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真的因此思考了很久,罕見地在兩個選項中左右搖擺:
若是沒有天幕,在先例隻有已經遙遠到在孝武皇帝心中,算作不可靠類型的伊尹的情況下,他當然毫不猶豫會覺得對方是威脅皇位的奸權。
可是天幕的因素怎麽可能不會影響到他?
他見過了司馬家的篡代可以做到多麽明目張膽,也察覺到了王莽曹丕二人的禪讓背後隱藏的朝堂力量,甚至看見了曹操因為身為權臣而產生的心理變化。
所以,他對於一個,甚至能夠廢立皇帝的權臣,真的能否不對皇位產生絲毫的心動這點的懷疑更加真切。
可是他也見過了那三國之時的託孤,見到了那同樣身為劉家人的宗親後代,竟然也願意對著自己的輔政大臣說出,可以取而代之這樣的發言,也見到了對麵迴饋的忠心和赤誠。
他也見到了那東吳甚至還沒建立起來時候,那孫策交託給麾下張昭的託孤,哪怕其和孫權之間的關係雜有尖銳,卻始終沒有真正分開,遑論背叛。
所以他又真的,對於君臣關係之中的臣子一方能夠做到有多麽忠誠這點,更開了眼界。
霍光到底是哪種類型呢?
在細數完後世人透露的西漢歷史後,孝武皇帝的偏向終於勉強向著忠臣一方滑向:僅限對方如果是西漢人。
可是當初的糾結不過是對於天幕的思考,眼下這個人的突然出現,倒也真的讓劉徹一時懵了。
不過這麽一看,邏輯倒真的通暢起來了。
因為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所以他才能被劉徹自己看重,才能在他後麵幾任皇帝的時代成為權臣,擁有足夠廢立皇帝的權勢。
害,還剛好和劉徹那叫做「巫蠱之禍」的繼承風波能對上呢,說不定他最後挑的就是幼主即位,讓霍光輔政——他挑出來的崽肯定不可能是那個海昏侯,應該就是昭帝。
那昭帝就該是無子早死,然後霍光再新挑皇帝上位?這樣才能解釋那海昏侯為什麽那麽輕鬆被廢了——海昏侯之後再挑宣帝?宣帝因為本來隻是宗室,原配可能出身上有瑕疵,所以才會來那麽一出「故劍情深」?
靠自己的腦子把未來的發展猜得七七八八,劉徹的神色倒是確實輕鬆起來了。
那霍光原來是他手下的啊?那肯定是因為忠誠才沒篡位的嘛,畢竟是他挑選出來的人。
他朝著眼巴巴望著他,等待著皇帝陛下給個說法的霍去病笑了起來。
「讓他進殿來,讓朕好好看看他。」
讓他看看他未來挑選的輔政大臣,水準能是個什麽模樣。
—
當那扇本來重掩著的宮門在他麵前打開,小心翼翼看著自己鞋尖的少年人慢步走了進去。
沒待到他俯身行完覲見的禮節,上首含著笑意的話音就製止了他的舉動。
「既然是去病家的弟弟,無需多禮——你別一直看著鞋尖,朕不喜歡這個動作,總讓朕想到一個人,怪討厭的。」
他到底隻是一個十來歲的年輕人,當皇帝對他這樣說話的時候,一時也失了章程。無措了一會,他反應過來自己總不能在皇帝麵前思考遲疑太久,於是咬了咬牙,他順從地抬起了頭。
他望見了一雙,此後幾十年都沒辦法再忘卻了的眼睛。
霍光第一次看見了孝武皇帝。!
第105章
滿室歡歌響,宴飲正酣時。
這是一場宴會,一場不曾對旁人言說,但與會者都心照不宣知曉自己是在瓜分勝利果實的饗宴。
豪族的來客斟滿了金樽,澄清的玉液伴著他舉手的動作溢出了杯口,卻沒人心疼這點世人眼中昂貴奢侈,對他們來說卻從來不算難得的名酒。
他舉杯向坐在上首的太守,臉上露出一個朦朧清淺的笑意來。
世家子弟自有所謂的「風骨」,他的行事也從來不帶自己鄙夷的「市儈諂媚」。外表神清氣朗風姿清越的士人,於是哪怕舉著酒杯延請著上位,表現出來的也是一派「清風明月」般的自矜。
「有賴府君之力,吾家小小家業才得以稍稍保全。」
他嘆氣:「陛下到底太過薄情。」
「南陽說到底也是陛下龍興之地,怎麽能不多念幾分舊情,與其他地方等同視之加以度田呢?」
話說到這裏,太守的手也是微微一顫,官場上前幾齣人頭滾滾帶著血雨腥風的消息又重現在眼前,讓他也不免為之戚戚後怕。
「是啊……陛下本來眼看著是聖德寬厚之君,誰知等天下真正一統後卻……害,不提了,不能提啊!」
老匹夫。
世家子聽見這話就在心裏低罵了一聲:你不就是覺得當初自己是挑了個脾氣好,好糊弄的皇帝,眼下卻發現對方的棘手,遺憾沒辦法早點發現改換門庭另捧他人上位,眼下木已成舟無可奈何而已吧!
就這想法你也配宣揚自己忠君愛民?多少有點荒謬!
把自己放上道德的至高位鄙夷了一會對方的人品,他臉上和煦中帶著點親近的神色卻絲毫沒有改變,隻作同樣欲語還休的姿態應和了幾句,最後又是唉聲嘆氣。
「是啊。況且吾家家業雖薄,可到底是家裏人幾代積攢下來的家底。僥倖在亂世中得以保存,縱然比他者寬裕少許,不也是吾家代代之力嗎?」
「陛下一朝令下,就要將我們父祖傳承下來的家業獻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若是沒有天幕,在先例隻有已經遙遠到在孝武皇帝心中,算作不可靠類型的伊尹的情況下,他當然毫不猶豫會覺得對方是威脅皇位的奸權。
可是天幕的因素怎麽可能不會影響到他?
