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


    他還記得這個孫子是他吳國的亡國之君啊!


    這麽一個晦氣的玩意,不要隨隨便便說像他啊!


    孫權這是不知道孫皓最初被人評價為有長沙桓王之風,很像他親哥甚至比他親哥愛讀書守法度。


    要不然他能當場暴起表示說這些話的人全部都是瞎子,別讓這種貨色來玷汙他(在孫權眼中)完美無缺的親哥


    【但等到韋昭幾次三番忤逆他的心意,本性是個暴君的孫皓也就對他橫眉冷對,日益疏遠,最後將他下獄,斥責他為自己辯解的奏摺寫的不夠用心有所汙損,最後誅殺,將他的家屬流放到了零陵郡,也就是現今的廣西桂林,下場算得上悽慘。】


    【當然,我們不管他後半部分的人生,隻截止到他修吳書的時候。那時備受皇帝信任,作為孫權近臣的韋昭,他寫下的關於曹魏方麵的記載,真實程度也值得深思。】!


    第76章


    【後來再翻翻史料,其實《後漢書》和《資治通鑑》也有關於曹嵩之死的論述。


    範曄是南北朝時期的人,離得還比較近,他的資料還是尚且可以採信的。但後麵司馬光都到北宋時期,隔太遠了,並且是知名的作者輸出個人觀點極其嚴重,與其說正經記史不如說儒學理論作品的存在,個人就不考慮其中觀點如何了。


    於是把範曄的說法再總結提溜上來,他在《陶謙傳》中說是被其部下所殺,和吳書的記載相類似,但在《應劭傳》以及《曹騰傳》中都堅持稱為陶謙所殺,與世語相同。


    這下真相就很有意思,並且能夠梳理出一條大致完整的線來了:


    曹嵩應該真的是被陶謙授意殺害的。】


    曹操輕聲嗤笑:可不是嘛,所以說江對麵孫家那小子心裏的彎彎繞繞多著呢。


    大家都是玩權術的好手,順手高級抹黑一把對手,這有什麽艱難的地方嗎?


    【陶謙點背被部下賣了,結果還要自己背黑鍋這個說法,最大的疏漏在哪裏呢?


    不在陶謙和曹操打了那麽久,怎麽就突然服氣向曹老闆低頭,而在於曹老闆怎麽可能完全放過真正的殺父仇人張闓,想要向曹老闆低頭的陶謙,怎麽可能也完全沒有任何的表示。


    是,曹操確實可能有借著復父仇的藉口,好師出有名一舉吞併徐州的打算——但是這並不能代表,張闓作為直接對他爹下殺手的那個人可以被輕飄飄放過了。


    這甚至無關曹操和他爹的真實父子情有多深,而是時代的因素會逼迫他哪怕不擇手段也要為自己的生父復仇,不能在自己有權有勢的時候放任仇人跑到淮南就不管不顧。】


    「那不是當然的嗎?」


    孫權聽前麵簡短概括的時候還沒什麽萬全的把握,此刻聽見跑到淮南之後就沒後續了,卻可以篤定這是他家臣子在暗戳戳使得壞了。


    一點心虛都沒有的吳主咂了咂嘴,隻感覺這未來的黃門侍郎手腕當時還是有點嫩,估計寫這一段的時候年紀不太大吧。


    這種說法也就是估計後世人觀念不太一樣可能會被矇騙住了,放在當今那是壓根騙不到一個人啊!


    畢竟要是放在現在,誰家當兒子的敢不給親爹報仇?那可是哪怕仇人地位再卑微都不可以放過對麵,哪怕自己再弱小都不可以有所退縮。


    要不然他們兄弟兩,為什麽要一直堅定不移地反反覆覆打黃祖?哪怕內部不算很穩定很鞏固但哪怕不惜惹上劉表也要討伐他?


    就連赤壁之時,他為了大局和劉表的長子劉琦,以及當時為劉表接納收容的劉備握手言和、冰釋前嫌,那也是建立在仇人黃祖已經先被他殺了的基礎之上。


    不都是因為黃祖殺了他們親爹嗎!


    【因為東漢是一個什麽樣的朝代呢?


    ——孝行大過天,多年察舉製孝廉的標準,讓孝的觀念已經深刻進世人骨髓之中的年代。


    東漢的士人們,為了能夠出人頭地,往往會為了追求清流虛名,「務於絕出流輩,以成卓特之行」,守孝三年基本上都不能滿足他們的追求,為置辦喪禮傾家蕩產自己幹脆住進家族墓地裏也不是沒有狠人幹出來過。


    這種誇張的風氣甚至不止於為求出仕的下層士人——連袁紹當初守孝都守了六年——而是普及到了社會全部的階層,已然成為一種共識。】


    劉徹&劉秀:……


    什麽玩意,你們後來怎麽就發展成這種風氣了?


    光武皇帝一時無言以對,懷疑自己因為王莽篡漢的前車之鑑,大力支持儒術進一步發展,希望強化臣下忠孝觀念的舉措是不是有點偏差。


    怎麽一個個的,忠君沒看見多少,全都花式表演誇張「孝心」去了?


    並且又不是隻有舉孝廉這一條路啊,秀才呢?秀才不是給你們好好展現自己的才學用的嗎?結果一個個在這都投機取巧,不去鑽研學術,想著鼓吹孝心名聲就能做官了是吧!


    —


    比起時代更後麵的劉秀,劉徹揣度的方向倒是另一個方麵。


    「所以我未來果然把舉賢良方正固化成製度了?」若有所思著看著察舉製,劉徹心中本來還有點模糊的影子進一步清晰起來。但是想到那東漢的風氣,又忍不住有點神情詭異。


    他們怎麽誇張版表現孝心,當然實際上不關孝武皇帝本人的事情,甚至稱得上是對他利益相誘政策的積極迴應。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浮笙閑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浮笙閑並收藏歷史觀影從景帝開始最新章節