前往作一次演講,曾與石門縣的曆史專家及文物局負責人晤談,又與湖南廣播電視局魏文彬局長長談,魏局長曾在陝西耽過很久(或許他是陝西人,我記不起了),我和他言談投機,成為知友。他說一見到石門的文物,就知是陝西的鄉下東西,決不是湖南東西。鄉間的土物,各地都具特色,混淆不來。我沒親眼見到石門的李自成遺物,但知出土的墓葬、碑銘、銅器、銅錢、馬鈴、木刻殘物等件,經中央及地方文物局的鑒定,證明確為真物,發給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