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


    假的,一定是假的。


    真的祥瑞就該像他現在這樣,明晃晃這麽大一個告訴他後世消息的光幕放在麵前。


    那王莽憑什麽得到七百多件祥瑞?!


    後世人嘲諷得好啊!


    那些祥瑞全都是自導自演的鬧劇而已啊!


    都是經學家和野心家為了矇騙皇帝,矇騙天下人整出來的幌子而已啊!


    在不斷的刺激之後,內室之中,燭火旁邊,孝武皇帝終於悟了。


    邁出了從徹底迷信到實用主義迷信的第一步。


    作者有話要說


    武帝……我原來真的是你的粉啊(一些寫豬豬竟然不卡文並且時速起飛的人)感謝在2023-07-0814:55:58~2023-07-0923:14:46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順頌時宜百事從歡6瓶;從前、32632941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0章


    【我們用當代人的眼光去看,那當然是恨不得一個白眼翻過去:政治作秀搞得也太誇張了點,明眼人想一想就能明白,全是野心家在背後的推波助瀾。


    可是對於當時的漢朝人來說,真相的真假其實無關緊要。


    畢竟這場做戲針對的對象本來就是深信著讖緯的普羅大眾,是用來收攏普遍人心的。】


    在場大部分觀眾:……


    雖然他們當然看得分明這背後王莽本人作為推手的力量。


    可是那個深信讖緯——怎麽感覺後世人有意無意把他們一起帶進去內涵了。


    不信謠不傳謠不盲信讖緯不盲信祥瑞!!


    【而想得明白,看得分明的上層知識分子或者統治階層們,他們早就對於漢室的統治已經感到厭煩,所以大多為王莽所籠絡,自然不可能站出來和他打什麽擂台,揭穿他的小把戲。


    比如著名的劉向劉歆父子,他們就是王莽代漢的強大推手——盡管他們其實是漢朝宗室本宗。】


    劉徹:???啊??


    就算是一向對宗室沒什麽好臉色的孝武皇帝,在聽到這樣的發言之後,也是大腦一陣嗡嗡的茫然。


    盡管後世人早早已經用統治階層這個詞語指代住了王莽的追隨者,然而在此之前,他一直覺得不過是在說外戚或者朝堂大臣,怎麽都不曾聯想到作為皇室宗親的宗室身上去。


    畢竟說穿了,劉啟劉徹父子兩對宗室的打壓,都是建立在對方對皇帝的皇位可能存在威脅的前提上的。


    而當這份威脅被削弱,宗室身上與皇帝的血緣聯繫,其另一份作用就該更加明顯起來。


    他們畢竟是皇帝的宗族,是皇帝本該最為親密的一股勢力,是皇室一脈穩定的根係。


    ——結果宗室都跟著王莽混,覺得要王莽上位了嗎???


    他們圖個啥啊!


    不改朝換代,他們還到底是漢家宗親。改朝換代後當個新朝大臣,就能讓他們把自家人給賣了嗎!


    ……好像還真能。


    最可怕的是,當劉徹在內心對於這兩宗室賣皇帝的行為進行了情感上的難以理解和大肆批判之後,理智重新迴籠,他不得不捏著鼻子承認下這種可能的發生。


    畢竟都繼承不了皇位,與其當個旁係可能不受重視的宗親,不如當個新皇看重的大臣,對於他們老劉家的人來說,好像也不是完全沒有這種狠得下心的可能。


    於是在這種悲哀之中,他反看劉秀和劉備兩人,甚至都在這樣的對比中感到了些許戚戚的慰藉。


    行吧,雖然恐怕不再是他的後人了。但是好歹頂著的還是他們老劉家的姓氏,應該願意尊重他作為孝武皇帝的宗廟社稷。


    這不比幹脆手把手推翻自家人反捧外戚上台來得好?糾結那點血緣關係幹什麽!


    孝武皇帝大破防。


    【為什麽說劉向劉歆為王莽做了不少呢?


    因為他們父子兩都是當時聞名天下的大儒,作為全國最有學問,學術造詣最高,最擅長玩弄經義文字正統禮法的一撥人,他們給王莽做好了上位的宣稱。


    我們之前講過,漢朝的正朔,在劉邦手上起先是避免麻煩沿用的秦朝的水德,而到了劉徹手上,天下總算稱得上氣象承平,於是劉邦之時被擱置的改製一事就終於提上日程。


    行封禪,定曆法,以正月為歲首,為土德,服色尚黃,數用五,官名的印章改為五字,一百多年的懸案終於在他的手上迎來了終局。


    而其以建寅之月為正月,直到辛亥革命之後才改用了陽曆,更是超脫了漢家一代的製度,朝著萬世立法的標準開去。


    這番改製的背景,其實就很有封建實用主義的特色:


    秦為水德漢便行土德,這是按鄒衍五德始終說的道理在易服色;


    而秦以建亥為正月,漢卻以建寅為正月,則是因著後者天文曆法上的需要,覺得建寅為歲首方便,才按著三統說的法子,說漢是黑統,黑統建寅,故如此為之。】


    劉徹的臉色舒服了一點。


    改製是他心中早有的一個想法,若不是祖母早先的阻攔,他所選用的那批儒生,本就是要朝著這個方向改革而去的。


    這其中固然有他本人想要搞出一番事業來的心意,但又何嚐不是他在觀察了天下人熙熙攘攘的唿聲之後,決意穩定漢家聲望的舉措。


    後世人也說過他們眼下世人對於讖緯的迷信——而比讖緯更前麵一步,為天下士人所信仰的,還是受命。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