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寫作確實向來需要穩重中立一點。】


    「申論?」


    王安石捕捉到了那個陌生的名詞:「它和策論,以及那什麽八股,難道有什麽差異嗎?」


    盡管也有可能不過是後兩者的改進版本,微妙的直覺卻指引著他進一步深思。聯想自己之前的想法,王安石再度陷入了沉思。


    但是他思考的痛快,旁人的關注點卻和他不太一致。


    —


    「沒能趕上科技革命……?最慘痛的時代……?」趙煦將這兩句話重複了一遍,眼裏錯愕之色一閃而過。


    科的含義一時之間有些難解,然而技這個字一冒出來,他的腦海中下意識就跟上的是一句奇技淫巧,連隨後的革命二字,一時之間都被忽略了過去。


    「工匠,緣何能跟時運產生關聯!」


    在想明白這句話背後的未盡之言的那刻,饒是趙煦壓抑中養出的隱忍心性,都不禁發出了驚疑錯愕的質問。


    然而空蕩蕩別無二人的室內隻迴響著他一人的迴音,翻騰著在空中緩緩消散,卻沒有人為他解答。


    他僵硬地坐在原位,混亂的思緒在腦中擠做一團漿糊。


    就算本朝已經比前代對工商多出了幾分地位上的寬容,因為士大夫群體的增多,一些出身寒門且沒什麽講究的士人甚至也參與進了二者的行列。


    然而這就已經是趙煦認知中的極顯了。甚至因為富商的豪奢,同樣社會地位在大眾認知中一般,他對商人階層的警戒和注視有時還勝過農民一籌。


    但,為什麽還會有的工匠的存在呢?


    趙煦想不明白。


    天幕慢悠悠嘆了口氣。


    【真正最大的阻礙社會思想活力的弊端,其實是古代社會士農工商的風氣啊。】


    有什麽冰冷的,鋒利的東西,仿佛貼近在皮膚。


    【是因為古代「學而優則仕」,是因為古代「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因為古代「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該有人站出來批駁這種嘲笑的語氣的,該有人高聲嗬斥後世人怎麽可以這般輕蔑真宗皇帝當初寫下的禦詩的。


    可是事實是並沒有。


    所有人在後世人如驚雷般直指祖宗千年傳下來的根基的威懾麵前,忘卻了一朝一姓一位皇帝的尊嚴還需要他們「維護」——趙家皇帝自己都沒著急呢。


    【社會的上升渠道就這樣被限製在公務員考試上麵,所以人人都跑去考公務員了,人人不當上公務員就沒出路可走了。


    最初的科舉還有明法、明字、明算等技能的用處,王安石科舉改革的時候尚且還記得復興法學的考試。


    但到了明清,除了八股還有別的選擇嗎?除了經義儒學還有別的選項嗎?


    錯的不隻是八股,錯的不應該是一種文體,錯的是階層分明封閉自守的封建社會本身。


    就像北宋米芾還曾銳評,說書法之壞自唐顏真卿始,人皆以書法「幹祿」——為了科舉寫的規矩、清楚、崇尚法度。因為科舉考試有字數和時間的要求,所以字體更淺更柔。


    這些書法家們痛心疾首:古法書法的立體縱橫感蕩然無存,一管豪錐入木三分用筆如刀的晉韻已成歷史,這是時代的敗壞啊!


    ——這是科舉的錯誤嗎?這是顏真卿的錯誤嗎?


    我覺得,錯誤的,也許應該是將藝術家、政治家、辯論家、思想家、哲學家、史學家……這些一切本該各自發展,兩廂安好的存在,強行雜糅一起的社會生態吧。】!


    第119章


    「妖言惑眾!」


    如驚雷般的聲音,在天幕話音落下後的幾秒之後終於姍姍來遲。


    有麵色通紅的老派官員聲如洪鍾,完全不顧身在朝堂,不管上首皇帝的存在,一步跨出,接近目裂般麵容稱得上猙獰。


    「這天幕果然是妖邪作法,引後世不肖之人荒謬言論,意欲亡我大宋,亡我華夏綿延之基!」


    士農工商是他們立足的根本,作為既得利益者,沒有人會願意割捨自己的蛋糕。


    於是他們憤然開口,於是他們群情激憤,於是他們自第一聲異議提出之後就忙不迭續上了後勁,像浪花朵朵翻騰著連成一片驚濤,晦暗著如無形的風雨,壓抑住了一片的天。


    原本因為提前預言了亡國的先聲,而被他們暗地裏信服以為鬼神做法,天道降福的存在,此刻卻成了他們恨之欲死的禍患。


    ——多可笑啊。


    還摁著大腿上舊傷的趙光義冷眼旁觀著,還心神不寧著的趙禎心跳著如擂鼓齊振,和王安石此前想到一塊去正低頭深思的趙頊挑眉凝神眯起了眼。


    和朝堂所有官員共賞著光幕的皇帝,此刻都看見了一片海。


    紫色和朱色連綴而成的海。在喧囂之後此刻縱然靜默,卻依舊足夠每一個目擊之人感受到那沉默背後足夠澎湃沸騰的力量。


    這其中當然也有他們熟悉的官員沒有參與其中,然而他們在這樣的局麵之前也隻能選擇退讓,像海中的頑石,縱固執仍海流沖刷,卻也足夠默然。


    趙光義想嗤笑,這些人的本性,所謂的聖賢道德,到了最後也不過就是沒能觸及到自己的利益身上。


    但他們的利益受損,和趙家皇帝,又有什麽太大的關係呢?


    把文官當中不擅長幹事的人驅逐出去,把他們當中中飽私囊把原本應該上交給皇帝國庫的東西私吞了的賊子趕出去,大宋混得越好,他們當皇帝的過得才會更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