他見過了司馬家的篡代可以做到多麽明目張膽,也察覺到了王莽曹丕二人的禪讓背後隱藏的朝堂力量,甚至看見了曹操因為身為權臣而產生的心理變化。
所以,他對於一個,甚至能夠廢立皇帝的權臣,真的能否不對皇位產生絲毫的心動這點的懷疑更加真切。
可是他也見過了那三國之時的託孤,見到了那同樣身為劉家人的宗親後代,竟然也願意對著自己的輔政大臣說出,可以取而代之這樣的發言,也見到了對麵迴饋的忠心和赤誠。
他也見到了那東吳甚至還沒建立起來時候,那孫策交託給麾下張昭的託孤,哪怕其和孫權之間的關係雜有尖銳,卻始終沒有真正分開,遑論背叛。
所以他又真的,對於君臣關係之中的臣子一方能夠做到有多麽忠誠這點,更開了眼界。
霍光到底是哪種類型呢?
在細數完後世人透露的西漢歷史後,孝武皇帝的偏向終於勉強向著忠臣一方滑向:僅限對方如果是西漢人。
可是當初的糾結不過是對於天幕的思考,眼下這個人的突然出現,倒也真的讓劉徹一時懵了。
不過這麽一看,邏輯倒真的通暢起來了。
因為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所以他才能被劉徹自己看重,才能在他後麵幾任皇帝的時代成為權臣,擁有足夠廢立皇帝的權勢。
害,還剛好和劉徹那叫做「巫蠱之禍」的繼承風波能對上呢,說不定他最後挑的就是幼主即位,讓霍光輔政——他挑出來的崽肯定不可能是那個海昏侯,應該就是昭帝。
那昭帝就該是無子早死,然後霍光再新挑皇帝上位?這樣才能解釋那海昏侯為什麽那麽輕鬆被廢了——海昏侯之後再挑宣帝?宣帝因為本來隻是宗室,原配可能出身上有瑕疵,所以才會來那麽一出「故劍情深」?
靠自己的腦子把未來的發展猜得七七八八,劉徹的神色倒是確實輕鬆起來了。
那霍光原來是他手下的啊?那肯定是因為忠誠才沒篡位的嘛,畢竟是他挑選出來的人。
他朝著眼巴巴望著他,等待著皇帝陛下給個說法的霍去病笑了起來。
「讓他進殿來,讓朕好好看看他。」
讓他看看他未來挑選的輔政大臣,水準能是個什麽模樣。
—
當那扇本來重掩著的宮門在他麵前打開,小心翼翼看著自己鞋尖的少年人慢步走了進去。
沒待到他俯身行完覲見的禮節,上首含著笑意的話音就製止了他的舉動。
「既然是去病家的弟弟,無需多禮——你別一直看著鞋尖,朕不喜歡這個動作,總讓朕想到一個人,怪討厭的。」
他到底隻是一個十來歲的年輕人,當皇帝對他這樣說話的時候,一時也失了章程。無措了一會,他反應過來自己總不能在皇帝麵前思考遲疑太久,於是咬了咬牙,他順從地抬起了頭。
他望見了一雙,此後幾十年都沒辦法再忘卻了的眼睛。
霍光第一次看見了孝武皇帝。!
第105章
滿室歡歌響,宴飲正酣時。
這是一場宴會,一場不曾對旁人言說,但與會者都心照不宣知曉自己是在瓜分勝利果實的饗宴。
豪族的來客斟滿了金樽,澄清的玉液伴著他舉手的動作溢出了杯口,卻沒人心疼這點世人眼中昂貴奢侈,對他們來說卻從來不算難得的名酒。
他舉杯向坐在上首的太守,臉上露出一個朦朧清淺的笑意來。
世家子弟自有所謂的「風骨」,他的行事也從來不帶自己鄙夷的「市儈諂媚」。外表神清氣朗風姿清越的士人,於是哪怕舉著酒杯延請著上位,表現出來的也是一派「清風明月」般的自矜。
「有賴府君之力,吾家小小家業才得以稍稍保全。」
他嘆氣:「陛下到底太過薄情。」
「南陽說到底也是陛下龍興之地,怎麽能不多念幾分舊情,與其他地方等同視之加以度田呢?」
話說到這裏,太守的手也是微微一顫,官場上前幾齣人頭滾滾帶著血雨腥風的消息又重現在眼前,讓他也不免為之戚戚後怕。
「是啊……陛下本來眼看著是聖德寬厚之君,誰知等天下真正一統後卻……害,不提了,不能提啊!」
老匹夫。
世家子聽見這話就在心裏低罵了一聲:你不就是覺得當初自己是挑了個脾氣好,好糊弄的皇帝,眼下卻發現對方的棘手,遺憾沒辦法早點發現改換門庭另捧他人上位,眼下木已成舟無可奈何而已吧!
就這想法你也配宣揚自己忠君愛民?多少有點荒謬!
把自己放上道德的至高位鄙夷了一會對方的人品,他臉上和煦中帶著點親近的神色卻絲毫沒有改變,隻作同樣欲語還休的姿態應和了幾句,最後又是唉聲嘆氣。
「是啊。況且吾家家業雖薄,可到底是家裏人幾代積攢下來的家底。僥倖在亂世中得以保存,縱然比他者寬裕少許,不也是吾家代代之力嗎?」
「陛下一朝令下,就要將我們父祖傳承下來的家業獻出——」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