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反問得真情實感。


    於是嬴政也跟著舒緩了眉心,因著秦朝滅亡帶來的陰影也隨之稍微散去。


    是啊,這個延續千年的水分確實不算小——如果說君士坦丁留下的東西貫穿了整個拜占庭的始末,哪怕皇帝換家族坐,也願意承認他的地位,留下拜占庭這個名字。那麽始皇帝留下的秦製之於後代朝廷,又何嚐不是一種延續。


    隻要對方不是真的完成了他「萬世而為君」的理想,那嬴政就覺得自己確實不輸!


    君臣二人相處的氣氛霎時又融洽起來,相對而坐,臉上都露出了些純粹的笑意:秦製的內核能流傳二千多年,作為開創者,誰能不心生愉悅呢?


    嬴政看向李斯。因為他此前的發言,眼神都柔和了三分。


    君臣投契,向來不論對皇帝還是臣子而言,都是一種好事。尤其是在譬如郡縣製這類開創性的事業上,嬴政能收穫李斯這種既能完美體會上意又能落實生根的臣子,都不得不說是他的幸運。


    而這樣的臣子,未來的風評卻不能與他的功績相配套——這份製度的背後,除了嬴政本人的思考以外,怎麽可能少的了李斯的心血。後世人講嬴政光憑這項功績就足以睥睨眾生,那李斯又何嚐不是僅憑這項功績,就理當為人景仰?


    饒是嬴政見慣了大風大浪,心誌堅韌到哪怕知曉自己未來會被儒生不齒抹黑也常無謂一笑而過,(當然,後世人念的離譜文學得另算)在知道李斯這樣的際遇後,都難免有些不快。


    他自己心胸開闊無謂旁人口舌是一迴事,他看重的臣子被人輕視則是另外一迴事了——他們老嬴家的傳統就是護短啊,就是愛護知己之臣啊,怎麽了,有什麽不服的嗎?


    所以嬴政頓了頓,出口的措辭便多了幾分溫和,想著安撫一下對方:「丞相……」


    【那麽李斯作為這項製度的部分策劃者,落地實施者,擁護者維護者,歷史評價就算古代和始皇同樣悽慘,到了現代怎麽著也得沾沾始皇的光,一起得到正視了吧?


    可惜啊,斯相您怎麽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啊!】


    嬴政的話語被天幕不留情麵地打斷,還沒等他反應過來那句話的真相應該是什麽,下一刻後世人的話語便似雷霆萬鈞般有力。


    【一被趙高拉下扶立胡亥的渾水,從此亡秦的帽子就再也摘不下來,在不少人眼中和趙高的罪過都差不多大了啊!


    您當初怎麽想的啊!】


    ——焯。


    李斯的唿吸都跟著後世人的講述停滯了。


    我哪裏知道我怎麽想的?


    我哪裏敢這麽想啊!!


    第163章 番外2 「大秦」


    當認知到後世人說了什麽的剎那,李斯就感覺自己全身都仿佛失去了氣力,搖搖欲墜著。


    在過於巨大的震詫麵前,他的第一反應,甚至來不及顧惜自己個人的生死——李斯當然不是那樣無私的人,可是這個真相太荒謬、太反常識、太詭譎了,以至於讓他甚至無暇去思考自己即將麵臨的遭遇。


    他幾欲想要伸手死死摁住自己的額角,仿佛那樣便能將所聽聞見的一切,變作工作過於操勞帶來的幻影迷夢,他還是那個普普通通,註定要跟著陛下名垂青史的大秦丞相。


    可這當然不可能是在做夢:嬴政投來的同樣震驚錯愕大過了冰冷的目光,天幕依舊明亮奪目的存在,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李斯他足夠清醒的事實。


    他,李斯,就是那個,被自己無數次痛罵過,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夥同趙高將胡亥一手扶立上皇位的內鬼權臣。


    這個認知終於姍姍來遲在他的心中建立,在思維得以認知的下一秒,便化作尖刀直直刺入李斯的心髒,遍灑淋漓的鮮血。


    李斯呆愣著跪坐在原地,恍惚之中辨不清自己眼前嬴政的神色。


    是憤怒嗎?是驚愕嗎?


    他不知道。


    他隻能帶著一臉焦躁不安並困惑地匆匆抬頭,期盼的目光仰望著光幕,等待著它做出最後的裁判。


    嬴政也隻是無言。


    本因為後世人創人功夫和排行刺激而放鬆和緩下的麵龐重又冷峻起來,他擰著眉,目光鋒利而幾乎陰鷙地凝視光幕上的字樣,再一次確認了那番話的真實性。


    如果說趙高和胡亥的勾結,哪怕沒有後世人為之講解,嬴政都能從眼下的形勢中窺見一二悲劇的邏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


    當他知道未來秦亡的罪魁禍首,準備處理掉二人的時候,後來一步,沒有看見天幕的始末,被侍從粗暴對待於是一路上生氣惱火著,還認為自己有著父親稍微的厚待,被帶到嬴政麵前都委屈著準備告狀的胡亥,在看見趙高跪著的下一刻,第一反應都還是為對方說話。


    ——這孩子已經開始養歪了,不能救了。


    不知道歷史上胡亥哪怕被趙高的女婿帶人打到內寢,小命懸於一線的時候,都沒對趙高破防說出什麽惡毒詛咒,甚至還第一時間祈求詢問他能不能再見趙高。可嬴政依舊敏銳捕捉到了對方對趙高不正常的信任,心底殘存的一絲,因著胡亥尚小而生出的微小憐憫,此刻也全然散去。


    所以他們師生最後的下場都稱得上悽慘,因著秦亡帶來的思想動盪需要淋漓鮮血作為震懾,因為秦亡而生的怒火熾熱,需要罪魁禍首的死亡作為償還的部分代價。


    嬴政心裏很清楚他們為何會步上謀逆的道路:趙高曾經是他看好的人才,直到對方開始觸及嬴政的底線。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